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腺

淚腺

淚腺位於眼眶外上方額骨的淚腺窩內,長約20mm,寬約12mm,通過結締組織固定於眶骨膜上,提上瞼肌外側腱膜從中通過,將淚腺分為較大的眶部淚腺和較小的瞼部淚腺,正常情況下在眼瞼不能觸及淚腺。提上瞼肌、Lockwood韌帶和下方支持韌帶在淚腺固定中起重要作用,如果上述韌帶或提上瞼肌張力減弱,在臨床上出現淚腺下垂。淚腺上方與眶骨膜緊密粘連,後部與眶脂肪相接,下方與眼球毗鄰,內側端倚居提上瞼肌之上,同時淚腺本身腺葉密集脆弱,容易破碎,因此淚腺腫物容易累及眼眶骨膜和周圍組織,術后容易複發。淚腺的血液供應來自眼動脈分支的淚腺動脈,於淚腺後部中央進入。血液迴流通過淚腺靜脈進入眼上靜脈,最後匯入海綿竇。淚腺的神經有3種神經成分,感覺神經來自於三叉神經的眼支,在淚腺的分泌細胞和排泄管外分支形成神經網路供應腺體,末梢最後穿過腺體,供應外側結膜和眼瞼皮膚。有相當一部分淚腺圓柱瘤型腺癌的病例在起病初期表現感覺神經受侵犯的癥狀,臨床上眼球突出不顯著,而患側眼痛、頭痛卻成為它的一個重要主訴,這是因感覺神經外圍受到癌細胞浸潤所致,對診斷和鑒別診斷很有幫助;來自頸內動脈叢的交感神經纖維和面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控制淚腺分泌。交感神經控制正常淚腺分泌,副交感神經控制大量的淚液分泌。如果摘除淚腺,只要副淚腺和杯狀細胞未破壞,臨床上不一定出現結膜乾燥。

概述


淚腺由分泌淚液的分泌腺泡和排出淚液的導管組成。腺泡包括兩層細胞,圓柱狀細胞為真正的淚腺分泌細胞,圍成圓腔。圓柱狀細胞之外還有一種扁平的肌上皮,具收縮性,再外則為基底膜。導管有兩層細胞,內層細胞呈柱狀或立方形,外層為扁平形。其間質來自結膜深層的中胚葉組織。腺泡的分泌物進入小葉間的收集管,開始部分為葉內腺管,后移行為葉外腺管,最終開口於排泄管。淚腺共有排泄管10~20個,排泄管開口於顳側上穹隆結膜。淚腺是外分泌腺,產生漿液既淚液通過排泄管排入結膜囊,對眼球起潤滑和保護作用。淚液來源於淚腺的基礎分泌和反射分泌。基礎分泌由分泌黏液、水樣液和脂質的腺體和組織產生。在睡眠時,基礎分泌過程依然存在,其分泌量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減少。基礎分泌沒有傳出神經支配。反射分泌由淚腺產生,這種分泌受神經支配。反射分泌又可分為:①周圍感覺型反射分泌,發生於結膜、角膜、色素膜、鼻黏膜和周圍皮膚等任何刺激;②視網膜型反射分泌,為光線進入眼內刺激視網膜的反向性分泌,它和基礎分泌同時提供淚液,構成正常的淚液流量,視網膜對光線的適應,保持淚液流量的恆定,當光線刺激增強時,淚液流量常有改變,在完全黑暗或閉眼睡眠時,反向分泌停止;③精神反向分泌,任何情感的刺激,都可引起反射性淚液分泌。一般基礎淚液分泌足可滿足潤滑眼球的需要,而淚腺的反射性分泌能為應急需求提供大量淚液。淚液分泌出后,藉助眼瞼的瞬目作用,潤滑眼球表面,大部被蒸發掉,由於瞼板腺分泌的脂質佈於瞼緣,使餘下的少量淚液不外溢而存於結膜囊內,藉助眼輪匝肌的收縮,由結膜囊外側經淚河運轉至內眥部淚湖,進入上下淚點、淚小管、淚總管、淚囊、鼻淚管,在下鼻道的外側壁排入鼻腔。
此外還有位於穹隆結膜的副淚腺,包括Krause腺、Wolfring腺和Ciaccio腺,副淚腺分泌漿液。副淚腺的組織結構與淚腺很相似,但分佈的部位和淚腺不同,其中Krause腺位於上、下瞼結膜的近穹隆部,上瞼有20個,下瞼有8個,近外側部較密集。它們的排泄管管腔較小,一個腺體和一個單獨的導管相連接,開口在上穹隆部。瞼板上緣有相同的漿液腺,稱為Wolfring腺。在半月襞和淚阜上也有結構相同的副淚腺。從理論上講,凡是可以發生在淚腺的病變,在副淚腺上同樣可以發生。但在臨床實踐中,淚腺的病變遠比副淚腺的病變為多。

流淚


流淚是指淚液分泌過多,不能正常排出而自瞼裂部流出。
常見病
1.炎症刺激: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鞏膜炎瞼緣炎、電光性眼炎等。
2.外因刺激:風沙、煙塵、光線、毒氣等的刺激,角結膜異物和擦傷、裂傷,上皮炎和上皮脫落,倒睫,瞼內翻,眼瞼閉合不全導致角結膜暴露。
3.全身因素:疼痛刺激和精神因素。
患者常常主訴眼睛不停流淚或者“眼淚汪汪”。淚液分泌過多或是淚道排出受阻均可導致淚液流出結膜囊之外。可見於:
1.環境刺激、眼前節炎症、外傷或異物存留等任何可影響淚液分泌神經反射弧的情況均可引起流淚。特別是角膜病變,由於角膜神經分佈密集,輕度的刺激即可引起大量的淚液分泌,常伴疼痛、畏光、瞼痙攣等刺激癥狀,流淚多為次要癥狀。角膜穿通傷時,由於房水外流,患者可自覺流“熱淚”。
2.淚點閉塞、眼瞼位置異常或面神經麻痹引起淚點外翻、淚道阻塞等可引起經常性流淚,病程可達數月或數年,多見於老年人。
3.嬰幼兒流淚多為鼻淚管阻塞、先天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