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再障

急性再障

急性再障臨床發病急,貧血呈進行性加重,常伴有嚴重感染及內臟出血。

定義


外周血血紅蛋白下降速度快。

病因


⒈感染(細菌病毒)尤肝炎病毒、微小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
⒉化學物質笨。
⒊藥物抗腫瘤葯、解熱鎮痛葯、抗糖尿病葯、抗驚厥葯、抗心率失常葯。
⒋免疫性疾病。
⒌原因不明。

診斷標準


1.臨床表現:急性型發病急,病情重,進展迅速。
1)貧血:多呈進行性加重,蒼白、乏力頭昏心悸氣短等癥狀明顯。
2)感染:多數患者有發熱,體溫在38度以上,個別患者自發病到死亡均處於難以控制的的高溫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其他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膚感染等。感染的菌種以革蘭氏陰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為主,常合併敗血症
3)出血: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膚粘膜及內臟出血。皮膚出血表現為出血點或大片的瘀斑,口腔粘膜有小血泡;可有鼻衄、齦血、眼結合膜出血等。所有臟器都可有出血,但只有開口於外部的臟器出血才能為臨床所查知。臨床上可見嘔血便血尿血,女性有陰道出血,其次為眼底出血顱內出血,後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出血部位由少增多,有潛錶轉為內臟,常預兆會有更嚴重的出血。
2.血象除血紅蛋白下降較快外,須具備以下3項中之2項:
2)白細胞明顯減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X10^9/L
3)血小板<20X10^9/L
3.骨髓象:
1)多部位增生減低,粒、紅系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且形態大致正常,淋巴細胞網狀細胞漿細胞等非造血細胞比例明顯增高。
2)骨髓小粒無造血細胞,呈空虛狀,可見較多脂肪滴。
3)骨髓活檢顯示造血組織均勻減少,脂肪組織增加。
補充:
本病是一慢性、難治性疾病,故治療需緩緩收功,不可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患者須持之以恆,堅持用藥物治療,以期達到治癒的目的。

如何護理


急性再障起病急,病情發展快,死亡率高。優良的護理能減輕病人的痛苦,且能較好的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對搶救病人,延長急性再障患者生命均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急性再障的護理措施:
1、在急性期,病人嚴格卧床休息。在病情穩定后可適當活動。
2、注意飲食的選擇:宜選擇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品。高熱消化道出血病人應選擇無渣半流或流質飲食,如稀飯、麵條等。消化道大出血時應禁食。
3、注意做好心理護理:因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的精神負擔重,做好心理護理至關重要。病人親屬及醫護人員要關心體貼病人,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做好仔細耐心的解釋工作,使病人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
4、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囑病人飯後漱口,多飲水,必要時用含抗生素的漱口液。若口腔內有潰瘍炎症可局部塗抹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