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寺舍利塔又名古佛舍利塔。位於薊縣盤山蓮花嶺北的翠屏山下,天成寺大殿西側,飛帛澗旁。始建於唐,重建於遼天慶元年~十年(1111~1120),明崇禎年間重修,1942年為日本侵略軍焚毀,1980年修葺添配銅鐸和塔剎。塔八角密檐13層,通高22.63米。每個檐角懸掛銅鐸,共104枚,風吹鈴響悅耳。塔基以花崗石須彌座和三層磚雕仰覆蓮花構成。塔身南面開矩形門,內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磚雕假門;四側面浮雕假窗。其上置斗拱,轉角柱頭單抄單昂五鋪作、柱間補間斗拱出斜拱,均為仿木磚雕。上承高大的13層密檐,磚疊砌法,出檐逐層遞收。塔身及出檐外沿,均微向內幽頁,造型秀麗、端莊。塔通體飾淡黃色,與天成寺、翠屏峰交相輝映。
天成寺舍利塔
天成寺舊名福善寺,又稱“天成法界”,是
盤山遊覽區的重點景區。寺正面為翠屏峰,寺前有兩棵銀杏樹,高25米,胸圍3.1米,已有樹齡800多年。此寺始建不祥,因寺西有普化和尚塔基,普化和尚為唐朝人,故寺疑為唐建。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步入寺門,可見江山一覽閣,
乾隆皇帝親自題額“江山一覽”。閣面澗背岩,上下五楹,雕樑畫棟,精巧別緻。古佛舍利塔屹立於天成寺正殿以西,為密檐式寶塔。塔身淺黃色,通高22.63米,邊長3.38米,呈八角十三層,塔基由
花崗岩須彌座和三層仰覆蓮花組成,塔身正面有門,內置佛龕。側面有浮雕花窗,出檐為仿木作磚雕斗拱。盤山現存三座舍利塔,除此之外,還有定光佛舍利塔、多寶佛舍利塔(舍利者,佛之真骨也,雖烈焰百鍊不能成灰,污津久煙不能掩彩,至堅至硬,動有殊異者,何也?蓋以佛之功德法力所熏故也。迄今仍有存者,覆公法師靈塔是也)。
天成寺舍利塔
寺廟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游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
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繫。“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宇”字本意為房檐,無限之宇,當然則以天地為廬。這個宇宙觀,把天地拉近人心,人與自然融合相親。“以天地為廬”的觀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 《易·乾卦·文言》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樂記·樂論篇》 )、“以類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調和,那麼藝術———“樂”,就應該體現這一調和。所以,中國寺廟建築群才會有那麼多的室外空間,它並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納入其中,“
深山藏古寺”,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於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體同山阿”,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天人合一的體現,這就是中國的寺廟常選址於名山幽林之故。
天成寺舍利塔
寺廟--中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
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寺”是佛教傳到中國后,中國人為尊重佛教,對佛教建築的新稱呼。如
白馬寺、
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廟。還有石窟,那是開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築的一種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這種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開門,三面開鑿小龕,供僧人在龕內坐地修行;一種為支提窟,山洞面積較大,洞中靠後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會拜佛。在蒙古語中稱“寺”為“召”。如大召、五當召等。另外,有稱之為
布達拉宮、
普陀宗乘之廟等.在
道教中,寺廟的稱謂也很多:道教創立之初,其宗教組織和活動場所皆以“治”稱之。又稱為“廬”、“靖”、也稱為靜寶。在
南北朝時,道教的活動場所稱呼為仙館。
北周武帝時,道教活動場所的稱呼叫“觀”,取觀星望氣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認
老子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稱為“宮”,所以道教建築也稱為“宮”了。其它還有叫“院”、“祠”的,如
文殊院、
碧霞祠等。
儒家則稱之為“廟”、“宮”、“壇”,如
孔廟、
文廟,
雍和宮,
天壇等。
伊斯蘭教稱之為“寺”,如清真寺等。
天主教稱之為“教堂”。在原始或民間中,稱之為“廟”、“祠”,如舊時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地方。叫太廟、
中嶽廟、
西嶽廟、南嶽廟、
北嶽廟、
岱廟等。如祖廟、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有
武侯祠、
韓文公祠等.
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佔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築、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
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天成寺舍利塔
入寺須知佛教最講規矩,出家人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講究行住坐卧不離法度。那麼居士與遊人香客進入道場,又該遵循一些什麼規矩呢?下面羅列幾條以供參考:1、入寺:入寺之後,不宜中間行,進退俱當順著左臂行走,入得殿堂,帽及手杖等物,不可向香案或佛桌上安放;2、禮拜: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所用,外人不可在上禮拜,宜在兩旁拜墊上禮拜。凡有人在禮拜,不可從他的前頭經過;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書,宜從容翻閱。須先凈手,端身正坐放案上閱讀,不可放置膝上,更不得褻瀆;4、見僧人:凡見僧人,宜合掌稱法師或師傅,向他禮拜時,他若說一拜,不必強行多拜。在殿堂見僧人,宜先禮佛,然後再說頂禮師傅,作禮時亦當面向佛像頂禮;5、法器:寺中磬、
木魚、鐘鼓等法器為龍天眼目,不可擅自嬉戲敲打,袈裟、
海青等物不可亂動;6、聽經:殿堂若有法師
講經,宜隨眾禮拜入座,以恭敬心聽聞。不得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閑談嬉笑,影響他人。如有事不能聽完,但向法師合掌問訊,肅靜而退;7、用齋:如在寺院用齋,經客堂同意后,聞前椎隨眾徐徐進入齋堂,宜坐於僧眾之下坐或後排,不得語笑喧嘩,不得翹腿而坐;8、會客:若需會見在寺院中熟悉的師傅或居士,宜去客堂向
知客師秉白,待知客通知後方可與熟人會見交談,不可自作主張進入僧人寮房或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