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石敬瑭的結果 展開
- 後晉開國皇帝
- 手游不良人中的角色
石敬瑭
後晉開國皇帝
後晉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
出身西域石國,樸實穩重,年輕時樸實穩重,寡於言笑,喜讀兵書,重視李牧、周亞夫行事,隸屬於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參與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梁晉爭霸”。衝鋒陷陣,戰功卓著。後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后,拜河東節度使,封趙國公,賜號“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君臣相互猜忌。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為後唐兵馬圍困於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稱帝滅亡後唐,定都汴梁,建立後晉。
天福七年(942年),憂鬱成疾,病逝,時年五十一,廟號高祖,謚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於顯陵(今河南宜陽縣)。
人物關係
石敬瑭畫像
景福元年(892年),石敬瑭生於太原汾陽里,家裡排行老二,從小就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法書,而且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時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對他很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李存勖聽說他善於騎射,把他提拔到自己身邊,李嗣源請求將他調往軍中,李存勖同意了。李嗣源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他為自己的心腹之將。
此後,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在和後梁大將劉鄩對陣交戰時,劉鄩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制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事後李存勖稱讚他勇猛威武,撫摩著他的背脊說:“大將門下出強將,這話不錯啊”,並頒賜給他財物,又親自送給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
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後梁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李嗣源與劉鄩戰於莘城,李嗣源與石敬瑭陷於陣中,石敬瑭挺身揮劍,來回輾轉苦鬥,奔跑數十里,大敗劉鄩。
後梁貞明四年(918年)晉軍和後梁大將賀瑰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今山東東阿東北),李嗣源卻中了劉鄩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殿後,拚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不久后,梁晉又大戰於胡柳陂,由於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大將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後梁軍隊殺得損失殆盡。
後梁龍德元年(921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在德勝渡擊敗後梁大將戴思遠,斬首兩萬多人。後梁龍德二年(922年),在胡盧套作戰,後唐軍隊逐漸敗退,石敬瑭迎著敵軍精銳,拔出長劍,殺開血道,用身體保護李嗣源撤退,敵人干望著他,無人敢上前阻擊。
後梁龍德三年(923年),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觀察梁軍陣地楊村寨,部下都沒有披甲,突然敵軍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襲李嗣源,兵刃將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戰戟衝上前,用力一擊,幾個兇悍的敵人從馬上滾落下來,李嗣源才免於一死。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後唐庄宗李存勖稱帝,改年號同光。派李嗣源越過黃河,孤軍深入襲取鄆州。鄆人開始沒有發覺他們,石敬瑭率領五十個騎兵跟隨李嗣源渡過濟水,突襲東門進到了城內,鄆兵前來阻擊,石敬瑭被刀刺中,仍像羽翼那樣保護李嗣源,把士兵部署在大道上,堅守不移,等到後續騎兵接連不斷地到來,才攻取了鄆城的中心地帶,而佔據了鄆城。接著平定汴水,滅掉了後梁宗室,成就了庄宗一統天下的局面,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績,其中石敬瑭與李從珂功勞最大,庄宗時石敬瑭官位不顯赫是因為不喜歡自我誇讚的原因,這隻有李嗣源心裡明白。
