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意識
國防意識
國防意識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戰爭、威懾敵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國防意識的強弱關係到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
所謂國防,簡單地說,就是為適應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需要,保衛國家領土主權,防備外敵武裝侵略而採取的以軍事為主體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的一切措施的總和。
國防意識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抵禦外侮,捍衛祖國的獨立和主權,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安全的主觀認識。
它主要表現為愛國主義精神和尚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國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國防是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
3.國防是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
進一步弄清國防為什麼連著每個公民,弄清國防與每個公民究竟有何等重要的切身利益關係,這是必須和應當弄清的一個重大課題。
毛澤東在1948年4月2日發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貫徹執行《國防教育法》就應該通過生動具體的國防教育,使每個公民認清國防與自己的利益關係,使人們懂得國防與每個人的生存、生命、家庭幸福、榮譽、尊嚴密切相關,血肉相連,從而引起人們對國家安全、強盛、尊嚴的深刻關注,激發起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國防與每一個公民的利益關係本來是十分清楚的。國強則民安,國破則家亡。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是人們通過血與淚換來的對國防與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生活等價值關係的深刻認識。但是,對這種價值關係的認識程度,在一個國家內,在全體公民之間,情況是很不平衡的。有的認識深刻一些,有的認識膚淺一些,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認識。一般地說,當外敵入侵,公民的生存、生命、家庭幸福受到直接威脅的時候,對國防重要性的認識要深一些,會覺得沒有國防不得了;而在和平時期,當自己國家由於已有相當強大的國防力量,外敵不敢貿然進犯,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生活的時候,則容易出現輕視國防,甚至出現國防可有可無的認識和心態。這好比人們對待健康一樣,健康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十分寶貴的,有的人當自己處於健康狀態時,卻並不覺得它的重要和珍貴,當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甚至將要失去它時,才覺得健康對於個人的生存、生命、生活是多麼重要。通過保健教育,人們懂得健康的重要,就會珍惜它,保護它,通過鍛煉、營養來強化它,千方百計防止病毒人侵。
