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雄文明
古象雄文明
古象雄王朝曾統一了號稱十八萬戶部落的十八國,建立起了威震中亞的古象雄王國。象雄王朝鼎盛之時,曾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人口眾多,疆域遼闊。象雄王國穆氏王子辛饒彌沃佛陀創建了完整的九乘教法和教義,就是古象雄佛法。從中國社科院目前正在翻譯的國家重點專案《象雄大藏經》中能看到佛教理論的根源所在。如今在俄羅斯、印度、尼泊爾、不丹、外蒙古等地方仍然有很多人稱自己為象雄人的後裔,傳播象雄佛法的雍仲本教寺廟依然存在,傳承古老的象雄文化。中國古象雄文化是集草原文化、高原文化、波斯文化等多種文化的大集合中華文化體。象雄文化在象雄經書中記載有一萬八千年。古象雄文化的宗教體系經過辛饒彌沃佛和不同時期的佛陀傳播,影響著古時印度教、耆那教、後來印度佛教的產生。如今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不丹、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仍然有很多象雄文明中產生的宗教文化的遺跡和寺廟、僧侶,從藏區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由於“古象雄文明”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中國“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副主任欒建章曾撰文評價古象雄文明及雍仲本教的歷史意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古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本教。否則探究愈深,離真相可能愈遠"
據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象雄古國(事實上是部落聯盟),史稱羌同、羊同;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記載,根據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於1000萬。後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徹底征服象雄古國。此後,象雄文化漸漸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本教的文獻被專家稱為“象雄密碼”。《吐蕃王統世系明鑒》記載:“自聶赤贊普至赤傑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護持國政。”而當時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於雍仲本教經書典籍的書寫。
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象雄辛饒米沃祖師對過去原始本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創建雍仲本教,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饒米沃祖師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
古象雄文明的中心——岡仁波齊
古象雄遺跡
在唐代史書中作“羊同”或“揚同”,“象雄”與其藏語發音相近。象雄所在的今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區,曾是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一般認為穹窿銀城(即卡爾東城)是古象雄王國的首都;象雄分為上象雄、中象雄和下象雄三個部分;象雄王國存在的大體時間為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7世紀,曾先後為18位國王所統治。
