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出席大會。

大會講話


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1年10月9日
● 胡錦濤
同志們,朋友們:
10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今天,我們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緬懷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就是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野蠻入侵,封建統治腐朽無能,國家戰亂不已,人民饑寒交迫,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見的深重苦難。在那個內憂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人們無不痛切感到,要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就必須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對中國社會進行根本變革。辛亥革命的爆發,是當時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深切願望的集中反映,也是當時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前赴後繼頑強鬥爭的集中體現。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站在時代前列,“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旗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希望推動中華民族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外國列強侵略,推動中國跟上世界發展進步的步伐、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孫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實現了“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誓言。在他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有力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雖然由於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史冊!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鬥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永遠值得中國人民尊敬和紀念!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同志們、朋友們!
辛亥革命后,接受這場革命洗禮的中國先進分子和中國人民繼續頑強探尋救國救民道路。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有了用先進理論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中國革命出現煥然一新的面貌。
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並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攜手合作,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辛亥革命后屢遭挫折的孫中山先生,把中國共產黨人當成親密朋友,毅然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形成席捲全國的革命新形勢,給北洋軍閥反動統治以沉重打擊。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他的遺願,同一切忠於他的事業的人們共同努力、繼續奮鬥。經過20多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人民終於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展孫中山先生關於建設人民享有民主權利和幸福生活的現代化國家的理想,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展了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推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事業。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奮鬥,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譜寫了中國發展的輝煌篇章。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滿懷豪情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團結奮鬥。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深切夙願,辛亥革命先驅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經或正在成為現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同志們、朋友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重道遠。我們要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團結奮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辛亥革命100年來的歷史表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找到引領中國人民前進的正確道路和核心力量。中國人民付出艱辛努力、作出巨大犧牲,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和核心力量。這條正確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核心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刻總結近代中國一切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經驗教訓,深刻總結在中國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深刻總結世界各國實現發展進步的歷史啟示,符合我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奮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辛亥革命100年來的歷史表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動員和凝聚全民族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創造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使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全體中華兒女的團結奮鬥,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職責。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鞏固和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和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萬眾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辛亥革命100年來的歷史表明,實現中華民族發展進步,不僅需要安定團結的國內環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於世界負一個大責任。”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積極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同志們、朋友們!
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振興中華的宏願,應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大陸和台灣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當今時代,兩岸中國人面臨著共同繁榮發展、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該成為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標。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利益。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增強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促進兩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終結兩岸對立,撫平歷史創傷,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同志們、朋友們!
回首中華民族百年奮鬥歷史,我們無比自豪。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我們信心百倍。我們呼籲,全體中華兒女攜起手來,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努力作出無愧於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無愧於我們偉大民族的貢獻,在時代進步洪流中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
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

禮堂概況


人民大會堂大禮堂主席台台口上方懸掛著“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會標,后幕正中是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十面鮮艷的紅旗分列兩側,上面懸掛的“1911”“2011”字標格外醒目。

大會情況


10月9日上午10時整,賈慶林宣布大會開始。全體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在熱烈的掌聲中,胡錦濤發表了重要講話。他高度評價了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全面回顧了辛亥革命100年來中國人民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奮鬥歷程,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提出了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國家完全統一的殷切希望。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周鐵農,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林軍分別在大會上發言。

