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ry-Romberg綜合征
Parry-Romberg綜合征
病因未明。可能為遺傳疾病。認為是植物神經系統的中樞性或周圍性損害,引起單側面部組織的營養障礙,單側面部組織全部萎縮,其中皮下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萎縮較明顯。15%伴有大腦半球萎縮,可能是同側、對側或雙側性的。
特徵為面偏側組織一部或全部進行性萎縮。
女性約佔3/5,20歲前發病者佔3/4,起病隱襲。左側較多見,面部萎縮多從一部分開始,進展速度不定,一般約2~10年發展成面偏側全部萎縮。5%的病例累及兩側面部,除面部萎縮外,常可涉及軟齶、舌和口腔粘膜,偶見同側頸、胸以至軀幹和四肢萎縮(約佔10%)。患側面部凹陷呈老人貌,與健側呈鮮明對照,頭髮、眉毛、睫毛常脫落,有白斑、皮膚痣等。可有面痛或偏頭痛,感覺障礙少見,除患側汗腺和淚腺調節障礙外,可見Horner氏綜合征,少數患者有癲癇發作,約半數腦電圖有陣發性活動。伴有大腦萎縮者可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
(一)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為一種風濕性疾病,一型局限於皮膚,另一型兼及內臟。常為20~50歲間的育齡婦女,男女之比約為1:2~3。常先有雷諾氏現象(90%)或對稱性手指腫脹可僵硬,皮膚病變一般先見於手指和雙手或顏面,呈腫脹浮腫,無壓痕(腫脹期),繼之皮膚增厚變硬如皮革,無光澤(硬化期),最後皮膚萎縮(萎縮期),皮膚病變逐漸向臂、頸、胸腹部蔓延。面部正常皮紋消失,面容刻板,張口困難,硬化部位色素沉著,間以脫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