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
漢語辭彙
翰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àn mò,義同“筆墨”,解釋為筆和墨,借指文章書畫等。後世亦泛指文章、書法和中國畫。詞語出自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徠》。
義同“筆墨”,原指文辭。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
後世亦泛指文章、書法和中國畫。
1、筆墨。
①張衡《歸田賦》:“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王之軌模。”
②元稹《酬瀚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瀚墨題名盡,光陰聽話移。”
《翰墨風神》
2、指文辭或文章。
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瀚墨,見意於篇籍。”
3、指書法或繪畫。
①《宋史·米芾傳》:“特妙於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
②清 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九世樞(袁可立子),復工書畫,精鑒賞,遇古翰墨器物,極力求取,必得乃已。”
③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徠·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荊、關、倪、黃輩所不到者。”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等,其中,《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蘭亭集序》局部
·顧愷之(348— 409 ),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齊白石(1864一1957),漢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蟲十二開冊頁》,《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等。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被拍出4.2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
徐悲鴻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台灣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他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主張內生性發展“傳統中國畫”,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12月7日,省內20多位書畫名家齊聚長沙毛澤東文學院,或揮毫潑墨、或舞動丹青,以書畫藝術為載體,為弘揚安全生產文化各顯身手。
“福自安全來、禍從違章生”,“惟安最樂”, “平安是福”,書畫家們傾情奉獻的100多幅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人民安康的祝福,抒寫對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追求。
為進一步營造安全生產文化氛圍,努力提升大眾安全生產意識,省安監局不斷創新安全生產宣傳形式,今年以來相繼面向全社會推出安全生產微電影大賽、安全生產漫畫大賽、安全生產書畫創作等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寓安全教育、安全宣傳於藝術之中,收到較好社會效果。
翰墨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