國防與每個公民的關係,首先是國防同每個公民的生存、生命息息相關。沒有國防,便沒有國家的安全;沒有國家的安全,便沒有每個公民的生存、甚至生命的保障。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歷史的忠告。翻開184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展現在每個公民眼前的是如下事實:
(一)有國無防,千萬善良人們成為侵略者任意屠殺的羔羊。每個公民永遠不要忘記,清朝末年,由於政府腐敗,有國無防,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多麼巨大的塗炭之災。
——1900年6月17日,侵略軍攻佔渤海海灣的重要港口——大沽口。侵略者一踏上大沽口的土地,便把那裡的人民驅趕到一起,用大炮排槍轟擊掃射。當時有300多碼頭工人打算到內地謀生,當他們走到沙皇俄國軍隊佔領的炮台附近,侵略者立即向這300多手無寸鐵的無辜工人開炮,頓時把他們一個不剩地打死在炮台前。侵略軍衝進塘沽鎮,更是獸性大發,見人便殺,使這個住有50,000多人的城鎮變成找不到一個中國人的廢墟。一千多戶人家的新河,被侵略者毀掉七八百戶。當時,海河飄浮著一具接一具的屍體,岸畔一片哭兒叫母的凄慘呼聲,而侵略者卻發出魔鬼般的狂笑。
——八國聯軍侵入天津,把大炮架在最高的鼓樓之上,對著逃難的人流狂轟,使鼓樓至北門外水閣,幾里長的街道上推起幾尺高的屍體;西門內外,屍體也堆積成山。聯軍逢人便殺,使百萬人的天津城,幾乎殺去十分之九。海河裡的死屍,竟阻塞了水流,河堤上的鮮血積了一寸多深。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逃難群眾和義和團戰士集中在庄王府里約有1700多人,聯軍包圍庄王府,一邊用槍炮射擊,一邊放火焚燒,使1700多人無一倖免。血水從門洞里往外流,屍體垛得老高。侵略者強迫活著的人抬屍掩埋,強盜們又開槍把抬屍者殺死在大坑中。
(二)有國無防,廣大城鄉成為敵人施虐的慘絕人寰的大屠場
20世紀的30年代,由於當時中國仍然處於有國無防或防而不固的狀態,日本帝國主義乘虛而人,先侵佔東北三省,繼而侵佔華東、華北。侵略者鐵蹄所踐踏之處,視中國人民的生命如草芥,殺人如麻,製造了無數慘絕人寰的大血案。
據史料記載,僅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殘殺中國人民竟達一千萬以上,僅山東一個省,就被日寇殘害370多萬人。
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搶光、燒光、殺光。河北省的潘家峪,是中國抗日游擊根據地,有兩百多戶人家1700多人。1941年1月25日深夜,日本鬼子兵把群眾趕進一個大院,用機關槍、步槍從房頂上、院牆上、大門口,向院子猛掃,並在房屋和堆的柴草上澆了煤油,大院頓時烈焰騰空,血肉橫飛,當場有1230名同胞被活活打死、燒死。
日本侵略軍在侵佔中國南京之後進行的大屠殺,對於中國人民認識國防的重要性,更是一篇極為深刻的反面教材。它從反面告訴人們,當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國防,當侵略者踏上這個國家的國土,這個國家的人民,無論是工人、農民、學生、商人,無論是青年、壯年、老人、孩子,都會成為侵略者的活靶子。侵略者對於被他們侵略國家的人民,是沒有任何人道可言的。
在南京的漢中門外,在長江邊的中心碼頭,在草鞋峽,在燕子磯,在觀音門某大學操場窪地,中國同胞或三千,或五千,或一萬,或兩萬,被法西斯強盜用機槍掃射、用刺刀猛戳、用汽油焚燒,甚至被活活埋死。被殺害累計竟達三十多萬!
(三)有國無防,中國人被活活送進細菌試驗工廠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人們愛護自己的生命,自然珍惜自己的健康,有了疾病,千方百計診治;平時飲食,謹防細菌侵入人體。然而,當一個國家有國無防或防而不固,當這個國家的人民淪為亡國奴,在侵略者鐵蹄魔爪下,人們的健康、生命是連雞犬也不如的。
1931年,在日軍佔領下的哈爾濱平房區,日軍強征數萬中國民工,建立了一座規模很大的細菌工廠。這個工廠佔地30多平方公里,設有細菌研究、細菌生產、細菌武器製造等八個處。他們在這裡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老鼠,培置了大量的鼠疫、霍亂、傷寒等殺人細菌。為了檢驗細菌殺人的效果,日本侵略者抓了大批的中國人充當他們的試驗品。
