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臉鰹鳥

藍臉鰹鳥

藍臉鰹鳥(學名:Sula dactylatra):是一種黑白色鰹鳥。體長92厘米,翼展152-170厘米,體重1220-2350 克,壽命15年。成鳥特徵為前額及翼上覆羽白色,背白,頭白而具黑色斑紋。幼鳥似褐鰹鳥但具白色領環,上體褐色較淺,翼下具橫斑。

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海岬和島嶼上,以各種魚類,特別是飛魚為食,也吃烏賊和甲殼類。營巢於大而平坦的海岬和與海島上,成群在一起營巢。每窩產卵2枚。是一種廣泛分佈於熱帶海域的留鳥。群居。

外形特徵


藍臉鰹鳥
藍臉鰹鳥
藍臉鰹鳥是一種黑白色鰹鳥。體形比紅腳鰹鳥和褐鰹鳥都要大。通體羽毛除了飛羽和尾羽外大部分為白色,眼睛為金黃色,眼部周圍為藍黑色。嘴長粗而尖,呈圓錐狀,翅膀較為狹長,腳粗而短。它的身體上的羽毛也均為白色,飛羽為黑色,尾羽有14枚,呈楔形,也是黑色,成鳥特徵為前額及翼上覆羽白色,背白,頭白而具黑色斑紋。幼鳥似褐鰹鳥但具白色領環,上體褐色較淺,翼下具橫斑。與紅腳鰹鳥的白色尾羽不同,而且嘴、臉、眼睛和腳等的顏色也都與紅腳鰹鳥不同。雄鳥的嘴為亮黃色,雌鳥的嘴為暗黃綠色。腳為灰色,眼睛為金黃色,在黑色的臉上顯得極為醒目。腳黃至灰色。
大小量度:體長800mm;嘴峰95-114mm;翅414-452mm;尾168-182mm;跗蹠52-58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藍臉鰹鳥為留鳥,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海岬和無樹的小島嶼上。常常築窩在懸崖邊或有利於起飛的開放區域。在一年中,花費其大部分時間在尋找食物,其範圍極為廣泛。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尤其是尤卡坦半島附近,在南美大陸沿岸比較常見。在太平洋地區,棲息地高度分散,往往在北續30 °-南緯30°的許多島嶼之間。分佈區從太平洋一直延伸到紅海,甚至在的印尼和澳大利亞的島嶼。

生活習性


藍臉鰹鳥除了繁殖期以外,大多數時間都在海上活動。善於飛行和游泳,常呈小群飛行於海面的上空或者在海面上游泳,有時為了追覓食物飛到離海岸很遠的地方。主要以各種魚類,特別是飛魚為食,也吃烏賊和甲殼類。
捕魚的本領非常高。它們在水面30米高(有時甚至100米)的地方飛行,一旦發現愛吃的魚,就收攏雙翅,頭朝下,像一顆流星濺入湛藍的大海,它們扎進水裡的速度達到了97千米/小時。入水時產生的巨大聲響,能把水面以下1.5米處左右遊動的魚震暈,這時鰹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鑽入水裡,用雙翅和帶有蹼的腳撥水,在水中快速遊動覓食。鰹鳥一咬住魚,便在水下把魚吞入腹中,然後浮出水面。為了抗擊強大的衝擊力,藍臉鰹鳥的頭變得非常堅硬,脖子也特別粗。當然每次入水都有生命危險,要是位置和角度不好就會折斷脖子而喪命。

分佈範圍


分佈於美屬薩摩亞、安圭拉、安地卡及巴布達、阿魯巴、澳大利亞、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百慕大、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維德角開曼群島智利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群島、哥倫比亞、葛摩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厄瓜多、埃及、厄利垂亞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瓜德羅普島、關島瓜地馬拉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牙買加、日本、肯亞吉里巴斯、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馬提尼克島模里西斯馬約特島、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特塞拉特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諾福克島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曼帛琉、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波多黎各、聖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群島、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法屬區)、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席爾聖馬丁島(荷屬區) 、索羅門群島索馬利亞斯里蘭卡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湯加特立尼達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吐瓦魯、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越南、維爾京群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葉門
旅鳥:格瑞那達馬爾地夫、西班牙、阿聯酋
產地不確定:宏都拉斯
藍臉鰹鳥
藍臉鰹鳥

繁殖方式


藍臉鰹鳥營巢於大而平坦的海岬和與海島上,成群在一起營巢。領域性較強,通常每個小的群體所佔據的巢域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上。每窩產卵2枚,通常在產完第一枚卵后,相隔6天左右才產第二枚卵,因此當第二枚卵孵出時,第一枚卵孵出的雛鳥已經長得相當大了,如果它發育正常,就幾乎霸佔了大部分食物,使第二枚卵孵化出的雛鳥無法成活,有時先出生的雛鳥,會拚命狠啄后出生的雛鳥,並將後者拱出成鳥的翅膀所形成的陰涼處;后出生的雛鳥在熾烈的陽光的炙烤下,不一會兒就死了。所以只有當第一枚卵孵化失敗,或者第一枚卵孵化出的雛鳥未能成活時,第二枚卵孵化出的雛鳥才有機會得到正常的生長發育。
鰹鳥媽媽對大雛鳥的行為不加制止,反而採取一種默許的態度,在小雛鳥死去后,鰹鳥媽媽下次也就只給大雛鳥餵食。在自然條件十分惡劣,食物極其緊缺,鰹鳥爸爸往往要飛行幾百英里,到海里捉魚,來供給胃口很大的小鰹鳥,這樣一直要喂三個月。鰹鳥爸爸沒有能力供應兩隻小鳥;而鰹鳥爸爸媽媽為了保險起見,一次產下兩枚卵,以防把全部的寶押在一枚卵上卻孵化不出雛鳥,於是就讓后出生的雛鳥充當備胎;如果大雛鳥沒有意外,那麼小雛鳥的備胎任務也就終止。
孵化期通常為43天左右。雛鳥為晚成性,雖然生長很快,到1.5~2個月時體重已經接近成鳥,但還不能飛行,一直要到大約4個月以後翅膀才能長成,離巢飛翔。四個月後,鰹鳥爸爸媽媽不再餵食,大雛鳥必須在十天之內學會飛翔,學會自己捕食,因為它體內的脂肪只能支撐十天。如果它能躲過海豹的攻擊,如果它能順利學會飛翔和游泳,如果它能學會從空中俯衝下來而不弄斷脖子,如果它能熬過食物短缺的季節,那麼,這隻鰹鳥就有機會與其他鰹鳥一起,和海豚、海豹、鯊魚、布氏鯨魚組成海空立體捕撈團隊,向多達5億條的沙丁魚群發起攻擊,把那些沿著南部非洲的寒流,向北洄遊到德班附近的沙丁魚追得驚慌失措,從而享受一頓饕餮盛宴。

亞種分化


藍臉鰹鳥(6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藍臉鰹鳥印尼亞種Sula dactylatra bedouti
2.藍臉鰹鳥加利福尼亞亞種Sula dactylatra californica
3.藍臉鰹鳥指名亞種Sula dactylatra dactylatra
4.藍臉鰹鳥塔斯曼海亞種Sula dactylatra fullagari
5.藍臉鰹鳥西印度洋亞種Sula dactylatra melanops
6.藍臉鰹鳥太平洋亞種Sula dactylatra personata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