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
石敬瑭畫像2
天成二年(927年)二月,石敬瑭加封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衛副使,進爵位封為開國伯。十月,任御營使,快速地平定汴州節度使朱守殷的叛亂。因功擢升宣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總指揮使兼六軍諸衛副使,加封爵位為開國公,賜“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名號。天成三年(928年),加封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唐尹、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又加封駙馬都尉。長興元年(930年),加封檢校太尉。九月,東川節度使董璋叛亂,石敬瑭任東川行營都招討使,兼理東川行府事務。次年,因蜀道險要艱難,糧食運輸不能供給,明宗下令班師回朝。四月,又兼任六軍諸衛副使。六月,改任河陽節度使,仍兼握兵權。
長興四年(933年),秦王李從榮上奏北方契丹、吐渾、突厥犯邊,需要一名大將統帥邊軍,眾臣認為只有石敬瑭和康義誠能夠擔當。石敬瑭本來就不願做禁軍副帥,自願北上。十一月四日,石敬瑭加封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另兼職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地軍隊蕃漢馬步軍總管,改賜“竭忠匡運寧國功臣”名號,掌握了河東這塊後唐起源地區的軍政大權。第二天,在中興殿宴飲,石敬瑭捧杯為明宗祝壽,趁便上奏說“:我雖微小怯懦,想到邊陲大事,豈能不竭力盡忠,只是我遠離京都,長久見不到皇上,不能隨時申報。”石敬瑭再拜告辭,明宗流淚打濕了衣襟,左右近臣奇怪明宗過度悲傷,後來果然從此與石敬瑭永訣,沒能再度相見了。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後,石敬瑭聽到消息,如喪考妣,悲痛不止。應順元年(934年),李從厚繼位,是為後唐閔帝。石敬瑭被加授中書令,調任鎮州(今河北正定)成德軍節度使,讓在陝西的李從珂任河東節度使。李從珂因此發動了岐陽兵變,最後用眼淚使李從厚派去鎮壓他的將士歸降於他,然後領兵殺向洛陽。李從珂又讓石敬瑭去商議軍國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從洛陽逃出來的李從厚,李從厚的隨將嫌石敬瑭不保李從厚,短兵相接后,石敬瑭就將李從厚的隨從全都殺死,然後將李從厚幽禁起來,去向李從珂請功。最後李從珂派人將李從厚殺死。
石敬瑭雕塑
石敬瑭回去之後,更是小心防範,其妻李氏有次回去參加李從珂的生日宴會,想早點回來,李從珂卻醉醺醺地對她說:“這麼著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李氏回來告訴了石敬瑭,這使石敬瑭更加相信李從珂對他疑心很重,因為酒後人常說些平時不想說的話。從此石敬瑭就開始為以後做充分的準備。一方面在首都的來客面前裝出一副病態,說自己沒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務,以此來麻痹李從珂;另一方面,他幾次以契丹侵擾邊境為名,向李從珂要大批軍糧,說是屯積以防敵入侵,實際是為以後打算。李從珂被他蒙在鼓裡,屢次上當,但石敬瑭的部下卻看了出來,在朝廷派人慰勞將士時,有的人就高呼萬歲,想擁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賞。石敬瑭害怕事情泄露,就將領頭的將士共三十六人殺死。
為防止以後有變時措手不及,石敬瑭決定試探李從珂,就上書假裝辭去馬步兵總管的職務,讓他到別的地方任節度使,如果李從珂同意就證明懷疑自己,如果安撫讓他留任說明李從珂對他沒有加害之心。但李從珂卻聽從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說:“河東調動也要反,不調動也會反,時間不會太長,不如先下手為強。”後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任石敬瑭為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又改賜“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名號。
接著降詔催促石敬瑭前往鄆州就任,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擇路地派遣桑維翰勾結契丹做了兒皇帝,從此留下百世罵名。石敬瑭先裝病不走,然後又要求李從珂讓位給李嗣源的親生兒子李從益,說李從珂是養子,不應該繼承皇位。李從珂就下令罷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職,然後派兵討伐,命張敬達領兵攻打太原。安重榮、安元信、安審信率軍來援,張萬迪等人率軍來降。這個月里,城外圍軍進攻得非常猛烈,石敬瑭親自抵擋飛箭流石,人心雖然堅定,但倉里的糧食卻逐漸匱乏。
