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藏象學說的結果 展開

藏象學說

藏象學說

藏象”二字,首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藏指藏於體內的內臟,象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包括各個內臟實體及其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表現於外的各種徵象。藏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是在歷代醫家在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概括總結而成的,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簡要介紹


現代更廣義的藏象五系統:心繫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現代分形藏象五系統。
“藏象”二字,首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藏指藏於體內的內臟,象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包括各個內臟實體及其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表現於外的各種徵象。藏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是在歷代醫家在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概括總結而成的,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理論形成


藏象學說的形成,可以上溯到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內經》。當時解剖所取得的直觀認識為藏象學說的形成打下了形態學的基礎。如《靈樞·經水》說:“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臟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說明在《內經》時代,人們已自覺地把解剖知識引進了醫學領域,所記載的人體臟腑的位置、形態、大小等,即是中國古代醫家對人體解剖的真實記錄,許多數據都與現代解剖學非常相近。而且古代醫家憑藉長期的生活、醫療實踐,對臟腑功能活動、臟腑與形體官竅的關係的認識已超越了解剖的範圍。
就生活實踐而言,如人飲食過飽則腹部脹滿,因而認識到脾胃居腹里,胃主納谷,脾主運化,有腐熟水谷的功能;人受涼感寒則病惡寒、發熱、咳嗽、鼻塞、流清涕,從而聯想到肺居胸中,外合皮毛,開竅於鼻,風寒外侵,由皮毛而影響及肺,就會發生這些癥狀。這就清楚地說明,人體臟腑與其他組織器官雖然各有分工,但存在著內在的聯繫。就醫療實踐而言,古代醫學家經過多次的重複,從病理現象推論出生理功能,如耳鳴、聽覺不敏的疾患,從腎著手治療而獲效,於是得出“腎開竅於耳”的理論。此外,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醫學領域,對藏象學說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關臟腑及其他組織器官的屬性及其功能活動,臟腑器官構造與功能間互根互用的關係等都可用陰陽加以概括。為了更清楚地說明五臟六腑的特性以及臟腑間的關係,則運用五行學說加以解釋,一方面把五行歸屬於五臟,另一方面用五行的生克規律說明臟腑間的生化制約,使之處於平衡的運動狀態。這就使藏象學說更為系統化、理論化。
在《內經》所奠定的基礎上,《難經》對臟腑的解剖形態和功能的認識又增進了一步,首次提出“左腎右命門”的觀點,促進了後世對命門的認識與爭鳴。《中藏經》以脈證為中心,分述五臟六腑的寒熱虛實,判斷證候的順逆,形成了系統的臟腑辨證理論。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記述了五臟六腑的輕重、大小、長短、闊狹、容量等,將五臟、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五方(東、南、中、西、北)、五體(筋、脈、肉、皮、骨髓)等納入五行的範疇,說明臟腑器官之間及與自然界的整體聯繫。對於雜病,則以五臟為中心,分列病證並闡述其證治方葯。宋代兒科學家錢乙,治病以五臟為綱,配合五腑(六腑除三焦外)、五官、五志等進行辨證,認為五髒的發病特點是心主驚、肝主風、脾主困、肺主喘、腎主虛,並對五臟為病的常見癥狀作了歸納,立法用藥頗具匠心,對後世影響很深。金代張元素,以臟腑寒熱虛實來分析病機,進行辨證治療,並從補虛、瀉實、溫寒、清熱幾個方面提出常用方葯,對臟腑辨證作出很大的貢獻。金元醫家李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論點,突出脾胃在發病中的重要性,立方用藥側重補中昇陽。清代葉天士提出了養胃陰的理論和方葯,補充和發展了李東垣的內傷脾胃學說。另一位清代醫家王清任認為業醫治病,當先明臟腑,並躬身實踐,解剖屍體,對傳統理論提出某些質疑,如否定“心主思”之說,認為“靈機記性在腦不在心”。這一矢志實踐的精神十分可貴。經過歷代醫家長期的探索和實踐,藏象學說逐步成為中醫學基礎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來源於古代的解剖知識。如《靈樞·經水》中說:“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二是長期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例如因皮膚受涼而感冒,會出現鼻塞、流涕、咳嗽等癥狀,因而認識到皮毛、鼻竅和肺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三是長期醫療經驗的總結。如從一些補腎葯能加速骨折癒合的認識中產生了“腎主骨”之說。
藏象學說是一種獨特的生理病理學理論體系。其中臟腑不單純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更重要的則是概括了人體某一系統的生理和病理學概念。心、肺、脾、肝、腎等臟腑名稱,雖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義中,卻不完全相同。一般來講,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著現代解剖生理學中的幾個臟器的生理功能;而現代解剖生理學中的一個臟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學說的某幾個臟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藏象學說以臟腑為基礎,臟腑是內髒的總稱。按臟腑生理功能特點,可分為臟、腑、奇恆之臟三類:肝心脾肺腎稱為五臟;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稱為六腑;奇恆六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五臟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共同生理特點則受盛和傳化水谷。臟病多虛,腑病多實;臟實可瀉其腑,腑虛者可補其臟。

