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穴

醫學術語

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位於上嘴唇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界處,為急救昏厥要穴。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症。

穴位簡介


人中穴
人中穴
我們常說“掐人中”,這句話在人暈倒的時候用的最多。位置:鼻子下面上唇正中央的那條溝。人中,又名水溝,位於鼻柱下,屬於督脈,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的交點處,具有醒神開竅、調和陰陽、鎮靜安神、解痙通脈等功用,歷來被作為急救首選之要穴應用於臨床。針刺人中穴不僅治療一些急重病症療效確切,而且對於血管性痴獃(VD)、抑鬱、失眠等慢性精神神志類病症也有效。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對人中穴的針刺操作手法可能存在著量學差異,甚至沒有提到具體的操作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療效評價、經驗的總結和傳承,降低了人中穴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如何充分發揮人中穴的針刺治療作用,並將其推廣應用於臨床,成為當前亟待完成的任務之一。

概述


水溝穴Shuǐgōu(DU26)(水溝穴即人中穴)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解剖


口輪匝肌中;有上唇動、靜脈;布有眶下神經支及面神經頰支。

經屬


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主治疾病


昏迷,暈厥,暑病,癲狂,臆語,癇證,急慢驚風,鼻塞,鼻出血,風水面腫,牙痛,牙關緊閉,黃疸,消渴,遍身水腫,霍亂,溫疫,脊膂強痛,挫閃腰疼。

人體穴位配伍


配百會穴、十宣穴湧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澤穴,溺水窒息加會陰穴,癲狂加內關穴,癔病發作加合谷穴勞宮穴;配上星穴、風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瀉法)治急性腰扭傷;配三陰交穴、血海穴治月經不調、崩漏。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灸不及針,黃豆大柱,日灸三壯。
〖別名〗人中,鬼客廳,鬼宮,鬼市,鬼排。
〖穴義〗督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溝渠下行。

名解


人中穴[醫學術語]
人中穴[醫學術語]
(1)水溝。水,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也。溝,水液的渠道也。該穴名意指督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溝渠下行。本穴物質為素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運行為循督脈下行,本穴的微觀形態如同地部的小溝渠,故名。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頭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處在頭面前正中線。人中名意指本穴位於鼻唇溝的中部,無它意。
(3)鬼客廳。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客廳,接待客人的廳堂也。鬼客廳名意指穴內氣血為來自天部之氣的冷降水液。本穴位處督脈,督脈氣血以陽氣為主,地部經水稀少,而本穴氣血則為地部經水,地部經水如同督脈氣血的賓客一般,故名鬼客廳。鬼宮、鬼市、鬼排名意與鬼客廳同。
(4)督脈手足陽明之會。本穴的地部經水不光為督脈的陽氣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陽明經的冷降水液,故為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根據人體所處的不同體位而分別傳於手足陽明經及督脈的兌端穴。

功能作用


分流督脈經水,通經活絡。
人中穴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當人中風、中暑、中毒、過敏以及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時,醫者用食、中兩指端置於拇指面,以增強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於唇溝的中上處頂推,行強刺激。以每分鐘20-40次為宜,可使患者很快蘇醒。
現代醫學研究對人中穴的急救作用作了科學解釋:
1.刺激人中穴可以升高血壓。在危急情況下,升高血壓可以保證機體各個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力,而節律性、連續弱性或強性刺激人中穴,都能使動脈血壓升高。
2.刺激人中穴位,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有利於節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
運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簡單易掌握的應急性急救措施,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實為救命之法寶。

