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貴州省東南部景區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的東南部,在雷山、榕江、台江劍河4縣之間,198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面積近5萬公頃,最高峰海拔2178米,是清水江、都柳江的分水嶺。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貴州省東南部苗嶺山地的雷公山,苗嶺山脈橫貫黔西、黔中、黔南、及黔東南,連綿近千公里,跨雷山、台江、劍河、榕江四縣。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08°09’-108°22’,北緯26°15’-26°22’之間。面積47333公頃。主峰海拔2178.8米,屬長江珠江流域分水嶺,是清水江和都柳江水系主要支流的發源地。總面積71萬畝。區內居住總人口約40萬,90%是苗族

自然環境


地質地貌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揚子准地台東部江南台隆主體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層由下江群淺變質的海相碎屑岩組成。岩性主要為灰色板岩、粉砂質板岩、夾變余砂岩和變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狀鈣質板岩和團塊狀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復理石韻律發育良好的凝灰岩。這類岩石的塑性極強,抗壓強度及彈性模數較小,易於風化,難以產生裂隙,在地貌上形成緩坡、丘陵。在水理性質上,不僅是良好的隔水層,且其靠近地表的分化裂隙帶十分淺薄,易於封閉,富水性極弱。然而經過區域變質作用之後,風化裂隙帶發育良好,淺層地下水極為豐富,利於綠色植物生長發育。
雷公山複式背斜組成區域構造的主體,軸向呈北北東向,由若干次級背斜及向斜組成,自東向西有迪氣背斜、雷公坪向斜及新寨背斜等。雷公山地形高聳,山勢脈絡清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山脊自東北向西南呈“S”形狀延伸,主峰海拔2178.8米,主脊帶山峰一般大於1800米,兩側山嶺海拔一般小於1500米。位於雷公山東側的小丹江谷地海拔650米,是本區最低的地帶。該區河流強烈切割,地形高差一般大於1000米。

水文氣候

雷公山區水文地質結構獨特,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水資源的貯存富集條件特殊,大氣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環交替環境比較和諧。雷公山變質岩區域岩石表層構造風化裂隙含水均勻而豐富,地下水埋藏淺,徑流排泄緩慢,下部不透水帶阻水作用強烈,且造成地下水排泄基準面高,水資源極為豐富。
雷公山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的氣候特點。最冷月(1月)平均溫山頂-0.8℃,山麓4-6℃,最熱月(7月)山頂17.6℃,山麓23-25.5℃,年平均溫度山頂9.2℃,山麓14.7-16.3℃。日均溫≥10℃的持續日數,山麓為200-239天,山頂僅為158天;≥10℃積溫,山麓在4200-5000℃之間,山頂僅為2443℃。雷公山地區氣候的垂直差異明顯和坡向差異顯著。年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46℃/100米。冬季,東、北坡氣溫較西、南坡低;夏季,西、北坡氣溫較東、南坡高。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地區雨量較多,年降雨量大致在1300-1600毫米之間。並以春、夏季降水較多,而秋、冬季降水較少。夏半年(4月-8月)各月降水量均在150毫米以上,其中,降水集中的5、6、7三個月各月降水量均在200毫米以上。由於雷公山光、熱、水資源豐富,氣候類型多樣,為多種多樣的生物物種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土壤植被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山地土壤垂直帶明顯,自山麓至山頂分佈有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和山地灌叢草甸土。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質地良好,土體濕潤,土壤有機質含量達5%以上,土壤肥力水平高,適宜於各種林木的生長。
雷公山地帶性植被,屬我國中亞熱帶東部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主要組成樹種是以栲屬木蓮屬木荷屬為主。隨著地勢升高,氣候、土壤、植被發生了變化,形成植被的垂直分佈。海拔1350米以下是常綠闊葉林,以栲、石櫟木蓮木荷為優勢;1350-2100米是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種類有水青岡亮葉水青岡多脈青岡;2100米以上是高山灌叢,杜鵑花屬箭竹佔優勢。

