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失哈
亦失哈
亦失哈,明成祖時期的著名宦官,海西女真人。亦失哈入宮后以自己的資質和殷勤事奉,取得了明成祖朱棣的信賴。在明永樂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0餘年中,亦失哈屢受朝命出使奴兒干(黑龍江下游地區),並於奴兒干都司所在地興建和重建了永寧寺。他還曾被調至遼東任鎮守太監,負責遼東防務工作,在景泰元年的時候被召回京城。對於奴兒干都司的建立和遼東地區的開發,亦失哈有著不朽的貢獻。
![亦失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d/m0d08d3b38b5f7f589e1479935fc7c227.jpg)
亦失哈
永樂九年(1411年)春,明成祖任命亦失哈為欽差太監,讓他率領官軍千餘人,乘坐大船二十五艘,護送康旺等奴兒干都司的官員前去赴任並巡視所轄的衛所。亦失哈率領官兵及隨行人員,進入奴兒干轄區,對各族首領表示親切的慰撫,向他們宣講朝廷對奴兒乾地方的招撫政策,並賞賜給他們衣服、布匹、糧食。由於亦失哈一行的努力,第二年八月,奴兒乾地方乞里迷、囊加爾等處野人女真頭目一百七十八人一道來京,向朝廷進獻貢品。都司下轄的衛所,迅速增加到一百八十四衛和二十個千戶所。此後,亦失哈又屢次奉明成祖之命到達奴兒干巡視地,並完成了招撫女真各族的任務。明宣宗即位后,他繼續實行祖父對東北的撫恤政策,在派遣鄭和繼續出使西洋的同時,又數次派遣亦失哈繼續出巡奴兒干。
宣德七年(1432年)。奴兒干都司都指揮使康旺由於年邁,力不從心,向朝廷乞請致仕,讓他的兒子康福接任他的工作。宣宗接受了他的請求,准予他致仕,委任康福為都指揮同知。宣德七年,康福要去就職。朝廷為了表示對康福的支持,再次任命亦夫哈為欽差,讓他統領官兵二千餘人,乘坐大船五十艘,攜帶著大量物資,護送康福上任。亦失哈一行來到奴兒干城,看到永寧寺已被人破壞。經過詢問,得知這是當地吉烈迷人乾的。亦失哈弄清這件事發生的原因后,從顧全大局,爭取當地各族人民出發,沒有追究、懲罰參加拆毀永寧寺的居民,而是立即組織力量,重建寺院。由於工匠們的齊心協力,重建工程進展順利。重建的寺廟及塑像,華麗壯觀,超過先前。
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為了記述永寧寺的重建,亦失哈再次刻石立碑,碑文題為《重建永寧寺記》。它與《永寧寺記》碑一樣,鑲刻著漢文、蒙古文、藏文、女真文四種文字。當亦夫哈一行返回時,弗提衛女真指揮同知佛家奴等十七人也隨同亦失哈來到京城,向宣宗敬獻當地持產,受到了明政府的優禮和厚賞。隨同亦失哈出巡的官員也受到了明政府的嘉獎和鼓勵。
![明朝地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3/m539560a3ec5b33ea8524bed562e45fe5.jpg)
明朝地圖
此後,亦失哈了解到鐵器和耕牛是發展農業生產必不可缺少的條件。然而明政府禁止將鐵器和耕牛賣給女真人。亦失哈於是疏朝廷,說明海西等地女真人每次來做買賣,都想用馬換牛,他們種地需要牛,而官軍又缺馬,用牛換馬,互通有無,各得其利。從而說服朝廷改變了政策,允許以牛換馬,並且允許賣給女真人鋼鐵器皿,不僅活躍了市場,有利於軍隊裝備,也有利於海西女真農業的發展。
宣德九年,女真地區災荒,女真人被迫賣兒鬻女,四處流亡,逃向遼東的女真難民,希望得到官府的賑濟。針對這一情況,亦失哈急忙上疏,請求動用貯存在這裡作為賞賜奴兒乾的糧食和物資,賑濟前來求食的難民。英宗立即批准了他的請求。除此之外,亦失哈還動用個人的積存,救濟難民。
宣德九年(1434年),瓦刺部脫歡統一了韃靼、瓦刺兩部。他的兒子也先在用武力征服兀良哈三衛以後,與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聯合,頻繁襲擊侵擾漢族居住地區。面對這種情形,亦失哈奏請朝廷以年富力強的胡源代替年老體弱的夏通擔任都指揮同知守衛開原,總管軍務。讓備邊多年,熟知邊務的鐲住馬繼續守邊。同時對於兀良哈三衛的入犯,組織兵力,予以反擊。
