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快拳
傳統武術拳法
吳式太極拳滿族人全佑(1834-1902)老姓吳福氏。隨楊露禪(1799-1872)學太極拳拳,經過多年勤學苦練,得有所成,后奉楊露禪之命,拜在其次子楊班侯(1837-1892)門下,進一步掌握太極拳的剛柔相濟的功夫。
吳鑒泉(1870-1942)系全佑之子,自幼喜武,善於騎射,有蹬里藏身的純功。又得家傳的太極拳,造詣精深。1914年,北京許禹生創辦體育研究社,邀請吳鑒泉教拳,從那時候起,太極拳才由門牆之內傳於世,造福社會。
吳鑒泉將家傳的太極拳作了修改和充實,去掉重複、發勁、跳躍的動作,使拳架更加柔和、規矩、連綿不斷,從而自成流派,也就是流傳至今的“吳式太極拳滿架子”。
吳式太極拳除了”慢架子“外,尚保留傳統套路的”快架子“即”吳式太極快拳“,其發展自“楊氏太極拳”。
拳是中華武術的一部分,武術講究“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首先“外練筋骨皮”講的是,第一要筋柔,柔才能長,也就是“能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三分”;第二是骨必堅,骨堅則髓滿,髓滿則勁充;第三是皮毛必須光潤,皮毛光潤才能圓活,則氣度豁達。這是筋、骨、皮毛在人體中的作用。而“內練一口氣”講的是,“精、氣、神”。精必還腦,還腦則清,清氣上升,要想清氣上升,生活必要有節制,才能“精滿不思欲”;之境界。練拳要呼吸深長,氣機方能入骨,所以要平心靜氣,只有這樣氣才能入丹田,中氣則足。有道是“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要想神滿必須安靜,安靜則神安,神安者生惠,生惠者必靈。即:“精養靈根氣養神,養精養氣見天真,修得丹田長命寶,萬兩黃金不予人”。
吳式太極快拳,又稱吳式太極快架子,也稱用架。該拳亦可文武兼練。文火可練身為體,武火則發勁為用。也就是“慢練為功,快打為拳”。練體則以文火行拳,亦稱慢架子,慢架行拳講究緩慢虛靜、輕靈圓活、松靜自然、精神內斂,以蓄養丹田內氣之充實,以鬆柔著稱。而快架拳則發勁武火,體用結合,快慢相兼。不是慢拳快打,而是講究“發勁須沉著松靜,專註一方”。培養練習“丹田爆炸”之功。
吳式快拳之發勁與其它拳種的發勁是不同的。其特點是以腰為主宰,勁由脊發,要求小腹松沉,氣機自然入骨。發勁主要以內動為主,不露形跡,不蓄勁,而是在運動之中突然發勁。勁力要快似離弦之箭,速風不及掩耳,勢不可擋,無堅不摧。要求放長擊遠,要做到“松、猛、透、脆、快”五字。發力的特點好似“抽鞭子”之狀,又如彈簧,突然反彈而出。動靜相兼,剛柔相濟。有“靜若萍湖秋水,動如山崩地裂”之感。
要想做到快慢相兼、隨心所欲,必須文火、武火都得鬆柔,要想松的乾淨利索,人體經絡必須通暢,通暢則延年益壽,此必能練出好勁、純勁。
歌訣曰:
毛孔擴大胸內空,沉著松靜心安寧;
收斂內動氣入骨,以氣運身令順遂;
便利從心大腦令,心動意動方為精。
氣分兩種分內外,呼吸均勻元氣生;
心主血暢生靈慧,脾主肌肉健穩行;
肺主皮毛圓活闊,腎主骨堅要松沉;
肝主筋柔氣直養,五行生剋要記清;
氣血五行要平衡,陰陽平行太極功。
以養為主方為妙,內斂採收出真功;
文火武火掌握好,明理深悟樂無窮。
初一二三莫發力,十五六七文火行;
吳式傳人都長壽,柔化為主功上乘。
修心定性德為主,信息傳身功定成;
心無所思認真練,德高望重老壽星。
1、預備式 | 33、高探馬 | 64、金雞獨立(一) |
2、太極出手 | 34、披身踢腳 | 65、金雞獨立(二) |
3、攬雀尾 | 35、披身踢腳(二) | 66、倒攆猴 |
4、單鞭 | 36、轉身蹬腳 | 67、斜飛式 |
5、提手上勢 | 37、進步栽捶 | 68、提手上勢 |
6、白鶴亮翅 | 38、翻身撇身捶 | 69、白鶻亮翅 |
7、摟膝拗步 | 39、翻身二起腳 | 70、摟膝拗步 |
8、摟膝拗步{二} | 40、退步打虎 | 71、海底針 |
9、摟膝拗步{三} | 41、右蹬腳 | 72、扇通背 |
10、摟膝拗步{四} | 42、雙峰貫耳 | 73、翻身撇身捶 |
11、手揮琵琶 | 43、披身蹬腳 | 74、上步搬攔捶 |
12、進步搬攔捶 | 44、轉身蹬腳 | 75、上步攬雀尾 |
13、如封似閉 | 45、進步搬攔捶 | 76、雲手 |
14、豹虎推山 | 46、如封似閉 | 77、高探馬 |
15、十字手 | 47、豹虎推山 | 78、迎面掌 |
16、斜摟膝拗步 | 48、十字手 | 79、翻身擺蓮腿 |
17、翻身摟膝拗步 | 49、斜摟膝拗步 | 80、摟膝拗步 |
18、攬雀尾 | 50、翻身摟膝拗步 | 81、指襠捶 |
19、斜單鞭 | 51、攬雀尾 | 82、上步攬雀尾 |
20、肘底看捶 | 52、斜單鞭 | 83、下勢 |
21、倒攆猴 | 53、野馬分鬃{一} | 84、上步七星(上步騎鯨) |
22、斜飛式 | 54、野馬分鬃{二} | 85、退步跨虎 |
23、提手上勢 | 55、野馬分鬃(三) | 86、轉身撲面掌 |
24、白鶴亮翅 | 56、玉女穿梭(一) | 87、轉身擺蓮腿 |
25、摟膝拗步 | 57、玉女穿梭(二) | 88、彎弓射虎 |
26、海底針 | 58、野馬分鬃(四) | 89、上步錯捶 |
27、扇通背 | 59、玉女穿梭(三) | 90、迎面掌 |
28、翻身撇身捶 | 60、玉女穿梭(四) | 91、翻身撇身捶 |
29、卸步搬攔捶 | 61、攬雀尾 | 92、上步攬雀尾 |
30、攬雀尾 | 62、雲手(2) | 93、單鞭 |
31、雲手{一} | 63、下勢 | 94、合太極 |
32、雲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