植物資源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原生森林成片,生長著近2000種動、植物。列為國家保護的植物有 禿杉(台灣杉)等4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古老孑遺植物禿杉(Taiwaniaflousiana)群落馳名海內外,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2種禿杉之一。還有:面積達1333多公頃的杜鵑花;1067公頃的玉蘭花;隨手可摘的楊梅核桃櫻桃獼猴桃桃子李子。這裡生產的銀球茶和雲霧綠茶,因地勢高無污染,品質尤佳,而被中國外交部列為國賓饋贈禮品。列為國家保護的動物有獼猴穿山甲林麝等11種。其中的“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leishanensisLiuetHu),為新發現。保護區種子植物有137科349屬,92種(1亞種、38變種),其中襪子植物有6科13屬20種、被子植物有121科336屬572種。嵌類植物有41科89屬249種,苦藥植物有46科76屬112種(包括變種)。種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69科166屬283種,占種子植物種數的47.8%。
森林植物區系特點: 1.區系種類組成豐富、占貴州省種子植物的12.2%和棵子植物的41.6%;
2.起源古老,主要保護對象禿杉就是第三紀十遺植物,被於植物原始類群多心皮的木蘭科雷公山有5屬10種;
3.特有現象,雷公山有中國特有的單種屬和少種屬48種;
十齒花
十齒花
4.區系地理成分複雜,主要為用的地理成分的多樣性,中國種子植物屬15個分佈區類型雷公山有13個,其中以熱帶一溫帶成分為主。地帶性植被為常繹闊葉林:植被垂直分異明顯,海拔1300一14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組成複雜多樣,主要為甜儲林、甜楮一銀木荷林;1404一21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土要為貴介石襪中華娥林、多脈青岡林;2100米以上為杜鵑—箭竹灌叢。
國家保護植物:一級有禿杉,二級有鵝掌揪、鍾車木、十齒花、香果樹福建柏、馬昆樹、水青岡。三級有翠相、凹葉厚朴厚朴白辛樹長苞鐵杉、稿花杉、闖伸、金錢械、紅花木蓮半楓荷、銀鵲樹等。其他優良用材樹種如杉木、禿杉、光皮柞等,藥用植物厚朴、黃連、竹節二七、天麻等。
禿杉林在中國僅分佈於鄲西南的利川滇中北的貢山、蘭坪和雷公山保護區等局部地區,多分散於其他林分中或呈零星小片狀。禿杉是中國珍貴速生用材樹種,是適於亞熱帶山地生長的一種天然針葉林、屬國家級保護植物。保護區禿杉林有33片,分佈於雷公山東南坡海拔8DO一1300米的溝谷兩側。最大的片有2公頃,胸徑10厘米以上約有5000株,保護區是樹種遺傳資源的一個原地保存點。

動物資源


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有20目、50科、224種。其中獸類7目、1科34種;鳥類11目25科、112種;兩棲類2目、8科22種;爬行類56種;魚類有4目、10科、29種;昆蟲有18目、80科600多種。保護區低海拔地區由於人類活動頻繁,對森林植被破壞較嚴重,因此,野生動物除燕、雀、烏雅外很難見到其他種類。1400米以前有鳥、獸活動的蹤跡。
魚類中鯉科魚類占魚類總數的62%。國家級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林麝、獼猴、短尾猴、大靈貓、小靈貓、穿山甲、白鷳紅腹錦雞、大鯢等。
大鯢
大鯢
大鯢(Andriasdaridnus),又名娃娃魚,屬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是一 種大型兩棲動物。中國大鯢是目前地球上僅存三種隱鰓鯢科中體形最大的一種,一般個體0.5~2Kg,最大個體長達180CM,體重達50多Kg。由於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化,目前全球僅斷裂分佈在亞洲東部和美洲東部的部分地區。由於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和諸多人為因素的影響,野生資源已瀕臨枯竭。為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保護髮展這一珍稀物種,大鯢已被列為國家二類珍稀保護動物。

