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皚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馬皚,男,北京市人,回族,中共黨員,1962年4月出生,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心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刑法學專業犯罪心理學方向博士生導師。
1976年8月高中畢業於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壩工程局第四中學,當年到湖北省當陽縣胡場公社陳閘大隊下鄉務農。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中國政法大學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4年9月至1985年元月結業於中國政法大學與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全國犯罪心理學師資培訓班。
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結業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班。
1976年8月至1980年8月,湖北省當陽縣胡場公社陳閘大隊下鄉知識青年。
1978年3月至1980年4月,湖北葛洲壩工程局民兵大隊工人。
1984年7月至1995年9月,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犯罪心理學教研室教師。
1997年9月至2001年8月中國政法大學法社會學與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教師。
1988年晉陞講師,曾任教研室副主任。
自大學畢業起開始從事犯罪心理學教學與研究,並擔任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幹事,1989年起擔任該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后又擔任副主任委員。馬皚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現更名為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成立於1983年,是目前中國法律心理學領域唯一的全國性學術團體,現有理事31人,聚集了中國法律心理學界的頂尖人才,羅大華教授擔任主任委員25年,完成了學科開創與普及工作。馬皚2010年經選舉擔任會長,成為新一代學科與學術帶頭人,中國法律心理學界也由此實現新老交替。
馬皚
2001年9月至2004年9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青少年犯罪教研室教師。
2004年9月至今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法律心理學研究所所長。
2005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法律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0年1月至今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
發表時間 | 作品名稱 | 發表期刊 |
1989年 | 《論犯罪選擇》 |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89年第3期 |
1989年 | 《黃色的衝擊》 | 青少年犯罪研究1989年第1期 |
1989年 | 《共同犯罪的心理分析》 | 法學與實踐1989年第1期 |
1989年 | 《家長期待與青少年越軌》 | 青少年犯罪研究1990年第2期 |
1990年 | 《論群體犯罪心理》 | 論政法論壇1990年第6期 |
1990年 | 《對犯罪人社會化水平的思考》 | 社會公共安全研究1990年第3期 |
1991年 | 《犯罪心理與犯罪機遇的基本關係》 | 犯罪與對策1991年第2期 |
1992年 | 《對主觀罪過的犯罪心理學探討》 | 江西法學1992年第1期 |
1992年 | 《對犯罪人主觀惡性與人身危害性的思考》 | 青少年犯罪研究1992年第3期 |
1992年 | 《對刑法學有關問題的犯罪心理學探討》 | 遼寧警官專科學校學報1992年第3期;收錄於法律心理學研究與探索論文集 |
1992年 | 《犯罪社區控制的萊州模式》 | 青少年犯罪研究1992年第12期 |
1992年 | 《性觀念變遷與性越軌的關係》 | 社會公共安全研究1992年第4期 |
2000年 | 《法輪功練習者受精神控制的心理分析》 | 政法論壇2000年第3期 |
2000年 | 《犯罪行為的歸因分析》 | 罪之鑒—中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群眾出版社2000年7月版 |
2000年 | 《賣淫活動的共生模式》 | 犯罪研究2000年第6期(與皮藝軍合作)。刑事法評論2000年(第7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北京紀事2001年第3─4期 |
2001年 | 《對吸毒者的心理分析》 | 犯罪研究2001年第5期 |
2003年 | 《對弱勢群體中犯罪現象的思考》 | 中國法學2003年4期。《中國刑法學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犯罪心理與矯治新論》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版 |
2003年 | 《弱勢群體與心態失衡》 | 政法論壇2003年6期與樂國安合作。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3期摘錄 |
2006年 | 《對弱勢群體中犯罪現象的觀察與思考》 | 中國法制心理科學研究文萃2006年6月版 |
2006年 | 《再論犯罪選擇》 | 中國監獄學刊2006年4期。 |
2008年 | 《犯罪人本質屬性辨析》 | 政法論壇2008年3期 |
2009年 | 《Analysis on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criminals inchina》 |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Volume4 Number3 september2009 |
2008年 | 《對當代中國法律心理學學科體系的思考》 | 《對當代中國法律心理學學科體系的思考》,心理學在司法中的價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
2010年 | 《審訊中的心理學原理》 | 《審訊中的心理學原理》,中國刑事法雜誌2010年第1期 |
《人性,犯罪人的人性與特性》 | 刑事法探究第3卷 | |
《法律心理學基本問題探討》 | 《法律心理學基本問題探討》,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 |
2010年 | 《析黑社會組織的特徵與社會控制》 | 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
2011年 | 《中國法律心理學的興盛與發展》(日文) | 法與心理學(日本)2011年3月 |
2011年 | 《重視心理學在調解中的價值》 | 法制日報2011年3月9日 |
2011年 | 《犯罪研究之我見》 | 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年第4期 |
2012年 | 《相對剝奪感與社會適應方式: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 | 心理學報2012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2012年第7期 |
2012年 | 《心理學在司法中的作用》 | 中國檢察官2012年第5期 |
2012年 | 《襲醫的社會心理成本有多高》 | 法律與生活2012年第10期 |
2012年 | 《加拿大碎屍嫌犯的變態心理》 | 北京科技報2012年6月11日 |
