郭爾羅斯后旗
郭爾羅斯后旗
郭爾羅斯后旗,古舊旗名。清順治五年(1648年)以郭爾羅斯部置,治今黑龍江省肇州縣東北,或說治今肇東市東南五站鎮附近。中華民國建立后,駐老爺屯公署(今黑龍江肇東市四站鎮東興村)。1935年滿洲國遷今肇源縣駐地。1936年複名郭爾羅斯后旗。仍駐肇州古城。1945年當地解放,旗名、駐地不變。1947年6月國民政府核准由郭爾羅斯后旗改制肇源縣,實際並未設立。 1956年撤銷,改設肇源縣。
蒙古科爾沁部酋長奎蒙克塔斯哈喇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第十四世孫,於公元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為了輔佐正統蒙古大汗大賚孫,便從呼倫貝爾故地與大汗一起同時向東遷徙,越過興安嶺,佔領遼河上游及松花江、嫩江流域,為其子孫分封而牧。其孫烏巴什佔據了嫩江下游兩岸及第二松花江下遊藝機左畔地區,即古代豁羅剌思部的游牧地,所以,始號所部為郭爾羅斯部。
哈薩爾十六世孫烏巴什是郭爾羅斯部始祖,烏巴什卒后其子莽果繼續在這裡游牧,統領郭爾羅斯部。莽果長子布木巴,勃爾只斤氏,於公元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協科爾沁台吉奧巴遣使與后金和好,並率部歸后金。其弟固木於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被封為札薩克鎮國公。從此,郭爾羅斯部分為前後兩旗,也是旗制之始。布木巴掌郭爾羅斯后旗,固木掌郭爾羅斯前旗。在清代前後二旗均屬哲里木盟,民國以後,前旗歸吉林省,后旗劃歸黑龍江省。
公元1633年(后金天聰七年),皇帝賜布木巴朝服、甲胄、雕鞍、銀器、緞布等。
公元1637年(清崇德二年),布木巴率二百騎兵跟隨章京尼堪、皰什布、季思哈、葉克書等,從會寧府出發往征瓦爾喀部。先是征朝鮮,收平壤,殺撫順,進安州,捉總兵。共俘兵二千餘人,馬千餘匹。在朝鮮征戰兩月有餘,5月19日返回烏喇,布木巴率兵返旗。
公元1639年(清崇德四年),皇帝賜固木巴甲胄、撒袋、文綺等,並賜宴款待。
郭爾羅斯后旗清初從征,先後陣亡56人,其中賞騎都慰世襲罔替者2名,賞雲騎尉世襲罔替者54人。
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布木巴因戰功首封為札薩克鎮國公,領郭爾羅斯后旗,詔世襲罔替,公元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卒。
布木巴長子扎爾布為第二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654年(順治十一年)襲爵,曾於“崇德三年,從征喀爾喀”①
扎爾布長子安達什里為第三任札薩克鎮壓國公,於1665年(康熙四年)襲爵。在其任職期間,於公元1674年(康熙十三年)農曆六月奉詔出兵赴荊州駐防,征討以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為首的“三藩”之亂,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凱旋。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農曆十一月,出兵克魯倫河,進剿噶爾丹兵,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農曆七月,由鄂爾渾河歸部落。
安達什里長子巴圖為第四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襲爵。
巴圖長子多爾濟為第五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740年(康熙四十二年)襲爵。
多爾濟長子索達諾木札蘇為第六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襲爵。
索達諾木札蘇長子錫喇博第為第七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襲爵。在他任職晚年昏庸無道,魚肉百姓,被屬民上控。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農曆二月,理藩院申理錫喇博第勒索民人一案,並奏請查辦。朝廷特派侍郎博清額,會同昭烏達盟盟長、侍郎貝子羅布桑錫喇布前往郭爾羅斯后旗申辦,三月,錫喇博第病故,此案即了結②。
錫喇博第長子固魯扎布為第八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襲爵。公元1800年(嘉慶五年)吉林將軍秀林奏,將長春堡界內居住之蒙民遷往他地。固魯札布對此案上書抗議,據理力爭,得到朝廷的支持。朝廷在給吉林將軍的復文中說:“該處本系蒙古等游牧之所,豈有轉令遷徒之理?秀林不曉事體……”③等,固魯札布勝訴。因其有辦事能力,公元1801年(嘉慶六年),升為哲里木盟協理幫辦,後晉升為副盟長。公元1814年(嘉慶十九年),固魯札布奏請分定蒙古地方與軍台交界一折,被理藩院否決。駁復中指出:“今中外一家,並無區別,此事著仍舊辦理。”④便革去固魯札布副盟長職務,以示懲儆。公元1822年(道光二年),經札薩克土謝圖親王諾爾布林沁的保薦,固魯札布又被補授為哲里木盟協理幫辦。
