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全稱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戰時兒童保育會,簡稱保育會,1938年3月10日成立於湖北漢口,其宗旨是拯救在日寇鐵蹄下親人被害、無家可歸的受難兒童,為保護中華民族未來人才。

簡介


背景

1937年底,侵華日軍已攻佔華北、華東大片領土。侵略戰爭給中華民族造成空前災難,千萬難民流離失所。而在戰爭中失去父母的兒童處境尤為悲慘,他們或是死於敵人的炮火下,或是倒在飢餓貧病的逃難途中。更有一批兒童被日軍掠走,送往台灣、朝鮮以及日本,施以奴化教育,甚至有的被抽取鮮血,輸給日軍傷兵。
面對殘暴的敵人,苦難的兒童,中國婦女界首先行動起來。當時成為抗戰臨時指揮中樞的武漢彙集了一批國共兩黨以及無黨派的婦女界知名人士,她們為抗戰救亡,拯救難童積極活動並付諸行動。經婦女界的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贊同。1938 年1 月 13 日,《新華日報》首先報道:“抗戰以來,很多為國犧牲的同胞遺下兒女無人照顧令人憐憫。為了救濟這些兒童,社會上正準備組織‘戰時兒童保育會’。”1月 20 日,《婦女生活》發表了救國會領袖沈鈞儒所寫的“戰時兒童保育會緣起”,呼籲“愛國愛民族的同志,‘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共同完成這個保育中國幼年主人的任務,為我們陣亡將士,死難的父老兄弟姊妹和兒女報這血海似的冤讎 ! 使他們雖未得享受自由解放於生前,但能安慰於壯烈犧牲之死後 !”在這一期《婦女生活》上,還列出了戰時兒童保育會首批發起人名單。在各方共識合作的基礎上,1 月 24 日在漢口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了戰時兒童保育會籌備會,最終有各黨派、各界人士 184 人名列發起人名單。

成立

為了在推舉保育會會長時更有利於工作,便委託史良、劉清揚、沈茲九三人去請宋美齡出面領導保育會。宋美齡欣然同意,同時提出將保育會隸屬於她所領導的新生活運動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系統。於是後來保育會的正式名稱即為“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戰時兒童保育會”,一般通稱為“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因後來各地成立有分會,此時成立的戰時兒童保育會又稱戰時兒童保育會總會。
3月 10 日,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大會在漢口聖羅以女中舉行,婦女界、中外來賓等 700 餘人到會,安娥做籌備工作報告。宋美齡致詞,表達了抗戰到底的決心和拯救難童義不容辭的責任。會議選出了包括國共兩黨和無黨派在內 56 名婦女界人士為理事。會後宋美齡與鄧穎超會面,表示願為拯救難童而真誠合作。3 月13 日,戰時兒童保育會在武昌召開第一次理事會,選出了 17 名常務理事:宋美齡、李德全、黃卓群、鄧穎超、史良、曹孟君、沈茲九、安娥、孟慶樹、張藹真、陳紀彝、郭秀儀、唐國楨、舒顏昭、任培道、徐瑞、陳逸雲;5 名候補常務理事:徐鏡平、劉清揚、庄靜、呂曉道、朱綸。後來在 9 月中旬召開的常務理事會上,宋美齡、李德全被一致推選為正、副理事長。為爭取多方支持贊助,擴大影響,保育會還聘請了 286 位名譽理事,其中包括國共雙方領導人、各界知名人士、國際友人,如蔣介石、林森、馮玉祥、孔祥熙、宋子文、李宗仁;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沈鈞儒鄒韜奮馬相伯郭沫若陶行知茅盾老舍蔡元培晏陽初胡適陳嘉庚、胡文虎;斯諾、史沫特萊、司徒雷登鹿地亘等。

