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澱粉
毒澱粉
“毒澱粉”是被摻入了化合物順丁烯二酸的澱粉。由這種澱粉製成的小吃在2013年3月首現於台灣嘉義縣,隨著調查的深入,很多台灣著名的小吃捲入其中,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成為繼“塑化劑”事件之後又一起食品染毒事件。
2013年3月,台灣嘉義縣調查站接到檢舉稱在食物中發現毒澱粉順丁烯二酸。台灣地區各縣市衛生局於2013年5月14日展開全面稽查,確定“日正波霸粉圓”,“蓮發的九份芋圓地瓜圓、美濃粄條”,以及“7-ELEVEn販賣的黑輪”都有問題,所用麵粉均為“毒澱粉”,因此被緊急下架。查出包含粉圓、黑輪、板條、芋圓、地瓜圓等5類商品在內,遭違法添加。
順丁烯二酸(HO2CCH=CHCO2H),又稱“馬來酸”,為最簡單的不飽和二元羧酸,屬於樹脂等化學黏合劑原料,主要用在工業粘著劑中,但若加入食物中可增加食物彈性及保質期。其價格與合格澱粉相差4到6倍,根本不該食用,但不肖商人添加此物到普通澱粉中以增加利潤,早是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長期超標食用“毒澱粉”,將極大損傷腎臟功能,甚至引發不孕不育。
封存
台“衛生署長”邱文達昨表示,台灣衛生系統已完成順丁烯二酸來源調查,共查獲一家大盤商、三家經銷商,及澱粉製造商八家、銷售商十六家等,統計違規產品下架、回收、封存二0六噸,除非檢調單位需要,否則違規產品將於一周內銷毀。
為確保所有違規產品回收,且無新制不法產品,各地衛生局三日內會全面清查轄區內所有澱粉廠及經銷商;所有澱粉類原料供應者須主動提供安全具結證明給下游業者,第一階段主要針對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等八類含澱粉原料產品的販賣者,且小吃等下游業者須張貼安全具結證明,方便消費者檢視。
調查結果顯示,“毒澱粉”發明人為台南市高中化學老師王東清,早期在日本留學時,從澱粉科學的技術中,學會摻加順丁烯二酸這項技術,在境外是可以放進食品添加物里使用的,但看到新聞報導后,才知道這項技術被不肖廠商製成有毒物品。
封存318噸問題澱粉
繼2011年“塑化劑”風波后,一個新名詞“順丁烯二酸”被台灣民眾熟悉。這種會引起人體腎臟受損的化學物質竟被台灣不法廠商添加入澱粉,隨之用於又Q(有彈性)又好吃的肉圓、粉圓、黑輪、板條、芋圓、地瓜圓、水晶餃等台灣美食,台灣食品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據悉,全台各縣市衛生局於2013年6月1日展開問題澱粉大檢查,共稽查8488家商戶,合格7720家,合格率91%。台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數據,2013年5月14日至5月31日晚,全台已封存近318噸問題澱粉。
“塑化劑”事件餘波未了,如今又一以化學製劑、工業原料添加食品的新案例,重創了台灣美食形象。台灣是著名的小吃天堂,不少大陸遊客把去台灣吃夜市當作赴台的一大動力,台灣社會對小吃的推崇也是信心滿滿。但伴隨“毒澱粉”蓋子被揭開,兩岸民眾發現,那些在游台攻略中常被譽為不可錯過的美食小吃,在“毒澱粉”事件曝光后一一中招落馬。
風波殃及餐飲行業
有台灣消費者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毒澱粉”事件越滾越大,在還沒確定安全前,肉圓、黑輪等小吃暫時少吃為妙。
但是影響已覆水難收,2013年5月26日,新加坡要求進口商回收11種自台灣進口的相關產品。5月27日,印尼也表示要對台灣食品展開調查。馬來西亞衛生部隔日宣布,禁止台灣11項含有順丁烯二酸的產品進口,其中大多數為生產珍珠奶茶的粉圓和珍珠。
當局收緊食品監管
面對延燒不止的毒澱粉風波,台“衛生署”接連邀請專家及各縣市衛生局局長研商,決定3天內全面稽查所有澱粉製造廠及經銷商。並決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澱粉原料商要提供安全證明,賣含澱粉食品的店家則要公開張貼安全證明,供消費者檢視確認。若沒有提供安全證明或偽造安全證明,或將受到新台幣千萬元重罰和刑責。
在重災區台南市,當局也急追問題澱粉源頭,當地衛生局表示,已封存協奇、三進、嘉南、裕樺、寶森、茂利等六家澱粉廠、111噸問題澱粉,預定2013年6月3日起銷毀。
民眾對於這些措施並不滿意。不少人抨擊台灣食品衛生主管部門沒有汲取“塑化劑”的教訓,對食品添加業者管得太松、罰則太輕。而兩年前深受“塑化劑”風波困擾時,台灣上下一致認為要認真修改相關規定,嚴懲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結果,這部“食品衛生管理法草案”2013年1月完成大體討論后,一直等待台灣地區立法機構通過。
在輿論的壓力下,2013年5月31日晚,台灣地區立法機構本會期的最後一天,“食品衛生管理法草案”終於通過,確定違法添加未經許可的添加物,若致人於死,最高可判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