在一次試驗中,日本法西斯強盜,把50名中國人分成三組:第一組注射兩次預防針,第二組注射一次,第三組不給注射。然後強迫這50名中國人喝下染有傷寒細菌的水。結果,沒有注射預防針的第三組全部死去,其他兩組也都不同程度地染上傷寒,折磨得死去活來。
又有一次,日本鬼子把十幾名中國人拉到靶場,分別綁在柱子上,有的露出手腳,有的露出肚子、脖子,把臉和胸部加以保護,然後用飛機投細菌炸彈,用電流引爆細菌炸彈,使被炸傷的人立即被染上炭疽菌,事後,這十多人相繼死亡。
據史料記載,“從1940年到1945年間,通過這個細菌工廠,因被作試驗傳染疾病致死的中國人達3干多人”。
歷史還告訴每個公民,如果有國無防,如果讓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的國土,每個公民想富也富不起來,即使富起來,物質財富也保不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的100多年,帝國主義利用中國國防力量虛弱,用軍艦、大炮,輕而易舉地打進了中國的大門。中國好比沒有圍牆、沒有柵欄、沒有得力看守人員的菜園、果園、瓜園,被強盜和野獸肆無忌憚的搶劫踐踏。
僅以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為例,當時被迫簽訂的僅向中國公開索取的白銀就達9億8千萬兩。據史料記載,八國聯軍侵人天津,美國侵略軍搶去庫存的銀子,可以堆成30英尺見方的銀山。30英尺摺合中國市尺為2丈7尺多。也就是說,這座銀山,高度,長度、寬度都是2丈?尺多。俄國和英國各自搶走的銀子,都多達幾百萬兩。沙俄軍隊跑到鑄銀廠搶走幾百萬兩;日本侵略軍跑到長蘆鹽務署搶走銀子200萬兩。公家的銀子他們要搶,市民的店鋪和居室中的財寶他們也去搶。有一夥侵略兵在一個棺材里搜出了銀兩,於是便紛紛跑到田野刨墳挖墓,搜刮財寶,造成津郊幾乎無墳不破。
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搶劫更加令人髮指。侵略軍入城后,竟特許大搶三日,然後就自由分散去搶。堆滿珠寶金銀的皇宮、頤和園,都被侵略軍搶劫一空。至於各官府庫存金銀,侵略軍更是車運馬馱,不搶光不罷休。戶部庫、鈔法堂、祿米倉、太常寺、光祿寺,都被破牆刨壁,僅現存白銀就被搶走六千萬兩。私人府第也不能倖免。禮王府一處,光金銀財寶就被法國軍隊拉了7天,堆積在西什庫教堂,像個珠寶山。
無獨有偶,這種野蠻的國際大搶劫過去30多年之後,侵華日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1937年12月日軍進入南京,在進行血腥屠殺的同時,就是大肆搶劫。他們什麼都搶,布匹、衣服、自行車、箱子、金銀、手錶,糧食、牲畜、器皿、古玩……沒有不搶的。
中國審判戰犯軍事法庭谷壽夫戰犯案卷判決書中就有這樣一段話:“舉凡糧食、牲畜、器皿、古玩,莫不劫取。如在石壩街五十號,搶劫國醫(中醫)石筱軒名貴書籍4大箱,字畫、古玩g000餘件,木器400件,衣服30餘箱。又在集慶路任管巷等處,搶劫民間牲畜、糧食、錢財不可勝計。”
日本侵略軍究竟在南京搶走多少財富,這是難於統計的。僅據1946年國民黨南京臨時參議會公布的“南京損失調查”中有這樣一些數字:南京市損失衣服5920箱,又591萬多件;現款447900多元;金銀首飾14200多兩,又6345件;古字畫28000多件;古玩7300多件;各種車輛956輛;牲畜6277頭;糧食1208萬多擔……
帝國主義侵略軍對被侵略國家的人民所犯的罪行,除了“殺”,除了“搶”之外,還有一個“燒”字。他們凡是搶不走、帶不了的財富,就肆意縱火,燒個精光。
北京的圓明園是清朝皇室的行宮,是綜合中西建築,聚古今藝術珍品而建成的壯麗宮苑,藏有各種無價珍寶,少見的典籍,著名的歷史文物。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后,對圓明園內的奇珍異寶先是大肆搶劫,搶劫過後,強盜們又為了消滅罪證,於是縱火焚燒。猛獸般的熊熊烈焰,硬是把中國勞動人民用血汗鑄成的壯麗宮苑化成一片廢墟!
