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城賦

千城賦

千城賦,辭賦學新概念名詞,專業術語,屬於泛概念範疇,非指某一篇城市賦,而是特指眾多歌詠名城名市系列賦。

概念簡介


◇千城賦是中華辭賦網獨創的特定欄目,是為了活躍廣大辭賦作家、辭賦寫手、辭賦愛好者學習創作城市賦而於2007年10月1日開闢的城市賦新銳專欄——網路平台。千城賦的提法導源於演繹於《光明日報·百城賦》專欄,是對百城賦的拓展、增補、擴大和延伸。千城賦之於百城賦,或以“並駕齊驅”而頡頏,或以“雙軌同行”而媲美。其稿件來源渠道與途徑為網路投稿。中華辭賦網總編潘承祥擔綱千城賦運作的總策動師,全面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實施。
◇千城賦,它包括“確數”與“不確數”兩個層面的意思。前者指1000位辭賦作家撰寫的1000篇城市賦。後者指非嚴格意義上的一千,即指成百上千的數量。中華辭賦網是千城賦的搖籃與發源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千城賦的作品會逐漸增多,最後將形成史無前例、賦作琳琅、精品迭出、浩如煙海、風流千古、風華絕代的《千城賦·電子文庫》。對於這樣一個浩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辭界賦林之千秋偉業,中華辭賦家聯合會邀約當代辭賦界知名人士組成千城賦評審團,為千城賦定向擇舍、稽核、研審、探究、考量把關,嚴格篩選,精心甄別,戮力鑒定,謹慎遴拔。
●【意義闡釋】
◇文化意義:一小而言之,具體指將會有無數的辭賦愛好者、辭賦寫手不斷地加入撰寫各地城市賦大軍的行列,或以現有的城市賦為藍本,獨立地創作出更優秀的辭賦作品,在全國掀起一股創作名城名市賦的熱潮,從而催生出謳歌中華34個省區、700多個地市、2000多個縣城(市)的系列辭賦作品的問世,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二大而言之,千城賦還直接地促進了中華辭賦的復興和創作新格局的形成,使辭賦這種古老的文學體裁形式,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注入新的活力,青春煥發,熱力四射,東山再起,從而間接推動了整個國學的逐步復興與繁榮。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華文化的復興必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
◇政治意義:現在中國正處在市場興旺、經濟繁榮、科學發達、教育浮霞、社會穩定、政治文明、欣欣向榮時期,各個城市日新月異,絢麗多彩,新時代猶如“大漢盛唐”,把中國推向盛世,何妨且歌且賦,予以頌讚?建設者托雲播雨,縱橫捭闔,繪成大中華錦天綉地;文化人握春在心,引商刻羽,譜奏新時代華彩樂章。再創新優勢,共扶富民強國之盛世偉業;全面奔小康,同建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因此,千城賦彰顯出如今的泱泱中華、堂堂大國與“大漢盛唐”的太平“盛世”,何其相似乃爾!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
◇現實意義:《百城賦》由光明日報社發起、中宣部認可的一次復興古典文體--賦的有領導、有組織的行動。由各地宣傳部門負責組稿或指定約稿,但其稿源大多局限於從中央到地方宣傳部門系統內部,且僅為百城百篇辭賦所限,致使社會上其他許多有才華人的優秀辭賦作品入闈不了,湮沒民間、墜入塵埃、不見天日,造成“遺珠”之憾。而千城賦的橫空出世,為天下文化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施展才華、較量賦技的絕好平台,則妥善地解決了這個“瓶頸”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品列表】【以著名辭賦家潘承祥主編的《千城賦》系列叢書之第一卷為準】
◇1、桐城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2、望江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3、太湖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4、安慶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5、合肥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6、懷寧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7、洛陽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8、溫嶺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9、樅陽賦 …………………………安徽·桐城·潘承祥
◇10、東台賦………………………江蘇·東台·黃少平
