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岡縣第一中學
1939年在黑龍江創建的公立學校
青岡縣第一中學簡稱青岡一中,學校始建於1939年,其前身是青岡縣農業中學。1956年更名為青岡縣第一完全中學,開始設立高中部,1979年確定為縣重點中學,1992年7月變為獨立高中。學校坐落在青岡縣城西門外,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現有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學生食堂樓各兩棟,還有兩棟家屬樓。教學樓前設有青岡縣第一中學科教樓、籃球、排球、足球和網球等運動場地和各種體育設施。教學樓與家屬樓之間建有綠化小區,環境幽雅宜人,整個校園布局嚴謹合理。
青岡縣第一中學
青岡一中校園佔地6萬平方米,另有規劃用地4萬平方米。1994年後,為滿足社會需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領導班子搶抓機遇,大膽開拓,積極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校舍建築面積由9000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萬平方米,在校生由2000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4500多人。
青岡縣第一中學活動
青岡一中擁有一支思想過硬、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編製內教職工273人,其中專任教師269名,大學本科學歷以上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8%,中高級職稱的121人,教師隊伍的主體是年富力強、充滿活力、富有進取精神的中青年教師。
學校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大力弘揚“厚德正氣,睿智踐行”的校風、學風。2000年後,在學校管理體制機制上,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在省內率先實施“學年模塊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這種學校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高中校型增大后出現的管理運行難題,該校的成功經驗已被省內很多兄弟高中借鑒、推廣。另外,根據普及高中教育的辦學趨勢,該校採取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的方式,經過5年的實踐,已取得突破性的教學成效。近兩年來,升學率逐年大幅度攀升。2008年,該校高考縣級高中排名第一;2009年高考成績穩步推進;2010年,高考又傳捷報,應屆生郭玥同學以678分的高分獲得全市理科第一名,考入清華大學。劉舒慧同學以603分獲得縣文科第一,市文科第六名的好成績。應屆生二表進段率較去年大幅攀升。2011年,我縣高考成績喜人,萬人口進段率我縣高踞全市第一。該校應屆生龐穎同學以665分的高分獲得縣理科第一名,全市第三名;劉慧敏同學以600分獲得縣文科第一名,全市第九名。全縣超過600分共55人,該校45人。進入一表本科重點段以上238人,該校201人。進入二表本科段以上920人,該校688人。
學校連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2006年被評為“市級教育科研先進單位”,2007年被評為“省級先進集體”,2008年被評為“省級國防先進單位”,2009年被評為“全省十佳和諧單位”。
1977年-1979年
青岡縣第一中學
文革期間,學校領導趙清水、杜戰鰲、高雲友、趙繼忠為一中的復甦做出了重大貢獻。當時的教師戴述賢、趙文范、高銀河、許鴻潤、陳殿閣、賈春山、劉豐和、胡景山、邊松臣、呂彥春、閆世范、馮錄、王成玉等也為一中的復甦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學校的教學內容、管理體制和考試辦法都進行了改革。青岡一中進入了恢復和調整時期。高中部每年招收8個班,1979年,開始每年收四個班,招收兩個農村班兩個街里班,當時,初高中學制都是二年。1978年——1979年,青岡一中在杜占鰲校長的領導下,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恢復了生機和活力,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77年高考,該校就有39名同學考入大專以上院校。1978年考入大學的學生達80餘人,其中曲洪芹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成為青岡一中恢復高考以後第一個考入一流名牌大學的學生。
1979年-1992年
青岡縣重點中學
1979年底,青岡一中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縣級重點為中學(正局級單位),仍為完全中學。
1979年——1992年,青岡一中都始終是每年招生四個班,學制三年,初中部共有十二個教學班,高中部招生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1979年——1982年,是二年制向三年制過渡階段,直到1983年才完全變成三年制。這一階段,每年面向全縣招收六個班,每班45人,分成兩個二年制班和四個三年制班。從1981年起,青岡一中招收高考補習班,分成一文一理兩個班。1983年——1986年每年招收四個班,高中部分共分12個在籍班和兩個補習班。1986年——1992年每年招收六個班,到1988年,高中部共有18個在籍班和兩個實習班。