侵略軍不僅燒官邸,同時燒民宅。從西安門經地安門到東安門,當時房舍百分之九十被燒掉。侵略軍把“燒”作為對中國人民進行高壓統治的手段之一。史書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戶部侍郎的鄰居孫公園的幾歲孩子,在玩耍時把一小塊石子拋進俄國侵略者的住宅院子里,恰巧被俄國人看到,侵略者不由分說,把孫家及左右鄰居都抓了去,挨個痛打一頓之後,就放火把孫家房子燒掉,大火延燒到附近的興勝寺廟,從早晨燒到晚上,燒掉房屋90餘間。
從“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軍隊,共燒掉中國人民多少房屋和財富,造成多少人無家可歸,是難以數計的。僅據日軍對南京大屠殺的檔案資料,侵略軍攻陷南京之後,“沿中華門到下關江邊,遍地大火,烈焰燭天,半城幾成灰燼。”據當時在南京的外國人提供的材料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調查認定,全市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建築被燒毀。
實事表明,有國無防,即使有萬貫家財,也會被侵略者一把火燒光。只有建立強大的國防才能保障每個公民的致富與小康。
國防同每個公民的榮譽和尊嚴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了強大的國防,每個公民的榮譽和尊嚴才有依託和保證,否則,每個公民就無法避免遭受外來侵略者的欺凌和污辱。
在帝國主義利用中國國防薄弱,肆意侵略中國的時期,在殖民者統治的上海,在外灘公園門口曾經掛過一個牌子,牌子上竟赫然寫著這樣幾個大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喪心病狂的侵略者竟然把中國人和狗相提並論,把有幾千年文明的炎黃子孫,竟然看作和狗一樣,不得走進中國領土上的公園。
類似這樣不把中國人當人的奇恥大辱,在歷史上有國無防的歲月里,何止這樣一件?
1916年6月,從日本留學回國不久的李大釗和一位朋友在上海黃浦灘上散步。當時黃浦灘上修了一座英帝國主義侵略者戈登的銅像,此人曾指揮英軍屠殺中國人民,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在中國的國土上塑造這樣的銅像,這已是對中國人民的極大侮辱了,更令人氣憤的是,這座銅像附近還不允許中國人散步休息。當李大釗同一位朋友走到這座銅像附近,英國的雇傭警察就粗暴叫道:“不許你們在這裡,快點滾開屍李大釗指著戈登的銅像憤怒地說:“我們總有一天,要把這東西拆掉!”李大釗回到北京后,在創辦的《晨鐘報》上著文說:“外國人動不動就詆毀我們:中華之國家,待亡之國家也;中華之民族,衰老之民族也。’惡語一入吾有精神、有血氣、有魄、有膽之青年耳中,無不勃然變色,思與四億同胞發奮為難,以雪斯之奇辱。”此後,李大釗在一系列文章中號召著青年不惜“斷頭流血”來掌我“理想之中華”。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思想家孟軻就鮮明地提出:“人不可以無恥。”事實上,羞恥之心,凡是神智正常的人都有的。每個人都願維護自己的人格、榮譽和尊嚴,每個人都不願遭受他人的欺凌和侮辱。可是,當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國防,當這個國家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侵略者就會對這個國家的人民任意凌辱,任何榮譽、尊嚴也都失去保障。稍微看一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期間,對中國婦女殘暴凌辱的罪行,實在令人髮指,它也是一個教育中國人不忘加強國防用血淚寫成的反面材料。
每個人都有自己親愛的母親。當中國有國無防的時候,當侵略者的鐵蹄踏上中國國土之後,中國竟遭到侵略者野獸般的蹂躪。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檔案》記載,日本侵略者姦汙中國婦女,連五六十歲、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也不放過。南京市三牌樓洪廟2號,有位58歲的老大娘,兒子都30多歲了。老大娘在日軍進城時,沒有來得及逃走,竟遭到野獸們的輪姦,然後用木棍由下部捅到腹部,將老大娘活活整死。有個陳吳氏老大娘,住南京市佛心橋20號,也是58歲,於1937年12月12日,被日軍中島部隊3個士兵輪姦后殺死……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檔案》記載,住雨花台一號的少女陳筱香,當時才11歲,日軍強行姦汙,此少女誓死反抗,被槍殺胸部致死。一位姓周的12歲女孩,她父母恐在南京城內易遭敵人毒手,讓她女扮男裝,同逃難的人一起混出城門,不料在城門口被日本兵發現聲音不對,就把這個姑娘拉進一間房子,殘暴侮辱,姑娘在反抗中,也遭到日軍槍殺。