石敬瑭早有計劃,見兵臨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計劃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並向其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劉知遠(即後漢高祖)認為條件太屈辱,沒有必要許諾這麼多,但石敬瑭在桑維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
石敬瑭割土求援
對此種認賊作父、賣國求榮的行徑,連其親信都押牙劉知遠也表示反對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然石敬瑭不從,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敗後唐張敬達。
石敬瑭稱帝后,很守“信用”,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幽雲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鐵蹄之下。
石敬瑭在太原柳林(現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西柳林村,俗稱柳林庄)稱帝伊始,盧龍節度使北平王趙德鈞,厚以金帛賄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許石敬瑭鎮河東。契丹主因當時困難重重,欲許趙德鈞之請。石敬瑭聞訊大為驚懼,急令掌書記官桑維翰見契丹主。桑維翰跪於契丹主帳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棄趙德鈞之請。契丹主從之,並說桑維翰對石敬瑭忠心不二,應該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維翰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陽,後唐亡。
石敬瑭畫像3
石敬瑭對於契丹百依百順,非常謹慎,每次書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稱太宗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每當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詔敕,除歲輸30萬布帛外,每逢吉凶慶弔之事便不時贈送好奇之物,以致贈送玩好奇異的車隊相繼以道。石敬瑭雖推誠以撫藩鎮,但藩鎮仍不服,尤恥臣於契丹。大同節度使判官吳巒,閉城不受契丹命。應州指揮使郭崇威,挺身南歸。
天福二年(937年),天雄節度使范廷光反於魏州,石敬瑭令東都巡檢張從賓討伐,但張從賓與之同反。繼而渭州也發生兵變。是年,契丹改國號“大遼”。侍衛將軍楊光遠自恃重兵,干預朝政,屢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從之。天福四年(940年),楊光遠擅殺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懼楊光遠,以致不敢發問。
天福六年(942年),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並表示與契丹決一死戰。石敬瑭發兵斬安重榮,並將其頭送與契丹。
天福七年(942年),契丹遣使來問吐谷渾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憂鬱成疾,於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時年51歲,謚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
在稱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自己還是治理地方政務,都很節儉,但做了皇帝后就開始奢侈起來,他的宮殿都用黃金、美玉、珠寶等物裝飾得富麗堂皇,建國之初,首都定在洛陽,後來又嫌其破舊,就遷都汴州(今河南開封),將汴州升為東京開封府。
為了鎮壓百姓的反抗,他又下令制定了許多殘酷的法律,施加的刑罰也多是一些慘不忍睹的方式:割舌頭,將人肢解,灌鼻子,放在鍋里蒸煮等等。
此外,他對於士人也不信任,覺得他們不為國家著想,只知道為自己的子孫謀利,所以石敬瑭又像後唐那樣重用宦官,使宦官勢力重新抬頭。
石敬瑭為了謀求自保,向遼太宗求救。表示願意稱臣於契丹,並答應向耶律德光行父子之禮,而且在事成之後把雁門關以北十六州的土地獻與契丹。打敗唐軍后,接受耶律德光的冊封為晉帝,他信守前言,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當時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只有34歲。