2013年 | 《涵養我們的“廉政文化”》 | 人民日報2013年4月26日 |
2013年 | 《論黑社會組織的演化及其社會基礎》 | 法律實踐中的心理學2013年7月 |
2013年 | 《緩解白領焦慮的五法》 | 人民論壇2013年第28期 |
2015年 | 《法律心理學在中國》 | 中日法律心理學的課題與共同可能性,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 |
2015年 | 《犯罪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 法律心理科學研究,2015年7月 |
2017年 | 《The Criminal Justice Process of China》 | Trends in Legal Advocacy,CRC Press Inc.2017 |
2018年 | 《中國特色心理學問題的思考》 | 心理科學,2018年第04期 |
2019年 | 《心理傳記學的研究方法思考》,心理科學,2019年第02期 | 《心理傳記學的研究方法思考》,心理科學,2019年第02期 |
2019年 | 《人工智慧“法官”的一種實現路徑及其理論思考》 |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9年第02期 |
2019年 | 《集體腐敗組織生成的實證研究》 | 管理觀察,2019年第07期 |
2019年 | 《公職人員腐敗行為決策實證研究》 |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年第03期 |
2019年 | 《心理學在警務工作中的前沿應用研究》 |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9年第01期 |
2019年 | 《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助力新時代監獄工作發展》 | 中國監獄學刊,2019年第4期 |
2019年 | 《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涉遷對象社會情緒縱向調查與交互影響分析》 | 北京社會心態藍皮書──北京社會心態分析報告(2018──2019),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10月 |
2019年 | 《從被“圍獵”到甘於被“圍獵”有什麼心理魔咒?》中國紀檢監察,2019年4月15日 | 《從被“圍獵”到甘於被“圍獵”有什麼心理魔咒?》中國紀檢監察,2019年4月15日 |
2020年 | 《“非接觸式實時動態心理測量系統”的理論定位與信效度檢驗研究》,中國心理學前沿,2020年第二卷第1期 | 《“非接觸式實時動態心理測量系統”的理論定位與信效度檢驗研究》,中國心理學前沿,2020年第二卷第1期 |
2020年 | 《情感計算技術如何推動犯罪風險評估工具的發展》 | 心理科學,2020年第04期 |
發表時間 | 專利名稱 | 中國發明專利號 |
2020年1月3日 | 《適於特殊人群的風險行為監測預警方法及系統》 |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8 1 1589293.6 |
2020年3月31日 | 《篩選適用法律條文的方法及裝置》,中國發明專利:ZL 2018 1 1589269.2,2020年3月31日 |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8 1 1589269.2 |
2020年3月31日 | 《適用於老年用戶的風險行為監測預警方法及系統》 |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8 1 1590111.7 |
2020年5月26日 | 《自閉症評估方法及裝置》 | 中國發明專利:ZL 2018 1 1590115.5 |
1.《犯罪心理學》群眾出版社1990年版,參著。
2.《中國法制心理研究十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副主編。
3.《青少年越軌行為概論》,重慶出版社1996年版,參著。
4.《新刑法金融犯罪百問》,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執行主編。
5.《金融詐騙識別與防範百答》,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執行主編。
6.《防範銀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問答》,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執行主編。
7.《防範證券業違法違規行為問答》,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執行主編。
8.《防範保險業違法違規行為問答》,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執行主編。
9.《罪犯改造與心理矯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副主編。
10.《法制心理學的新起點》,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副主編。
11.《越軌社會學概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參著。
12.《中國法制心理科學研究文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副主編。
13.《犯罪與司法心理學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
14.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犯罪心理學》(第4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版,參著。
15.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犯罪心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參著。
16.《心理學在司法中的價值》,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副主編。
17.《源於不平等的衝突──當代中國弱勢群體犯罪實證研究》,海南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8.《犯罪人特徵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19.《中國人心態掃描》,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0.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犯罪心理學》(第2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版,參著。
21.《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2月版,主譯。
22.《法律實踐中的心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主編。
23.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主編之一。
24.21世紀中國高校心理學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版,作者馬皚、章恩友。
25.《日中法律心理學的課題與共同可能性》(日文),北大路書房2014年10月版,主編之一。
26.《中日法律心理學的課題與共同可能性》,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版,主編之一。
27.《犯罪行為與心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10版,主譯。
2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犯罪心理學》(第3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版,執行主編。
