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組雲
中國近代傑出書法大家之一
1917 年遍游長江沿岸,遠至京師粵閩,后定居上海鬻書。歷與康有為、吳昌碩、高邕之、李叔同、李瑞清、沈曾植、曾熙、于右任等談論藝事,彼此引為知己。與譚延闓(組安)齊名,世稱『南北譚』。張大千、張善孖兄弟常來組雲先生住宅談藝,曾有以數幅古字畫換先生所飼白鶴,而先生只贈不換之趣聞。嘗謂:“雲之力雲也,時而在山,時而出山,其為無定蹤矣。余自民國六年鬻書於大江南北,每歲必一歸省母,居數月即出,誠一片行雲也。余號曰組雲,居海陵之東,去海不百里,因自號海陵雲”。
20年代,與于右任在上海城隍廟書畫會經王一亭介紹相識,於雙手作拱說:“久仰大名當抵掌相談書道,似久有謀交,志同道合,相見恨晚。”其對書法的見解于右任大為心折。此後20年,文字交往不斷。二人均尊碑,尤宗魏碑。無論於南京、上海,他每有得意之作,均登于右任住所請教切磋書藝。 1930 年,譚組雲寓居金陵雞鳴寺,譚延闓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午後常至寺與之談書法,飲清茶,併合書出版《天馬賦》。于右任為書扉頁題一幀:“試看南北奇書”。譚延闓逝世后,譚組雲以北魏體為其書墓誌銘,大氣磅礴,藝林珍之。
![譚組雲-山茶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6/mf6757dac7e5213e9fca476b49df183cd.jpg)
譚組雲-山茶花
畫合版《十人書畫集》一冊。與少雲、小雲合版《三譚書畫集》,於上海大新公司展廳舉辦『三譚書畫展』。首展當日,售出作品數百幅,滬上書畫界傳為美談。世人贊稱:“三蘇而後又三譚,才似晴光氣似嵐。父子比肩擔道藝,橫絕江北復江南。”“堪羨譚家父子兵,筆如弓馬硯如城。神州不少登瀛客,多才多藝莫與京。”南海康有為為《海陵譚家書畫舫》題句:“用筆蒼拙,能客冶峋嶁、毛公鼎、散氏盤諸品,以氣韻幽秀見長,足可貴”。82歲高齡的吳昌碩亦欣然為其主編的《書畫精品》題籤。
![譚組雲-篆書七言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d/m3d3fbf5a61dcfcd8ebc4501d6eb0e96b.jpg)
譚組雲-篆書七言聯
他非但書藝卓絕,且品行高尚,常教導子孫:“金錢一節不必苦苦追求”。每逢大年三十更深人靜時,常常往貧民區人家門縫塞紅紙包。諭海上二男:“施送寒衣乃冬季第一善舉。當此嚴寒之際,務必至衣庄購買舊棉襦若干件(以多為要),每夜至街上見檐下乞丐無衣者施之。”家宅春聯每年書:諸惡莫作,從善奉行。 1931 年海安大水,韓紫石發函致滬,他欣然義賣書畫賑故里之災。由於書畫興盛,又較多接觸軍政界人士,手頭漸稱寬裕。然他一再告誡子侄,一不做官,二不買田。晚年家居海安潭園,與韓紫石、陸省吾先生創佛教居士林於鳳山之麓,建築宏偉,清靜莊嚴,與韓紫石被公舉為林長。時海安有東西兩大古寺,均十方叢林,他常往寺中與方丈品論書法,鑒賞字畫。
譚組雲畢生作品及著述甚豐,如《海香詩鈔》、《海陵印存》、《海陵書畫集》、《續藝舟雙楫》等。對蘇、滬地區書畫事業之發展影響頗大。
1949 年正月晦卒於家中,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