日軍對中國婦女的凌辱,不分時間,不管地點,有三分之一的強姦行為是在白天進行的,有許多罪行就發生在大庭廣眾面前。野獸般的侵略者,甚至用武力強迫中國人子淫其母,兄奸其妹。將姦殺的中國婦女,赤身裸體,棄屍街頭。僅據在南京的外籍人士提供的材料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日軍在南京市製造的強姦案不下兩萬起。當時在南京的美國人貝德斯教授給友人的信中說:“日軍強姦佛蘭宅內的一個中國女人時(宅內共有避難者150人),一個四五個月的嬰兒啼哭不止,那個日本兵就把嬰兒活活悶死。”“被強姦的,有11歲的女孩子和53歲的老太婆”。據國際委員會的人士目睹,在新開路7號,一家14人全被日軍殺死。小女兒14歲死在兩張方桌上面,上身穿著衣服,下衣完全被剝光,血污滿桌,腹部被刺了兩刀。一個較大的女兒死在床上,情況與小女兒相同。水西門外某寡婦有女兒3人,長女18歲,次女13歲,小女兒9歲,均被強姦。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中是這樣寫的:“強姦……在佔領南京后至少有6個禮拜中,在大規模進行著”。“全城無論是少女還是老年婦女,多數都被姦汙了。”在這類強姦事例中,還有許多屬於變態的淫虐狂行為。許多婦女在被強姦后,又被殺害。她們的軀體還被斬斷。”
《紐約時報》記者都亭在該報發表的報導中寫道:“中國婦女成了日軍隨心所欲的玩物。”“許多中國人每當他們的妻子和女兒被綁走強姦,就立即向外國人求助,但外國人大體上要幫助也無能為力。”
今天,帝國主義再也不可能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掛在中國的土地上。今天,每個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挺起腰桿做人,再也不會被外人任意凌辱。這榮譽,這尊嚴,就來自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強大的國防。
不少人可能都讀過法國作家都德寫的著名小說《最後一課》。這篇作品描寫的是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被迫割讓一部分土地給普魯士。這塊土地上有個鄉村小學,因為在即將開始的異國統治下,再不能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了,學校這天上的是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作品通過小學生弗朗士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作品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它反映一個國家在遭到外敵侵略之後,學校里連自己祖國的語言也不讓學習的情況卻是十分真實的。
中國過去在有國無防的情況下,國家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大塊國土成了敵戰區、淪陷區。這種情況下,青少年要接受正常的教育已不可能了。
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在武力威脅下,強迫中國和他們簽訂不平等條約,憑藉這些不平等條約,他們在中國開辦教會學校,對中國青少年進行奴化教育。在這些教會學校里,禁止學生紀念國恥,禁止學生參加愛國運動,中國學生可以被野蠻毆辱,中國國旗可以被肆意撕毀。
日本帝國主義更是這樣。“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本侵略者就下令關閉了東北所有的學校,對有抗日思想的教師、職工和學生進行了殘酷的鎮壓。1932年偽“滿洲國”政權成立后,雖說學校逐漸復學,而對教師、學生的迫害也就更加野蠻和殘暴。1932年,東北地區有中小學教師24000多人,到1933年就減少到16000多人。有9千多教師遭到清洗,或被迫改行,或被逮捕。日寇特務機關在瀋陽市第三中學製造了流血慘案,一次就殺害愛國師生35人。“七七”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侵佔了中國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大片國土,日寇鐵蹄所到之處,對中國文化教育事業進行了瘋狂的摧殘。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38年7月的一年時間裡,據不完全統計:淪陷區的高等學校遭到破壞的達91所,占當時全國高等學校的85%;中等學校學生受戰爭影響不能上學佔全國學生總數的50%;受破壞的小學、幼兒園294000多所,占當時全國小學、幼兒園的44%。被破壞的圖書館2118所,民眾教育館835所,博物館42所。僅在東北1932年3月至?月的5個月中,被日寇焚燒的抗日書籍和中國歷史、中國地理以及具有民主思想的書籍,就達650多萬冊。
日寇在淪陷區一面摧殘中國文化,一面傾銷為殖民主義服務的各種出版物。1936年,日本向偽滿出口書籍共587,000餘冊;1937年增到380萬餘冊;1939年又增加到1440多萬冊;1940年高達3440多萬冊。1939年日本在東北傾銷報紙5490餘萬份,雜誌827萬多冊。
