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方言

多種方言系統的綜合體

皖南方言不是單一系統的方言,而是多種方言系統的綜合體。

皖南方言概述


皖南地區方言”,既有江淮官話又有吳語徽語贛語中原官話。贛語主要通用於皖西大別山南麓和沿江兩岸的市縣。吳語主要通用於沿江以南和黃山山脈以北以東的各市縣。徽語主要通用於黃山山脈以南舊徽州府所轄地區。此外,還有在近百年來,先後成批遷徙到皖南的湖北人說的西南官話、河南人說的中原官話、湖南人說的湘語,也有為數較少的福建人說的閩語和客家話。還有從浙江遷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說的作畲話。說西南官話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寧國廣德、朗溪、涇縣銅陵等縣境內。說中原官話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廣德、郎溪等縣內。皖南的閩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寧國岩山一帶,和散居在廣德、郎溪、歙縣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說的話。說湘語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縣境內。說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閩西移居寧國岩山一帶的福建人所說的話。畲話是寧國境內畲族人所說的,畲話與“客家話”相似。

各方言皖南分佈


江准官話

主要分佈在沿江南岸的城市,以及皖南少數縣市的城區,馬鞍市、當塗蕪湖市(城區以北)、繁昌(荻港鎮)、銅陵(市區)、銅陵縣(安平、董店、大通)、池州市區、南陵(城區)、青陽、廣德(城區)、郎溪(城區)、宣州市(市區)、蕪湖縣(灣址)、涇縣(童疃)、旌德(蔡家橋)等地。
這此地區的江淮話統屬於江淮官話的洪(澤湖)巢(湖)片方言。
●其中東至(大渡口、姜壩)屬於江淮官話黃孝片

皖西贛語:潛懷方言

通行於東至、貴池西部等地的話。它們統屬於贛語中的懷(寧)彭(澤)片方言。

皖南宣州吳語:銅太方言

在五十年代方言普查時定名為銅太方言。“銅太方言”的名稱是取銅陵、太平兩個縣名的首字確定的。八十年代後期國家為了繪製漢語方言地圖,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的同志來皖南調查方言時,根據這些地方古時屬宣州成宣城郡,所以改稱“宣州吳語”。它隸屬於現代吳語的宣州片。“《安徽省方言志》參照地理、歷史、和方言類別,定名為“皖南宣州吳語“。
分佈在長江以南,黃山以北古為宣州成宣城郡所轄的地區。即:太平、石台、涇縣、銅陵、繁昌、蕪湖市(城區東南)、蕪湖縣,以及寧國、南陵、宣城、當塗、青陽、貴池等。其中太平、涇縣、石台、銅陵、繁昌、蕪湖縣、南陵等縣市以通行吳語為主,青陽、當塗、宣城、寧國、貴池等市縣吳語的通行面則比較小。
皖南除了宣州吳語之外,在郎溪、廣德還能行一種吳語。它們大都是散在各地的本縣土著居民保存下來的吳語。例如:朗溪縣北部的定埠、梅渚、崗南、凌笪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下湖、幸福等鄉,廣德縣北部下米鄉、西部蘆村鄉、東亭鄉的一些鄉村。這些種吳語與江浙地區的太湖片吳語基本一致,故應屬吳語的“太湖片”。

皖南徽語

“徽語”是〈中國語言地圖集〉中新劃分出的一種漢語方言,它是分佈於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舊徽州府(包括今屬江西的婺源縣),浙江省舊嚴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兩縣)和江西省舊饒州府(德興縣浮梁縣)等地的方言。此處所說的“皖南徽語”,是通行於皖南歙縣、績溪、旌德、屯溪市、休寧黟縣祁門、寧國(限於南部洪門鄉等地)、東至(限於東南郎木塔一帶)、石台(限於佔大區)等市縣的話。
天平天國之戰,皖南作為南京屏障,波及最大,當地原著民絲散大半,現在的皖南人大多是外來移民,“湖北人佔四成,河南人佔三成,浙江人佔一成”——以上內容載自《中國移民史》第六卷,天平天國之戰移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