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章成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

趙章成(1905~1969),男,河南洛陽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

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三軍任炮訓隊隊長、紅三軍第9師炮兵連連長、紅一軍團炮兵營營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長、第129師司令部炮兵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炮兵主任。后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解放戰爭時期,趙任晉冀魯豫軍區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炮兵3師師長、特種兵縱隊參謀長。建國后,任西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炮兵第三訓練基地司令員、炮兵14師師長。1954年,赴朝鮮,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志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69年11月,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

1927年7月趙章成參加了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1931年他隨軍圍剿江西蘇區。趙章成是1931年4月在江西白沙戰場,“自動參加紅軍”擔任紅軍獨立師特務營排長(歷史證明人陳光),同年5月任紅三軍炮訓隊隊長(歷史證明人杜平),9月任紅三軍九師炮兵連長(歷史證明人朱良才)。
第三次反圍剿結束時,紅軍不但有迫擊炮,還有三七平射炮,紅一軍團將兩個炮兵連和一個工兵連組成了炮工營,趙章成擔任營長。
同年11月14日於紅三軍九師炮兵連由劉正山、吳海介紹,趙章成加入中國共產黨,無候補期。而寧都起義發生在1931年12月14日,此時趙早己參加紅軍並已入黨一個月。
趙章成參加紅軍后,作戰勇敢,屢建奇功。
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在烏江遵義婁山關大渡河安順場瀘定橋、臘子口等著名戰役里,以其百發百中的射擊技術,發揮了重大作用,特別是配合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戰鬥。
在這次強渡大渡河、決定我軍前途命運的關鍵戰鬥中,迫擊炮再次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趙章成親自操作他以僅有的3發炮彈,彈不虛發,命中敵人核心陣地,功不可沒,毛澤東簽發命令,授予他“神炮手”光榮稱號。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趙章成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營長、一二九師炮兵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炮兵主任。
一次戰鬥中,六名從未摸過炮的戰士在趙章成的口令指揮下為他的不同目標給炮彈改裝不同藥包,百團大戰打管頭時,為了把日軍從碉堡里趕出來,趙章成把迫擊炮炮彈里的炸藥倒出一部分,填滿辣椒面,再裝上引信,共製作了二十發這樣的炮彈。為了提高射擊效果,趙章成率炮兵連把陣地推進到距敵150米處,表尺打到50度,親自瞄準試射。攻擊開始后,四門炮實施抵近射擊,濃烈的辛辣氣味湧進敵人碉堡,日軍以為我軍投射毒氣彈,紛紛棄堡出逃。
在關家戰鬥中,趙章成把炮兵陣地推進到距敵兩百米處,各炮以最快的速度發射,一分鐘打出二十五發炮彈,形成密集火網。趙章成親自指揮一門迫擊炮,用高射角,在山下向山上射擊,發發擊中目標。
抗日戰爭後期,八路軍總部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步兵炮,請趙章成到兵工廠做技術指導。趙章成在火炮性能方面的造詣較深,經他建議,對82迫擊炮進行改制,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採用拉火擊發裝置,並將底盤傾斜著地,使炮筒與地平線的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擊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炮兵第3師師長,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西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1954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指揮所司令員、志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回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60年代的“大比武”運動中,趙章成又一次成為軍內的新聞人物。趙章成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當時,《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對趙章成的教學活動都作了長篇報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的教學拍成了詳細的軍教片在全軍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組鏡頭,趙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著沒有炮架的迫擊炮身管,右手接過旁邊遞來的炮彈,一發接一發地不停射擊,靶標被一個個地擊毀。

軼事典故


射擊姿勢

趙章成射擊姿勢
趙章成射擊姿勢
趙章成原是西北軍的迫擊炮手,儘管他沒有文化,但在舊軍隊的嚴格的舊式軍棍訓練下,他結合自己的天賦和戰鬥經驗,練就了精湛的迫擊炮操作技術,射擊技術十分嫻熟,而且總結出許多土辦法。1931年參加紅軍,在軍史上寫下了特殊的一筆。
所傳說的每次射擊前要拜佛,其實這是誤傳,趙章成射擊前的姿勢是在為火炮賦予射向和用跳眼法測距。為火炮賦予射向,其姿勢為右臂前伸,肘部略微彎曲,手掌五指併攏拇指稍微彎曲掌心向左,指向目標方向。這是在觀察所指揮員向炮兵偵查兵指示目標,也是炮陣地指揮員向瞄準手指示射擊目標,統稱賦予射向。
跳眼法測距這是炮兵使用的一種簡易測距方法。這種方法誤差很大,判斷兩點間隔是關鍵,只能用來大致估算距離。只有炮兵才懂得這個指揮手勢。當年紅軍很多人從未見過。而且這個姿勢有點像單掌拜佛,所以就以訛傳訛說趙章成信佛,射擊之前要拜佛。