急救作用


歷代醫家認為,人中穴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針刺該穴位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於治聞中暑、昏迷、暈厥、全身麻醉過程中出現的呼吸停止、低血壓、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為什麼刺激人中會出現一定的急救作用呢?其一,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壓的作用。血壓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壓過低都會危及生命,在危急情況下,提高血壓可以保證各臟器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動。研究表明,節律性刺激、邊續弱刺激或邊續強刺激人中易能引起動脈血壓升高。
其二,刺激人中對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動也有影響,邊續弱刺激可引起持續性吸氣興奮,邊續強刺激可引起持續性吸氣抑制,適當的節律性刺激則有利於節律性呼吸活動的進行。
雖然刺激人中對血壓和呼吸這兩個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響,但對呼吸的影響並非都有利。例如,邊續刺激引起的吸氣興奮和吸氣抑制導致呼吸活動暫停,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對呼吸活動有不同的影響,在充分發揮升高血壓作用的同時,要注意避免對呼吸活動的不利影響,研究表明,適當的節律性刺激最為合適,可用拇指尖掐或針刺人中穴,每分鐘掐壓或捻針20-40次,每次持續0.5-1秒。
此外,掐人中或針刺人中只是一種簡便的應急急救措施,還應及時與醫院聯繫,進一步搶救,以免延誤病情。

臨床應用


1 針刺人中穴在急症中的應用
休克休克是臨床最常見的急危重症之一,在及時進行西醫對症處理等基礎上針刺人中穴,具有升壓作用快、復甦時間短等優勢。如對於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大量補充血容量的情況下,急刺水溝穴,強刺激,其升壓效果及蘇醒神志作用可提前15~30 min或更長。採用重雀啄手法針刺人中穴配合電針,治療后15 min即可明顯提升休克患者血壓,減慢心率,特別是在休克復甦早期(前30 min)效果明顯。先用重雀啄手法針刺水溝穴1 min,向上斜刺8~20 mm,其後採用電針刺激,留針1 h出針,30 min前為單純針刺治療,30 min后予西醫常規治療,其即刻升壓起效時間較單純西藥治療提前。
驚厥臨床上針刺人中穴治療的驚厥主要是小兒高熱所致的驚厥,配合針刺湧泉穴等或藥物可達到理想的控制作用。直刺人中穴,並提插捻轉,如1 min后未止,以同樣手法針刺湧泉穴,絕大部分患兒在1 min內驚厥得到控制;配合口服清熱熄風中藥可有效控制複發。5%水合氯醛保留灌腸配合針刺人中2 min左右可使抽搐停止。以水溝穴為主的針刺結合藥物治療小兒熱性驚厥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也表明此法具有奏效快、複發率低、副作用小等優勢,水溝穴要求直刺,進針快、強刺激,並提插捻轉直至抽搐停止,捻針頻率為20~30 r/min。也有研究者針刺湧泉水溝控制肝性腦病驚厥,水溝針刺方法是向上斜刺10 mm,強刺激,行針1~3 min。
急性腰扭傷針刺人中穴或人中與其他穴位組合可治療急性腰扭傷。人中穴沿鼻中隔方向進針0.5寸,行重捻轉瀉法,使針處明顯痛脹感;持續施術3~5 min后留針30 min,每隔5~10 min運針1次,療效滿意。用1寸針快速刺入人中穴,180°旋轉捻針3~5次,留針30 min,配合軟組織松解手法,並在留針同時令患者活動腰部,效果明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表明,針刺人中穴效果明顯優於針刺委中穴。另有先瀉雙側委中穴,起針后再用1寸毫針刺瀉人中穴,得氣后,囑患者慢慢活動腰部取效。針刺人中、后溪穴為主治療急性腰扭傷,均採用強刺激,以患者感到較強的酸、脹、麻感為佳,留針15~30 min,每5分鐘行針1次;亦有人中穴斜刺0.5寸許,不提插不捻轉收效亦佳。