遠古象雄文明的勢力曾經波及到如今的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覆蓋整個西藏地區。這些地區的文化又滲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爾以及拉達克一帶,後者曾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的地區。
在漢文中,象雄一般作“羊同”、“楊童”等,為同音異書。在新舊《唐書》中,在《吐蕃傳》部分,象雄都是作為歷史的配角,以吐蕃的盟友、附庸的身份匆匆而簡短地出場,而後又悄無聲息地退場、消失:(吐蕃)遂連羊同,擊吐谷渾。
在唐代,對象雄記載最為詳細的可能無過杜佑的《通典》。
《通典·邊防六》記載:“大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於闐,東西千餘里,勝兵八九萬人。其人辮髮氈裘,畜牧為業。地多風雪,冰厚丈余。所出物產,頗同蕃俗。無文字,但刻木結繩而已。刑法嚴峻。其酋豪死,抉去其腦,實以珠玉,剖其五臟,易以黃金,假造金鼻銀齒,以人為殉,卜以吉辰,藏諸岩穴,他人莫知其所……其王姓姜葛,有四大臣分掌國事。古未通,大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遣使來朝”。
此後的《冊府元龜》、《文獻通考》等,都基本沿襲了《通典》中的記載,文句與其大同小異。
藏史《本教源流》載:“象雄與上部(即西部)克什米爾相連,北接於闐雪山及松巴黃牛部之靜雪地區(青海西南地區),南抵印度和尼泊爾。”
漢藏兩史所載象雄地域基本一致。然象雄東接吐蕃,以何地為界,漢史記載不明,藏史《佛法鐵注》補充這一疑難載道:“象雄與吐蕃,以後藏之卡日阿為界,藏西北大片地方皆為古象雄之轄區”。
象雄,漢族學者在歷史的後期稱之為“羊同”,也有寫成“象雄”的,是根據藏文“象雄”兩字的譯音寫成的漢字。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從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到迄今地球某些角落尚有處於原始社會形態的民族部落,都有著各自程度不同的文明。藏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自古以來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
據大量文獻和出土文物考證,藏族的歷史可追溯到七千到一萬年以前的新舊石器時代。在漫長的歷史中,她也同其他民族一樣,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創造了自己燦爛的、別具一格的古代文明。
許多史料說明,象雄不僅先於雅壠部落的興起,而且與雅壠部落一起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在長期的歷史演變和民族交往,象雄民族與藏族逐漸融合,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成員;而象雄本身也隨著吐蕃王朝從元代起歸入祖國版圖,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象雄文化是中國西藏的本土文化,它包括了醫學、建築學、聲明學、因明學、佛學、以及天文學、哲學等浩如煙海的文化體系。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結晶。打開古象雄厚重的歷史巨卷,象雄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經過了數千年的沉澱積累,承載著藏民族不朽的精神,代表著西藏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是雪域高原留給世人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象雄文化的精神和傳統已經滲透到了藏民族的骨髓里,它完全統治著藏民族的心靈世界,左右著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國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源頭和根基文化!充滿神秘傳奇色彩的象雄王朝,作為西藏文化的源頭,在那片高聳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它所展示出的燦爛文明之光直到現在也依然映照著整個藏區,由此而延伸出的種種傳統風俗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轉神山、拜聖湖、磕長頭、撒隆達、掛五彩經幡、堆石供、火供、水供、會供、煨桑、朵瑪、酥油花、擦擦、金剛結;還有藏文、天珠、天鐵、以及跳鍋莊、宣舞、繪畫藝術等等也都源自於古老的象雄文化。
