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君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中心主任

李顯君,男,漢族,1967年出生,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工業管理工程學士學位和吉林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現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中心主任、汽車產業系統工程學科主任、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主要研究領域產業創新系統、技術創新、競爭戰略、創新戰略、管理整合及業務流程再造、開放式創新與經營模式。

人物經歷


李顯君,清華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1年在吉林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2004年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到車輛學院,開闢了汽車產業動力學研究方向,圍繞產業競爭及創新開展系統研究。2010-201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哈斯商學院做訪問學者,與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理論建立者Henry Chesbrough教授合作進行“中美汽車與半導體產業創新模式比較研究”。主講研究生《技術管理》課和本科生《汽車市場營銷》課。現任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修中心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現代管理分會委員,中國高科技術產業化研究會理事,多家大型企業集團顧問。曾任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企業聯合會諮詢中心主任及中企工易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2000-2002年)。自2018年以來,他是中央電視台財經評論”的核心嘉賓。 
他帶領“汽車技術與產業創新課題組”以建立中國情境下的原創理論為使命,聚焦中國汽車及相關產業“大而不強”與“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關鍵實踐問題開展學術研究,在汽車產業與企業能力形成機制、汽車產業核心技術演化、汽車產業創新系統等三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原創性成果: 
一是建立產業與企業演化整合能力理論,揭示了產業及企業演化的能力形成機制,提出了產業整合能力風箏模型,利用該模型系統分析了中國汽車產業為什麼大而不強、提出了如何既大又強的解決方案,研究成果主要體現 在專著《汽車理想國》中(58萬字)。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成果應用在國內外汽車企業、國家及地方政府汽車及相關產業規劃中。 
二是他帶領課題組立足於中國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實踐背景,以汽車和高鐵產業為實證對核心技術演化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核心技術演化機理,打開了核心技術“黑箱”,建立了核心技術內在結構模型,發現了核心技術的突破路徑及每個核心技術單元的突破機制。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成果應用在國內汽車企業及國家相關部委。 
三是建立了汽車產業創新系統理論基礎:提出了汽車產業創新系統分析模型,將過程的動態演化和政策變數引入模型中,比只關注系統參入者的主流模型更具操作性和指導性;建立了電動汽車新進入者領先機理模型,回答了主流創新理論難以解釋的創新問題:中美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為什麼都是新進入者(比亞迪特斯拉)領先在位者(福特上汽)。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成果應用在國內外汽車企業、國家及地方政府汽車及相關產業規劃中。 
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各類科研項目近4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德國大眾汽車總部及美國麥肯錫等國際合作項目4項、政府及企業委託項目30多項;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出版專著3部,獲授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項;研究成果已在國家及地方汽車產業戰略規劃、國內外主流汽車企業中得到了應用;在主流報刊發表產業評論文章50多萬字;先後為國內外企業、政府和學術機構做各類報告100多場。 
經濟學和管理學原創理論短缺是制約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創新力的主要瓶頸之一。基礎研究及原創理論創建非一日之功,其成果轉化亦非短時間間見效。李顯君已在汽車產業動力學的研究中取得較為系統成果,今後將繼續前行,聚焦產業核心技術突破理論及創新機制研究,建立中國情境下后發國家創新理論,為中國汽車及相關產業既大又強及核心技術突破提供理論供給和解決方案。 

任職情況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汽車產業系統工程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
汽車發展研究中心 主任
汽車企業高級研修中心 主任

教育背景


李顯君
李顯君
1985-1989 吉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工學學士
1995-1998 吉林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碩士
1998-2001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經濟學博士

工作履歷


1989.7-1990.11 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發動機廠 計劃員
1990.11-1992.3 吉林省農業機械總公司 助理經濟師
1992.3-1995.9 吉林正大/吉林省飼料公司 經濟師
1998.8-2002.4 吉林大學商學院 講師
2002.4-2004.6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管理學博士后
2004.7—今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副研究員
2010年1月—今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訪問研究

學術兼職


1.兵裝集團戰略投資委員會,專家顧問(2010-)
2.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現代化管理分會,委員(2004-今)
3.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企業競爭力特聘研究員(2002-2003年)
4.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理事(2001-今)
5.中國市場營銷學會,副會長(2001-今)
6.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2000-2003年)