強渡戰鬥

在安順場強渡戰鬥中,過河運載工具只有一條小木船。第一船過河的就是“十八勇士”,領隊的是連長熊尚林(抗戰時陣亡),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強行登上了對岸;第二船領隊的是營長孫繼先(建國后授中將軍銜,任濟南軍區副司令),當船到中游時中彈漏水,因敵火力壓制造成船工慌亂,偏離方向,一時難以靠近對岸。這時第一批登岸的“十八勇士”被敵機槍火力壓制在灘頭,岌岌可危。指揮戰鬥的團長楊得志急令趙章成開炮支援。
趙章成與戰友
趙章成與戰友
這時趙章成僅用左手托起沒有炮架的炮身,全憑自己的手和經驗技術來代替瞄準裝置。僅僅三發寶貴炮彈,不可能試射也不允許浪費的困難情況下,趙章成的三發炮彈,準確無誤地及時命中目標,摧毀了敵方三個機槍火力點。
趙章成的準確炮擊,使得“十八勇士”藉此機會奪佔了工事,為第二船支援部隊靠岸贏得了時間。同時,這三炮對沒有重武器裝備的川軍是極大的威攝,他們並不知紅軍只有三發炮彈。川軍士兵因懼怕炮擊而開始退逃,防禦徹底崩潰了。隨後楊得志率增援部隊乘第三船渡河,安順場強渡戰鬥以紅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結束。
在某些作品中,將趙章成這重要的三炮誤記為是奪取瀘定橋的戰鬥。實際上,在瀘定橋戰鬥時,紅一方面軍全軍已再也找不出一發迫擊炮彈來了,趙章成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立了奇功

趙章成之子在接受採訪
趙章成之子在接受採訪
安順場戰鬥令趙章成的名字留在了軍史上。然而這還不是他“神炮”的顛峰之作。最能體現趙章成“神炮”魅力的戰鬥發生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遺憾的是那場戰鬥的具體時間、地點、規模等詳細材料一直難以搜尋,只知道那時趙章成在129師任職,那場戰鬥是該師抗戰中期一次規模較大的攻擊戰鬥。
在那次戰鬥中,八路軍繳獲了三門迫擊炮和一批炮彈,但參戰部隊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會操炮,而戰鬥又急需炮火支援。於是指揮部門急調本不在戰場的趙章成快馬趕來,並且專門選出六名戰士供他指揮。
炮擊開始,六名從未摸過炮的戰士在趙章成的口令指揮下,為他的不同目標給炮彈改裝不同藥包,而趙章成則一個人同時操縱三門炮進行不間斷的射擊,直到將三門炮的身管打紅。炮擊的效果,據戰鬥結束后的俘虜供稱:當受到炮擊時,日軍指揮官根據炮火的準確和密度判斷,八路軍有一個迫擊炮排在進行齊射!
可想而知,趙章成一個人手下的三門迫擊炮的發射速度、準確度和火力密度已經達到何等高超的水平!在後來的歲月中,很少讚揚部屬的林彪,曾對趙章成有一句極為中肯和貼切的評語:“要像趙章成同志那樣,使技術達到了藝術的標準。”

黃陂戰役

在黃陂戰役中,趙章成指揮炮一連參戰,當時霧大看不清目標,趙章成從敵人自動步槍聲判斷敵指揮機關在大龍坪,立即調正炮口,朝大龍坪猛轟,打跨了敵指揮機關。第二天戰鬥未結束,紅1軍團部附近突然出現大群敵人,當時紅一軍團部只有電台人員和炮二連,趙章成急忙帶著二十多名精幹的戰士迎擊敵人,沒想到這些敵人誤認為趙章成他們是自己人,五百多人糊裡糊塗當了俘虜。

