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璇
張艷璇
張艷璇,女,福建人,福建省農作物天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
張艷璇,女,現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福建省農作物天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福建省福州市艷璇生物防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1年-1985年技術員從事水稻蟎類研究。
1992-1994年助理研究員從事農業蟎類、線蟲研究。
1994-1998年助理研究員主持福州市科委重大科研項目1項、福建省科技廳“九五”攻關項目1項及國家外專局引智項目3項。
1998-2001年副研究員主持福建省科技廳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外專局重大推廣項目1項,中國-日本合作項目1項、中國紐西蘭合作項目1項。
2001年至今研究員主持國家科技部、國家外專局、福建省科技廳、福建省計委等7項重大科研、推廣項目和福建省支援西部建設項目1項。
1999年5月-2002年5月被日本北海道大學農學院動物生態系破格錄取為論文博士研究生(日本文部省出資培養)。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2.永春蘆柑“以蟎治蟎”生物防治技術中試。
3.農業害蟎生態可持續控制技術示範推廣。
4.山地果竹園“以蟎治蟎”技術示範推廣。
6.農林蟎類研究。
7.天敵(捕食蟎)產品中試及農林害蟎生物防治配套技術區試 02EFN213500311。
8.捕食蟎在新疆無公害農業中的推廣應用項目(2001-Z-152)。
9.農業害蟎生物防治技術示範推廣應用(2001-T-004)。
10.生物防治,天敵推廣害蟎 (成果示範推廣項目)。
11.毛竹葉蟎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96-Z-24。
13.農業害蟎、蚋類生物學及防治新技術研究。
1.引進英國捕食蟎結合鄉土優勢種在毛竹產區建立以蟎治蟎示範區。
2.毛竹葉蟎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2 兩種捕食蟎對紫跳蟲的捕食功能研究 季潔; 陳霞; 林堅貞; 張艷璇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期刊】食用菌學報 2009-09-15
3 中國自由生活革蟎調查報告(Ⅲ)(蜱蟎亞綱:中氣門目) 林堅貞; 張艷璇 ; 季潔; 陳霞; 馬立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鼠疫布氏菌病預防控制基地【期刊】武夷科學 2009-12-15
4 雙色革鞍蟎雄蟎及后若蟎描述(蜱蟎亞綱:中氣門目:胭蟎科) 馬立名; 林堅貞; 張艷璇; 季潔; 陳霞 中國鼠疫布氏菌病預防控制基地;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期刊】武夷科學 2009-12-15
5 胡瓜鈍綏蟎對香梨害蟎控制作用的評價及其應用策略 張艷璇 ; 王福堂; 季潔; 陳芳; 易正炳; 翁曉梅; 陳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中國農業科學 2006-03-10
6 具瘤神蕊蟎的研究進展 季潔; 張艷璇; 林堅貞; 陳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蛛形學報 2006-05-30
7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對胡瓜鈍綏蟎的毒力測定 陳霞; 張艷璇; 季潔;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植物保護 2006-06-08
8 截形葉蟎對胡瓜鈍綏蟎的吸引作用 陳霞; 張艷璇; 季潔;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蛛形學報 2006-11-30
9 橘園中重要天敵具瘤神蕊蟎與其主要獵物的生態位 季潔; 張艷璇 ; 康玉妹; 陳霞;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耕作輪作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福州; 福建福州【期刊】華東昆蟲學報 2006-05-15
10 幾種常用殺菌劑對胡瓜鈍綏蟎的影響 陳霞; 張艷璇; 季潔;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蛛形學報 2007-11-15
11 中國自由生活革蟎調查報告(Ⅱ)(蜱蟎亞綱:中氣門目) 林堅貞; 張艷璇; 季潔; 陳霞; 馬立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鼠疫布氏菌病預防控制基地【期刊】武夷科學 2008-12-15
12 山楂葉蟎對胡瓜鈍綏蟎的吸引作用研究 陳霞; 張艷璇; 林堅貞; 季潔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環境昆蟲學報 2008-03-15
13 寄蟎屬1新種和常革蟎屬1新種(蜱蟎亞綱:中氣門目:寄蟎科) 馬立名; 林堅貞 ; 張艷璇 中國鼠疫布氏菌病預防控制基地;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白城市【期刊】蛛形學報 2008-05-15