![土木堡之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d/mcd46052456add0a8d10488c3747b1448.jpg)
土木堡之戰
在劉孜的奏疏中,說到一個叫施帶兒的百戶,“交通外寇,泄漏邊情”,並且要求巡按御史認真查處。這個施帶兒是亦失哈的家人。這樣,就把他牽連了進去。
正統十四年十二月,劉孜再次上疏彈劾,列舉出亦失哈的三大罪狀:一是說他是海西女真人,懷疑他暗中與瓦刺勾結。二是說遼東戰場官軍不行追擊責任在他。三是說他在東北任事多年,收養義男,隱佔軍士佃戶,數以百計。因為第一、第二兩條,沒有確鑿證據,多是分析、推斷,第三條即貪污,實為當時官員之通病。所以朝廷在處理時,只是下令將施帶兒處斬,而對他未多追究。
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這位在遼東任鎮守太監十六年的亦失哈,奉詔回到了京師。
![明成祖朱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9/mb9aedef19a1e6a98b3647888d0f88eef.jpg)
明成祖朱棣
![明朝奴兒干都司地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4/m04f977634123ff197a94b17249d1ae71.jpg)
明朝奴兒干都司地圖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奉詔即位。亦失哈同昭勇將軍崔源一道前往,代表新天子向奴兒干都司的屑宮及各族民眾進行撫恤和賞賜。
宣德八年(1433年),亦失哈第9次到奴兒干巡視,發現永寧寺被吉列迷人毀壞,一片狼藉。他沒有怪罪,沒有追究,更沒有處罰,而是“仍宴以酒,給以布物,愈加撫恤”。於是,人民老少,踴躍歡忻,心悅誠服。旋於次年春重建永寧寺,並刻石作“重修永寧寺記”:國人無遠近,皆來頓首,謝曰:“我等臣服,永無疑矣!”亦失哈復立《重修永寧寺碑記》。兩碑今藏於海參崴博物館,是該區隸屬中國的見證。
![永寧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f/m3f9e2d394de8407b1ba40d465c21dadf.jpg)
永寧寺
185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律師、駐俄國商務代辦佩里·麥克多諾·柯林斯橫越西伯利亞,由黑龍江河源順流而下,直至黑龍江口進行考察,1860年發表了《阿穆爾河紀行》一書,其中對永寧寺碑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其中這樣寫道:“這些土著居民對這個地方(永寧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懷有一種神聖、持久和強烈的信仰,這種木片製成的花朵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獻禮,還可能加上一頭牲畜作為向這個地方的神抵贖罪的犧牲。”亦可見永寧寺碑對當地居民的巨大影響。
宣德十年(1435年),明政府為了加強遼東防務,加強對遼東都司官員的配備,決定任命亦失哈為遼東鎮守太監.讓他與總兵官一起負責遼東防務。從此,他便成為遼東地方最高軍事長官之一。
亦失哈以欽差大臣身份多次巡視奴兒干,促進了該地區各族人民與漢民族人民的往來和聯繫,同時又加強了明朝中央政權對奴兒乾地區的行政管轄,從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同時,亦失哈在出任遼東鎮守太監期間,他上疏朝廷,建議與女真人互通有無,進行平等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為遼東地區的開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