日本帝國主義還在他們魔掌所到的地區創辦學校,當然,他們辦教育的目的很明確:“造成被教育者有奴隸之資格,使其安於被統治地位,而不能有反抗能力與思想。”這就是“奴化”教育。一是把日語作為所謂的“國語”。在偽滿的所謂“學校教育要綱”中規定,“任何學校,均須列日語為必修的國語課之一;而將來‘滿洲國’的共通語言,決定限用日語。”二是只准使用“奴化”教材。偽“滿洲國”還發出“通令”,強迫東北地區不得懸掛中國地圖,不得使用“中華”字樣,不得使用中國教材。日本侵略者還在淪陷區編了一套“中國日本化”的奴化教育課本,徹底排除了抗日救國內容,宣傳親日思想。
在偽滿統治下,東北的中國兒童連小學都遠不能普及,而在東北的日本人卻要普及大學教育。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有國無防的時候,在侵略者統治下,中國人民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殆盡,而殖民者卻在中國土地上普及他們的大學教育。
上述事實說明:如果中國不建設強大的國防,如果讓侵略者來統治中國的教育,就不可能有正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機會和條件。所以,當中國人今天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能自由地呼吸,能安心地上學、讀書,能在現代科學文化道路上奮力攀登,應當看到強大國防的作用,應當在致力學習的同時,關心國防,為建設現代化國防,盡心儘力。
“國破家亡”,這四個字簡明扼要地道出了國防和家庭安樂幸福的關係。深刻理解這四個字的含義,對人們認識國防的重要性是很有意義的。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為基礎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中國13億人民,生活在億萬家庭之中,反過來說,億萬家庭生活在偉大祖國的懷抱里。國家的富強,同億萬家庭的安危存亡緊密相聯。“家”與“國”是局部和整體的關係。整體被破壞了,局部也很難保全;整體上穩固,局部也就安定。從中國5000年的歷史觀察,歷代王朝,凡是國力強盛,整備國防的,都國運光昌,人民安居樂業;凡是國力衰弱,防而不固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歷史懲罰,縱然不亡國,也弄得國家長期衰弱,人民飽受災難。
20世紀初,中國土地上為記述侵略軍使無數中國人家庭遭受的劫難,出現過這樣一篇匿名告示
“洋兵入境后,屋戶劫火焚。
今年賠款大,剝削我黎民。
富者封物產,貧者罪加身。
父哭與兒啼,凄聲不忍聞。
今日皇差大,官吏饞狼奔。
敢進蹕路行,罰銀三千斤。
臨蹕路左近,拆屋且毀墳。
嗟我民何罪,為此中國民!”
每一個人都有對自己家庭和親人的骨肉之愛。這種骨肉之情,是親密的家庭血緣關係的反映。當然,除了骨肉之外,在長時期共同生活中,還形成了互養互育、互幫互助的互為依存的感情。但是在有國無防的情況下,在帝國主義瘋狂侵略和殘暴姦淫燒殺下,這種家庭親人之間的骨肉之情也是沒有保證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製造的無數家庭親人的生離和死別,是無數家庭的悲劇和慘案。
在南京市水西門外,有一個老人,膝下只有兩個女兒。一個已嫁,一個未婚。1937年12月,南京陷落之後,先是女婿被日軍拉去當挑夫,一去未歸,全家人牽腸掛肚,正惶惶不可終日,忽然家中闖進了3個日本兵。日本兵發現這家有兩個姑娘,獸慾大發,把老人用拳頭打翻在樓下,追到樓上,要姦汙兩個女兒。老人在樓下聽到心愛的女兒悲慘的呼救聲,心如刀割,勉強向門口爬去,希望求得救援,被日本兵發現,對著後腦一槍,又向後背捅一刺刀。兩個女兒聽到樓下槍聲和父親的慘叫,五內俱焚,奮身而起,對著獸兵,拳打腳踢,張口撕咬,日本兵便拔出刺刀,對著兩個手無寸鐵的少女一陣猛刺。就這樣,兩個女兒連同他們的父親,一家三口,頃刻死於非命。
類似這樣滿門被害的何止萬千。至於家中親人被害,家庭生活橫遭破壞的就更多了。
家,本來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十分親切的字兒。家,給人以幸福,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安全。然而,當“小家”賴以生存的“大家”——國家沒有足以防禦外侮的能力的時候,小家庭的溫暖、幸福、安全也就難以存在了。
日軍侵入南京之後,竟然規定難民區所有的家庭一律不準關閉大門。有些家庭基於自衛的本能,偷偷地將大門關上。但是,一旦被日本兵發現,單薄的門板抵擋不住日本兵的皮靴和槍托,一頓猛砸,夾著破口大罵,等大門一被砸開,日本兵便惡狠狠地衝進來,必然是見人就殺,一轉眼便是血肉橫飛,屍體倒地。一些普通的家庭,只是為了獲得一個短時間的心理安全保障,結果付出了這麼慘重的代價。
“亡國奴”的生活,已沒有自己的“家”可言了!