14 利用胡瓜鈍綏蟎控制枇杷重要害蟎——比哈小爪蟎 張艷璇; 林堅貞; 宋秀高; 季潔; 陳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廳植保植檢總站;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中國南方果樹 2008-05-20
15 囊蟎屬五新種記述(蜱蟎亞綱,中氣門目,胭蟎科) 馬立名; 林堅貞; 張艷璇 中國鼠疫布氏菌病預防控制基地;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期刊】動物分類學報 2008-07-15
16 捕食蟎在我國農林害蟎生物防治中的應用 余德億 ; 張艷璇; 唐建陽; 季潔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期刊】昆蟲知識 2008-07-15
18 利用胡瓜鈍綏蟎控制臍橙上的柑桔全爪蟎研究 張艷璇; 林堅貞; 季潔; 侯愛平; 張光華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科技局; 福建省福州市新農園藝場 福州【期刊】中國南方果樹 2003-01-30
19 胡瓜鈍綏蟎控制柑桔害蟎研究 張艷璇; 林堅貞; 季潔; 陳傳培; 林璋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福建省順昌縣農業局; 福建省福州市農業局 福州【期刊】植物保護 2003-10-08
20 比哈小爪蟎實驗種群生命表的研究 季潔; 張艷璇; 陳霞;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蛛形學報 2005-05-30
21 植物源農藥果聖對胡瓜鈍綏蟎的毒力測定 陳霞; 張艷璇; 季潔;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中國南方果樹 2005-11-20
22 從實驗種群生命表參數評價胡瓜鈍綏蟎控制毛竹害蟎的能力 張艷璇; 林堅貞; 季潔; 張智強; 齋藤裕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育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育研究所; 紐西蘭芒特阿爾伯特土壤保育研究所; 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科動物生態研究室 福州【期刊】昆蟲天敵 2003- 03-25
23 從實驗種群生命表的參數分析毛竹害蟎暴發成災的成因 張艷璇; 季潔; 林堅貞; 齋藤裕; 張智強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科; 紐西蘭奧克蘭芒特阿爾伯特土壤保育研究所 福州【期刊】竹子研究彙刊 2003-09-25
24 巨須蟎科中國二新紀錄(蜱蟎亞綱:吸蟎總科) 林堅貞; 張艷璇; 康玉妹; 季潔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福建 福州; 福建 福州【期刊】武夷科學 2003-06-15
25 福建省巨須蟎名錄(蜱蟎亞綱:巨須蟎科) 林堅貞; 張艷璇; 季潔; 康玉妹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福建 福州; 福建 福州【期刊】武夷科學 2003-06-15
26 天敵竹盲走蟎在純竹林中種群數量銳減的原因研究 張艷璇; 齋藤裕; 季潔;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科動物生態研究室;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福州 ; 福建福州【期刊】華東昆蟲學報 2004-06-30
27 釋放胡瓜鈍綏蟎控制毛竹害蟎的研究 張艷璇; 季潔; 林堅貞; 宋美官; 童如行; 劉巧雲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福建省永安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福建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 福建 福州; 福建 福州; 福建 南平; 福建 永安【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04-06-15
28 混交林和純竹林與毛竹害蟎爆發成災關係研究 張艷璇; 張智強; 齋藤裕; 劉巧雲; 季潔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紐西蘭芒特阿爾伯特土壤保育研究所; 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科動物生態研究室; 福建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 35001; 福州35001 【期刊】應用生態學報 2004-07-18
29 竹盲走蟎、胡瓜鈍綏蟎對毛竹害蟎的控制作用研究 張艷璇 ; 林堅貞; 季潔; 齋藤裕; 張智強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科動物生態研究室; 紐西蘭土壤保育研究所 福州; 札幌060-8599 【期刊】林業科學 2004-09-25