辛亥革命


禮堂
禮堂
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 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 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其領袖孫中山。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 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1894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興中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
20世紀初,留日學生創辦的刊物首先出現排滿字樣,有的刊物明確主張顛覆清政府。1903年,東京留學界思想愈益活躍,宣傳民族主義、民權學說的刊物相繼出版。上海知識界也出現了新氣象,公開倡言革命。組織革命團體,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個重要標誌。1903年11月,黃興建立華興會。以後,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為會長的光復會,江蘇、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團體。
1905年7月,孫中山、黃興、陳天華等70餘人在東京集會,決定成立中國同盟會,作為全國的革命領導中心。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以及其他小團體的成員陸續加入。8月中旬,孫中山在留學生歡迎會上發表了《中國應建設共和國》的演說。同月20日,同盟會召開成立大會,孫中山被推為總理,黃興被推為執行部庶務,會議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綱領。11月,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出版,孫中山在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內容的三民主義。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 號召。《民報》創辦后即同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展開論戰。辯論結果,革命派佔據上風,改良派的政治影響大為衰落。
革命派積極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使同盟會的主力遭到重大損失,但有力地衝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擴大了革命影響。與此同時,自發的群眾鬥爭蓬 勃發展,多達千餘次。民族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與帝國主義發生矛盾,參加並領導了收迴路礦權運動和抵制美貨運動
為了消弭革命力量,拉攏資產階級,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開明的姿態。1905年7月,派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9月宣布預備立憲。1907年9、 10月,下詔籌設資政院和咨議局,允許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選舉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議等部分權利。上層資產階級從中看到了希望,紛紛成立各種立憲團體,從事君主立憲活動,準備參與政權。但是滿洲親貴們對立憲並不熱衷。1908年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規定大清帝國萬世一系,同時宣布預備立憲以9年為期。不久,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改元宣統。攝政王載灃採取集權措施,積極推行由皇族獨攬國家大權的政策,滿洲親貴和漢族官僚之間的矛盾加深,1910年,國會請願同志會在北京連續發起國會請願運動,要求清政府速開國會。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發布內閣官制,成立以慶親王奕劻為總理大臣。立憲派分享政權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數人拋棄立憲的幻想,對革命活動開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勢愈益成熟。
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國主義之命是從,將從中國人民手中奪得的權利拱手獻給帝國主義,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與鐵路國有直接相關的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人民強烈反對出賣路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尤為波瀾壯闊。9月,保路風潮擴展為全省抗糧抗捐,群眾暴動接連發生。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會和川路股東會的負責人,並槍殺請願群眾數十名,造成流血慘案。同盟會 員龍鳴劍等和哥老會組成保路同志軍進圍成都,轉戰各地,攻城奪地,猛烈衝擊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在清政府全力應付四川保路運動的時候,湖北新軍中文學社、共進會等革命團體乘機發動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轟轟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黨人感到形勢緊迫,決定於10月6日(中秋節)發動起義,後由於形勢瞬息變化,起義推遲。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預定起義的那一天,共進會負責人孫武在漢口裝配炸彈時不慎爆炸,湖廣總督下令閉城搜查,漢口和武昌的起義指揮機關遭到破壞,一些起義領導人被捕、被殺或避匿。在這種情況下,新軍各標營中革命士兵開始主動行動。10日晚7時,武昌城外塘角的輜重營和城內工程第八營幾乎同時發動,各標營繼起,經一夜苦戰,11日晨革命軍佔領總督署,全城光復,首義成功。漢陽、漢口也先後為革命軍佔領。11日,起義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議局,在咨議局議長湯化龍等人的參與下,宣布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革命黨的領袖們未親身參加起義,缺乏政治經驗的起義士兵對自己 掌握政權沒有信心,清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在革命士兵的槍口逼迫下任湖北軍政府都督。軍政府發布文電,號召各省為推翻清朝建立民國而奮鬥。11月,湖北軍政府公布《中華民國鄂州約法》。它是全國第一個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原則擬定的地方憲法。
武昌起義的勝利,在全國得到了連鎖反應,各省革命黨人紛紛行動起來。至11月底,全國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獨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統治較強,如直隸、山東、河南;有的遠在邊陲,革命黨勢力較弱,如新疆、奉天。這些省份也不平靜,革命黨仍然組織了一系 列武裝起義。武昌起義之後,立憲派紛紛表示贊成革命,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潰。廣大人民群眾在各省起義過程中表現了高昂的熱情。新軍士兵、會黨群眾、知識 分子、工人、農民、城市貧民、海外華僑、愛國士紳、少數民族都作出了貢獻。中國的政治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沸騰局面。
革命的勝利發展使清政府極為震驚。10月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授予指揮湖北軍事的全權。11月1日,清軍攻陷漢口。同日,攝政王載灃宣布解散皇族內閣,交出全部軍政大權,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黎元洪和黃興、宋教仁等過高估計了袁世凱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難,企圖利用袁世凱和清朝貴族之間的矛盾,以大總統的位置動員他倒戈,把最終推翻清朝的希望寄託於袁世凱。11月27日,漢陽為清軍攻陷。12月1日,雙方議訂停戰3日。此後又擬定雙方派出代表討論大局。停戰是辛亥革命從武裝鬥爭走向政治妥協的一個重要轉折。
12月18日,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和革命軍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開始和談。11月下旬,各省代表議決承認武昌為中華民國中央軍政府,以鄂督執行中央政務。接著14省代表會議在漢口英租界召開,籌備成立中央臨時政府。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代表會議決定以南京為中央臨時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隨即自武漢齊集南京。25日,同盟會總理孫中山自海外歸來。29日,17省代表會議以16票的絕對多數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到南京就職,發布《臨時大總統宣言書》、《告全國同胞書》等文件,正式宣告中華民國的誕生。1月2日,通電改用陽曆。3日,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確定臨時政府組成人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臨時參議院。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包括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3種政治勢力。獨立各省的軍政府多數為立憲派和舊官僚所操縱,南京臨時政府和身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對他們事實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權力。革命派自身的弱點也更多地暴露出來,孫中山的許多正確主張都遭到反對。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袁世凱感到大總統的位置難以到手,立即撤銷和議代表,造成談判破裂的形勢,迫使革命勢力妥協。帝國主義列強拒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並且製造外國干涉的空氣。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孫中山被迫退讓。1月22日,孫中山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即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得到孫中山的保證后,加緊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朝皇帝終於接受中華民國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正式退位。這樣,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也隨之結束。2月13日,袁世凱向臨時政府正式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因實力在北方,拒絕南下就職。孫中山派蔡元培為專使北上迎接,袁世凱暗中指使親信部隊在北京、天津、保定製造兵變;帝國主義也乘機調兵入京,製造緊張空氣,以支持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再次退讓。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次日,孫中山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個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25日,唐紹儀到南京接收臨時政府,組織新內閣。該內閣中內政、陸軍、海軍、財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凱的親信或擁護者擔任,同盟會只分配到教育、農林、工商等幾個點綴性的席位。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5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和該院遷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所篡奪。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地理位置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地址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