1979年——1992年,青岡一中的師資隊伍以1986年為分水嶺,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高中部50%的教師為文革前畢業的本科大學生,他們有較高的學識水平又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又有一大批專科畢業生,師資力量比較雄厚。比較優秀的教師,數學科有高銀河、李雨興、孫秀娟、徐殿國等;語文科有唐俊生、郭秀倫、劉志強、高淑芹、曲昭娟等;物理科有劉豐和、吳洪甫等;化學科有王成玉、陳德寶、閆世范等;外語科有許洪潤等;生物科有邊松臣、沈顏芳、尹慶玲等;政治科有杜占鰲、王臣等;體育科有楊顯峰等。1986年以後,一批優秀的教師流向大慶,還有一些教師走向和領導崗位,師資力量受到了影響。1988年,一批新畢業的本專科畢業生在教學崗位上經過幾年鍛煉逐漸成熟起來,成為教學骨幹。這一階段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的師資隊伍結構,比較優秀的教師,語文陳殿閣、張明、韓明;數學,劉義山、趙福祿、李景權、劉金龍;外語,賈慶祥、邢立範;物理,王偉傑;化學,任子鍵、郭樹林;政治,孟繼文、李高林;歷史高啟軍、高立波;地理,聶文舉等。
1980——1986年,青岡一中高考成績一直在全區名列前3名。1979年——1981年考上高等院校每年七八十人,1982年突破了一百大關考上了114人。1983年升學人數猛增到187人,文理科均居全區第一位,綏化地區在青岡召開了高考現場總結大會,趙繼忠校長在會上做了經驗介紹。這幾年都有出類拔萃的優秀畢業生。1980年,姚元軍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馬振坤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現在美國留學)。1981年劉忠山考入北京大學,丁寶林考入清華大學,劉文東考入天津大學,孟慶軍考入北方交通大學。1982年石長仁考入清華大學,徐鳳林考入北京大學,劉小敏考入北京大學。1983年李福山考入清華大學,季麗新考入北京大學,劉猛考入天津大學,王永強考入吉林大學,1984年王廣輝考入清華大學(現任水利部部長助理),1985年衛作雙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
1987年——1991年,青岡一中的成績在全區列第五六名,處於中游。1987年考入重點院校158人,考入中專32人,其中王成福考入北京大學,雷寶考入同濟大學。1988年,考入高等院校191人,中專29人,柳長慶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德語系,北大還給該校發來了致謝函,感謝該校為北大培養了優秀人才。王維東考入了廈門大學。1989年考入高等院校133人,中專24人,王廣岩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錄取,劉國良以超過清華的錄取分數線考入北京郵電學院,王倫考入了上海同濟大學。1990年,該校有172人考入高等院校,16人考入中專,李雲蘋考入清華大學,郭海燕、許勇考入北方交通大學,李傑群考入上海財經大學,李超考入吉林大學俄語系。1991年該校升學人數突破了二百人大關,考入高等院校229人,王廣宇以627分的優異萬貫列全省第三名,全區第一名,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是當年我省以最高分考入清華的學生,陳永利考入上海財經大學,李艷雪考入天津大學。
進入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青岡一中有了較大的發展。1986年縣委投資為該校籌建了一棟四層教學樓。1988年3月18日投入使用。之後青岡一中將校門由北側移到學校東側,並在教學樓前鋪設了一條柏油甬路。這一時期學校的布局,校園中心是坐北朝南的教學樓,教學樓后,臨青安公路的超脊磚房為學生宿舍,1988年又在教學樓與宿舍樓之間蓋了東西兩棟廂房作為學生食堂,校門南側前後兩趟起脊磚房為補習班教室。
一中工廠始建於70年代,原為教學儀器廠,后改為汽車修配廠,廠長先後為崔廣恩、王福貴、陸中華。1986年又改建成了有機玻璃廠,陸中華、徐鳳林先後任廠長,楊春江任汽車修配廠廠長。一中工廠在80年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每年向學校上繳利潤一萬餘元,並能為教職工安排一些福利待遇。
1992年-1994年
青岡縣第一中學校
1992年7月,根據縣委縣政府決議,青岡一中撤除初中部變為獨立高中。從這一年起一中面向全縣招收八個班英俄語種的學生,到1994年學校共有在籍班24個,補習班3個。從1992年起開始招收高一自費生(每生三千元),插到高一在籍班中。從1993年開始,有通過會考的高三畢業生。1994年9月起,補習班移到教學樓內上課。這一時期,青岡一中在許鴻潤校長的領導下,在班子成員如李榮副校長、杜洪臣副校長,趙福祿、楊希峰主任密切配合下,在一中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努力下,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92年考入高等院校229人,高中中專3人,宋佰慧考入北方交通大學,張天寶考入天津大學,丁理考入廈門大學。1993年,考入高等院校240人,高中中專17人。1994年,升學人數突破了300大關,考入高等院校335人,高中中專15人。楊春寶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趙宇波考入南開大學,周鐵非考入中國政法大學。1993年,學校採取政府撥一點,學校投一點,買樓者集一點的“三個一點”籌資方式,拆除校門北側三十多間廠房,蓋起了一棟六層四個單元的家屬樓。同年將校門南側補習班以南土地賣給種子公司,所得款項用於家屬樓建設。同時原修配廠移到校門南側,有機玻璃廠已經倒閉。