石敬瑭當皇帝后,常常得接待來宣詔的倨傲契丹使者,而且要跪地拜受契丹主耶律德光的詔敕。石敬瑭天福年間,後晉朝廷為了免起兵端,上上下下對契丹人尊敬無比,但契丹的使者來后,無禮驕橫、橫加斥責時有不得不卑躬屈膝地應酬。大臣中除了桑維翰少數幾個人外,都對契丹人有氣,主張抵禦契丹。石敬瑭也曾動搖過,但看了桑維瀚的長篇奏摺,又覺得當兒皇帝好處較多,所以一直到死也沒有自己扔下兒皇帝這頂帽子,還是他的兒子為他出了一口惡氣。雖然石重貴最後由於主將投降而流亡契丹,但兩次戰勝契丹兵還是對於中原人民的抗遼鬥爭起了鼓舞和促進作用。石敬瑭卑事契丹,每年進貢帛三十萬匹,也不能絕對說沒有一點好處,他當皇帝的六年在客觀上為中原人民帶來了短時的安定,但是,割讓十六州又使他的這一點點小功勞化為烏有,因為他的兒子在抗擊契丹時已經沒有險要可守,終使中原又遭戰火蹂躪。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效節指揮使趙在禮於魏州發動兵變。後唐庄宗李存勖命李嗣源率軍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隊也發生了兵變,與魏州的叛軍聯合一起擁戴李嗣源為主。李嗣源本想班師回朝請罪,石敬瑭則勸他奪取汴州(今河南開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別無良策,只得接受了這個意見。於是,石敬瑭便自告奮勇,親統三百驍騎為前鋒,搶佔汴州。然後又回兵渡過汜水(今河南滎陽汜水鎮),直取洛陽。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高祖父 | 石瞡 | 官至朔州刺史,後晉天福二年(937),追封為孝安皇帝,廟號靖祖,陵墓稱作義陵 |
高祖母 | 秦氏 | 追封謚號為孝安元皇后 |
曾祖父 | 石郴 | 早逝,追封左散騎常侍,尊奉為孝簡皇帝,廟號為肅祖,陵墓稱惠陵 |
曾祖母 | 安氏 | 追封謚號為孝簡恭皇后 |
祖父 | 石翌 | 曾任振武軍防禦史,追封尚書右僕射,尊奉為孝平皇帝,廟號睿祖,墓寢稱康陵 |
祖母 | 米氏 | 追封謚號為孝平獻皇后 |
父親: | 石紹雍 | 歷任平州刺史、洺州刺史,死在任上,追封為太傅,尊奉為孝元皇帝,廟號憲祖,墓寢稱昌陵 |
母親 | 何氏 | 追封謚號為孝元懿皇后 |
兄弟 | 石敬儒 | 石敬瑭的哥哥 |
石敬威 | 石敬瑭堂弟,石敬瑭叔叔石萬友之子 | |
石敬贇 | 石敬瑭堂弟,石敬瑭叔叔石萬友之子 | |
石敬暉 | 石敬瑭堂弟,石敬瑭叔叔石萬詮之子 | |
石敬德 | 石敬瑭的弟弟,不知是親弟還是堂弟 | |
石敬殷 | 石敬瑭的弟弟,不知是親弟還是堂弟 | |
石重胤 | 石敬瑭的弟弟,不知是親弟還是堂弟,石敬瑭喜愛他,將其收為養子,所以他名字和石敬瑭的兒子們一樣有“重”字 | |
皇后 | 李皇后 | 即永寧公主,是後唐明宗李嗣源(又名李亶)的女兒 |
長子 | 虢王石重英 | |
次子 | 楚王石重信 | |
第三子 | 壽王石重乂 | |
第四子 | 姓名失考 | |
第五子 | 夔王石重進 | |
第六子 | 陳王石重杲 | |
第七子 | 石重睿 | 未封王 |
養子 | 剡王石重胤 | |
出帝石重貴 | 石敬瑭的養子,也是其侄子 | |
長女 | 長安公主 |
治理河東時,好多事他都要親自處理,尤其是一些疑難的案子。有一次,一個小店的婦人和軍士爭執,告到官府,婦人說:“我在門外面曬穀子,被他的馬吃了很多。請大人明斷。”軍士卻說冤枉,但又沒法證明自己的清白。石敬瑭就對斷案的屬吏說:“他們兩個人爭執不下,那用什麼判斷是非呢,你給我把馬殺掉看看腸子里到底有沒有穀子。有就殺軍士,沒有就殺婦人。”於是就將馬殺死了,馬的腸子里沒有穀子,證明是婦人在誣陷軍士,想訛詐他錢。石敬瑭就下令將那個刁婦處死了。
處死確實有些重了,但五代時的法律就是這個特點:立法重,處刑殘忍。像凌遲即民間說的千刀萬剮這種殘酷的刑罰也經常用。這次處死婦人以後,境內肅然,再也沒有人敢耍刁欺負別人了。
石敬瑭斷案有時也用情理處理,這反而使一些棘手的事迎刃而解,當事人也都心服口服。
有人賣地給他分居的哥哥,價錢沒有講好,弟弟就要賣給別人。買主為防以後哥哥找麻煩,就讓弟弟拿哥哥同意轉賣的書面文書來。哥哥不肯給,弟弟就告到官府。縣令認為兄弟倆都理屈,然後送到石敬瑭那裡請他處罰,石敬瑭說:“人之所以做不義之事,是由於我這個父母官新來,沒有及時教育百姓,我很慚愧。如果論他們的是非,哥哥得到好地,弟弟賣個好價錢,說有理都有理,說無理則都無理,但哥哥作為兄長不對的地方多一些,應該重打哥哥一頓板子。至於地,就賣給出高價的人。”大家聽了,都很佩服他將這個棘手的案子斷得如此明了。
對於這個兒皇帝,歷史上還是有人認為他是天意使他登上了帝位。這方面很普通的就是用一些離奇的傳言附會他。石敬瑭原是後唐明宗的女婿,在宮中人們稱他為石郎,在李從珂進攻洛陽時,石敬瑭也從太原領兵趕去,據說當時京城夜裡有很多狼亂竄,不少跑進了皇宮裡,李從厚便讓人射狼。因為“射”與“石”音相近,“狼”又與“郎”同音,因此用這件事影射石敬瑭。
還有一件事說在後梁初年,潞州(今山西長治)有百姓伐樹,樹倒后竟自己分成了兩半。裡面有六個字:天十四載石進。朱溫將樹藏到庫中,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等到石敬瑭當了皇帝,就有人出來說,從後唐李存勖建國到石敬瑭稱帝正好十四個年頭,“天”指的是李存勖在天右二十年繼位。而“石進”指的是石敬瑭建立後晉,“進”和“晉”同音。還有人說,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老家鎮州(今河北正定)祖居舊屋的旁邊有座寺廟,廟裡的一尊石像無故搖動起來。以此來影射石敬瑭要動搖後唐的江山社稷。在封建社會,神靈和迷信盛行,有的是百姓用巧合的事附會,有的卻是當權者或者皇帝本人授意他人故意編造的。不管怎樣附會,石敬瑭的惡名在歷史上很難抹掉了。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原來一樣的各地將領們也想做這個皇帝寶座,所以反叛的接連不斷。再加上石敬瑭稱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當,民心開始背離,這又給屬將們作亂提供了借口和有利時機。