旅遊資源


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
保護區主峰雷公坪海拔1850米,是一個山間盆地。它中部平壩開闊,春日 百花盛開,盛夏季節,山上涼爽如秋,周圍森林環抱,綠草如茵,水流潺潺,有山頂苔蘚矮林、小水岩的瀑布、小丹江的森林溪流等景色,具有旅遊價值。
苗嶺主峰雷公山,保持著傳統古老、源汁源味的魏晉歌舞,唐朝髮飾,寧朝服飾,明清建築……,保護著原始的生態植被和珍稀的動植物資源……,為神奇天然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精品旅遊區,呈一“山”(雷公山)“寨"(郎德上寨、西江千戶苗寨)的布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被視為世界十大森林旅遊勝地之一。

保護區的七特


穿衣樹:雷公山海拔1600米以上生長著玉蘭、杜鵑等樹,因常年低溫、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古樹枝上長滿了一些黑色的毛,就似樹為自己披上了一件寒衣一樣,;更為吸引人的是,每年暮春初夏,玉蘭、杜鵑次第花開,花朵碩大,色彩艷麗驕人。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苗皇城:在雷公山苗族人相傳中,雷公山東北側海拔1850米的雷公坪曾建有皇城一 座,住戶上千,名叫“展細雨”王國。至今,在這群峰環抱,寬達400畝的高山坪地上,還常掘出瓦礫、陶具、鐵器及屋基等;在方圓百十里的原始森林中或荒嶺邊、山谷旁,發現有古墳古墓幾百座。清雍乾義軍首領張報九,咸同義軍首領張秀眉、楊大六也曾以此為根據地,反清抗暴。
八卦林:在雷公山黑水塘一帶,因山巒起伏,林高谷深,人進入此境,猶如走進八卦陣,分不清東西南北,不知迴路,罕有人跡,即使是當地的山民獵戶也少有人進入。
響水岩三疊瀑
響水岩三疊瀑
飛瀑群:雷公山山形切割明顯,山高水深,飛瀑成群。著名 的有響水岩三疊瀑,烏茫千丈瀑,迪慶雙瀑及高岩滾牛大瀑布。
猴嘯谷:雷公山多猴,雷毛公路約32公里處有岩石猴子岩,常有群猴棲穴,猴啼山更幽,若遇成百上千隻猴群從樹林中疾走,聲嘯山林,如洪水濤聲,震谷不絕,甚為壯觀。
千角場:在雷公山黃羊主峰北側下約十里有一深谷,谷中溪流琮琮,密林深處藏一百畝大灣谷,相傳為張秀眉、楊大六18年抗清義舉,在被清軍圍剿時的最後大元帥府第,曾藏兵上萬,建有糧倉、兵庫等。義軍在與清軍決一死戰前,曾在此攜家眷跳銅鼓,鼓有12面,戴500對銀角,故有“千角場”之稱,跳三天三夜后,將銅鼓土埋,印璽等一干珍品藏之洞中交將洞品炸塌,砍伐樹梯,最後突圍。百年後的今天,曾有村民挖得銅鼓一面,並發現藏谷洞穴,得炭化灰谷若干擔。
睡蓮池:現雷公山海拔1600米處的礦泉水廠(原烏東林場)處,有九座山峰如蓮瓣,中有一小山似花蕊,溪水環流,如蓮睡池中,松、柏從生,得天時地利,此處冬暖夏涼,又因松香負氧離子等益於身心健康,猶如瑤池寶地。

保護區的三絕


禿杉

禿杉
禿杉
有“萬木之王”、“天然活化石”之譽。它挺拔、高大是躲過第四 紀冰川孑遺的珍惜物種,在國家8種一類珍惜保護植物中,禿杉榜上有名。

佛光

雷公山終年多霧,一年中有霧日300天,氣候宜人,即使是最炎熱的七月,月均溫度也僅為15.8度,這是因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區,又加之雷公山山體高大,帶來垂直方向上氣候巨大差異的結果,一山分四季,十天不同天,是典型的概括。由於陽光的折射和多雲霧的作用,雷公山常在夏、秋之季多佛光勝景,即海市蜃樓幻景。

