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副鼻竇炎
鼻竇內的多種細菌感染引起
1、流涕:多為膿性,黃、綠色或灰綠色,病程長者鼻涕可有息氣,膿涕常可經后鼻孔流至咽喉,病人自覺咽部有痰,並常經咽部抽吸后吐出。
3、嗅覺下降: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粘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域,二為嗅區粘膜受慢性 炎症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4、頭昏、頭痛:慢性鼻竇炎多表現為頭沉重感,急性發作時可有頭痛,均為鼻竇內引流不暢所致。
5、全身表現:少數人可無明顯癥狀,但多數有頭昏、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以及失眠等。
鼻塞、流膿涕、頭痛或頭昏,檢查可見鼻粘膜慢性充血腫脹,鼻竇開口的區域可見有膿性分泌物,鼻竇透照,患病鼻竇透光不好。X光檢查可見患病鼻竇腔內密度均勻增高。
與慢性鼻炎鑒別:慢性鼻炎流鼻涕不呈綠膿性,亦無臭味,故觀察鼻涕的性質是鑒別關鍵;拍攝X光片檢查鑒別可準確無誤,慢性鼻炎病變局限於鼻腔,而慢性鼻竇炎則鼻竇內可見有炎性病變。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往往是長期的,尤其在天氣變化及冬季時期,注意防止外感,減少急性發作,堅持用藥,必要時配合特殊治療,慢性鼻竇炎是可以治癒的。
1、一般治療外用藥治療:詳見慢性鼻炎。
2、一般來講,鼻腔內忌用藥粉噴人治療,故不宜自行用配製藥粉吸人鼻腔。
3、穿刺治療:對於鼻竇內積膿較多而又不易排出者可用此法,常用於上頜竇炎,本法安全,可靠,局部損傷很小,須經醫生操作用特製穿刺針穿人鼻竇內,將膿涕衝出,再將消炎藥直接注入鼻竇,多可收到較好療效。局部理療對慢性鼻竇炎亦有一定效果。
4、中醫藥治療:慢性鼻竇炎中醫稱之為鼻淵,與肺脾的虛損有關,故治法宜溫補肺氣或健脾益氣,通利鼻竅。
5、基礎方葯:茯苓12克,黨參、白朮、陳皮、山藥、蒼耳子、辛夷、白芷各10克。膿涕多者加魚腥草12克、冬瓜子10克,頭昏頭痛者加川芎10克、菊花10克,鼻塞重、嗅覺下降者加鵝不食草10克。(辛辣、肥膩刺激性食品,戒除煙酒。)
6、推拿療法。
7、磁化熏蒸治療:詳見濞康得
急性鼻竇炎表現除頭痛外還包括:鼻塞,流膿涕,暫時性嗅覺障礙,畏寒、發熱、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適等。較小兒童幼兒可發生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膿鼻涕刺激咽喉還可以引起咽喉不適,咽喉炎等。
急性鼻竇炎的治療:針對急性鼻竇炎癥狀,主要是根據病因針對性用藥治療,或者配合理療治療。嚴重的急性鼻竇炎可以引起眼部的感染,但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急性鼻竇炎的併發病如眼眶感染等已較少見.
慢性鼻竇炎的癥狀如下:
1.膿涕多:鼻涕多為膿性或粘膿性,黃色或黃綠色,量多少不定,多流向咽喉部,單側有臭味者,多見於牙源性上頜竇炎。
2.鼻塞:輕重不等,多因鼻粘膜充血腫脹和分泌物增多所致,鼻塞常可致暫時性嗅覺障礙。伴有鼻息肉時鼻腔可完全阻塞3.頭痛:慢性化膿性鼻竇炎一般地明顯局部疼痛或頭痛。如有頭痛,常表現為鈍痛或頭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間輕。前組鼻竇炎多表現前額部和鼻根部脹痛或悶痛,后組鼻竇炎的頭痛在頭頂部、顳部或后枕部。患牙源性上頜竇炎時,常伴有同側上列牙痛。
治療:功能性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對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具有特別明顯的治療效果。可以精確的去除病變組織和骨頭,使鼻竇開口擴大,恢復鼻竇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內窺鏡鼻竇手術具有傳統鼻竇炎手術無法比擬的微創性。
慢性鼻竇炎的病人由於病程日久,常伴有全身不適及容易煩躁等表現:
1、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冬季氣溫變化不應太大,注意休息,堅持治療。
2、患病應按時用藥。
3、町多做低頭、側頭動作,以利鼻竇內膿涕排出。
4、鼻腔,去除積留的膿涕,保持鼻腔通暢。
5、預防感冒,在上呼吸道感染期及時治療,因為“上感”治療不徹底,常是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竇炎的誘因。
6、環境粉塵、污染較重的地方,應戴口罩,避免細菌進入鼻腔。
7、治療慢性鼻炎。
8、不用力擤鼻,膿涕多者可先滴葯、再擤鼻,以免單個鼻竇炎因擤鼻不當,將膿涕壓人其他鼻竇而導致多個鼻竇發炎。
9、辛辣、肥膩刺激性食品,戒除煙酒。
1.保持鼻腔內的填塞物固定,切勿自行拽出,以防引起出血和感染,24小時內鼻腔會有少量滲液、滲血,會有輕微頭痛、溢淚等不適,不要緊張,保持鼻部清潔。24~48小時后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取出填塞物。鼻腔內如有塑料引流管,請保持固定、通暢,切勿堵塞或脫出,及時清理引流物,保持清潔。鼻腔填塞物去除后,遵醫囑行鼻腔沖洗及氯麻液滴鼻。
2.保證定期隨訪是防止術腔黏連和閉塞的關鍵,1月內每周鼻內鏡複查1次,1月後2~3周複查1次至痊癒。因術后竇腔黏膜上皮化需要3~6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炎症反應、水腫、囊泡形成、小息肉再生可能發生,通過鼻內鏡隨訪,可以及時處理以上情況,預防術腔黏連。請在醫生的指導下繼續應用類固醇激素和稀釋鼻腔分泌物的藥物,以減輕術腔水腫,促進分泌物排出。如有出血、疼痛、頭痛請及時就診。
3.盡量避免接觸過敏源、刺激性氣體及粉塵環境;積極治療急性鼻竇炎;預防受涼、感冒;加強鍛煉,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