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雲法師
現代的僧人
煮雲法師(1919~1986年)江蘇如皋人,俗姓許。法名實泉,字醒世,號煮雲。年十九,依參明披剃出家。二十三歲於南京攝山棲霞寺從若舜受具足戒,繼而肄業於該山律學院,旋入鎮江焦山佛學院,再進上海圓明講堂。1950年來台,受任為醫院布教師。又鑒於台東、花蓮、澎湖等偏遠地區,聽聞佛法之機緣較少,乃率領弟子深入台、澎各鄉鎮,弘法說教。此外,曾多次出國,足跡遍及東南亞、東北亞,乃至北美洲等地。
棲霞寺
煮雲法師對凈土宗乃至整個佛教之貢獻可謂至大且巨。1986年8月9日報終生西。法師之傳世著作有《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煮雲法師演講集》、《佛教與基督教比較》、《病患指南》、《金山活佛》、《皇帝與和尚》、《佛門異記》(大陸版改名為《佛門故事大全》)、《東南亞佛教見聞記》、《弘法散記》、《精進佛七日記》、《大專青年精進佛七專輯》、《精進佛七感應錄》等。
普陀山
一九四三年冬天,律學院讀完,他想進入焦山佛學院深造,又遇到類似的情形。焦山佛學院是中國最有名的僧伽學院,他和星雲、廣慈二師同去請求入學,因正在學期中間,先隨班旁聽。他在班上成績很好,但當第二學期辦理入學手續時,副院長東初法師也是嫌他年齡太大,讓他仍做旁聽生。事實上,他不過二十五歲,但以環境不好,營養不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得多。
煮雲法師就這樣到了上海,為現實生活所迫,不得不住入以趕經懺為主的清涼寺,仍過著趕經懺的生活。到了一九四五年,圓瑛老法師在圓明講堂設立了“楞嚴專宗學院”,招收了三十多位學僧,圓老親講《楞嚴經》。煮師趕上這個機會,入院受學,親近圓瑛老法師。不幸一九四六年春季,圓老突然中風,昏迷數日,醒過來也不能講課,學院無形中停辦。煮師無奈離開上海,到松江天馬寺暫住。一九四七年初春,普陀山法雨寺春季傳戒,煮師受聘為悅眾,這樣他到了普陀山。戒期圓滿后,留在山上閱藏。同年八月,到普陀山的前山普濟寺,聽誠一法師講《法華經》,就留在普濟寺客堂任知客,在此結識了該寺的當家師慧顗法師,以此種下了他們三十多年後為師徒的因緣。
一九四八年,煮師又轉到雙泉庵任職事,到了一九四九年,戰火蔓延到江南,普陀山也一片混亂。這時以刺血寫《華嚴經》為人敬仰的壽冶老和尚,在山上百子堂閉關。同時在山上閉關的,還有妙峰庵的妙善法師,雙泉庵的塵空法師,及梅福庵的德源老和尚。德源老和尚在關中聽說后,他首先“破關而出”,把另外幾位──百子堂的壽冶法師、妙峰庵的妙善法師、雙泉庵的塵空法師等,一一都“鬧”了出來。
這時,壽冶老和尚也覺得普陀山待不下去了,帶著兩個徒弟往定海沈家門候船,想往福建去。這時煮雲和另外幾位年輕出家人,在茫然無所適從的情形下,就跟著壽冶老和尚一起走。在沈家門等了幾天沒有等到船,壽老身上帶的錢不多,他不好要別人不要跟他走,只好叫自己的兩名徒弟重回普陀山。又候了兩天,普陀山雙泉庵的住持由上海回來,勸大家不要走,跟他回去。煮雲、塵空等幾個人就又回到普陀山。未久軍隊到山上徵兵,年輕的出家人都要跟軍隊走,就是在這情況下,煮師跟著軍隊到了台灣。
慈航法師
煮師由后里去遊覽獅頭山,這時來自青島湛山寺的慧峰法師也在山上,二人由此結識。下半年,他商得五十四醫院同意,脫離軍隊,常去親近慈航法師問法。一九五二年四月,慧峰法師在台南體育場建護國息災法會,請煮師去幫忙。法會圓滿,台南彌陀寺請他任監院。為時不久,以人地不宜離開彌陀寺,搬到附近的一位信徒家中,那位信徒家中也十分局促,只好在人家走廊下支一張床,再以板子遮起來,如此住了半年之久。原來外省法師,不大為地方人士所接納,甚至於佛教會也不接受他們入會,寺廟也不接受他們掛單。一九五一年下半年,他突破困難,在清水寺借地方打了一場佛七,這是他在南部打佛七之始。