古老的象雄無論是文化還是宗教都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象雄文化甚至影響了眾多其他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宗教等領域依舊能夠找尋到這些來自遠古象雄的文明符號,至今依然能夠看到來自遠古象雄文明的遺存,無愧是藏族乃至世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目前在法國、德國、挪威、英國、義大利、俄羅斯、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日本、泰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泰國和南北美洲地區等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有了象雄文化研究機構或學習中心。由於“古象雄文明”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2014年11月“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已經正式被列為中宣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個民族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保護與傳承好古象雄文化遺產,也就是守護了藏民族曾經的輝煌、當下的傳承和未來的希望。象雄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我們要保護與研究象雄文化,把它推廣到世界各地,讓世人真正了解其殊勝奧妙之處。我們保護象雄文化,不僅僅是為了保護中國西藏本土的文化,更是為了維護人類社會教育的利益,因它不僅僅是藏族文化與納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象雄文化是藏族古人智慧的精髓,象雄文化既是中國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保護了象雄文化,就是保護了中國的古文化!搶救了象雄文化,就是搶救了世界的文化!
古象雄文化的延續
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副主任欒建章曾撰文評價象雄文明及雍仲本教的歷史意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則探究愈深,離真相可能愈遠。”
象雄佛教的酥油花
辛饒佛祖還善巧地吸收了原始本教文化的精華,比如原始本教中包括藏醫、天文、歷算、地理、占卦、超度、夢兆、招財、招福、石碑銘文、雕刻以及沐浴等儀軌。
在七世紀之前,藏地象雄地區的所有的天文學家、教育學家、翻譯師、醫師、掛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一切有文化的學者們都被尊稱為“本波”,當時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為“本教”。
密宗神舞中的象雄佛教護法神益西瓦姆
《象雄大藏經》其實就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濫觴與源頭,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極其珍貴的資料,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無法繞過的一塊重要領域。
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傳統文化中居於最至高無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佛法。