發展

保育會成立不久,即在漢口原日本同仁醫院籌建了臨時保育院,李昆源出任院長。陸續有 500 余名從前線搶救來的難童進入保育院。5 月 1 日上午,漢口第一臨時保育院舉行了開幕典禮;下午蔣介石、宋美齡、馮玉祥、周恩來等參觀了保育院,蔣介石並發表了講話。
從難童進入保育院,命運便開始改變。保育會而保育院首要的工作也是要使保育生能夠健康地成長,不單是養活這兩萬難童,更要給他們以教育,使每一個孩子成為國家有用之才,使他們成為建造新中國的匠手。除了正規的文化課程,各保育院都很重視生產勞動教育。保育院勞作教育的開展的根本原因:第一是由於一部分兒童已經到了可以勞動的年齡,而他們的出身大半是勞動大眾的子女,懂得而且習慣勞作的。第二,保育院的現實環境與經濟困難迫逼兒童開闢出一條新路來改進自己的生活。第三,是試行了‘做上教、做上學’的實用教育原則。於是,十歲以上的兒童,大都參加了一種或幾種的勞作,貢獻出自己所能貢獻的力量同時,在勞作中,也獲得了更豐富更切實的學問”。
1945 年底,由曹孟君主編的《現代婦女》雜誌社邀請二十多位保育工作者座談兒童保育工作,總結文章中說:“在兒童保育總會收容的 29751個兒童中,升學的有 5160 人,習藝的 1862 人,至三十三年底止,除家長領回外,在院教育者尚有 9023 人;所有這些兒童,不僅保全了生命,大體上說,並且培植成為有用的人,這總是一件大功績。受過教育以後,保育院的兒童大都可以說是堅強、能幹,能夠代表新生的一代的兒童的。”做出這“一件大功績”的,正是保育會的不平凡的女性,從總會到分會和各院,尤其是各保育院的院長和老師也包括少數男院長和老師。正是她們不畏艱難,為國分憂。雖然只取微薄的薪酬,卻以飽滿的愛國熱情和慈愛之心拯救撫育了數萬難童。保育生們對撫育他們成長的院長老師永遠感恩在心,視同她們為自己的媽媽。

解散

1945 年 10 月 10 日至 12 日,《中央日報》刊登國民政府對抗戰有功人員頒授勝利勳章的名單,其中屬於 包括列名和兼職戰時兒童保育會有 72 人。1945 年 8 月,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戰時”已成過去,保育會開始著手複員工作,1946 年 2 月制訂了“戰時兒童保育會複員后建設計劃”。直屬各院和各分會院陸續展開工作。1946 年 9 月 15日至 21 日,保育總會在《新華日報》上連續刊登“戰時兒童保育會結束啟事”:“我會因抗戰勝利,戰時保育任務已完。半年來,保育會除將有家之在院保育生及習藝生商經善後救濟總署協助遣送還鄉外,其無家可歸者,已分別移交社會部各省社會處育幼院繼續教養。關於升學保育生,有家者,亦已遣送回鄉;無家者仍繼續留川攻讀。均由教育部負責公費供應到高中畢業。所辦思克職業學校,已交重慶市政府接辦。本會業於九月十五日結束,一切收支即行截止。特此公告。”

大紀事


1938年
03月10日 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大會在漢口聖羅以女中舉行
03月13日 由宋美齡主持召開了第一次保育會理事會,投票選舉了常務理事17人,候補常務理事5人,在第一次常務理事會上,大家一致選舉宋美齡為理事長,李德全為副理事長
05月01日 漢口第一臨時保育院舉行了開幕典禮
05月10日 香港分會保育院成立
05月20至25日 宋美齡在廬山召開會議,確定了保育會相關細節以及人員安排
07月04日 陝甘寧邊區保育分會成立
10月 保育會由武漢遷往重慶,(武漢於38年10月28日淪陷)至此,保育會一直在重慶開展工作
1939年
07月 育才學校成立,該校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校址設在四川合川草子街,許多保育生小學畢業后升入育才學校
10月20日 保育院在重慶求精中學禮堂,召開了第一次院長會議,會議由李德全主持,到會的有保育院院長30人,分會代表8人及總會全體工作人員,會期10天,3天報告工作,后討論提案
1941年
08月 第一所專門為接納保育院學生而建的中學,國立十五中學建校,始建於四川永川紅爐。
1945年
10月10日 中華民國政府發布了授勛令,頒發抗日勝利勳章給抗日有功人員,其中包括戰時兒童保育分會(院)的有功人員
1946年
03月10日 在重慶高灘岩兒童醫院,舉行了保育會成立八周年紀念會
09月15日 保育總會連續6天在重慶《新華日報》上刊登《戰時兒童保育會結束啟事》。至此戰時兒童保育會結束其使命。

分會


戰時兒童保育會總會之下設有—四川、成都、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貴州、福建、陝西、山西、陝甘寧邊區、香港等十三個分會,各分會下又轄有數目不等的保育院收容難童。而根據現有資料大略估計,自民國廿七年(1938年)至卅二年(1943 年)止,國內共有十二個分會,四十五個保育院(含代養團體),國外則有香港及荷屬南洋群島望加錫分會、三個保育院;若將裁併院所加入計算,計戰時兒童保育會至三十五年結束保育工作時,各地成立之保育院共61個,進行兒童保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