2 中風及其合併症
針刺治療中風後遺症療效肯定,人中穴是治療該病的常用主穴之一。以人中、百會為主穴配合辨證取穴治療中風及後遺症較普通針刺有效率高,向上針刺人中穴,待得氣後行捻轉補瀉法(一般用瀉法,體弱超過1年者用補法)強刺激,使患者流淚。針刺人中配合金津、玉液、通里、廉泉治療中風失語,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呈雀啄手法,至眼球濕潤為度,效果理想、以百會、神庭、人中為主穴治療腦梗塞后痴獃,針刺諸穴得氣後行捻轉補瀉手法,能明顯促進腦梗塞的智力恢復。針刺八脈交會穴,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雀啄瀉法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有效治療中風后抑鬱。人中穴也是“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的三大主穴之一,均要求向鼻中隔下斜刺0.3~0.5寸,行雀啄瀉法,使眼球流淚或濕潤,治療卒中風後肢體功能障礙,中風后假球麻痹等效果頗佳。
3 精神神志類病症
水溝穴快速提插法為主結合心理療法治療抑鬱性神經症,人中穴以28號1寸毫針向鼻根部斜刺0.5寸,行快速提插,頻率約40次/min,持續約1~2 min,至患者雙眼紅潤流淚,行針期間囑病人大聲哭喊盡情宣洩鬱悶;此法每6天1次,病情重者可4天1次;間歇期內用體針治療。電針內關、人中、承漿穴輔助治療強迫症,還能有效減輕由氟西汀引起的副反應。針刺人中穴為主對突發性癔病效果顯著,用28號1寸毫針強刺激人中穴,共治療86例,3 min內痊癒45例,3 min不效者,加雙側合谷、太沖、內關。斜向上針刺人中穴,行捻轉瀉法,強刺激1~3 min,同時囑患者睜眼、說話,留針30 min,中間行針3次,治療癔病性暈厥18例,均在30 min內治癒。以人中穴與四關穴為主針刺治療癔病性昏厥,人中穴向上斜刺0. 5~1寸,強刺激,留針15~20 min,每4~5分鐘行針1次,有效率達90%。人中、內關(雙)、百會為主穴,人中穴針尖朝向鼻中隔,斜向上刺0.5~1寸,行雀啄針法,眼眶濕潤為度,治療癔病性失語15例全部有效;人中及單側后溪穴強刺激,治療5例均1次治癒。賴新生等探討針刺人中、百會、神門對VD的治療作用。人中穴向上斜刺0.2~0.3寸,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 min,每5 min行針1次,每日1次(周末除外)共20次;痴獃患者的認知功能、智力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均有改善,與百會、神門聯用更佳。醒腦開竅針刺法對VD也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醒腦開竅針法配合心理療法對於改善睡眠具有協同作用。針刺人中穴時囑患者全身放鬆,針尖略向上斜刺,根據氣鬱證病情之輕重,調整針刺力度、刺激量分別行輕開:行輕度雀啄手法,可見患者眼睛濕潤,中開:行雀啄捻轉手法,令患者小聲啜泣,眼淚流出,重開:採用較大幅度捻轉雀啄手法,令患者放聲慟哭,眼淚外溢。針刺人中、太沖等治療肝鬱化火型失眠療效頗佳。癇症發作期取人中穴,用30號1.5寸針稍向上斜刺0.5寸,用捻轉瀉法,間歇期針刺百會、長強穴經5~8個療程治療,總有效率達88.5%。
4 眩暈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屬於中醫“眩暈”範疇,針刺人中、湧泉穴加口服全天麻膠囊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濕潤或流淚為度,留針30 min,中間行手法1次,總有效率達95.00%。人中穴針刺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取0.35 mm×40 mm毫針,快速向鼻中隔下斜刺12 mm左右,施雀啄瀉法至眼球濕潤為度;留針30 min,5 min行針1次,1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1.7%。