遠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一萬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廣泛傳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本教古如江寺的象雄文字
十世紀以後,吐蕃王室後裔統治象雄,傳播佛教,通用藏語文,將象雄逐步同化。公元七世紀初,吐蕃王松贊干布在未創造藏文之前,象雄的本教師們,用象雄文繕寫本教經,宣道於吐蕃天赤七王時代。就松贊干布時代而言,在未造藏文之前,松贊干布派人帶書信向尼泊爾和唐朝求婚,當時很可能用象雄文寫成這些書信。
現代在國外的一些藏族學者,認為藏文是在象雄文的基礎上,學習克什米爾和印度的聲明,進行了改造,這一設想,不無道理。個別藏學家將珍藏的與松贊干布同一時代象雄王李彌嘉的印文和部分象雄文字出示為證,進一步證明了確有象雄文。
歷算書籍
到了雍仲本教時期,其創始人敦巴辛饒彌沃佛將《噶孜幻演演算法》、《八卦九宮“林郭”推演演算法》、《五行時輪》、《吉夏因緣業算》(今稱次若勒孜,即命理學)等本教歷算傳授給恰辛·勒傑唐布和他的兒子貢擦赤布等人。
公元前4世紀,吐蕃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前360-345)時期,從象雄(今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札達縣等地)請來十二智本。他們各個學有所長,輔佐贊普統治雅礱谷地以及周邊地區,並推行本教歷演演算法和醫藥學知識。
其中名叫郭爾西·孜康者,通曉天文歷算。他以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推算出四季變化、氣象風雲,以輔助農牧業生產勞作。根據諸星辰形狀的不同,對廿七宿取有比較形象化的名字,而至今在藏族農牧區仍然用其推算年內或來年的雨水、旱情、霜凍、冰雹和蟲害等,以防農作物受災。
敦巴辛饒是最早的藏醫。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發源地,也是藏族原始本教的發源地。象雄位於今天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一帶。這個地方是雍仲本教創始人敦巴辛饒的誕生地。
本教的第一本“醫典”,傳說敦巴辛饒一生娶了9個部落主的女兒做妻子,並生有8個子女。其中一個姓翟的妃子為他在公元前637年藏曆木猴年生了傑布楚西。傑布楚西後來成為登巴西繞的醫學繼承人,並將他父親的醫學論著編纂命名為《多個夢移》,這部書就是現在我們使用的《四部醫典》中的宗源書之一。它的後記記載了從傑布楚西到公元七世紀所有繼承人的歷史。敦巴辛饒將《乾酪葯九顯論》傳承給了本教主要繼承人傑布楚西,後來由穆扎扎黑、色拖傑江、東炯圖欽、傑察馬瓊依次相傳下來。
著名的藏醫《四部醫典》(或《四續》)亦根源於《療方五部大續》。由大譯師毗盧遮那譯自本教之醫典。據尼瑪丹增所撰《甘珠爾編目序言》,《四部醫典》中祈請仙人之名及醫療咒語均原封不動地保持了象雄語,充分說明了其源自本教醫典。此外,由三個印度瑜伽咒士從桑耶寺找到的伏藏本,亦應是傑布楚西所說之《醫藥經》及《七章本疏》等無疑。
藏族醫典
據《雪山目錄》載,吐蕃王室始祖聶赤贊布出世前後,象雄相繼出現十八代鵬甬王,按順序排列,他們是赤危、司倫、格蚌、列扎古格,君亞木闊、吉列古格,蚌君結、尼羅危亞、達朗司吉、札瑪迪蚌、遞堆白、列危結、協君師奪、黎穆朗卡、木危諾、色司傑、尼羅維亞、牟瑪托郭等。以上十八代王,均以大鵬鳥甬飾其王冠左右兩側,其地神祇亦然。加之象雄一詞和境內其它一些小地方均以大鵬鳥命名。可以斷定,象雄人重大鵬鳥,無疑以大鵬鳥為圖騰。
總的來講,辛饒彌沃祖師分類的學科有五大明:即工巧明、聲明、醫方明、外明、內明。各大明的主要學科集於本教三部十萬頌中。
首先,工巧明的三部十萬頌為:《大千輪迴論》十萬頌,《氏族繁衍論》十萬頌,《世界成住滅空論》十萬頌。
祖師將其傳於匠王噶爾瑪李學;匠王所授六徒稱為宗門六飾;這六徒便是嫻熟技藝的藝王拉旺;擅長建造的舉楚旺秋,精通鑄造的勒禿巴桑;精於鍛造的神匠尤巴;擅長繪畫的神子白瑪;擅長書法的伊格楚瓊。此六人身懷絕技,自立門戶,同時出將工巧明推廣到世界各地。
聲明的三部十萬頌是:《神鬼之戰黑十萬頌》,《聲明和因明之辯論花十萬頌》,《凈界之神白十萬頌》,將其傳於愛徒瑪羅和玉羅。