30 釋放胡瓜鈍綏蟎的柑桔生防園與化防園節肢動物群落結構及其動態研究 季潔; 張艷璇; 洪曉月; 康玉妹; 余德億;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耕作輪作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福州; 福建福州; 江蘇南京【期刊】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4-10-30
31 印楝素和蠟蚧輪枝菌對胡瓜鈍綏蟎的毒力測定 陳霞; 張艷璇; 章玉蘋; 林堅貞; 季潔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北海國發海洋生物農藥有限公司;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 福州; 福建 福州; 廣西 北海【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04-12-15
32 數值反應和實驗種群生命表分析胡瓜鈍綏蟎對柑橘全爪蟎的控制能力 張艷璇 ; 林堅貞; 季潔; 康玉妹; 陳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耕作輪作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中國農業科學 2004-12-10
33 工廠化生產胡瓜鈍綏蟎防治柑橘全爪蟎的應用效果 張艷璇 ; 林堅貞; 季潔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福州; 福建福州【期刊】植保技術與推廣 2002-10-15
34 福建省毛竹害蟎發生情況與綜合治理 劉巧雲; 張艷璇; 蔡秋錦; 宋美官; 童如行 福建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林學院; 南平市延平區林業工作委員會; 永安市林業局【期刊】森林病蟲通訊 2000-06-30
35 我國茶樹害蟎發生與防治(二) 季潔; 張艷璇; 林堅貞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2000-06-01
36 捕食蟎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及其產業化探索 張艷璇 ; 林堅貞; 季潔; 侯愛平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市晉安區科技局【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00-12-30
37 竹刺癭蟎危害毛竹及其生態學的初步研究 張艷璇; 林堅貞; 季潔; 劉巧雲; 宋美官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林業廳森防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森防站【期刊】林業科學 2001-01-25
38 南京裂爪蟎種群密度與新竹產量的關係及經濟閾值的研究 季潔; 張艷璇; 劉巧雲; 宋美官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林業廳森防檢疫站;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森防檢疫站【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01-03-30
39 竹缺爪蟎生態學初步研究 張艷璇; 林堅貞; 侯愛平; 劉巧雲; 季潔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市晉安區科技局; 福建省林業廳森防站;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華東昆蟲學報 2001-06-30
40 胡瓜鈍綏蟎捕食茶橙癭蟎的實驗種群生命表及捕食作用初探 季潔; 張艷璇; 王長方; 游泳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期刊】華東昆蟲學報 2001-12-30
41 幾種激素對棘胸蛙人工催產作用研究 陳世濂; 張艷璇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期刊】福建省農科院學報 1994-03-30
42 捕食蟎大量繁殖、貯存、釋放技術研究 張艷璇; 林堅貞; 候愛平; 毛道勝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新店鎮科委; 福州市科委【期刊】植物保護 1996-10-08
43 長毛鈍綏蟎對神澤氏葉蟎捕食效應 張艷璇; 林堅貞; 翁志鏗; 陳偉; 池燕斌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州【期刊】植物保護學報 1996-08-15
44 腐食酪蟎危害食用菌及其生物學初步觀察 張艷璇; 林堅貞; 林抗美; 朱培根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期刊】植物保護學報 1989-12-31
45 食用菌重要害蟎——腐食酪蟎的研究 張艷璇; 林堅貞; 黃敬浩; 朱培根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保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保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保研究所 福州【期刊】福建省農科院學報 1992-07-01
46 中國新疆棉花害蟎的生物防治研究與應用 張艷璇; 林堅貞; 季潔; 陳霞 糧食安全與植保科技創新【會議】糧食安全與植保科技創新 2009-10-27