總結與分析


療效影響因素總結與分析
針刺人中穴治療某些疾病療效確切,特別是對於腦神失調類病症具有立竿見影之效,其針刺療效除與個體體質強弱、病情輕重、病程長短等有關,還受穴位的定位與配伍、針具的規格影響,更重要的是可能存在密切的量-效關係。當然,根據不同的病癥結合其他手段綜合干預可提高療效,如治療驚厥配合口服清熱熄風中藥或保留灌腸,治療急性腰扭傷輔以軟組織松解手法,治療精神神志類疾患結合心理療法等能夠較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1、穴位的定位:學術界公認地將人中穴定位於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的交點處,近來有學者提出人中溝正中線上的點均為人中穴針刺點,發現針刺不同的點對不同的急症有不同的治療效果,而且針刺不同部位的點針刺方向也不同。有研究者發現鼻唇溝正中、人中穴至上唇線1/2處的定神穴也可以治療急性腰扭傷,3次治癒。當然,這些發現尚有待進一步地臨床驗證。
2、穴位的配伍:針刺人中穴單穴對於暈厥、休克、昏迷及急性腰扭傷等發揮很好的療效,然與其他穴位配伍往往可提高療效,擴大主治範圍,常用配穴多具有調督醒神、安神定志之功,如百會、神庭、內關、神門、后溪等。對於針刺人中治療某一病症配伍哪些穴位才能達到最佳療效,對哪些疾病有效尚無定論,故需要深入地進一步研究。
3、針具的選擇:一般認為,針具越粗刺激量越大,針刺人中穴所治療疾病中所使用的針具多在26~32號之間。究竟針具的規格與療效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尚無人研究,不同的病種各自需要多少號的針才能發揮最佳療效尚有待探討。
4、針刺的方向:絕大多數針刺人中穴均向鼻中隔方向斜刺,但在治療小兒驚厥時似乎多使用直刺,也有人在治療一些急症先直刺,得氣后根據不同的病症所需的針感感傳方向向上斜刺或向齦交方向斜刺。針刺人中治療各種疾病所需最適宜的針刺方向尚無專門研究,臨床上多根據傳統經驗而取向上斜刺。
5、進針的深度:人中穴進針的深度在0.3~1.0寸範圍,最常見的是0.3~0.5寸,也有進針深達下頜骨者,針刺的深度與療效是否有關以及有怎樣的關係尚不明了。
6、針刺的強度:由臨床研究可以發現,在大部分的新發病、急重症針刺人中穴需要重手法、強刺激,這可能是基於“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而定;對於失眠的治療刺激強度則根據病情輕重而定。針刺的強度與療效之間有怎樣的關係,每種病症各自需要多大的刺激量,如何將其進行量化尚有待研究。
7 、補瀉手法:針刺人中穴治療疾病時幾乎全部採用瀉法,治療腦血管病體弱、病程長者用補法。最常用的是“雀啄”手法,“醒腦開竅”針刺法尤為重視此法,現也廣泛應用於腦神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當中。當然、也有不少使用捻轉瀉法或提插捻轉合用。但對於提插捻轉的幅度、頻率、捻轉的角度等缺少研究,以怎樣的量學標準操作才能使針刺療效最佳亟待研究證實。
8、施術時間和留針時間:針刺人中穴施術時間多有相關的效應指標,如使用雀啄手法的以眼球濕潤為度,驚厥抽搐者針刺至抽搐停止,有些行針1~3 min后留針,有的在留針時每5~10 min行針1次。大多數留針時間為20~30 min,有些留針10 min,還有些不留針。施術時間和留針時間尚未有客觀指標可以遵循。
9、針感的要求:各種手法操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力求達到所需要的針感,因為針感有無與針刺療效的關係最為密切,故《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且得氣的速度與療效呈正相關,故《金針賦》雲“氣速效速,氣遲效遲”,即為此意。針刺人中穴治療相關疾病的針感要求多為眼球流淚或眼眶濕潤為度,現代研究證實,流淚標誌著針刺水溝達到了舒張腦微血管的刺激量。因而,醒腦開竅針法中,針刺水溝的量化指標是眼球濕潤或流淚。但也有少數研究者以酸、脹、麻為準,更有甚者不進行手法操作,不要求針感,也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所以,針對這些差異尚需要進行探討和規範。

展望


人中穴是經臨床證實有確切療效的穴位之一,探索其發揮最佳療效的量學要求並使之標準化將可以推動針灸研究的規範化和現代化,從而最大限度地造福於人類。石學敏院士將“醒腦開竅”針刺法配伍腧穴操作進行量學研究,使“醒腦開竅”針刺法日趨規範化、劑量化,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可行的研究思路和值得借鑒的研究方法。有關針刺人中穴治療疾病的量效關係研究還不多,尚需科學規範的實驗研究逐一確定針刺人中穴治療每一病症達到最佳療效各影響因素的量化值,包括最適宜的針刺強度、針刺方向、施術手法、施術時間、針感要求、針刺最佳間隔時間,也包括針具規格的選擇、穴位的配伍,從而制定出標準化的操作規範和優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