29.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學》(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版,主編之一。
30.《法律何以信仰》,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08月版,主編。
31.21世紀中國高校心理學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學》(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版,作者馬皚、章恩友、李婕。
32.《法證心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9年5月,Graham Towl等著,馬皚、王曉楠等譯。
33.《犯罪心理學──犯罪為何會發生》,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年10月,Richard Wortley著,馬皚、宋業臻譯。
34.《犯罪危險性智能化評估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8月,作者馬皚、孫曉、宋業臻。
1.1985年北京市關心青少年協會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項目:“重新犯罪研究”
2.1988年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項目:“上訪群體的心理特點”
3.1991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項目:“萊州市犯罪社區控制的理論與實踐”
5.1995年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項目:“色情產業的狀態與影響”
6.1996年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項目:“吸毒行為的心理原因”
7.1997年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項目:“傳銷中的精神控制”
8.1999年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海口市公安局項目:“法輪功現象的原因與趨勢”
9.200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中國人民銀行監察局、中國人民銀行保衛處、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項目:“金融詐騙犯罪的原因與控制”
11.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監察局、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項目:“金融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原因與對策”
12.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6BSH042):“維護穩定過程中不同社會群體心態研究”
13.2006年中國政法大學社科項目:“弱勢群體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14.2007年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項目:“職務犯罪偵查中的心理支持”
15.2008年中國行為法學會項目:“行為的法律調控”
16.2010年,中國政法大學項目:“犯罪與刑事司法心理學交叉學科研究”
17.2011年,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與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合作項目:“公安幹警心理調適系統研發”
18.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2YJAZH088):“中國公民司法公正感實證研究”
19.2012年,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與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合作項目:“大學生村官合同期滿后成長情況調研”
20.2012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機制研究”,子課題“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現狀調研”
21.2015年,方舟社工橫向課題:“社工專業服務介入地區社會矛盾消解模式探索”
22.2016年,中國政法大學社科項目:“‘不想腐’的心理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
23.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C0822503。
24. 2018年,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項目:“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涉遷對象社會情緒縱向調查與交互影響分析”
25. 2018年,中國政法大學交叉學科建設項目:“法證心理學”
27.2020年,中國政法大學“疫情專項”科研創新引導專項項目:“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構建──基於新冠病毒疫情下的實證研究”
28.2020年,中國政法大學科研創新重大攻關項目:“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化罪犯危險性評估體系研究”
獲獎時間 | 榮譽名稱 |
2006年9月7日 | 中國政法大學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
2006年12月22日 | 中國政法大學“第二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 |
2007年5月 | 中國政法大學“第三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 |
2006年 | 中國政法大學“優秀班主任” |
2008年12月 | “北京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 |
2008年 | 首都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 |
2008年9月 | 中國政法大學優秀教師特別獎 |
2009年9月 | 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
2010年7月 | 中國政法大學育人標兵 |
2010年12月 | 北京高校育人標兵 |
2011年12月 | 中國政法大學“第四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 |
2012年8月 | 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 |
2013年12月 | 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 |
2013年12月 | 中國政法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 |
2019年9月 | 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 |
2019年10月 | 中國心理學會學科建設成就獎 |
2020年7月 | 中國政法大學2019-2020學年“華興教學傑出貢獻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