1994年-1999年
膏岡縣第一中學
1994年,縣政府在西門外技工學校的位置,以原農高和二中(高中)的師資建立了一處獨立高中——青岡六中。從1994年8月起一、六中語種分招,六中招英語考生,一中招俄語考生,從此青岡一中變為普通高中。從1994年起面向全縣招收八個班的俄語考生。由於全縣俄語初中生學額減少,從1997年開始面向全縣招收六個班的俄語考生。1995年以後,一中始終招收一個文科兩個理科補習班,這樣,1994—1999年間,一中始終不少於24個教學班,在校生在1400一1500人之間。1995年3月,36歲的韓英傑校長被任命為青岡一中校長,從此青岡一中走上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韓英傑校長帶領班子成員大膽開拓積極進取,堅持加快改革加快發展的辦學思路,全面推進教學的現代化進程。
1994年下半年,修築了永久性校門,又修建南側圍牆300延長米,同時修築第一個水泥籃球場。1995年上半年修築了第二個水泥籃球場,投資8萬餘元購置了從複印、製版、固版到膠印的全套設備,改變了過去手刻油印的落後條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教師的負擔。1995年下半年,投資3萬餘裝備了一個學生閱覽室和一個會議室,又投資2萬餘元,購置了28台投影儀。由於當時學生宿舍已咸危房,95年下半年,學校提出了宿舍開發的具體方案,得到了縣政府的批准以後就開始組織實施。1995年底大量收沙石、備磚。在高波副縣長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3月15日學生宿舍樓破土動工。在施工過程中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尤其是主管教育副縣長李德順的關懷和支持,8月20日,學生宿舍樓峻工,並投入使用。11月30日住宅樓也全部峻工,住戶遷入。1996年投資23萬元裝備了一個設有56個學生座位的高標準多媒體語音室。l999年,主要進行工程收尾工作和校園建設,修築了土10延長米的校牆,150延長米的排水溝,焊築了400延長米的鐵護攔,修建了四個水磨石乒乓球台,一個網球場和第三個水泥籃球場,並在教學樓與家屬樓之間,修建了水池假山。1997年教師節,縣委書記吳紹鵬、縣長朱胤,來該校視察,決定為一中修築校門前廣場,10月主管城建的王志副縣長和主管文教的李德順副縣長的過問下,由承建處張春祥主任帶隊施工,無償修築600平方米的門前廣場,價值近10萬元。1997年下半年,將校將校門南側的工廠和補習班三棟三十三間危房拆除,為學生食堂建設做好了準備工作1998年1月,除夕之夜,綜合樓居民燃放爆竹不慎將東食堂廂房引燃,致使15間起脊磚房燒毀。1998年3月,縣政府同意翻建青岡一中學生食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給予“免收所有政策性收費,稅先交後退的優惠政策,並限期在8月15日前建成。學生食堂樓4月15日開工,採取包工包料的方式組織施工,學校基建組織為:總指揮,韓英傑;現場員,吳廣京,叢志明趙俊,李俊剛,王建友。在建食堂樓的同時,又建設了48平方米和50平方米的小單元住宅樓,為年輕教師解決了後顧之憂。1998年8月28日,學生食堂交付使用。9月將原食堂西廂房拆除,並以舊料在西鍋爐房后側建一40平方米的代銷點。9月底又將學生食堂的設備配置到位,使學生食堂變成獨立封閉的管理小區。1999年上半年,為凈化校門環境投資2萬元建成了一對電動推拉門,1999年春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校園綠化工作,經過四五年的艱苦努力,青岡一中的固定資產凈增值520萬元,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綜合辦學實力得到了顯著增強,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青岡一中確立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公開競爭、效率優先”的治校方略,並加大了各個層面的管理力度。調動了教職工全員積極性,校風、教風、學風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學質量顯著提高。近幾年,一中的會考和高考成績穩居全區前列。1995年,考上大學人數339人,高中中專18人。尹立民、張浩以632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夏立成考入復旦大學,王興晶考入南開大學,高志偉考入天津大學,田靖宇、何龍義考入同濟大學。1996年考上大學314人,高中中專23人,李福貴考入清華大學,李漢超。周善忠考入天津大學,孔銳、辛占渝、宋偉東考入同濟大學。1997年考入大專以上院校432人,升學率達到了67%,創造了青岡一中高考歷史上新的輝煌。1997年8月一中在西食堂召開了高考慶功會,縣委縣政府和縣教委的有關領導參加了會議,給予了高度評價。l998年由於招生人數縮減及該校畢業人數減少,等諸多因素,升入大學人數234人,但在全區綜合排名仍為第二名。