五臟


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3.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六腑


1.膽: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泄膽汁,膽主決斷。
2.胃: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
3.小腸;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別清濁,小腸主液。
4.大腸: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大腸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氣,總司氣機和氣化,為水液運行的道路。

奇恆之腑


形態中空與腑相似,功能貯藏精氣與臟相同,除膽為六腑之外,皆無表裡配合,也沒有五行配屬。

臟腑關係


1.臟與臟之間的關係
古人在理論上多以五行生剋乘侮來進行闡述,目前從各髒的生理功能上來闡述相互關係。
(1)心與肺:火克金;心主血,肺主氣,心主行血;肺主呼吸,氣血相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
(2)心與脾:火生土,心主血,脾統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心與脾關係密切。
(3)心與肝:木生火的必要關係,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的關係。
(4)心與腎:水克火,心火下降於腎,腎水上濟於心水火既濟心腎相交的關係。
(5)肺與脾;土生金的母子關係;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輸布依靠肺脾的配合。
(6)肺與肝:金克木的關係;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協調,調節全身氣機。
(7)肺與腎:金生水同源關係,二者協調調節水液代謝與呼吸運動。
(8)肝與脾:木克土關係,肝藏血主疏泄,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肝主流泄與脾主運化相互影響,肝臟生血的生成貯藏運行方面密切相關。
(9)肝與腎:水生木,肝腎同源,精血互生關係;肝主疏地與腎主藏精相互制約。肝腎陰陽相互影響。
(10)脾與腎:土克水,先天與後天的關係;相互資生互為因果,肝陽根於腎陽。
2.六腑之間的關係
六腑,以“傳化物”為其生理特點,六腑之間主要體現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的相互聯繫與密切配合。六腑以通為用,六腑以通為補。
3.臟與腑之間的關係
臟與腑之間是陰陽表理關係,臟為陰,腑為陽,陰陽互為表裡。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膽,腎與膀胱。心包絡與三焦。

藏象五系統


心繫統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肺系統

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脾系統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

肝系統

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腎系統

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理論體系研究


2002年著作
第一編 陰陽、五行學說的現代研究
第一章陰陽、五行學說醫學內涵的研究第二章陰陽、五行學說多學科研究
第二編 藏象學說的現代研究
第一章藏象學說的形成、內涵與特色第二章 中醫藏象心繫統的現代研究
第三章 中醫藏象肺系統的現代研究第四章 中醫藏象脾系統的現代研究
第五章 中醫藏象肝系統的現代研究第六章 中醫藏象腎系統的現代研究
第七章 中醫藏象腦系統的現代研究第八章 中醫臟腑相關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三編 氣血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一章 氣的現代研究第二章 血的現代研究
第四編 病因病機學說的現代研究
第一章 中醫病因病機學說的形成、內涵與特色第二章 中醫六淫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三章 中醫七情理論的現代研究第四章 中醫痰飲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五編 經絡學說的現代研究
第一章 十二經脈的現代研究第二章 奇經八脈的現代研究
第六編 中醫治則治法的現代研究
第一章 中醫治則治法理論的形成和特色第二章 中醫治則法的現代研究
第七編 人格體質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一節 中醫人格體質理論的形成與特色第二節 中醫人格體質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八編 新理論、新技術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章 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路與中醫藥研究第二章 細胞生物學理論與技術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的應用
第三章 分子生物學理論與技術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的應用第四章 中醫學在遺傳方面的研究
第五章 軟科學理論與方法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的應用
第九編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學探討
第一章 傳統中醫現代的科技發展探討第二章 理性繼承,務實創新——中醫基礎理論科研選題探討
第三章 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的研究第四章 中醫基礎理論現代研究——艱難的探索
附 特約專家論壇

近代簡史表


(引子:1980年,雷順群,系統論與藏象學說(一), - 遼寧中醫雜誌, 1980。1983年,續系統論與藏象學說(二) - 遼寧中醫雜誌, 1983)
序幕
1994年,肖烈鋼。試論藏象學說中的五臟系統特性[J].陝西中醫,1994,15(5):211-213。側重、強調藏象學說中五‘臟’系統(器官的)有整體性、聯繫性、有序性、自主性作了較為系統地闡述,說明了藏象學說中的五臟系統思想,其本質與現代系統論是一致的,然又有其特點。
革命
藏象五系統:心繫統,肝系統,肺系統,脾系統,腎系統。分形藏象五系統。
1999年,藏象分形五系統的新英譯 [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1999年09期分形藏象五系統,心繫統,肝系統,肺系統,脾系統,腎系統,藏象五系統,超脫出心肝脾肺腎五臟腑,五器官的傳統局限性認識。
1999年,中醫分形集,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
拓展
2002年,《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現代研究:基礎與臨床》,廣州中醫藥大學,鄧中炎主編,鄧鐵濤主審。藏象心繫統,肝系統,肺系統,……腦系統等。
2005年,趙喜,心主神明論《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 2005年6月2卷3期。心繫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