47 混交林、純竹林與毛竹害蟎暴發成災關係研究 張艷璇; 張智強; 齋藤裕; 劉巧雲; 季潔 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會議】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2-06-30
48 胡瓜鈍綏蟎捕食茶橙癭蟎的室內生命表及捕食作用初探 季潔; 張艷璇; 王長方; 游泳 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會議】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2-06-30
49 胡瓜鈍綏蟎控制南京裂爪蟎的生防潛力 張艷璇; 張智強; 林堅貞; 季潔 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會議】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2-06-30
50 從實驗種群生命表的參數分析毛竹害蟎暴發成災的成因 張艷璇 ; 季潔; 林堅貞; 齋藤裕; 張智強 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會議】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2-06-30
51 福建毛竹蟎類名錄 林堅貞; 張智強; 張艷璇; 劉巧雲; 季潔 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會議】昆蟲學創新與發展——中國昆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2-06-30
52 胡瓜鈍綏蟎(Amblyseius cucumeris)對柑橘全爪蟎(Panonychus citri)捕食能力研究 張艷璇; 林堅貞; 季潔; 康玉妹; 陳霞 當代昆蟲學研究——中國昆蟲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會議】當代昆蟲學研究——中國昆蟲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4-06-30
1.2000年度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和福建百千萬人才。
2.2001年被評福建省農業科技先進個人,福建省省直機關三八紅旗手。
3.2002年被福建省人事廳推薦上報國家級一、二層次百千萬人才。
媒體報道:
以蟎治蟎生防技術闖出農業科技商業化推廣新路
新華網福州1月14日電(記者巫奕龍)農業科技推廣難,生物防治技術推廣難上加難。福建省農科院研究員張艷璇博士在全國率先嘗試害蟎天敵捕食蟎商品化、市場化,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蟎治蟎生防技術推廣明顯加快,開始步入良性循環、自我發展軌道。9日,張艷璇主持的"天敵捕食蟎產品及農林害蟎生物防治配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保姆式"推廣到市場化推廣
害蟎是普遍存在於世界各種農林作物的關鍵性害蟲,我國是世界上蟎害發生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殺蟎劑用量占農藥總用量的40%。由於我國長期採用化學防治蟎害,農藥用量不斷增加,造成日益嚴重的環境和食品污染,損害了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以蟎治蟎是控制害蟎的最佳途徑。張艷璇從事蟎類研究20多年,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引進捕食蟎胡瓜鈍綏蟎進行人工馴化培育,研製成功其人工飼養方法及工藝流程,這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的捕食蟎工廠化生產、包裝、貯存、長途運輸、大田應用與環境協調五大難題,為國內有效治理害蟎提供了一個優良天敵品種和有效途徑。
以蟎治蟎技術先用於毛竹,8年累計推廣30萬畝,挽救了許多瀕於荒蕪的竹山,這項填補國際空白的成果2000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然而,張艷璇認識到,以蟎治蟎技術在毛竹上的應用推廣主要是政府行為,且發展潛力不大,必須將其推向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充分發揮以蟎治蟎技術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避免重蹈科研成果鑒定獲獎后就束之高閣的覆轍。
1999年起,張艷璇率課題組探索將捕食蟎應用於柑桔。一開始她也採取傳統的"保姆式"推廣方法,把捕食蟎送給農民,但農民或是提出補貼要求,或是把產品一丟了之。一些農民直言:"你說你的產品好,為什麼不敢賣給我?出了問題你賠。"2001年2月,她向省內100多個植保站、經作站發函尋求合作,僅收到兩封回信,其中漳平市農業局植保站農藝師黃加盛提出願購買3200袋,不要推廣費,但張艷璇必須承諾無效退款並賠償桔農損失,全部賠償金額可能達8萬至12萬元。
