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山鄉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下轄鄉

炭山鄉位於原州區東北部75km處,面積250.9平方公里,西南、東南與原州區三營鎮、寨科鄉接壤,西北、東北與寧夏海原縣甘城鄉、甘肅省環縣毛井鄉毗鄰。海拔1600~2300米,多年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左右。全鄉轄炭山、石灣、紅溝、新山、古灣、南坪、陽窪、高台、千石、張套10個行政村65個自然村。現有3861人(2020年)。伊斯蘭教盛行,宗教影響深遠。炭山鄉乾旱明顯,基本上屬於十年九旱,天氣多以大風天氣為主,使得當地旱情更加嚴重,平均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而蒸發量基本為降水量的10倍,嚴重影響當地農牧業發展。去年全鄉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076元,全鄉經濟收入以勞務輸出為主,勞務輸出佔全鄉總收入的57%。

概況


固原市原州區轄鄉。位於區境東北部。2010年常住人口9490人(六普)。轄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炭山村拱拜梁,距城區72千米。潘炭公路與銀平公路相連。

沿革


1950年設炭山鄉,1955年改炭山區,1958年改炭山公社,1983年改炭山鄉。1996年,炭山鄉面積254.2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炭山、紅溝、石柱灣、新山、古灣、三台、南坪、磚窯、學梁、丘陵、武埫11個行政村;高台鄉面積84.2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高台、陽窪、千石、張套4個行政村。2000年,炭山鄉14810人,高台鄉3459人(均為五普常住人口)。2003年,高台鄉和甘城鄉合併為甘城鄉。
2006年,甘城鄉轄雙井、喬畔、石景、久坪、吳渠、甘城、嚴灣、周掌、高台、陽窪、千石、張套12個行政村;炭山鄉轄炭山、紅溝、石灣、新山、古灣、南坪、三台、武塘、磚窖、丘陵、學梁11個行政村。2008年,將炭山鄉北部劃歸海原縣管轄,甘城鄉南部(鄉鎮撤併前的高台鄉)併入炭山鄉。調整后,炭山鄉轄10個行政村。
【2014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40402204:~200 210炭山村 ~201 220紅溝村 ~202 220石灣村 ~203 220新山村 ~204 220古灣村 ~205 220南坪村 ~207 220陽窪村 ~209 220張套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40402204:~200 210炭山村 ~201 220紅溝村 ~202 220石灣村 ~203 220新山村 ~204 220古灣村 ~205 220南坪村 ~206 220高台村 ~207 220陽窪村 ~208 220千石村 ~209 220張套村
2008年,甘城鄉大部(鄉鎮撤併前的甘城鄉境)和炭山鄉北部劃歸海原縣管轄,甘城鄉之南部(鄉鎮撤併前的高台鄉)可併入炭山鄉。

人口


2021年6月11日,固原市原州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炭山鄉人口為3861人。

經濟狀況


根據調查,全鄉各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有,勞務輸出收入;畜牧業養殖收入及農業收入。全鄉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076元,較上年增長20.07%。其中勞務收入1753元,占純收入的57%;畜牧業收入738元,占純收入的24%;種植業及其它收入585元,占純收入的19%。
1、勞務輸出狀況。全年共輸出富餘勞動力6000人,有組織輸出4070人,實現經濟收入3200萬元。當地鄉政府為更好的解決勞動力輸出問題,使得外出務工人員能有有效就業及獲得相關勞務保障共發展勞務中介組織1個,培育勞務經紀人3人,新建勞務基地1個(中衛石空),開展技能培訓10期,培訓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
2、畜牧養殖狀況。全鄉狠抓草畜產業,按照“家家種草、戶戶養畜、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思路,在鞏固南坪、石灣兩個養牛專業村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扶持古灣養牛專業村,同時扶持鼓勵其餘村農戶發展各類養殖業。年內種植各類飼草27700畝,其中發展集中連片千畝禾草種植點1個,複壯更新多年生牧草5000畝,其中500畝點1個;培育養牛10頭以上養殖大戶2戶;新建圈棚130棟,黃牛改良1300頭;建立“三貯一化”池5座,調製玉米秸桿200立方米,建“一池三改”沼氣池23座,投放太陽灶150個。全鄉牛飼養量達到9700頭,羊飼養量33000隻,動物疫病防疫密度達到100%,標識佩帶率達到100%。
3、種植業發展狀況。由於炭山鄉缺水嚴重,當地種植業已覆膜種植為主。全鄉按照“節水、高效、優質、特色”的路子,在鞏固管理好2009年7300畝秋覆膜的基礎上,2010完成春秋覆膜 7612畝;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完成馬鈴薯種植42000畝,其中千畝示範點5個;種植胡麻11200畝;種植瓜菜4180畝;種植葵花2200畝。
4、水利水保發展狀況。全鄉新修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2000畝,占計劃任務的200%,動員勞力270人次,完成5.8萬米培埂工作,完成集雨微灌2500畝;完成新山、石灣、炭山、張套四村200戶的人飲工程;集中治理小流域6平方公里,受益群眾40戶。