長征旅途

在長征途中,趙章成的迫擊炮顯示了威力。烏江戰鬥,楊得志團第一次強渡和夜間偷渡都告失敗,第二次晝間強渡,趙章成指揮炮兵營進行火力支援。趙章成僅經過簡單的目測和一發試射,第二發就準確擊中目標,摧毀了對部隊威脅很大的敵火力點。接著,他又以準確的炮擊打在敵反擊部隊的衝鋒隊形中,敵方反衝鋒隨之潰散,紅一方面軍渡過了天險烏江。
趙章成名聲大振是在強渡大渡河。當時劉伯承聶榮臻指揮楊得志團,以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雙方展開炮戰,十七勇士登岸后,沒有可依託的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楊得志急令炮兵火力援助。
當時只剩下三發炮彈了,趙章成捲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樹起拇指,一連串唱出方向、標高、距離等數字。第1炮在反撲的敵人堆里爆炸,第二炮命中了敵押陣的指揮官,當敵人準備再次衝擊時,第三炮把敵人的隊形再次炸亂,十七勇士佔領了有利地形,第二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敵棄陣而逃。
趙章成這三炮,在決定戰鬥勝負的關鍵時刻,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這神奇的三炮,永遠載入了我軍炮兵史冊。

比武運動

60年代的“大比武”運動中,趙章成又一次成為軍內的新聞人物。“大比武”的重要內容,就是以樹立技術尖子來帶動加強全軍的軍事技術訓練。說到迫擊炮的操作技術,誰能比得過戰火中成名的“神炮將軍”?
1964年,已過花甲之年的趙章成,在“大比武”運動中以炮兵副司令的身份,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吃同住,言傳身教,傳授他爐火純青已趨化境的迫擊炮技術。時任國防部長的林彪對此曾大加讚賞,甚至以他的元帥身份公開提出練兵標準是“像趙章成同志那樣,使技術達到藝術的標準。”
楊成武在向毛主席彙報比武結果時曾專門提到,經過大比武,我們的迫擊炮手不用炮架、底盤、瞄準鏡也能發發命中,比趙章成還行了。主席聽了當時就開心的笑了。
當時,《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對趙章成的教學活動都作了長篇報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他的教學拍成了詳細的軍教片在全軍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組鏡頭,趙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著沒有炮架的迫擊炮身管,右手接過旁邊遞來的炮彈,一發接一發地不停射擊,靶標被一個個地擊毀。一個看上去憨厚慈祥的老人,完全和他的炮融為一體,是那樣的氣定神閑,威風凜厲。

文革期間

文革開始后,趙章成象他的許多老戰友一樣,成了“靠邊站”的將軍。但是,從沒有哪一個造反派組織想要去揪斗“大比武”中有所作為的炮兵副司令趙章成。原因很簡單:一來趙章成從來不是“當權派”,二來哪個造反派敢說自己不知道紅軍強渡大渡河?

遺憾逝世

1969年11月,趙章成因心臟病突發,病逝於北京301醫院南樓。他逝世后,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與已去世的國家和軍隊高級領導人共處一堂,在他的靈前,擺放著兩座精製的迫擊炮模型。
開國少將趙章成為人憨厚隨和,與世無爭,在洛陽老城的老宅子日前還在,實在是應該以什麼名義保留下來!

榮譽職位

建國后,趙章成被任命為軍委炮兵副司令。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對於他是一個榮譽性的職位。儘管趙章成在後來的戰爭中並沒有輝煌的軍事業績,對炮兵這一重要兵種的組織建設也沒有十分突出的建樹,但經歷過長征的軍隊高級將領,又有誰能忘記在大渡河邊

炮定乾坤

趙章成曾是國民黨軍的一名普通迫擊炮手,厚重少文,但精於鑽研,在1931年國民黨26軍寧都起義之後加入紅軍。長征開始后,在強渡烏江等戰役中,趙章成“百發百中”的神技多次為紅軍突圍創造了條件。1935年5月25日,剛剛渡過金沙江的紅軍突出重圍,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前。此時,紅軍損失慘重,部隊十分疲憊,當年石達開就是在此全軍覆沒。前有天險,後有追兵,何去何從,真是到了千鈞一髮的時刻。強渡戰役打響后,第一船過河的紅軍“十八勇士”排除萬難登上對岸,但被敵軍火力壓制在灘頭,無法前行,情勢危急。千鈞一髮之際,指揮戰鬥的紅一團團長楊得志急喚趙章成的炮火支援。此時此刻,趙章成一無幫手,二無炮架,且僅剩3發炮彈。臨危受命,因陋就簡。沒有炮架,就以手托炮;沒有助手觀察坐標,就全憑經驗瞄準射擊。3發炮彈彈無虛發,準確摧毀對岸3個火力點,掃除了障礙,更是極大的心理震撼,敵軍鬥志潰散,“炮神”之譽也逐漸在軍中傳揚。

