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脈
肝脈
中醫的肝臟與西醫所說的肝臟是不同的。首先是解剖部位的不同,中醫所說的肝臟不單單是肝的局部,還包括肝臟的經脈循行的部位;其二是功能的不同,除了西醫肝臟的生理功能外,還包括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等系統的功能,涉及內科、婦科、眼科、皮科等多科的疾患。
⑵脈學名。指肝臟的脈象。參見肝平條。
⑶古代診脈部位之一,男子指足五里穴處之脈搏(股動脈),女子指太沖穴處之脈搏(蹠背動脈)。三部九候遍診法之下部天。《素問·三部九候論》:“下部天,足厥陰也。”王冰註:“謂肝脈也。在毛際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動應於手也。女子取太沖,在足大趾本節后二寸陷中是。”《素問·脈要精微論》:“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素問·大奇論》:“肝脈小急,癇瘛筋攣。”
人體五臟六腑、四肢九竅與皮、骨、肉、筋、脈等,生理功能雖然各不相同,但又協調統一,而這一切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來實現的。經絡不僅可以溝通內外。而且可運行氣皿,將營養物質運送至全身各組織器官,以保證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經絡不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傳變途徑,也可反映病變的部位。人體正經有十二條,與臟腑直接相通,稱力十二經脈,它分別循行在體表的一定部位,又與一定的內臟密切聯繫,從而使機體的各個部分聯繫敗一個整體。
與肝臟直接相連屬的經脈是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在人體循行路線是:起於足大趾→上循足背→ 內踝→沿大腿內側→環繞陰器一到達少腹→與胃經并行一入屬肝膽→上貫橫膈→分佈於脅肋→沿喉嚨後面進入鼻咽部→連於目系→向上經前額與督脈會合於顛項。目系的分支下行頰里,環繞口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