天書

《雷山縣誌》載雷公山主峰北側雷公坪點將壇處有一青石碑,碑高2米,寬1.5米,厚0.2米,其碑面陰刻碑文,文字千百年來無人可識,當地流傳有諸葛孔明碑說和秀眉碑說,現殘碑收藏在縣文物所,存字共28個,成為神秘的雷公山“天書”。

保護對象


都柳江
都柳江
主要保護對象為禿杉林及其生境、水源涵養林。雷公山綠色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在已知的1390種植被中,被列為國家瀕危、珍惜植物的有20種,即禿、紅豆杉、馬尾松等。這些珍惜物種,都是距今200--7000萬年之間的新生代第三代物種。在雷公山保護區內尚有黑熊、獼猴、林麝、大鯢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及500多種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地史上未受到第四紀冰川侵襲,成為許多古老孑遺生物的避難所,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據現有記錄,各類生物近2000種,是貴州省植被保存較好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中亞熱帶森林植物資源比較豐富,珍稀動植物資源保存較多的一個重要地區。有林地面積36071公頃,活立木總蓄積2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劃分植被類型20多個,主要森林群落類型11個。其中,主要保護的類型有禿杉林,各類常綠闊葉林,中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水青岡林,山頂苔蘚矮林,山頂杜鵑、箭竹灌叢,山頂盆地苔蘚沼澤。在生態、遺傳、經濟方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保護價值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中亞熱帶森林植被資源比較豐富的重要地區之一。這些森林有些雖然受到一些人為的干擾和破壞,但它的群落種類組成、數量特徵、空間結構、群落動態以及它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中的功能等方面基本處於自然狀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原始面貌,是個難得的科研教學基地。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是我國中亞熱帶一個極為珍貴的物種基因庫。並具有珍稀種、孑遺種與特有種三者兼備的優勢。特別是孑遺植物—禿杉和禿杉林。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嶺地帶,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由於該區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地貌及地質構造條件特殊,特別是由於森林植被的大面積覆蓋,不但對黔東南地區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環境改善及生態平衡的維持起著支柱的作用,而且是清水江、都柳江兩江流域水量的補充和調節的源泉,也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資源的重要維持者。
保護區內可以合理利用的自然資源,尤為突出的還有水和水資源,水質優良,無污染,水力資源豐富。氣候的垂直分異,可用來配置各類經濟植物的種植。此外,本區有中草藥625種,有些可以擴大栽培。加之山勢雄偉、瀑布多級、山花遍野、森林蒼翠,苗族風情濃郁和存在歷史遺跡,具有旅遊價值。

管理狀況


功能區劃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按其功能區劃為三個分區:
核心區:核心區位於保護區的中部。首先它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研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演替規律和植被恢復途徑的良好場所,同時也是中亞熱帶唯一的天然禿杉林和保護、科學研究和繁殖培育基地;其次它是珍稀瀕危生物物種基因庫,有19種植物和26種動物屬國家級保護對象,特別是禿杉屬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孑遺種,爬行類動物資源豐富全國著稱;第三它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極為明顯的分水嶺,也是源於此地的清水江、都柳江的主要補給源。在地域上連片、無人為干擾,原生狀態保存完好。其範圍是:由雀鳥村至新寨、干茶西、熊遷坡、九眼塘、木樟坳頂、雀鳥坳頂、雷公山、野得坡、冷竹山、白當、橋水溪口、大毛坡、七里沖。面積17334.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6.6%。
緩衝區:緩衝區是核心區與實驗區的過渡地帶,對核心區起保護和緩衝作用,擴大和延伸被保護物種的生長和活動區域。其主要特徵是:主要保護對象分佈較多,自然生態系統較完整,以原生生態系統為主,也有少量次生生態系統存在。其範圍是:由白蝦至別正非、陡寨、石灰河、長水平、野躲牛、三灣、屋角、雙溪、涼風洞、新寨。面積9504.7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0.1%。
實驗區:實驗區是保護區內人為活動相對頻繁的地區,自然生態系統不完整,次生生態系統已佔較大比例。其主要功能是對核心區起到更大的緩衝作用和與周邊地區的聯繫紐帶作用。面積20461.3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3.3%。