中國有兩句古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皮都沒有了,毛髮附在哪裡?鳥的窩兒都被搗毀了,哪裡還有完好的鳥蛋哩?這兩句話是充滿哲理的。同樣,每個公民的國都被侵略者打破了,每個公民的家還能存在嗎?“國破”,自然要導致“家亡”!
既然國防與每個公民的關係如此密切,建設和保衛國防理所當然是每個公民的神聖義務。
中國的根本大法——《憲法》規定:“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這是一個總的要求。根據這個總的要求,公民為建設國防、保衛國防,要承擔的義務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兵役義務,即公民根據法律規定,在軍隊中服役或在軍隊之外承擔有關軍事方面的責任。根據中國《兵役法》的規定,兵役義務包括到部隊服現役,參加民兵、服預備役,大中學生參加軍事訓練等方面。
——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的義務。
——支持民兵、預備役建設的義務。
——支前參戰的義務。
——擁軍優屬的義務。
——維護國防軍事設施的義務。
——保守國家軍事機密的義務。
——積極參加發展生產,增強中國經濟實力的義務。
國家通過法律規定自己公民要履行保衛國防的義務,並不是中國的獨創,世界各國都以法律形式,對自己的國民提出這樣的要求。美國把保衛國家稱為“社會的第一勤務”。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在她就職后首次發表的1980年國防白皮書中一開頭就講了這樣一段話:“確保國家安全,保證使用公平而和平的手段,在國內以及國外追求國家正當利益與活動的自由,是政府的基本義務。不止如此,它還是政府高度重視的義務。”英國法律規定:凡具有英國國籍之健全男子(除若干有限之例外),均有依法應徵到任何武裝部隊中服兵役之義務。土耳其憲法不僅規定:“參加保衛祖國,乃系每一個土耳其人之權利與義務”,還規定:“無故未服兵役者,均不得被選為議員。”1938年到1970年,五任總統,有四任是當過兵的。以色列規定:“凡以色列國民,無分男女,均應當兵。”傳說有這樣一個故事:1958年以色列選出最美的姑娘到美國參加世界選美。選美結束,美國影片商人即向她要求訂約拍片。這位姑娘的答覆是:“我很抱歉不能接受你的盛意,因為我已到了兵役年齡,我要趕回國去當兵。”
由此可見,各國要求公民履行國防義務是很嚴格的,公民履行國防義務的意識也是很強的。
公民為什麼必須履行國防義務呢?這個問題說來也很簡單:公民履行國防義務,參加保衛國防,就是保衛自己祖國的生存,保衛祖國的利益,其中也就包括著保衛自己的利益,保衛自己的生存和生命,保衛自己的安全和幸福,保衛自己在祖國享有的各種權利。尤其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由於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當家作主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和保衛自身利益的一致性體現得就更加明顯和完整了。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公民個人利益同國家利益根本一致,保衛國家的安全,直接關係到公民能否享有憲法和法律的權利。如果祖國遭受外國侵略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抵抗,如果國家喪失了領土和主權,如果這個國家的公民成了亡國奴,那麼什麼權利也就享受不到了。
當然,公民在履行國防義務中,難免要有犧牲,或者犧牲健康和生命,或者犧牲家庭幸福,或者犧牲勞動收入。但這種犧牲正是為了換取整個國家的安寧,換取千千萬萬人民的權利和幸福。因此,這種犧牲是值得的,是無尚光榮的。正如邊防戰士所說:“犧牲我一個,幸福十億人。”
還必須明確的是,權利是指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所確認的公民實現某種行為的可能性;義務是指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規定從事某種行動的必要性。所謂“公民實現某種行為的可能性”,是國家給予公民實現自己某些要求的合法手段和可能條件,即國家允許公民作某種行為。權利是可以放棄的。國家為公民提供可能條件,允許他們作某種行為,但是公民並非一定要利用這些可能條件去作某種行為,公民是否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完全由自己決定。“公民從事某種行為的必要性”,是指國家要求公民必須作某種行為或禁止公民作某種行動。對這些行為的作為與不作為,是帶有強制性的,是由國家運用法的強制力保障其實施的。義務是不能放棄的,是每個公民必須履行的責任。國防義務,包括兵役義務,參加和支持後備力量建設的義務,維護軍事設施的義務,保守軍事秘密的義務等,是必須履行的,不是想執行就執行,不想執行就不執行的。違背國家法定義務是要受到懲處的。