奇彈奇功

抗戰時期,1940年9月下旬,百團大戰進入第二階段,此時趙章成已經擔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迫擊炮主任。9月23日,八路軍129師發動榆(社)遼(縣)戰役,要拔除榆社至遼縣公路沿線的日軍據點,而管頭據點是其中的“硬骨頭”,日軍在此處佔據了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易守難攻。我軍的進攻從23日深夜開始,戰鬥十分激烈,日軍在24日的反擊中甚至施放了毒氣。直至26日,我軍仍未攻克管頭據點。此後,我軍主力悄悄撤出,拿下另一方向的石匣據點,29日再次回攻管頭據點,趙章成前來助陣。看到敵軍的碉堡“烏龜殼”一時難以攻克,趙章成靈光乍現,想出一條妙計。他和戰士們一起改裝迫擊炮炮彈,把炮彈內的炸藥倒出一部分,然後填滿辣椒面,再裝上引信,一共製作了20發“辣椒炮彈”。同時,為了增強攻擊效果,趙章成率隊將發射陣地抵近至距敵150米處。趙章成親自設定射擊諸元,4門迫擊炮同時射擊,20發“辣椒炮彈”準確落到日軍據點。濃烈的辛辣氣味籠罩敵軍碉堡,熏得日軍難以忍受,紛紛跑出掩體工事,潰不成軍。我軍乘機一舉攻克了管頭據點。至此,榆遼公路上的日軍據點全部被拔掉了。

平射傳奇

百團大戰之後,日軍瘋狂報復,並在八路軍根據地周圍修築大量碉堡群,企圖將抗日有生力量困死在太行山上。而水平攻擊堅固目標正是迫擊炮的“軟肋”。在一些戰鬥中,迫擊炮無法消滅日軍碉堡,八路軍突擊隊只能拚死強攻,犧牲巨大。時任太行軍區司令員的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給趙章成一個艱巨的任務,要想盡一切辦法,利用迫擊炮攻克碉堡。迫擊炮無法進行平射的原因在於,炮彈必須由炮筒前端裝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彈就無法下滑去擊發雷管打火。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用什麼來助力擊發雷管?趙章成的攻堅小組想盡各種辦法,先試用了擦炮的洗把桿,接著試用高粱稈,後來又受擲彈筒的啟發、改用拉火擊發迫擊炮。這個方法是在迫擊炮的尾部增加了一節400毫米長的尾管,採用拉火擊發裝置,並將底盤傾斜著地,使炮筒與地平線的傾角保持在5度以下。經此改裝,當時八路軍普遍使用的82迫擊炮就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迹。各軍區部隊將迫擊炮分期分批送往兵工廠進行改裝。在後來一次戰鬥中,我軍經過改裝的迫擊炮將一發炮彈從日軍碉堡的機槍眼裡打進去了,令日軍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老當益壯

新中國成立后,有一次,炮兵某部舉行比武演習。時任炮兵副司令員的趙章成現場觀摩。當時因為場地泥濘,82迫擊炮射擊時底盤不穩,連發數彈未中目標。看的比練的更加著急。趙章成實在按捺不住,徑直奔向發射陣地,親自示範。不管好看不好看,他麻利地脫下自己的解放鞋墊於泥中作底盤,將炮尾支其上,一手穩住炮身,一手取彈發射,首發即中,全場掌聲雷動,“炮神”絕非傳說。
1964年,全軍“大比武”運動中,八一電影製片廠將趙章成射擊示範拍成了軍事教學片在全軍放映。片中,年已60的趙章成示範“單手放炮”,從容鎮定,左手托著沒有炮架的炮管,右手接過旁邊遞來的炮彈,以每秒一發的速度不停射擊,指哪打哪,彈無虛發。巍巍乎,有老驥伏櫪之雄姿。

後世紀念


回憶文章

紅軍“炮神”趙章成
發表時間:2020-04-27來源:學習時報-崔慶
在我軍訓練中,有一項絕技非膽大心細者不可為,這就是迫擊炮單兵射擊,也就是俗稱的“單手放炮”。無座鈑,無炮架,單人簡易操作,自主瞄準,左手扶炮身,右手放炮彈,手起炮發,對於個人意志、軍事技術和戰鬥心理是極致考驗。在我軍歷史上,能將此絕技運用至出神入化程度的就是威名赫赫的紅軍“炮神”趙章成,后曾擔任過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趙章成創造並完善迫擊炮單人發射的整套技術,以捨身之境求“人炮合一”,悍勇無比,己方是人見人愛,敵方是聞之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