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徠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急性單白血病,屬法美英協作組分類法中的M5型,由Scirllling氏等於1913年首先描述,故又稱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Schilling型。
骨髓或血液塗片中白血病性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之和≥80%,中性粒細胞系細胞<20%。AML包括急性原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兩個亞型,前者白血病性單核系細胞中原單核細胞≥80%,常見於年輕患者;後者白血病性單核系細胞中主要為幼單核細胞,常見於成年患者。此行相當於原FAB分型中的AML-M5。細胞化學染色NAE陽性氟化鈉抑制試驗陽性和NBE陽性更有助於確定單核系細胞。
少數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發病相對較慢,部分由MDS中CMML轉化而來。起病以乏力、蒼白、納差、盜汗、體重減輕為主,器官組織浸潤多較輕。
白血病性原幼細胞可表達造血細胞早期抗原CD34和CD117,幾乎所有病例HLA-DR陽性;同時可表達髓系標誌,一般至少表達兩種單核系分化的標誌。通常原單核細胞白血病很少表達MPO,而單核細胞白血病MPO可陽性
起病急緩不一。起病隱襲和數周至數月內逐漸進展,或起病急驟。臨床癥狀和體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細胞浸潤所致。
一、貧血
常見面色蒼白、疲乏、睏倦和軟弱無力,呈進行性發展,與貧血嚴重程度相關。
二、出血
半數以上患者有出血,程度輕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現為瘀點、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和月經過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顯減少,血小板功能異常、凝血因子減少、白血病細胞浸潤、細菌毒素等均可損傷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常伴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出現全身廣泛出血。
三、發熱
多數患者診斷時有程度不同的發熱。白血病本身可以低熱、盜汗,化療后體溫恢復,較高發熱常提示繼發感染,主要與成熟粒細胞明顯減少相關。常見的感染是牙齦炎、口腔炎、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肛周炎等,嚴重感染有敗血症等。最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屬、腸球菌屬、腸桿菌屬等細菌感染,以及真菌、病毒、原蟲等感染。
四、浸潤
1、淋巴結和肝脾大 急淋較急非淋多見,腫大程度也較顯著。縱隔淋巴結腫大多見於T細胞急淋。
3、皮膚和粘膜病變 急單和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較常見。特異性皮膚損害表現為瀰漫性斑丘疹、紫藍色皮膚結節或腫塊等。急非淋相關的良性皮膚病變有Sweet綜合征和壞疽性膿皮病,激素治療有效。白血病細胞浸潤可出現牙齦增生、腫脹。
4、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隨著白血病緩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長,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成為較突出的問題。以急淋較急非淋常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也較多見。常無癥狀,可表現為頭痛、頭暈、煩躁,嚴重時出現嘔吐、頸項強直、視神經乳頭水腫和腦神經、脊髓癱瘓等。
5、綠色瘤 又稱粒細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或髓母細胞瘤(myeloblastoma),見於2%~14%的急非淋,由於白血病細胞大量的髓過氧化物酶在稀酸條件下變成綠色,故稱為綠色瘤(chloroma),常累及骨、骨膜、軟組織、淋巴結或皮膚,但以眼眶和副鼻竇最常見。可表現為眼球突出、復視或失明。M1、M2型多見。
6、睾丸 白血病細胞浸潤睾丸,在男性幼兒或青年是僅次於CNSL的白血病髓外複發根源。主要表現為一側無痛性腫大,急淋多於急非淋。
7、其他 白血病細胞還可浸潤心臟、呼吸道、消化道,但臨床表現不多。胸腔積液多見於急淋。腎臟浸潤常見,可發生蛋白尿、血尿。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除了其它類型急性白血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外,突出表現為皮膚、粘膜的改變,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有如下特點:
①齒齦增生、腫脹、出血、潰瘍及壞死明顯,這是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最具特徵性的表現。
②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還表現為鼻腔阻塞,嗅覺減退,軟齶潰瘍、腫脹、糜爛,咽喉水腫甚至窒息。
③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皮膚損壞較多見,可為丘疹、結節、腫塊、膿皰、皮膚剝脫等。
④急徠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還突出表現為關節疼痛與腫脹。
⑤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腎功能衰竭較其它類型白血病多見,表現為尿中蛋白增多,尿量減少甚至無尿,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等反映腎功能的指標增。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的治療與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相似,總的治療原則是消滅白血病細胞群體和控制白血病細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細胞浸潤而引起的各種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