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污染物

水體污染物

水體污染物是指造成水體水質、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體底泥質量惡化的各種有害物質(或能量)。水體污染物從化學角度可分為無機有害物、無機有毒物、有機有害物、有機有毒物4類。

介紹


水體污染物主要表現如下:
硫化物、無機酸鹼鹽(如氯化物、硫酸鹽、酸、鹼)的無機有害物;
氟化物、氰化物的無機有毒化學物質及汞、砷、鉻、鋁、鎘等重金屬元素;
氨基酸、蛋白質、碳水化物、油類、脂類等耗氧有機物;
鉀、銨鹽、磷、磷酸鹽等植物營養源;
苯類、酚類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多環芳烴等有毒有機物;
寄生蟲、、細菌、病菌等微生物污染;
銫、鈈、鍶、鈾等放射性污染物。

分類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

造成水體水質、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體底泥質量惡化的各種有害物質(或能量)都可叫做水體污染物。
水體污染物從化學角度可分為無機有害物、無機有毒物、有機有害物、有機有毒物4類。
從環境科學角度則可分為病原體、植物營養物質、需氧化質、石油、放射性物質、有毒化學品、酸鹼鹽類及熱能8類。
無機有害物如砂、土等顆粒狀的污染物,它們一般和有機顆粒性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統稱為懸浮物(SS)或懸浮固體,使水變渾濁。還有酸、鹼、無機鹽類物質,氮、磷等營養物質。
無機有毒物主要有:非金屬無機毒性物質如氰化物(CN)、砷(As),金屬毒性物質如汞(Hg)、鉻(Cr)、鎘(Cd)、銅(Cu)、鎳(Ni)等。長期飲用被汞、鉻、鉛及非金屬砷污染的水,會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或導致機體癌變,危害嚴重。
有機有害物如生活及食品工業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
有機有毒物,多屬人工合成的有機物質如農藥DDT、六六六等、有機含氯化合物、醛、酮、酚、多氯聯苯(PCB)和芳香族氨基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合成橡膠人造纖維)、染料等。有機物污染物因須通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分解和氧化,所以要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使水質變黑髮臭,影響甚至窒息水中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
病原體污染物主要是指病毒,病菌,寄生蟲等。危害主要表現為傳播疾病:病菌可引起痢疾、傷寒、霍亂等;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小兒麻痹等;寄生蟲可引起血吸蟲病、鉤端旋體病等。
含植物營養物質的廢水進入天然水體,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耗去水中溶解氧,造成水中魚類窒息而無法生存、水產資源遭到破壞。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對人畜健康帶來很大危害,亞硝酸根與人體內血紅蛋白反應,生成高鐵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輸氧能力,使人中毒。硝酸鹽亞硝酸鹽等是形成亞硝胺的物質,而亞硝胺是致癌物質,在人體消化系統中可誘發食道癌、胃癌等。
石油污染,指在開發、煉製、儲運和使用中,原油或石油製品因泄露、滲透而進入水體。它的危害在於原油或其他油類在水面形成油膜,隔絕氧氣與水體的氣體交換,在漫長的氧化分解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堵塞魚類等動物的呼吸器官,黏附在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上導致大量水鳥和水生生物的死亡,甚至引發水面火災等。
熱電廠等的冷卻水是 熱污染:熱污染是指現代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廢熱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熱污染可以污染大氣和水體。火力發電廠、核電站和鋼鐵廠的冷卻系統排出的熱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紙等工廠排出的生產性廢水中均含有大量廢熱。這些廢熱直接排入天然水體,可引起水溫上升。水溫的上升,會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減少,甚至使溶解氧降至零,還會使水體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溫的升高對魚類的影響最大,甚至引起魚的死亡或水生物種群的改變。

污染類別

從污染成因上劃分,可以分為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自然污染是指由於特殊的地質或自然條件,使一些化學元素大量富集,或天然植物腐爛中產生的某些有毒物質或生物病原體進入水體,從而污染了水質。人為污染則是指由於人類活動(包括生產性的和生活性的)引起地表水水體污染。
從污染源劃分,可分為點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環境污染物的來源稱為污染源。點污染是指污染物質從集中的地點(如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口門)排入水體。它的特點是排污經常,其變化規律服從工業生產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規律,它的量可以直接測定或者定量化,其影響可以直接評價。而面污染則是指污染物質來源於集水面積的地面上(或地下),如農田施用化肥和農藥,灌排后常含有農藥和化肥的成分,城市、礦山在雨季,雨水沖刷地面污物形成的地面徑流等。面源污染的排放是以擴散方式進行的,時斷時續,並與氣象因素有聯繫。
從污染的性質劃分,可分為物理性污染、化學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水的渾濁度、溫度和水的顏色發生改變,水面的漂浮油膜、泡沫以及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增加等;化學性污染包括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污染,如水中溶解氧減少,溶解鹽類增加,水的硬度變大,酸鹼度發生變化或水中含有某種有毒化學物質等;生物性污染是指水體中進入了細菌和污水微生物等。
事實上,水體不只受到一種類型的污染,而是同時受到多種性質的污染,並且各種污染互相影響,不斷地發生著分解、化合或生物沉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