聲明分聲明和因明兩學科,其中聲明學的《異語概論》記載了三百六十種不同的語言。講因明學方面有《性相五部》及《因明七論》等論著,眾弟子將其傳播至各個地域。
醫方明三部十萬頌是:《疾病黑十萬頌》,《除病診斷花十萬頌》,《全勝葯白十萬頌》,再加《根本心藍天十萬頌》,總稱其為葯之四部十萬頌,將其傳於吉布赤希及神通、言實、知言、通言、意幻、意出、意生、意成等八大仙人後(醫師),創立了理論體系及臨床診斷方法,使其發揚光大,至今仍保存完好。
九宮八卦圖
內明的三部十萬頌是:黑白花十萬頌《濟龍經》,將其傳於魯珠伊西寧布。內明之理論精深博大。按其修行主要講授斷道的是外續,講授轉變道的是內續,講授解脫道的是密續:此三續歸於顯、密、心識部三者。按其修行者來講,有外律傳、內密傳、密續大圓滿上師傳。
九宮八卦圖
穆確鄧珠的親傳弟子中大食智者穆扎扎黑、中原智者李當芒布、印度智者拉達阿卓、象雄智者赤托巴匝、呼里巴雅、沖地智者色托解尖姆六人被稱之為世間六莊嚴。
他們將本教諸學科繼承並使其發揚光大,推廣至世界各個地域。
根據本教《集經》和《無垢光榮經》記載:佛祖辛饒從誕生到圓寂,前後傳講三轉法輪。第二轉法輪是以四門五庫為主體。四門即斯巴續本門、廣義十萬頌本門、密部真言本門和上師訣理本門。五庫就是上述之四門加上“四門總體法庫”便稱為五庫。
斯巴續本門
“斯巴”意為有或存在、緣起,“續本門”意為相續或部門,總稱為一切有部法門,此法含蓋了因四乘所敘述的一切內容。
廣義十萬頌本門
其“廣義”意為廣大勝義,即以勝義諦為主體之一切正法;“十萬頌”意為般若十萬頌或智度十萬頌,現今甘珠爾般若部里總有六十多函都歸本門,總稱為勝義般若本門。
密部真言本門
“密部”指四部六續含有之一切密法,即以生、圓二次第為主體的所有密宗之法;“真言”意為心咒或明咒,即以四支加行含有的一切真言誦修。
上師訣理本門
“上師”意為自心或法性;“訣”意為口訣或精華;“理”意為合理或道理、邏輯;總稱為“法性竅訣道理部”,他蘊含著大圓滿心性部、法性部和竅訣部三部。
四門總體法庫:該法雖為四門一體宗旨,但主要以《俱舍論》為主體,為俱舍論部。
贈送牛津大學的國禮——古藏文苯教文獻
隴南藏族地區手寫本教文獻
本教九乘分三類:《南部伏藏九乘》、《中部伏藏九乘》和《北部伏藏九乘》。
《南部伏藏九乘》分恰辛、朗辛、楚辛、什辛,此四乘稱“因四乘”;居士、仙人、阿噶、耶辛“果四乘”;另加“無上大圓滿乘”,共九乘。此九乘是三類中最主要的一類。
《衛部伏藏九乘》是人本尊貴居外、自明辛饒、悲心無畏、雍仲無畏,此四乘為“因教四乘”;事凈行、形俱在、直生持悲心、非常有義、居無上乘為“果密五乘”。共九乘。
《北部伏藏九乘》是明在、自在、謝端,此三乘為“外三乘”;吐駝、西駝、壓駝乘為“仙三乘”拉譯、朗澤、江澤三乘為“密三乘”。共九乘。
在南、北、衛伏藏的三種傳授中,各自的九乘教導稍有差異,但本質為一。
《南部伏藏九乘》分類簡介:
南部伏藏九乘中,恰辛、朗辛、楚辛、什辛四乘,稱“因四乘”;居士、仙人、阿噶、耶辛為“果四乘”;另加“無上大圓滿乘”。
其中恰辛、朗辛、楚辛、什辛四因乘是世間的本教修法。為一般人建立信仰和建立福報而教導的儀式,但不直接導致大成就。
居士、仙人、阿噶、耶辛是導致出世間四果乘,為多生或一生的成就而建立的教導,修學可以直接成就;
另加“無上大圓滿乘”,為最高乘,為一生或二生之內的成就而建立的最究竟圓滿教導。聽聞接受的一剎那時間無須經過修行就可以獲得大成就的教導。
第一乘 恰辛:
所觀境相皆屬貴本尊貴樂與不樂,釋義為占卜。
故謂占卜辛派,此分別為四相。
·病痛是吉是凶。由圓光占卜觀察,星算有360種;
·善惡由利見星算測度;
·禳除礙魔(意為:迥退災難的密法);
·贖命法21000種。卡辛有360種禳祓法,84000觀察法”。
第二乘 朗辛:
降伏一切現象世界的‘辛',也謂現象辛派。敬本尊貴祭鬼,使一切現象世界獲得平安,故名為現象辛派。總類為九,分別類無數。
例如,貧窮欲得財富者,當行世間舞(寨)之法,弱者欲達強者,風馬高揚除障礙。
朗辛有4種歌贊法。8祈禱法,42種酬本尊貴法。
第三乘 楚辛:
此辛派,是本尊貴變的意思。
楚辛為承事本尊,制服惡敵,身心安寧,依3種本尊貴變之力示意。祈求戒除身敵,獲得心果。
·親近珍愛教師、父母、朋友;
·修,聖地、物、處所、定、手印、詞語、善業等;
·咒術:身體舉止,持角為七姿態;語以念咒,語行本尊貴變。
第四乘 斯辛:
即世間辛派
人壽終時魂、意、心三者被慈悲所控,身心集合,置於安廣之墓冢,釋義為集滅世間之苦,故名謂世間辛派。
死之方式81種,葬之方法360種。以超度儀式為主的教法。
第五乘 格尼:
格尼意為在家修行。
格尼以信、精進、智慧三次第,從先因而生後果。
·本尊貴:雍仲本尊貴變王、敬如意寶而修;