1994年-2015年
青岡一中從建校至今已走過了六十年光輝歷程,送走了初中畢業生47屆,8000餘人,送走了高中畢業生39屆,14000多人,為上級學校培養優秀人才達4500餘人。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勞動者和接班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勤儉自立,博學自強
勤儉。勤勞是幸福的左手,節儉是幸福的右手。成由勤儉敗由奢。“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何為德?德者,得也。得天人之道而行其事者,為德。德由儉生,儉為德文。
自立。不待他助而自成其事之謂也。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活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好漢!依賴,人生大敵;自立,生命定律。國家自立能生存,為人自立可成人。
博學。博者,廣也。提高素質,不博不行;有所建樹,不博不能。非博學無以廣識,非廣識無以成器。博採眾長,方可自成一家。
自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優者勝,劣者汰,物競天擇。活出自尊,要自強;活出質量,要自強;回報父母,要自強;服務社會,要自強;繁榮祖國,要自強;造福人類,要自強。
勤能補拙,儉以養德;博覽群書,登高望遠;自立自強,展翅翱翔。今日吐芬芳,明天成棟樑。
書記、校長:李詠梅
常務副校長:管先傑
德育副校長:竇洪凱
教學副校長:左公成
副校長:王坦友
副書記、工會主席:李鵬飛
團委書記:邵正一
教務主任:任煥超
政務處主任:祝承權副主任:梁金
總務處主任:趙永豐副主任:張恩輝
安保主任:王立福
高一主任:賈宏宇
高二主任:欒新宇 副主任:王東升
高三主任:戴宏玲 副主任:李淑範
兩辦主任:隋艷霞
李雲霞,女,畢業於哈師大中文系,中學高級語文教師。高一語文教研組組長,學科帶頭人。
高景偉,女,畢業於哈師大中文系,中學一級語文教師。優秀班主任。
鄒月敏,女,畢業於哈師大中文系,中學一級語文教師。優秀班主任。
劉金龍,男,畢業於東北師大數學系,中學高級數學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
尹百成,男,畢業於哈師大歷史系中學高級歷史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黑龍江作協會員。在《歲月》《北方文學》《短篇小說》《小說月刊》《當代小說》《鴨綠江》等多家雜誌發表中短篇小說近百萬字。中篇小說《天天向上》被《小說選刊》2010年第十一期轉載。
由於確定了正確的治校方略,出台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政策措施,調動了教職工全員積極性,教學質量顯著提高。近幾年來,高考、會考成績穩居全區前列,高考升學人數每年都在300人以上,尤其是97年,升學人數達到423人,升學率達67%,創造了青岡一中高考歷史上新的輝煌。94-96年連續三年有4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近五年,一中學生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23人次,獲省級獎勵37人次。在地縣舉辦的各種文體比賽中,一中學生表現了良好的素質,取得了優異在績。學校96年被評為“地級民主管理先進單位”,97年被評為省級“兩全”學校、“省級先進職工之家”,98年被評為“地級文明單位標兵”。2010年再創歷史輝煌,有一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升學率也有所提升。2011年又創新高,高考分數達600分以上的56人,過二表分數線的700多人,居綏化市第一!2014年青岡一中高考再創歷史新高!兩名同學考上清華大學,過二表線的人數為885人,升學率仍穩居全市第一。
青岡一中現實行校長負責制,以韓英傑校長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針,堅持“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教育發展目標,確立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公平競爭,效率優先”的治校方略。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縣教委的全力支持下,在各有關部門的熱心幫助下,以社會服務的方式籌資330萬元,建成了高標準學生宿舍樓和設施先進的學生食堂,加上社會各界捐資和學校投入,使學校固定資產凈增值達500多萬元,改變了學校面貌,提高了綜合辦學實力。同時,又加大了管理力度,學校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學風、教風、校風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全校上下形成了同心民德、群策群力、文明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風尚。
青岡縣第一中學校位於黑龍江綏化市青岡縣哈黑路
郵政編碼1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