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井口邊草
大葉井口邊草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地下莖粗壯,密被線狀披針形的黑褐色鱗片。葉叢生,葉柄長5~23厘米,灰棕色或禾稈色,無毛;生孢子囊的孢子葉2回羽狀分裂,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軸具寬翅,羽片3~7對,對生殘近對生。上部的羽片無柄,不分裂,先端漸尖,長線形,全緣,頂端的羽片最長,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狀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狀分裂者具小羽片數枚,長線形,小羽片在葉軸上亦下延成翅,葉脈明顯,細脈由中脈羽狀分出,單一或二叉分枝,直達邊緣;不生孢子囊的營養葉葉片較小,2回小羽片較寬,線形或卵圓形,邊緣均有鋸齒,孢子囊群線形,沿孢子葉羽片下面邊緣著生,孢子囊群蓋稍超出葉緣,膜質。全年可采。
大葉井口邊草
分佈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福建、台灣等地。
【來源】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大葉井口邊草,以全草入葯。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淡,涼。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生草藥性備要》:"洗疳、療、痔,散毒,敷瘡。""治蛇咬諸毒,刀傷,能止血生肌,舂汁調酒服,渣敷患處。研末收貯治氣痛。"
鳳尾草
《植物名實圖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中國葯植志》:"止瀉。"
《貴州民間方葯集》:"解熱,利尿。治小兒驚風,夜哭。"
《廣西藥植志》:"清大腸、肺熱。治熱性赤痢及齒痛,止吐血。"
《中國葯植圖鑑》:"治疥癬。"
《泉州本草》:"治濕熱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腫痛。"
《湖南藥物志》:"治疳積,感冒,目翳。"
《江西草藥》:"治瘰癧,鼻衄,便血。"
《上海常用中草藥》:"治黃疸型肝炎,扁桃體炎,遺精,蟯蟲病。"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或曬乾研粉敷患處。
虛寒證忌服。
《履嶄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閩東本草》:"孕婦、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治痢疾:鮮鳳尾草二至三兩。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劑。(《江西草藥》)
治急性肝炎:鮮鳳尾草三兩。搗汁服,每日三劑,五天為一療程。(《江西草藥》)
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鮮鳳尾草二至四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熱淋、血淋:鳳尾草七錢至一兩。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崩漏:鳳尾草一兩。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礦西中草藥》)
治鼻衄:鳳尾草七錢至一兩,海帶一兩(洗凈)。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大便下血:鳳尾草七錢至一兩。同豬大腸燉熟去渣,食腸及湯。(《江西民間草藥》)
治肺熱咳嗽:鮮鳳尾草一兩。洗凈,煎湯調蜜服,日服二次。(《泉州本草》)
治咽喉腫痛:鮮鳳尾草五、六錢。洗凈,煎湯,沖烏糖少許,日服二次。(《泉州本草》)
治咽喉腫痛:鮮鳳尾草五、六錢。洗凈,煎湯,沖烏糖少許,日服二次。(《泉州本草》)
治小兒口糜:鮮鳳尾草二至三錢。洗凈,水煎,調蜜和硃砂少許內服。(⑩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治羊毛疔:鮮鳳尾草一兩,搗汁服;或曬乾磨粉,每服三錢,溫開水調服。有寒者加薑汁服。(《衡山民間草藥》)
治五毒發背:小金星鳳尾和根,洗凈,用慢火焙乾,稱四兩,入生甘草一錢。搗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內封卻,時時飲服。忌生冷油膩毒物。(《履巉岩本草》)
治湯火傷:鳳尾草,焙乾研末,麻油調敷。(《湖南藥物志》)
治狂犬咬傷:鳳尾草二兩,水煎服;或搗爛外敷。(《湖南藥物志》)
治磷中毒(亦適用於鴉片、砷、毒蕈中毒):風尾草(鮮)四兩。切碎,加泉水一碗,擂汁服。(《江西草藥》)
治蕁麻疹:風尾草適量,食鹽少許。水煎洗。(《江西草藥》)
治面神經麻痹:鳳尾草三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治禿髮:小金星鳳尾草根,浸油塗頭。(《履巉岩本草》)
成人每日取全草25~30克(最多可用2兩小兒酌減),加水200~250毫升,煎至約100毫升,加糖分3次服。治療80例,多數在2~7天內退熱,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次數及性質恢復正常,大便培養轉陰。於口服同時,加用煎劑作保留灌腸亦可。
取鮮草製成100%煎液,服時加糖。成人海日100~150毫升,分2~3次服,連服1星期。治療143例,均輔以維生素B1、C,結果除1例病情反覆,20例顯著進步外,均治癒。
取細葉風尾草(干品),成人每日4兩(小兒酌減),加水2500毫升,煎成750毫升,首次服150毫升,后每隔2小時服60毫升。治療5例(2例輕型,1例中型。2例重型),4例治癒,1例重型患者發熱持續不退,改用合黴素治癒。
取鳳尾草3兩,加糖煎服。臨床試治膽囊炎、膽結石等併發膽道出血5例,服藥6~8劑后,4例獲得控制,1例無效。亦可用於感染所致的膽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