·見:通達補特伽羅無我,通達境有我,與聲聞乘相順;
·修:與聲聞乘相順故;
·行:轉經、念誦、燒祠、風輪、建塔等。
第六乘 章松:
章松意為仙人,
仙人之身垢由力所修,唯身修成,則心之習氣即滅。
·見:‘盤葉'所執通達二無我;
·修:性相者與聲聞、獨覺相順;‘盤葉'所執如菩提心無戲論,此二之菩提心生起息他二事,實踐無上菩提;
·身——凈行,語——敬頌,心——從四無量之門中行;
·誓言戒律:戒律250種;
·果:成就覺悟。
第七乘 阿噶:
意為純善地(父續,重點修行本尊的瑜伽儀軌)
純善天界及智慧秘密處生起殊勝之菩提心要,親見器世間之本尊。
·本尊貴:赤波殊勝王,或為密集王;
·見:一切現有世界之諸本尊貴,通達一切諸法無自性之義;
·修:從本以來知外境,所證悟之智慧界存在於男女本尊中,所修見自身之本尊貴之輪廓如物體顯現於境中;
·行:身性手印、妙音、語念誦,意散聚之門中行;
·誓言戒律:保護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及大平等之誓言戒律:
·果:得自性任運、報身、大圓滿身。
第八乘 耶辛:
耶辛意生起正理之智慧,定之支分無色識,智慧無生滅,故云智慧。(母續,重點修行風、脈、明點的扎隴及手印)
·本尊:瑪吉圖卻尼瑪;
·見:空界及智慧無二自通達,如虛空升起太陽;
·修:由定及五后得智雙運而修;
·行:諸三門能行,賴於定及后得智,作舍及道;
·誓言戒律:手印不離於離,經之樞要不離於語,如水常流,定不離意,普賢不離於本尊貴,普賢之本尊貴變明,不成為威懾,內外中三者平,所顯現之界無法滅,性空安住於任運,知內外境而不散之殊勝菩提心,無緣宗中不起之一切即真如;
·果:一生即可得究竟果。
第九乘 最上大圓滿乘
指超出輪迴,證本古身,實現最高成就。(心庫或稱大圓滿)
大圓滿即生死涅槃於本身中圓滿,故謂圓滿、有邊圓滿、一圓滿、二圓滿、一切圓滿。
·見:任何亦不作破立之本於境之相中無損害;
·誓言戒律:唯自性住,任何亦非遮任運,保護誓言戒律的認識不墮入邊見,唯自覺保護誓言戒律而住,不趨於內心不護,護外表之邊見;
·修:本性不能造作,即如心性不能造作,他處尋不著,保自狀,不觀察得受及暖相成就方便,無尋自任運,彼亦如檀香樹之果,一切功德生起圓滿於自身之感受謂成就方便;
·行:大慈悲心無偏愛,無處不遍及,任何亦無取捨,此事即普賢王之行為;
·果:無別雍仲精髓之地,高於一切成就地之頂峰。
阿里古如江寺的本教大藏經
貢珠扎巴第一次出版木刻版中的大藏經目錄中,顯宗五十五部,般若宗一百零八部,心宗三十部,共二百八十一部。後來西饒拜所著的《書目去暗明燈》記載,從本波佛教第一次伏藏至瓊布洛智降澤時間裡,本波佛教經典總量九百多卷。
後來本波佛教學者尼瑪丹增編寫了《雍仲本波教遺訓及其釋疏目錄弘揚辛饒日光》目錄中,敦巴辛饒彌沃遺訓為一百一十三部,其釋疏為二百九十三部,共四百一十六部。
雍仲本教古老的經文
公元1870年左右松昂尼巴把手抄本的《甘珠爾》請到新龍並保留至今。後來本教學者阿雍仁波切將其影印出版中,顯宗六十三部,般若六十七部,密宗二十部,心宗七部。
後來本波密宗大師滿金拉色仁波切花了五年的時間,將全部經書逐頁修復,終於一九九八年將其重新編輯成一百七十八部。
甘珠爾的分類:
《甘珠爾》的目錄編製方法分類較多,但一般分為四類:
(1)、言圓滿之經部,總68卷63品,
(2)、廣大清凈之品部(般若部)總67卷67品,
(3)、深道密宗之續部,總18卷20品,
(4)、無上心品之庫藏部,總7卷7品。
從辛饒彌沃的法子穆確鄧珠至今,象雄、印度、漢區、藏區、木雅等雍仲本教學者著寫辛饒彌沃遺訓釋疏的論文稱名《丹珠爾》。
晚唐時期本教文獻
雍仲本波佛教《甘珠爾》和《丹珠爾》是青藏高原的本土宗教的大藏經。遠在印度佛教傳入之前,它就產生於西藏,並成為當地民眾唯一信仰的宗教大藏經。它們包括藏地的文化習俗,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原始歷史、科學、天文學、藝術、聲明學、醫術學、佛教學文等教理深奧。
古象雄佛法大藏經漢譯工程啟動儀式
中國首次啟動大藏經《甘珠爾》的漢譯工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探源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
“它是幾千年古西藏文明的源頭活水,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活化石’,是遠古各文化之間的親情鏈條。”此次大藏經《甘珠爾》的主導譯師——中國佛協理事、雍仲本教西藏昌都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丁真俄色活佛告訴記者。