管理措施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州林業主管部門的指導、關心下,我局確立了“保護、科研、富民”的指導思想,採取“堵一扇門、開一條路、搭一座橋”的管護措施,使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主要措施有:
1、抓宣傳教育 提高社區群眾覺悟
保護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針對保護區內群眾文化落後,法制觀念淡薄等實情,一方面大張旗鼓地宣傳《森林法》、《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幫助群眾提高法制意識。另一方面採取多種形式宣傳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當前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等,爭得了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對保護區工作的了解、關心與支持。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對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極為重視,不但積極籌措資金,加強對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還頒布了《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這為推動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抓資源管理 有效保護資源
(1)明確重點。結合我保護區的實情,在全面管護的基礎上,我局突出加強對水源涵養林區、核心區和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的保護與管理,有效地促進了資源的保護和珍稀物種的發展。
(2)責任明確。我局採取“划片包干、簽訂合同、責任到人、按期驗收、獎懲兌現”的方法,層層簽訂責任狀,把山頭地塊的管護任務落實到人,根據合同指標驗收兌現工資,大大地增強了管護、執法人員的工作責任感。
(3)依法治林。1986年以來,查處林業案件814起,其中:林區社會治安案件257起,裁決250起,佔97.2%;林業行政案件共402起;林業刑事案件155起,破138起,佔89%。通過對違法案件的查處,不僅打擊犯罪分子,而且也教育了群眾,有效地遏制偷砍盜伐、亂砍濫伐林木的不法行為。使區內林業案件的發案率明顯降低。
(4)加強珍稀樹種的培育及造林綠化工作。我局在區內累計造林3萬餘畝,其中:社會造林1.9萬餘畝,杉木用材林基地0.359萬畝,經濟林基地近1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建成禿杉人工林基地近1000畝,禿杉種子園200餘畝。
(5)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近年來,我局採取建立健全各級森林防火組織,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力度,強化火源管理及用火制度等措施,使區內火警明顯減少,沒有發生大的火災。對植被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上,增強檢疫隊伍,並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發現病蟲害及時治理,使區內近年來未發現病蟲害對森林植被的危害。

生態旅遊


雷公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雷公山山體龐大,高聳入雲,原始植被垂直分佈明顯,山清水秀,四季清泉涓涓,瀑布相疊,深潭淺灘相映,動水靜樹奇石相立的山水畫卷和變化萬千、令人嘆為觀止的雲霧蒸騰,冰雪皚皚,霧凇茫茫,晚霞多彩,佛光絢麗的動人畫面。2001年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批准為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有生物種類2000多種。其中植物種類1390種,列為國家瀕危、珍稀重點保護植物24種,特別是世界稀有珍貴樹種禿杉,是目前國內僅存3個地方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一處。野生動物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野生動物28種。在雷公山崇山峻岭山區中星羅棋布居住的苗族村寨,以其古色古香,原汗原味的民族服飾、民族歌舞、民族婚俗、民族建築、民族節日、民族飲食以及他們的淳樸、文明、熱情、好客,形成了雷公山旅遊的一大靚點,令遊人讚歎,流連忘返。總之,雷公山以豐富、集中、面大的原始森林為基礎,以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神奇茂密的原始植被,清爽宜人的高山氣候,珍希罕見的生物群種,絢麗多彩的真山真水為特色,以獨具特色的苗鄉梯田、苗寨吊腳樓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為底蘊,景觀齊全,特色鮮明,神秘奇特,具有極高的旅遊觀賞價值,是旅遊觀光、休閑避暑和科研考察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