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區

隸屬於天津市

塘沽區位於天津市東部,是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心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8°44′~39°13′,東經117°30′~117°46′。總面積859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55萬。東瀕渤海,西鄰東麗、津南區,南接大港區,北抵漢沽區寧河縣

塘沽區級境內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25公里,擁有92.16公里長海岸線。地處中國北方黃金海岸的中部,毗鄰首都北京,是華北、西北廣大地區的出海口。

塘沽區東部的天津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貿易港口,年吞吐量達5.5億噸,與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地區的400多個港口保持著貿易往來。(2016年)

2009年11月9日,撤銷天津市塘沽等三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銷濱海新區下轄的漢沽、塘沽、大港工委和管委會,由濱海新區統一領導。

歷史沿革


天津塘沽區概況
天津塘沽區概況
塘沽成陸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宋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黃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黃河有驚人的造陸能力。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陸地逐步形成。
塘沽地跨海河兩岸,歷史上一直划河分治。北宋末期,塘沽南岸地區屬宋河北路滄州清池縣;北岸地區屬遼南京道析津府武清縣。
金代,隸屬關係初沿宋制。金貞元年(公元1155年),塘沽北岸地區屬中都路大興府香河縣,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改屬寶坻縣,塘沽南岸地區歸屬未變。
元代,塘沽南岸地區仍沿舊制,北岸地區屬燕京路大興府寶坻縣。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屬大都路總管府寶坻縣。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塘沽南岸地區屬河間府滄州靜海縣,塘沽北岸地區屬順天府通州寶坻縣。
清初沿襲明制,塘沽南岸地區屬天津府天津縣,塘沽北岸地區屬順天府寧河縣。
1914年,塘沽南岸地區屬津海道天津縣,塘沽北岸地區屬京兆特別區寧河縣。1922年塘沽設里公所。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塘沽南北岸地區分屬河北省天津縣與河北省寧河縣。1937年,塘沽南北岸地區分屬日偽政權天津縣公署和寧河縣公署。1949年1月17日塘沽地區解放,塘沽南北岸地區合治,稱塘大區,1952年改名塘沽區,直轄於天津市。
2009年11月撤區併入天津市濱海新區。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銷濱海新區下轄的漢沽、塘沽、大港工委和管委會,由濱海新區區統一領導街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塘沽區位於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地處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東部,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

地質

地層
塘沽區本區屬華北地層大區晉冀魯豫地層區的華北平原分區,處在斷陷及坳陷盆地內,沉積了巨厚的新生代堆積物,前新生代地層發育情況與區域地層基本相同。厚度大於5000m,其中古近系和新近系是本區油氣資源和地下熱水的主要生儲層和儲集層。第四系厚約280-410m,最厚約450m,是本區淡水資源的主要賦存層位。
地質構造
塘沽區區域構造處在華北地台的二級構造單元—華北斷坳中,位於其三級構造單元—黃驊坳陷的北部,自北東至南西分別涉及寧河凸北塘凹陷、板橋凹陷和歧口凹陷四個4級構造單元。接近近黃驊坳陷的沉降中心。

地貌

天津塘沽區位於華北地區東部斷陷盆地邊緣,渤海盆地的西岸,處在黃驊坳陷中的北端。其地貌類型具有從海積沖積平原、海積平原到潮間帶組成的比較完整的地貌分佈帶規律,也就是在第四紀初期構造坳陷基礎上形成的報復型堆積平原。從距今4000年前開始,地球全新世大暖期度過頂峰,氣溫開始回落,海面逐漸下降至接近近代海面高度,在華北平原肆虐了兩三千年的洪水結束,今天津濱海地區漸次露出海面,在河流裹挾泥沙的推動下,逐漸淤積成陸地。根據地質和考古專家的研究成果,整個天津濱海地區陸地形成年代跨度約在5000年到700年之間。

氣候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塘沽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並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冬季寒冷、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氣爽、風和日麗。全年平均氣溫12.3℃,高溫極值40.9℃,低溫極值零下18.3℃。年平均降水量566.0毫米,降水隨季節變化顯著,冬、春季少,夏季集中。全年大風日數較多,8級以上大風日數57天。冬季多霧、夏季8-9月份容易發生風暴潮災害。主要氣象災害有:大風、大霧、暴雨、風暴潮、揚沙暴等。

