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三傳
孔三傳
孔三傳(約1068—1085年),北宋澤州藝人。早年生長生活在歌舞之鄉陽阿(現大陽古鎮),古代諸宮調的發明者,堪稱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師。在其早年的藝術生涯和成名后一直活躍在開封汴梁。他在實踐中將唐、宋以來的大麴、詞調、繞令以及當時北方民間流行的樂曲和上黨曲調搜集起來,按其聲律高低,歸納成不同的宮調,演唱起來變化無窮,豐富多彩。其創造的宮調對當時的大麴演唱形式是一個突破性發展,不僅在當時北方的學藝界有很高的聲譽,而且在京都汴梁及宮廷演出也極負盛名,他對元代雜劇的興起和中國曲藝及戲劇的繁榮,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有人稱孔氏以說唱內容皆演山西故事之佚名撰《劉知遠》,董朗撰《西廂記》及王伯成撰《天寶遺事》三諸宮調馳名,故自號三傳。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人。世人認為諸宮調這種新穎的說唱藝術形式的首創者是孔三傳。諸宮調為宋代主要的說唱形式,它是吸收當時民間流傳的一些樂曲的精華,加以發展,根據內容的需要,形成一定的體制。這一藝術創造,對於中國戲曲的發展頗具影響。
生活在北宋(960-1127)中期的講唱藝人孔三傳首創了一種以唱為主的講唱藝術,叫諸宮調。諸宮調在演唱時,不再限於一支曲子,也不再限於一個宮調了。它是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來選擇、連綴不同的宮調、曲子。宮調曲子的更替,依循著故事起伏的脈絡,以故事為音樂的命脈,用音樂渲梁故事。這樣,諸宮調就成為以故事為重心的文學——音樂組合體。可以說,這是講唱藝術的高級形態,它把故事與音樂相結合的整體性帶給了戲劇。最著名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諸宮調的興起》
一路向戲劇的源頭看去,你會發現孔三傳這個人。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卻把他做為曲藝大師,作為戲曲的創始人。可見其對戲劇藝術的巨大奉獻,是他首創諸宮調。什麼是“諸宮調”呢?說白一點兒就是將古代的許多紛雜的宮調合在一起,並加以變化和說唱。它的本質就是將社會和人以高度藝術的誇張手法描繪出來,充分體現了社會是藝術的原生態。諸宮調產生於民間,民間才是藝術的真正創造者。它促成了元代雜劇的加速成熟。我們所知道的現存於世的有兩部“諸宮調”巨著,一是《劉知遠諸宮調》,另一本是《西廂記諸宮調》,作者是金代山西侯馬人董解元,寫的是發生在山西永濟普救寺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它以上乘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為王實甫創作《西廂記》提供了藍本。而《西廂記》後來成為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劇目,孔三傳以及董解元的藝術創造無疑起了奠基作用。難得就是這麼一位有心人,集千年中國古典音樂精華以大成,直接為其後元代的雜劇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孔三傳就像一個迷一樣,留給人許多不知不解。查閱他的資料,你會發現無生卒年,也無較為詳細的經歷介紹。大概是他生活時的年代太久了,被人們所遺忘。當然人是盡可以無名的,只要他對社會的奉獻在。他約於北宋神宗(1068—1085年)在世,據說是北宋理學家程顥所創辦鄉校里的學生。程顥是誰,就是這位北宋著名的理學家,系統研究和發展了由唐代教育家韓愈提出的道學思想,進而演變為理學,“理即性也”。他是我國古代客觀唯心主義者的代表之一。拋開他的思想不談,在教育方面,首倡“鄉必有校”,在為澤州縣令三年期間,建立了鄉校72所,社學數十處,為“河東人物勁氣豪,澤州學者如牛毛”譜寫了開山之篇。孔三傳就是在這麼良好的師教氛圍里成長起來。
他出身於此,受教於此,卻因為生活所迫,到繁華的京師說唱為生,不想一唱成名,即為名聲所累,連自己的真姓名也隱埋不見。“三傳”不是他的真名,據記載,“三傳”即“多知古書、善書算、陰陽之意”。可見他並不只是位說唱藝人,更是一位文人,智者,術士和謀略家,不由得令我肅然起敬起來。俗話說,藝不壓身,若是人人都有這種思想,並致力於追求最高境界的話,那他離聖人已經不遠了。
說唱藝人陶俑
諸宮調畢竟不同於戲劇,最主要的區別是諸宮調以第三人稱為手法,而戲劇是第一人稱。所以諸宮調並未流傳開來,這未嘗不是一種遺憾。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未形成體系,雖然產生於民間,卻並不能在民間獲得大範圍的推廣,藝術要靠上層建築認同和推動,正如同規則形成規律一樣,一種新鮮事物只有掌握其規律,才便於人認識和掌握,才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大概孔三傳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從山西走出去到了北京,靠士大夫和有閑階級來認同和傳播,為我們留下了這一寶貴財富。二是戲劇產生自諸宮調,任何一種藝術萌芽之初都會經受考驗,或者變化,有時甚至變得似是而非,完全兩樣,這些也都是情理之中。忽然間對戲劇的式微命運惑然開朗,有什麼必要為它擔心呢,電視藝術不正是人體藝術、舞台藝術、攝像化妝技藝的結合么。網路藝術也不正是電視藝術的接續,以更為自由和開闊的視野擺在你我的面前,供我們自由選擇么。
孔三傳,不只是位說唱藝人,更是一位文人,智者,術士和謀略家,古代韻律宮調的發明者,堪稱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師、中國戲劇之父。他創造的宮調對當時的大麴演唱形式是一個突破性發展,不僅在當時北方的學藝界有很高的聲譽,而縣在京都汴梁及宮廷演出也極負盛名,他對元代雜劇的興起和中國曲藝及戲劇的繁榮,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