鎮守魏州的節度使范延光覺得總被石敬瑭猜疑,為防以後生變,就先在魏州叛亂稱帝了。石敬瑭派去的楊光遠不但沒有攻擊范延光,反而和他合夥反叛,石敬瑭的兩個兒子也先後被殺。最後叛亂雖然平息,但兩個兒子卻失去了,叛亂給石敬瑭的打擊很大。
後來,鎮州的節度使安重榮也在北方叛亂,他對石敬瑭卑事契丹非常不滿,經常斥責路過的契丹使節。最後安重榮由於部將投降而失敗,自己也被杜重威殺死,但這兩次大的叛亂使本來心裡就對仰契丹人鼻息而憋氣的石敬瑭更是急火攻心,對於其他的將領也無法信任了,病情也開始加重,在安重榮叛亂的第二年,石敬瑭就死去了。給兒子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兒子石重貴繼位后,僅四年晉朝就被叛降的將領和契丹一起滅掉了。
《舊五代史·卷七十五·晉書·高祖紀一》
《新五代史·卷八·晉本紀第八》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八十》
縱觀石敬瑭之一生,起初靠驍勇善戰發跡,繼而因廉政而揚名。在戰亂頻繁之際,他借契丹人的援助問鼎中原,建立了後晉王朝。由於甘當百依百順的“兒皇帝”,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外族,並且每年給契丹貢送布帛三十萬,以換取契丹人對自己皇位的支持,從而將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殘酷的鐵蹄統治之下。從此,中國有了“兒皇帝”這一可恥的稱呼。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的做法,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也極為深遠,直接導致以後黃河以北、以東地區的北方土地幾乎無險可守,袒露於外族的威脅之下,為後來四百餘年間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李從珂:石郎於朕至親,無可疑者;但流言不息,萬一失歡,何以解之?
劉知遠: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耶律德光:吾三千里赴難,必有成功。觀汝氣貌識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為天子。
薛居正:①決鯨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飲鴆漿而止渴,終取喪亡。②旰食宵衣,禮賢從諫。③以絁為衣,以麻為履。
司馬光:推誠棄怨以撫藩鎮,卑辭厚禮以奉契丹,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貨財。數年間,中國稍安。
沙守榮:公明宗愛婿,富貴相與共之,憂患亦宜相恤。今天子播越,委計於公,冀圖興復,乃以此四者為辭,是直欲附賊賣天子耳!
郝經:稱臣呼父古所無,石郎至今有遺臭。
蔡東藩:惟石敬瑭乞憐外族,恬不知羞,同一稱臣,何如不反,既已為帝,奈何受封,雖為唐廷所迫,不能不倒行逆施,然名節攸關,豈宜輕隳!
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來一直是“兒皇帝”和“賣國賊”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實,更客觀公平地來看,在五代亂世,一切僭越亂倫皆已司空見慣,石敬瑭身為沙陀人(西突厥的一支別部),所侍奉過的後唐三姓四任皇帝中,就兩次出現兄弟間反目成仇、興兵奪位的情況,所以於他而言,帝夢心切者不擇手段取之,沒什麼不能接受的。甘願認賊為父確實無恥,但今人指責他“置國家民族的利益於不顧”,也實在是有些要求過高了。
事實上,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強盛如漢唐的時代,也都出現過對外族稱臣、和親或納貢的情況。石敬瑭遺臭萬年的重要原因在於他的割讓幽雲十六州之舉,對後世的影響實在太大,在此後至少四百年時間裡直接改變了中原王朝的命運,自然不容易被後人忘記。
十六州自東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佈在長城的內(南)側,也即長城這條重要軍事防線背後的戰略支撐點,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數百里。失去了這一片山勢險峻的地區,中原王朝的整個北方就失去了一條阻擊“胡人鐵騎”的天然軍事屏障,南下千里再無險可守,直至黃河岸邊全部是一馬平川,中原從此門戶大開。此後四百年間,對於每一個中原王朝來說,收復幽雲十六州始終是最重要的一個夢想。
北方的政權在獲得了燕雲之地以後,一方面掌握了對中原長驅直入的軍事便利,另一方面,由於燕雲地區的農耕經濟與北國的游牧經濟形成了良性互補,也極大地促進了北國整個的社會發展,也就更成為中原王朝的勁敵。幽雲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時才又重新回到中原國家的版圖。其實在當時,想達到讓契丹出兵相助的目的,只要多送錢物,也是可以實現的。
年代 | 電視劇 | 飾演者 |
1988年 | 《兵權》 | 元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