水文

擁有92.16公里長海岸線。陸域面積85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塘沽區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主要的長蘆鹽產地,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9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702億立方米,灘塗面積188.66平方公里,其他可供利用的土地120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截至2009年,塘沽區轄11個街道、1個鎮,分別是:
新村街道解放路街道三槐路街道新港街道
向陽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
北塘街道渤海石油街道胡家園街道新城鎮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0年,塘沽區總人口數552610人。其中,男性人口數289378人,女性人口數263232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9.93:100。戶籍人口數為466046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2.67%。非農業人口比重為74.91%。

經濟


綜述

1998年,漁農村實現總收入22.04億元,年均遞增7.1%。鄉鎮企業1998年實現總收入19.4億元,年均遞增18.6%。
2004年,塘沽區屬生產總值達到73.86億元,同比2003年增長23.03%。工業總產值305億元,同比2003年增長26.36%。塘沽區屬農業總產值4.6億元,同比2003年增長12.20%。塘沽區屬外貿出口交貨值2.4億元,年同比2003年增長29.03%。財政收入10.18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78元。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分別為2.46%、34.02%、63.52%。
全區三資企業實現總產值44億元,增長44.17%,占區屬生產總值的59%。
2004年新批三資企業項目42個,其中外商獨資企業28個,協議利用外資額1.26億元,實際利用6千萬元,同比2003年增長48.43%。實際利用內資額達到22億元。
2007年塘沽區生產總值完成616.3億元,同比2006年增長23.1%,生產總值完成144.1億元,同比2006年增長20.7%。完成區級財政收入26.3億,同比2006年增長36.3%。
第一、二、三產業比例為0.2︰74.7︰25.1。全區工業總產值達到700億元。服務業經濟比重超過25%。
塘沽區招投標交易中心啟動運營,2007年共完成各類交易350餘宗,成交額達到50億元。對外開放步伐加大。外資到位額完成14733萬美元,增長28.1%。內資實現到位額完成100.5億元,增長62.8%。外貿出口完成46040萬美元,增長20.7%。
2008年,塘沽區生產總值達到739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20%。財政收入達到32.8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25%。工業總產值達855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20%。利用內外資。外資貿易額1.91億美元,同比2007年增長30%,內資到位額130.65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30%。外貿出口額5.3億美元,同比2007年增長15%。

第一產業

塘沽區農業以城郊型為主,形成“沿海都市型”漁農業特色。2002年,塘沽區農業生產總值13.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45元。是天津市水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
2002年塘沽區水產品總量為2.1萬噸,塘沽區重點發展海淡水養殖業,建成工廠化養殖車間6萬平米,水產育苗總量達到10億尾。塘沽區捕撈漁船510艘,年捕撈量上萬噸。
塘沽區畜牧業發展迅速,有規模化養殖小區15個,2002年實現畜牧業產值4500萬元。

第二產業

塘沽是中國北方近代工業的發祥地,除了治鹽、化工、造船、石油等工業門類外。以電子工程、生物工程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迅速崛起。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和國家級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在天津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塘沽區的渤海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石油生產基地,2009年年開採石油能力達2000萬方。2010年產量達3000萬方,成為繼大慶、勝利之後全國第三大油田。
除製鹽、化工、造船、石油等工業門類外,以電子工程、海洋生物工程等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國家級海洋高新開發區塘沽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1992年6月經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起步區面積4.54平方公里。截止2003年底,海洋高新區已建成區達6平方公里;區域累計吸引協議外資額9.69億美元,吸引內資註冊資金41.78億元人民幣;共有1777家企業註冊經營,其中外資企業463家。

第三產業

1998年,塘沽區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3.86億元,占塘沽區生產總值的56.2%。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億元,年均遞增7.4%。倉儲運輸業1998年總收入9.3億元,公路貨運量0.6億噸。以海為主的旅遊業初具規模,擁有海濱浴場、黃港度假區、大沽炮台、潮音寺等8處景觀,年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總收入1.87億元。
塘沽區解放路商業街全長1350米,商業設施總建築面積12.76萬平方米。是塘沽區商貿中心區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塘沽金街”。
2002年,塘沽區建設了新洋市場步行街,20多家金融、保險機構和證券交易市場,可方便快捷地辦理金融信貸、有價證券、股票買賣和各類保險業務。