研究領域


產業創新系統、技術創新、競爭戰略、創新戰略、管理整合及業務流程再造、開放式創新與經營模式

研究概況


國家基金課題

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核心技術突破路徑與機制:來自中國汽車及高鐵產業的實證”(2016-2019)
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國汽車產業創新補償研究:理論構建與實證分析”(2012-2015)
1.
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核心技術突破路徑與機制:來自中國汽車及高鐵產業的實證”(2016-2019)
2.
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國汽車產業創新補償研究:理論構建與實證分析”(2012-2015)
3. 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基於產業價值轉移與路徑創新的中國汽車企業競爭優勢突破機制研究”(2007-2009年)
4. 負責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完善自主創新激勵機制和政策研究:基於產業創新系統的視角”(2008-2009年)
5. 負責人,中國博士后基金課題:“基於價值轉移的企業競爭優勢形成機理研究”(2003-2004年)

政府諮詢課題

1. 負責人,北京市科委課題:“順義區汽車產業戰略研究及十一五規劃設計”(2005-2006年)
2. 負責人,北京市科委課題:“順義區汽車產業創新系統研究”(2007-2008年)
3. 負責人,“西安市‘十一五’汽車產業戰略研究”(2004-2005年)
4. 負責人,“西安市產業戰略研究”(2006-2007年)
5. 負責人,“西安市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戰略研究”(2008-2009年)
6. 負責人,“西安滻灞生態區現代服務業戰略規劃及設計”(2008-2009年)
7. 負責人,原國家經貿委“世界汽車服務貿易政策體系研究”(2001年)
8. 子課題負責人,教育部“老工業國有企業競爭力研究”(1999年)
9. 核心研究人員,教育部重大課題:“自主創新與國際競爭力研究”(2006-2008年)
10. 核心研究人員,國家科技重大攻關課題:“區域科技計劃體系研究”(2002-2004年)協助合作導師負責課題總體進度,主筆總報告
11. 核心研究人員,國家科技部課題: “中國建立世界製造中心研究”(2002-2003年)
12. 參與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大中型企業競爭力評價課題研究”(2003年)
13. 參與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課題——區域科技戰略研究(2004年)
14. 參與北京市科委軟科學課題:“WTO與北京市科技計劃體系研究”(2002年)

汽車企業諮詢課題

1. 負責人,德國大眾集團總部“Automotive Drivers for China 2037”(2012-2013)
2. 負責人,上汽集團“日美汽車企業競爭模式比較研究”(2004-2009年共承擔上汽集團5項課題)
3. 負責人,一汽集團客車公司“競爭戰略研究”(2004-2005年)
4. 負責人,一汽集團“中重載貨車客戶關係管理體系研究”(2000-2001年)
5. 負責人,一汽集團“營銷戰略研究”(1999年)
6. 負責人,一汽集團裝備公司“發展戰略與流程再造”(2009年)
7. 負責人,一汽紅塔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流程再造及管理整合研究”(2004年)
8. 負責人,天津一汽“體系能力構建、業務流程再造及運營模式設計研究”(2007-2009年)
9. 負責人,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和市場戰略研究”(2007年)

獎勵與榮譽


1.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12年;
2.清華大學汽車行業合作獎,2010年;
3. 西安市產業發展戰略:獲國家發改委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陝西省經濟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2008);
4.“西安市汽車產業戰略及十一五規劃研究”獲國家發改委二等獎(2006)、陝西省經濟學會特等獎(2005);
5.“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現狀、誤區及路徑突破”,獲第三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汽車工程分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2006);
6.“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R&D disparity in China”(ISTP 檢索),獲第五屆技術管理國際論壇(ISMO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7)會議優秀論文。

學術成果


專著

1. 李顯君,《國富之源:企業競爭力》,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年1月
2. 李顯君,《管理之本:結構與整合》,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1月