固魯扎布長子揚贊巴拉為第九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襲爵。公元1833年(道光十三年),賞揚贊巴拉花翎、黃馬褂。公元1836年(道光十六年)農曆十二月,朝廷賞楊贊巴拉花翎,以示器重。揚贊巴拉長子喇希巴拉巴爾早卒,未襲職。
喇希巴拉巴爾次子噶爾瑪斯第為第十任札薩克鎮國公,於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襲爵,當年朝廷賞賜噶爾瑪斯第花翎。在其任職期間,因“昏暴不能撫其眾”⑤其所屬61台吉集體赴京控告,勝訴,於公元1884年(光緒十年)革去噶爾瑪斯第札薩克職,保留其鎮國公爵位,其長子達木林札佈於公元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承襲鎮國公,但不掌札薩克。札薩克由其他支系掌管。
布木巴弟瞻布拉六世孫巴雅斯古朗為第十一任札薩克頭等台吉,於公元1889年(光緒十五年)襲職。⑥從此,札薩克職由布木巴系轉為瞻布拉系。札薩克公府也由西公府(現為民意鄉公營子)轉至東公府(現肇東市四站老爺屯)。巴雅斯古朗長子勒蘇榮札布為第十二任札薩克,由頭等台吉晉輔國公。於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襲爵。公元1904年(光緒三十年),夥同圖斯拉克其(協理)丹必扎拉森、四等台吉丹森尼瑪濫賣荒地,被革職,降為協理署印,二年後復職。並對屬下從員革職查辦。
勒蘇榮扎布長子布彥朝克為第十三任札薩克輔國公,於公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襲爵。於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因贊成共和有功,賞敘鎮國公。
布彥朝克長子多爾吉帕拉木為第十四任札薩克輔國公,於公元1917年(民國六年)襲爵。公元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偽滿康德元年)札薩克職務改為旗長,任職到公元1939年。期間,公元1935年(偽滿康德二年)8月27日偽滿洲國蒙政部將郭爾羅斯后旗治地從四站老爺屯遷至肇源舊城,並改名肇源,但仍然實行旗治。
至此,從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旗治開始到公元1939年,共291年。札薩克之職布木巴子孫承襲9次,瞻布拉系子孫承襲4 次。中華民國元年始,郭爾羅斯后旗脫離哲里木盟歸黑龍江省,雖然不再會盟,但有特派員參加黑龍江省議會。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黑龍江省第一屆議會選舉薩間慶格勒圖為郭爾羅斯后旗特派員。薩音慶格勒圖為旗務梅林章京,倪羅特氏。公元1918年(民國七年),黑龍江省第二屆議會上,薩音慶格勒圖又被選為特派員。公元1921年(民國十年),黑龍江省第三屆議會連選薩音慶格勒圖為特派員。公元1924年(民國十三年),黑龍江省第四屆議會選舉郝永魁為特派員。公元1927年(民國十六年),黑龍江省第五屆議會,選舉托克塔穆勒為特派員。托克塔穆勒是色爾古楞九世孫,公元1916年(民國5年)賞敘頭等台吉,公元1917年(民國6年)被選為候補參議院議員。
公元1939年至公元1941年額爾和漠畢力格任旗長。公元1940年11月8日,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第十二支隊,在隊長徐澤民、政治委員許亨植領導下夜襲肇源縣城,擊斃日本官員9人,繳獲步槍270支、輕重機槍3挺、手槍40把、子彈4萬餘發、軍馬140多匹、汽車2台、偽幣1.3萬多元及其他軍用物品不計其數。在抗日聯軍攻打肇源時,旗公署官員參事官江口貞雄去哈爾濱開會,只旗長在城內,因此,額爾和畢力格旗長涉嫌通共,很快疲撤換,由達瓦接任。
公元1941年至1945年,達瓦任旗長。
①包文漢 奇·朝克圖整理:《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第一輯,第179頁,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②《清高宗實錄》卷一0二六,第8—9頁。
③《清仁宗實錄》卷七十一,第7——8頁。
④《清仁宗實錄》卷二百九十一,第9頁。
⑤楊忠華:《郭爾羅斯后旗沿革考》,《黑龍江民族叢刊》1987年第一期。
⑥[清]葉大匡 春德:《調查郭爾羅斯后旗報告書》,宣統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