交通


公路
塘沽交通
塘沽交通
實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高速公路拓寬改造丹拉高速、津塘公路已建成。開工的國道112線、津寧高速、津港高速等項目。
鐵路
津山線鐵路經過塘沽站,辦理普通列車以及京津城際列車的客運業務。津秦客專已於2013年開通運行。塘沽區的綜合交通樞紐站于家堡站正在加緊建設中,該項目預計2015年完工,總投資約120億元,作為京津城際延長線的終點站。
航空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974年被確定為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1996年10月,國務院將天津機場升格為“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並更名“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至現今名稱。200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7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8萬噸。在其運營的國內外航空公司達20餘家,其中基地航空公司司有6家,有天津航空奧凱航空等。
截至2006年底,天津機場開通航線59條,通航城市48個,其中國內城市30個,國際城市17個。日本航空、全日空、大韓航空韓亞航空新加坡航空等航空公司均已開通了飛往天津的航線。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到2013年,塘沽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00所,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加固工程,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通過現代化達標驗收。成立了物流、機電等7個職教聯盟。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

醫療衛生

開工建設了天津醫科大學中新天津生態城醫院、空港國際醫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醫療設施,大港中醫院、港口醫院、塘沽安定醫院等新建、改擴建項目投入使用。一批街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實施公立醫院升級工程,第五中心醫院通過“三甲”醫院評審,泰達醫院升為“三級”醫院。成功引進高端民營醫院和境外高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城鄉全覆蓋。建立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全面完成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試點任務和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

文化體育

濱海文化中心
濱海文化中心
截至到2013年,塘沽區新建和提升了一些文體中心。建成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和大港冬棗博物館。成功舉辦濱海國際藝術節、濱海國際作家寫作營等品牌文化活動。完成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協辦任務。

社會保障

截至到2013年底,塘沽區累計新增就業38.7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4萬人,幫扶9084名困難人員就業,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實現全覆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區稱號。社會保障參保人數持續增長,職工和居民社會保險覆蓋率居全市領先水平。城鄉低保、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特困補助、殘疾人生活補助標準有較大提高。
累計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812.9萬平方米,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新開提升公交線路63條,更新節能環保車1221部,新建改造首末站16座。啟動建設第一、第二、第三老年養護院和貽芳托老所,建成44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68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站。新建7個街鎮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和改造171個社區服務站。新建一批社區商業中心、菜市場、人行天橋和停車設施。

旅遊


簡介圖片
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佔地5.7平方公里,是濱海旅遊區已投入運營、並有一定影響的旅遊項目。園區以“基輔”號航母旅遊資源為主體,以娛樂性軍事活動為主題,將參與娛樂與國防教育相結合。現已開發出真人CS、4D影院、沙灘摩托車、水陸兩用車、導彈及手步槍射擊、軍事體驗中心等遊藝類項目。
天津航母主題公園
天津航母主題公園
北塘古鎮北塘古鎮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核心——北塘經濟區。北塘古鎮於2010年正式啟動建設,整體規劃以“明清北塘盛景”為原型,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的皇都衛城與濱海古鎮的全景重現。古鎮內涵蓋了中國北方古典都城的主要建築形態,包括箭樓、城門、城牆、護城河、石拱橋和私人民宅及廟宇式建築等,堪稱鮮活的“中國明清古建博物館”。
北塘古鎮
北塘古鎮
海昌極地海洋世界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由極地海洋館、陽光海游城、酒店式公寓、城市旅遊大道及嘉年華板道街等五大功能區構成。項目位於天津市塘沽區響螺灣旅遊板塊,地處濱海海河南岸,整體投資36億人民幣,佔地面積19.3萬平方米。
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大沽口炮台天津大沽口炮台遺址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大沽口炮台建於清代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重要戰場。“庚子事變”后,根據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被迫拆毀。作為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見證,1988年國務院將大沽口炮台遺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建築外形呈不規則的放射形,取義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民族精神的迸發。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
海河外灘公園
是天津市海河開發中最早開發、最早竣工的項目。東起塘沽新華路立交橋,西至悅海園高層住宅小區,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南臨海河,平面呈不規則帶狀梯形最為搶眼的三組大型標誌物“海之魂”自西至東分別高達100米、70米、50米,分別矗立在第一、第二、第三景區內;三個構架像大海中航行的帆船,環繞三個標誌物形成的景觀水體約9000平方米。
海河外灘公園建有全國高度最高、長度最長的噴泉景觀。其主噴高度達170米、東西長360米。
海河外灘公園
海河外灘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