◇11、蚌埠賦………………………江蘇·東台·黃少平
◇12、溫州賦………………………浙江·溫州·周曉明
◇13、蒼南賦………………………浙江·溫州·周曉明
◇14、溫嶺賦………………………浙江·溫州·周曉明
◇15、庄河賦………………………遼寧·瀋陽·孫五郎
◇16、奇台賦………………………新疆·奇台·劉永成
◇17、烏魯木齊賦…………………新疆·奇台·劉永成
◇18、陽泉賦………………………山東·棗莊·韓邦亭
◇19、南通賦……………………江蘇·南通·袁瑞良
◇20、蚌埠賦……………………遼寧·錦州·陳逸卿
◇21、洛陽賦……………………河南·洛陽·譚 傑
◇22、平頂山市賦………………北京·密雲·於海洲
◇23、金陵賦……………………陝西·西安·姚 平
◇24、南昌賦……………………北京·朝陽·王 鐵
◇25、北京賦……………………江西·宜春·鍾 陽
◇26、陽泉賦……………………山西·太原·楊國星
◇27、南投賦……………………山東·東營·李渭清
◇28、東營賦……………………山東·東營·李渭清
◇29、天水賦……………………甘肅·天水·郭茂利
◇30、永川賦……………………重慶·永川·趙厚慶
◇31、南昌賦……………………江西·南昌·胡迎建
◇32、石家莊賦………………河北·石家莊·王慶位
◇33、朝陽賦……………………遼寧·朝陽·王秉德
◇34、臨邛賦……………………四川·邛崍·傅 軍
◇35、東豐賦……………………吉林·東豐·劉青山
◇36、香港賦……………………湖北·黃陂·潘安興
◇37、荊州賦……………………湖北·黃陂·潘安興
◇38、舟山賦……………………江西·靖安·楊紀偉
◇39、桑植賦……………………北京·西城·周擁軍
◇40、達州賦……………………四川·達州·向胤道
◇41、自貢賦……………………四川·自貢·何朝東
◇42、重慶賦……………………重慶·渝中·張孔華
◇43、臨汾賦………………………山西·臨汾·許俊梁
◇44、蚌埠賦………………………安徽·蚌埠·馬祖培
◇45、建水賦………………………雲南·建水·后振美
◇46、保定賦………………………河北·保定·劉 坡
◇47、泉州賦………………………福建·泉州·王國鈞
◇48、南安賦………………………福建·泉州·王國鈞
◇49、荊門賦………………………湖北·荊門·李勛明
◇50、蚌埠賦………………………北京·平谷·梁士才
◇51、瀋陽賦………………………遼寧·瀋陽·龔乃相
◇52、魚台賦………………………山東·魚台·馬培國
◇53、鎮江賦………………………江蘇·句容·戴永兵
◇54、龍池賦………………………四川·峨眉·羅登科
◇55、宜賓賦………………………四川·長寧·盧漢文
◇56、商丘賦………………………河南·商丘·李書偉
◇57、商丘賦………………………浙江·淳安·胡長祥
◇58、商丘賦………………………重慶·榮昌·李德佑
◇59、重慶賦………………………重慶·榮昌·李德佑
◇60、登封賦………………………河南·登封·劉少舟
◇61、永泰賦………………………福建·福州·陳奕良
◇62、茂名賦………………………廣東·茂名·梁偉鋒
◇63、武宣賦………………………廣西·武宣·覃世傳
◇64、泰州賦………………………江蘇·泰州·王琪泰
◇65、石門賦………………………湖南·石門·張天夫
◇66、長順賦………………………重慶·綦江·胡 健
◇67、新濱州賦……………………山東·濱州·常增文
◇68、威遠賦………………………四川·威遠·黃建國
◇69、甘泉賦………………………陝西·甘泉·毛生明
◇70、隴南賦………………………甘肅·隴南·陳鄭雲
◇71、通渭賦………………………甘肅·通渭·張曉中
◇72、梅州賦………………………廣東·平遠·葉俊新
◇73、新密賦………………………河南·新密·白學文
◇74、鶴城賦………………黑龍江·齊齊哈爾·譚文富
◇75、高唐賦………………………山東·高唐·杜 娟
◇76、合肥賦……………………寧夏·青銅峽·蘇獻文
◇77、吳起賦………………………陝西·延安·齊應凱
◇78、蚌埠賦………………………安徽·蚌埠·劉 巍
◇79、贛州賦………………………江西·龍南·賴建青
◇80、龍南賦………………………江西·龍南·賴建青
◇81、修水賦………………………江西·修水·陳光文
◇82、修水賦………………………江西·修水·方雪林
◇83、東營賦………………………山東·利津·胡毅然
◇84、沁州賦………………………陝西·甘泉·郭會明
◇85、陽朔賦………………………廣西·陽朔·莫高陽
◇86、洛陽賦………………………重慶·雲陽·向 征
◇87、崇仁賦………………………江西·崇仁·章雕劍
◇88、葫蘆島市賦………………遼寧·葫蘆島·郭宏文
◇89、成都賦……………………四川·郫縣·潘 斌
◇90、梅州賦……………………廣東·梅州·謝崇德
◇91、台州賦……………………浙江·臨海·蘇紹康
◇92、銅官賦……………………湖南·望城·袁炳煌
◇93、肥西賦……………………安徽·肥西·何桂年
◇94、衡水賦……………………河北·衡水·曹寶武
◇95、潼南賦……………………重慶·潼南·杜洪明
◇96、哈爾濱賦……………黑龍江·哈爾濱·劉雪蓮
◇97、深圳賦……………………廣東·深圳·賈玉寶
◇98、聊城賦……………………山東·聊城·布茂嶺
◇99、成都賦……………………四川·成都·潘成稷
◇100、海口賦 …………………貴州·貴陽·易聞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