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漆園的結果 展開

漆園

中國古代種植漆樹的園子

漆園,是中國古代國家設立的專門種植漆樹的園子。先秦時期,很多諸侯國均建有皇家漆園。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了私家漆園。各國均設置有管理漆樹園種植與生產的官吏,稱之為“漆園吏”或“漆園嗇夫”。

《續述征記》記載趙國都城中牟設有漆園。宋國的漆園在其都城商丘北二十五里蒙邑中,莊周在此為吏主督漆事。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記載,秦國也設有漆園。

到了漢代,設立的漆園就更多了,《史記·貨殖列傳》有“陳、夏千畝漆”的記載。

歷史沿革


商周時代就有專門的皇家漆園。
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私家漆園,賦稅為1/4,高於其它所有生產項目的稅收比例,這可以看出當時漆器生產的紅火。有名的道家哲人莊子作過宋國的漆園吏。在秦國跟秦朝時期,設置有漆園嗇夫這種官,主管官府漆園的種植跟漆的生產。秦律有專門管理漆園的條款,這些都說明漆器生產在上層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青銅器用量極大的情況下,漆不啻為一種調濟和補充,而且有銅器不可替代的作用。銅器剛鑄成時金光耀眼,但大件銅器分量重,搬運不便,而漆器則顯得輕便,高貴典雅。從《周禮》一書可知漆器在當時的使用範圍是相當廣泛。商周時不僅已用色漆和雕刻來裝飾器物,並以松石螺鈿、蚌泡等作鑲嵌花紋,使漆器的天地更為廣闊。

地理位置


宋國的漆園在宋國都城商丘東北二十五里蒙邑中。
趙國的漆園在趙國都城中牟

史料記載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三:“汳水出陰溝於浚儀縣北。……汳水又東徑濟陽考城縣故城南,為菑獲渠,考城縣周之采邑也,於春秋為戴國矣。……汳水又東徑梁國睢陽縣故城北,而東歷襄鄉塢南。……汳水又東徑蒙縣故城北,俗謂之小蒙城也。《西征記》: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莊周之本邑也,為蒙之漆園吏,郭景純所謂漆園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沒,杜門於此邑矣。……獲水出汳水於梁郡蒙縣北。”
《續述征記》云:“古之漆園在中牟,今猶生漆樹也。”
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五十四歸德府:“漆園,在商丘縣東北蒙縣故城中。”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五歸德府蒙城》曰:“有小蒙城,在歸德府商丘古城)北二十五里。志雲中有漆園,莊周嘗為園吏,亦名漆邱。”《通鑒》曰:“漆邱,蓋在梁郡蒙縣。昔莊周為蒙漆園吏,後人因以漆丘名城。”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第四卷 — 秦漢時期:關於漆器手工業:漆器的製作,首先要作成木器,然後再塗漆。由於需要漆,故又有漆園的種植與漆的生產。《睡虎地秦墓竹簡》的《秦律雜抄》,有“漆園殿,貲嗇夫一甲,令、丞及佐各一盾”及“漆園三歲比殿,貲嗇夫二甲而廢,令、丞各一甲”等規定,可見秦國早有漆園的種植,而且有專職官嗇夫及令、丞、佐等官吏主管漆樹的種植與漆的生產。漢代漆的生產地區甚廣,《史記·貨殖列傳》有“陳、夏千畝漆”的記載:《太平御覽》卷七六六引何晏《九州論》,謂“共汲好漆”;同書同卷引《續述征記》云:“古之漆園在中牟,今猶生漆樹也”;《金石索》卷五有“常山漆園司馬”印,可見常山亦有漆樹的種植。漢代主管漆器製作者,大抵為各郡國之工官。具體製作漆器的工匠,據樂浪出土漆器題名,有素工、髹工、上工、畫工、雕工、清工、造工、供工等,足見分工之細;具體監造漆器的低級官吏,有長、丞、掾、令史、佐、嗇夫等①,足見其管理系統之完備。至於漆器的主要製作地區,大都集中於工官設置之地,故蜀郡、成郡、廣漢、懷、河南、陽翟、宛、東平陵泰山郡奉高雒縣等有工官的地方,都應是產漆器的地方。據樂浪出土漆器銘文,知梓潼郡武都尉也有工官。《太平御覽·器物部》引《鹽鐵論·散不足》,有“作野王紵器”語,野王即河內,可見漢之河內也產漆器。

詩歌描寫


晉·葛洪《抱朴子·博喻》:“子永嘆天倫之偉,漆園悲被綉之犧。”
唐·李德裕《重憶山居·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園書。”
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袁可立子)高韻清風,壹似聞漆園蘇門而興起者。”
清·朱錫《幽夢續影》:“漆園夢蝶,不過中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