主要學術論文

1. Xianjun Li and Li Pang.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ese self-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vol.7 (3-4), 374-393, 2010
2. Xianjun Li and Nanxiang Xie. Measurement of R&D capabilities in Chinese self-brand automotive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l. 10(4): 414-429, 2010.
3. Xianjun Li and Henry Chesbrough. Innovation Architecture of Firms in Emerging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China’s Two Industries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Forthcoming).
4. Xianjun Li. Why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Is Big but Weak.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orthcoming).
5. Li Xianjun, Xu Ke, Pangli.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China’s automotive firms.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PICMET '09 Conference), August, 2009.
6. Li Xianjun, Xie Nanxiang, Pangli. Empirical analysis of R&D capability in China’s automotive firms ,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PICMET '08 Conference), July, 2008.
7. Shouhua Wei,Xianjun Li,Guisheng Wu.“Absorptive capability, loc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Chinese ICT sector” in Patricia ed. China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pringer,2008.
8. Wu Gusheng, Li Xianjun, Regional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ypes in China,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July, 2003.
9. Wei Shou-hua, Li xian-jun Wu Gui-she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R&D disparity in China,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SMOT), June, 2007.
10. 李顯君等, 汽車產品開發過程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科研管理,2011(2):32-40.
11. 李顯君,龐麗,徐可。價值轉移、路徑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基於中國汽車企業實證分析。中國軟科學,2010(1): 102-115.
12. 李顯君,董本雲,徐可。我國汽車產業區創新績效實證分析。汽車工程(國內汽車行類一級學術刊物,EI檢索刊物).2009(9):893-899.
13. 李顯君,王賀武。汽車產業循環經濟研究進展。汽車工程.2006(8):699-706.
14. 李顯君,謝楠香,徐可. 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技術競爭力實證分析。中國軟科學.2009(5): 125-134.
15. 李顯君。龐麗。中國汽車企業競爭優勢突破機制探討。科學學研究. 2008 (1):111-114.
16. 李顯君。關於管理整合的初步探討。中國軟科學.2003(5): 64—69;管理科學全文轉載.
17. 李顯君。管理的三維空間結構模型探析。中國管理科學.2003(4): 95-100.
18. 李顯君。企業競爭力形成機理。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0): 57-60.
19. 李顯君。產業價值轉移與企業競爭優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2):77-80.
20. 李顯君。轉型期國企改革重在競爭不在產權,經濟學動態,1999.8
21. 李顯君。宋丹妮。中外典型汽車產業園區比較及實證分析,汽車工業研究,2008(5):10-13.
22. 李顯君. 龐麗。我國汽車產業對經濟增長效應的實證分析,汽車工業研究,2008(10)
23. 李顯君。中外汽車集團體制模式選擇比較。汽車工業研究.2005(8):14-17.
24. 李顯君. 循環經濟與汽車產業競爭力。汽車工業研究.2005(10):23-26.
25. 李顯君。龐麗。汽車產業經濟增長效應區域差異化變遷的實證分析,商業研究2009(8).
26. 李顯君. 我國汽車產業要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戰略轉變。上海汽車.2005(9):2-6.
27. 李顯君。客戶關係管理。企業管理.2001(3):49-51.
28. 李顯君,從管理變革的高度重視發展管理諮詢業,光明日報理論版2000.4.11,管理科學全文刊摘,2000-2003年該篇論文在國內管理諮詢類論文引用率最高.
29. 李顯君,“產權神話”誤導改革注意力,危害極大,中組部《黨建研究參考資料》,中央《政研內參》轉載,2000.5.10.
30. 李顯君,“產權崇拜”與“產權神話”,經濟學消息報,經濟展望雜誌轉載1999.4.2
31. 李顯君,消減冗員,不是提高企業競爭力根本途徑,經濟縱橫,2000.3
32. 李顯君,價值轉移與競爭範式演變,數字財富,2002(2) .
33. 李顯君,高壽命公司與核心能力,企業管理,2000(3).
34. 李顯君,巨人、微軟多角化,企業管理,1999(4).
35. 李顯君,論企業競爭優勢,吉林大學學報,1999(3).

專利申請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李顯君,AECA汽車企業競爭力動態監測及分析軟體V1.0;登記號,2008SR16873;授權時間,2008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