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有懷李白
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冬日有懷李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對浪跡江東的李白表達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隨李白漫遊一兩年,對李白很是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離,關山阻隔,難免不時相思。這首詩就是這種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李白的深深思念,亟想與友攜手再入仙山游。
梁園等地的相會相處,成就了一段偉大的友情,李白與杜甫之間從此不再是獨立的存在,中國文壇也因此可以大聲地對“文人相輕”說“不”。一年多的同游論詩,加深了他們之間的了解,也讓他們日後的思念變得更加真實。李白固然是追求的仙人一樣的生活,然而他的內心不可能忘卻塵世,忘卻他的朋友,他的問候化為文字的固然不多,但是已經無盡地表達了他的思念,君不見江水日夜東流,何曾停息!杜甫把心緊緊地貼向了現實,也把思念深深地化為了無盡的問候,不管李白日後遭到了如何的不幸,他依舊把問候捎給西風。李杜的相互理解導重,既承接了先唐人文的精粹,又給後世文人樹以巨大的榜樣,於是,有了白居易與元稹的兄弟般的情誼,韓愈與孟郊的知心推重,歐陽修對王安石、蘇軾的獎掖,等等。於是,這種問候傳承了一種永久的、普遍的力量,在朋友之間洋溢,也在陌生人中蕩漾。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