自然環境狀況


炭山鄉乾旱明顯。除2010年降水量正常以外,其餘年份均乾旱。每年從入春以來降水偏少,溫度偏高,早旱露頭。進入4月上中旬以後,由於長期無有效降水天氣,大風、沙塵天氣頻繁,土壤失墒嚴重,加劇了旱情的發展蔓延。大部分地區干土層深厚,耕作層墒情差,土壤底墒嚴重不足。0—50cm平均土壤含水率不足10%,致使乾旱帶片冬小麥、牧草的正常生長發育受到抑制,部分地區干打幹種的作物出苗困難,大秋作物和牧草適時播種不能進行,給春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6月基本以晴熱天氣為主,基本未出現有效降水,且氣溫偏高,空氣乾燥,土壤蒸發量大,農田表層失墒較快,部分地區出現了干土層。加之部分地區出現了30℃左右的晴熱高溫天氣,致使旱情加重蔓延。7月中旬大部分地區墒情較差,干土層深厚,干土層深達l0cm以上,旱情加重蔓延,嚴重影響了大秋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一般8月份降水正常略偏多,氣溫偏高,日照不足。除局部地區出現幾次短時降水過程外,大部分地區沒有明顯降水,在大秋作物生長旺盛的關鍵時期,旱情進一步加重。10月份,氣溫依舊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農田土壤水分蒸發快,土壤墒情差,秋季乾旱明顯。

社會事業發展狀況


1、人口與計劃生育。全鄉共完成少生快富75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出生率控制在13.9‰以內。全鄉回民平均每戶3個孩子,漢民平均每戶2個孩子。
2、民政工作。民政資金專戶儲存,專款專用,鄉村兩級政務、財務按月公開。低保對象審核確定431戶1195人,87名高齡老人及60名孤兒檔案資料及相關證件齊全,31名優撫對象的撫恤費及時發放。
3、新農村建設。在示範村建設上,新建鄉級公共文化活動中心1處,村級活動場所4處,依靠村級財政“一事一議”項目,在炭山、陽窪兩村實施街道兩側硬化及村道硬化工程5000m²,在炭山街道新建公廁2所,動員勞力1300餘人次,各類車輛110餘輛次,清運垃圾560餘方。妥善進行移民安置,第三期69戶生態移民全部入住移民新村,拆除移民戶原址舊院落31處,斷電19戶。認真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鄉參合人數15457人,參合率達到100%。
4、林業生態建設。從3月上旬至今,全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退耕還林工程進行“回頭看”,完成補植補造18000畝,工程整地8400畝,共種植各類苗木187萬株;為營造“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潘寨公路沿線、南坪消溝邊、南坪馬台—陽窪新農村點以及校園、清真寺周邊實施道路綠化16.5公里,栽植鄉土樹種11000株;加大林木撫育管護力度,捕打鼢鼠3500隻,占計劃任務的100%,同時建立封山禁牧長效機制,動員各村實行“分戶造林、聯戶管理”,從嚴從重處罰偷牧、溜牧行為,退耕還林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5、基礎設施建設。對南坪至張套、石灣至紅溝、古灣至南坪3條54公里鄉村級道路進行全面整修和維護,綠化主幹道16.5公里。多方籌資559000元,以陽窪村虎郎台為中心,整合危房危窯改造、能源建設、道路硬化等項目,建成21戶居民點1處,每戶佔地400m,建房38m(配套建設了圍牆、大門、集水場、沼氣池、道路硬化等),拆除破舊圍牆482米,粉刷圍牆3787m,院落圍牆戴帽1032米,換脊換瓦133間。
6、民族宗教。鄉政府與村、村與宗教活動場所簽訂統戰宗教目標責任書58份,開展各類培訓12場次,培訓人數達160多人,全鄉48所清真寺教職人員都能持證上崗,持證率和聘任率均達到100%;完成和諧宗教場所創建2處,和諧村2個,發放各類文化書籍450餘冊。
7、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當地法治觀念不強,但伊斯蘭教義在此地的約束力甚大。碳山鄉多年未發生刑事案件,2010年僅有調解民事糾紛7宗,糾紛調處成功率達100%,有效維護了基層社會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