張艷璇深受刺激,也深受啟發,她意識到傳統的推廣模式已不靈驗,必須大膽探索新的推廣方法即走市場化道路。如今,通過市場化推廣,這項技術不僅在南方生根發芽,也在西北開花結果,不僅在果樹上大獲成功,也在棉田里廣泛應用,不僅在國內市場獨佔鰲頭,還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近10年來,全國20個省區市的300多個縣市建立了以張艷璇捕食蟎技術為核心的綠色防控示範區287萬畝次,減少農藥用量3200多噸,節約防治成本1.8億元,生產無公害農產品236萬噸,增加產值4.7億元,惠及87萬農戶。2008年2月起,張艷璇的捕食蟎開始出口到荷蘭、德國"護花",迄今已順利出口30批次約7億隻,這標誌著我國捕食蟎研發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市場化推廣的關鍵--建立風險補償機制
張艷璇從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入手推動以蟎制蟎技術市場化。捕食蟎是生物製品,釋放後有一個適應、定殖、發展、建立種群的過程,20天內紅蜘蛛等害蟎會增加,這時習慣化防立竿見影效果的農民會緊張,地方推廣人員也怕承擔責任,往往會補施農藥,將捕食蟎一併殺死,使技術應用功虧一簣。為了使農民放心使用,確保技術推廣成功,張艷璇從銷售收入中提取風險補償基金,承諾無效賠款,同時無償提供綜合防治技術諮詢及配套服務。
2002年,漳平有7戶桔農前期釋放捕食蟎效果很好,但到9月底突然出現黑皮果(銹壁虱危害狀)大發生現象,經調查發現是農民用除草劑除草,破壞了捕食蟎的棲息地,殺死了大量捕食蟎,削弱了捕食蟎控害能力。儘管這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張艷璇還是補償這7戶農民2萬元損失。之後在新疆、四川、廣東等地都發生捕食蟎運輸過程中死亡或農民使用不當致使技術失效的情況,張艷璇都主動給予全額補償,補償金額逾10萬元。
風險補償讓農民和經銷商吃了定心丸,推廣激勵機制則調動了經銷商的積極性。張艷璇選擇具備植保、園藝專業知識和經營能力的人才作為區域總代理,由區域總代理牽頭組建二級經銷商,形成區域聯盟;基地制定天敵產品出廠價、建議零售價,負責提供優質天敵產品和技術培訓等售後服務。目前她已在廣東、廣西、福建、四川、江蘇等地培植了一批區域代理商,使捕食蟎在離開基地5天內即可到達田間使用,發揮出最大效應。
2005年,為進一步推進捕食蟎商品化進程,張艷璇在全國率先自籌資金創辦了專營天敵商品的民營企業--福建艷璇生物防治技術有限公司,企業年年盈利,已步入良性循環、自我發展軌道,無論是風險保障能力,還是獎勵推廣力度,都得到大大加強。
--市場競爭力來自不斷降低的成本和不斷提高的適用性
按國際慣例,生防成本高於化防,對於習慣化防的國內農民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我國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研究成功防治柑桔紅蜘蛛等害蟎的天敵技術,未能推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無法實現規模化、低成本生產,價格高昂。
有鑒於此,張艷璇不斷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建立了年產8000億隻的全國第一個規範化、產業化捕食蟎生產基地,生產成本比傳統方法降低七八成,售價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四十分之一,可以隨時根據市場需求批量生產。張艷璇說,目前產量僅為產能的十分之一,如果產量進一步提高,成本將更低。
近年的示範成果表明,使用以蟎治蟎技術平均控制害蟎效果達90%左右,可減少農藥用量6至8成,提高作物產值5%至15%,而費用僅為化防的3成左右,同時大大減輕農民勞動強度,保護農民身體健康。張艷璇說,由於施放捕食蟎后減少了農藥用量,植物周邊的小生態環境得以恢復,其他害蟲天敵得到保護,從而使其他病蟲害也大大減少,有些果園可以1年乃至3年基本不施農藥。
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張艷璇注重提高技術適用性。她根據大田生產實際開展科研攻關,擴大捕食蟎使用範圍,研究開發相應的實用技術,提高防治效果,方便農民使用。簡單有效的捕食蟎慢速釋放器等多項發明專利和無公害產品綜合配套技術等就是這樣產生的。
2001年12月起,張艷璇嘗試將捕食蟎大規模應用於新疆棉花、啤酒花和香梨等作物。福建生產的捕食蟎能否應用於環境迥異的西北地區,而且是棉花這樣的大宗作物?針對剛開始遇到的成功率不高的問題,張艷璇率項目組開展技術攻關,在系統研究新疆主要害蟎土耳其斯坦葉蟎的基礎上,研究並制定出適合當地生產實際的田間釋放技術,其中害蟎中心株釋放技術使每畝棉田捕食蟎釋放量最少可減至2袋,成本僅1元多。國內權威專家對這一項目進行了驗收和鑒定,認為捕食蟎控制效果顯著,農作物長勢、產量和質量明顯優於化防,防治成本較低,且能大量節水。經過示範推廣,捕食蟎已在新疆初步實現商品化,許多農民自發購買,目前有關部門正與張艷璇接洽,準備將這項技術用到新疆紅棗、石榴等新的作物上。
儘管捕食蟎商業化推廣取得了較大成效,但與其潛在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比,這隻能說是邁出了一小步。生防技術的推廣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解決許多問題,如改變農民長期以農藥防治病蟲害的習慣,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術水平,克服產品銷售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協調好與當地農藥經銷商的關係等,這些問題最終只能靠生防技術的進一步市場化來解決。
來源:新華網福建頻道2009-01-14 中國科技創新網 創新人物:張艷璇——生物學研究專家 http://www.zgkjc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