從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獲悉,古西藏文獻漢譯工程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該工程對推動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雍仲本教大圓滿習慣上分為三支,稱為阿、佐、年教授,即阿車、佐欽和象雄耳傳,此三支屬於本教的最高精神訓練範疇。但有的時候這還可以加上印度的一支佐欽教授。
貢佐巴大師
阿車譯為“阿的指導”,”阿”代表無因緣的原初本來,心的根源;阿是白色的,意味著心原初的清凈。修習者在修完各類必要加行(如夏扎巴所作的《嘎東江措》中的加行)並接受灌頂后,先於西藏字母“阿”上練習專註,以為發展覺悟心之根源的開始。而後經歷見、修、行、六法(氣脈修鍊)等若干靜坐階段來次第獲取大圓滿果。
它的方式是漸道的,有時候它也被稱作“祖欽嘉瓦巴大手印”或者“年*美大手印”。它是本教大圓滿最基礎的方式,適合普遍的根性。
佐欽的教授包括了雪頓額珠扎巴《洛扎瑪》伏藏的教授。他也是著名的《瑪尼寶訓集》的發現者。他伏藏發現的是龍界、人界、天界以及揚澤隆欽四類經文,教授內容包含扎隴、幻輪拳法、徹切、脫噶、黑關的各類大圓滿要點。
法王雪頓額珠扎巴是受到了護法神斯巴嘉姆的啟示后和僕人貢青雍仲扎前往瓊亭寺,用錢買通寺院的看守者讓其藏於寺內尋找啟示中的經文,后終於在倉庫中發現了三界大圓滿續的經文。
秘密修行數年後,完全掌握了經文的意義。此後他開始對弟子傳授,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傳承,指示一種特殊的大圓滿教導。在佛教大圓滿中有一種稱為《耳傳心要》的傳授也出自雪頓額珠扎巴的弟子。
佐欽的教授和佛教大圓滿的有些地方很接近,似乎暗示著某些關係。
密宗之父——占巴南喀大師
象雄王國;“耳傳”是歷代上師輾轉附耳親傳的竅訣法,象雄耳傳法因此意為:曾經大鵬鳥居住的聖地象雄地方傳來的大圓滿耳傳法。象雄耳傳法可分顯宗、般若蜜多、密宗和大圓滿法。象雄耳傳大圓滿是雍仲本教的不共最高即身成佛的法門,也是大圓滿法的精華。象雄傳來的大圓滿法可以分口傳、耳傳、心傳、文傳、伏藏相傳等。象雄耳傳教授是口耳傳承,如大圓滿象雄耳傳四類法是24位虹化身傳授,印度佛教沒有傳入西藏之前,在松贊干布前期的時候,虹化身達布士扎大師把大圓滿象雄耳傳四類法傳給郎協勒布,進而傳到吐蕃各地。
大圓滿象雄耳傳四類法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大圓滿法,傳承佛陀以來從未中斷的正法。《象雄耳傳》被適當的傳授,雖然它是極保密和嚴格的傳於少數已經準備好的弟子,傳承中每代都單傳一人的情況很多,因為《象雄耳傳》法是極保密和嚴格的傳教,不也許在大眾中寬大的宣傳。《象雄耳傳四類》是所謂佛教最高的境界,佛法的精華,今世成佛的快速法,這樣的佛法是很難得的。
它的傳承經文是《象雄耳傳》,內容包括外、內、密、秘密四大章節,涉及歷史、理論、徹切、脫噶、黑關、扎隴幻輪拳法、護法神等的各種大圓滿要點。它有高地和低地不同的傳導經文,他們的經本是有區別的,但意義是相同的。它歷經了開始到以後數十個世紀不間斷的上師口耳傳承,而不象其它體系般曾被藏匿於某處。它的方式是頓然的道路,不過它的經文同樣包括對於三種根基的教導。在祖欽嘉瓦巴作為葉茹溫薩喀寺住持時傳授進入,然後又延伸出扎西曼日寺傳統。並以此為基礎,向藏東的康藏、安多藏、熱貢傳播。
本教的口耳傳承還包括來自康區的許多傳授,這包括據說是占巴南喀、才旺仁增和蓮花生等教授下來的方式,之前的隴本拉年等等和後來18世紀康區的根卓扎巴等,發現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這包括著名的《虛空神變論》、《葉巴它賽》、《金色小棍》、《黃金溶液》、《印度成就者教誡》等等。這些方式歸類在佐欽中,但在教授上又很類似《象雄年居》,因此有時候也稱之為“象雄耳傳”。這種內容有時會分類成心部、界部和口訣三部。
在晚近這些教授依據上師不同的習慣而被分開傳授或者整合在一起傳授。這種情況可以看作是一種新的教授方式。這些全部是各自完整的現存體系,可以在西藏輕鬆地找到這些教授的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