台南大仙寺傳戒──這是台灣光復后第一次傳戒,智光、太滄、道源三老任三師,煮師和慧峰法師都受請為尊證。這時《菩提樹》雜誌已經創刊,主編朱斐約請煮師撰稿,他開始搜集資料,撰寫《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在《菩提樹》連載。這是他撰著之始,從此以後,他的著作就源源不斷的問世了。三月,他應台東佛教支會之請,在台東舉行了一個月的布教大會,會後併到各鄉鎮演講,為台東佛教造成了一陣轟動。
高雄鳳山的佛教信徒李遷、陳天富、邱傳、陳妙圓等居士,在鳳山三民路買了一所民房,成立了“鳳山佛教學社”,先由陳妙圓居士負責主持。陳居士常讀煮師的文章,所以寫信到中國佛教會,邀請煮師前去駐錫。煮師應邀,在台東弘法結束,就到了鳳山。因為煮師主張弘揚凈土法門,所以後來把“鳳山佛教學社”,改名為“鳳山佛教蓮社”。煮師到鳳山後,才結束了幾年的漂泊生活,有了一處安身立命的所在。
蓮社是一所非常狹小的房子,設備十分簡陋,竹桌竹椅;牆上一邊掛消災牌位,另一邊掛往生牌位。裡間一張竹床,一張竹桌,那竹床、竹桌他後來使用了十二年。但不管怎麼簡陋,這總是一個開始。煮師一切從頭規劃,他成立了每星期三、星期六的念佛會。星期三消災,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星期六誦《彌陀經》。並在蓮社設了佛學講習會,為社員講解佛法。一九五四年,又在高雄鳳鳴廣播電台播講──即所謂“空中弘法”。他的老同學廣慈法師駐錫澎湖觀音亭,邀他去弘法。他與星雲法師、朱斐居士及慈庄法師同去。他們在澎湖,弘法的範圍達到吉貝島,也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活動。六月,他二度到台東弘法,年底在鳳山蓮社舉辦了首次的“彌陀佛七”。這種佛七,以後在各地經常舉行。
十餘年的弘法過程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五五、六年間,他曾多次到台東、花蓮布教,見到基督教以奶粉、麵粉、舊衣服等救濟品利誘原住民加入教會,並且以“落伍迷信”等詞句來攻擊佛教。在這種背景下,煮師藉著弘法演講的機會加以反擊,這是一件十分轟動的事。經過多次交手,他的演講稿結集為《佛教與基督教之比較》出版。《佛基比較》一書出版后,一時洛陽紙貴。
煮雲
煮雲法師舍利塔
清涼寺正式破土,工程由慧顗法師監督,一年之中完成了“大悲殿”、“齋堂”及“寮房”。一九八四年八月,在煮師的主持下,清涼寺舉辦第一期“大專青年精進佛七”,參加的學生竟有兩百五十多人。工程尚在進行,地面還沒有磨石子,學生們在水泥地上繞佛拜佛,手足磨破了皮,海青的黑布磨成灰白色,每天九支香念佛,拜佛三千拜,無人叫苦,精進佛七之感人,不可思議。
煮師在主持佛七,二十一日回到清涼寺,二十二日在他生日的前夕,他發生了輕度中風。慧顗法師送他入陸軍八〇三總醫院,住院十八日,回清涼寺休養。過了一段時間,逐漸復元。一九八六年三月,在鳳山佛教蓮社主持精進佛七。八月九日在蓮社懺悔室西逝,世壽六十八歲,僧臘四十八載,戒臘四十五年。遺留有著作十種:《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佛教與基督教之比較》、《煮雲法師講演集》、《皇帝與和尚》、《弘法散記》、《佛門異記》、《東南亞佛教見聞記》、《精進佛七日記》、《僧伽精進佛七記》、《精進佛七感應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