當前中國國防教育總的形勢是好的,但是面臨的問題確實也不少,有些還比較嚴重,如不及早研究和解決,將會對中國國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是新時期人們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
1.廣大青少年雖然對於和平時期國防建設的重要性有比較一致的認識,但是,又認為這些都是別人的事,似乎與己無關,或並不打算為之獻身。
2.廣大青少年具備一定的國防知識,但非常籠統,國防教育缺乏組織計劃性,主渠道作用發揮得不夠。
3.當代青年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但堅強的意志特別是尚武精神不足,對於國防勞動的艱苦性談虎色變。
中國國防教育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複雜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長期和平環境使國民的國防觀念逐漸淡化
自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中國的周邊環境趨於平靜,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昔日“腹背受敵”的危境基本消除,在未來可預見的將來也似乎仍將有一個和平美好的前景。這種大好的局面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中國人本該倍加珍惜。但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由於長期的和平環境,也使得一些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產生了種種鬆懈和麻痹思想,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從上到下,越來越感覺到輕視國防、放鬆國防建設的情緒和現象。對此能從下列實例中得到證明。
2.軍人社會地位下降,職業榮譽感降低
職業榮譽感是激發勞動者積極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由於中國軍隊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國防勞動者普遍具有較高的職業榮譽感。然而,近些年來,國家發展了,但軍隊的社會地位卻降低了。
據有關部門1999年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學生關注的35個熱點話題,國防狀況名列第23位。另據1998年9-10月對北京、上海、重慶等27個城市進行的當代中國城市青年狀況調查表明,在青年中最願從事軍人職業者僅佔4.8%,比最願從事私營或個體勞動者職業的僅高出0.2個百分點,比最願從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的低21.3個百分點。這進一步驗證了由於軍人地位的下降,已影響到軍人的職業榮譽感,並進而影響到青少年國防教育的開展。
3.軍人自身形象受損,對國防教育形成一些負面影響
一是社會不良風氣廣泛滲入軍營,影響很壞。中國軍隊素有軍紀嚴明、作風正派、風格高尚的優良傳統,這也是中國軍隊勇往直前、戰無不勝的法寶。中國軍隊獨立的管理體制使其相對超然於世俗之外,保持了良好的形象。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和風氣開始侵入軍營,不正之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乃至違法亂紀等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一些與人民群眾利益關係密切的問題上風氣越來越差,有些還比較嚴重,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了負面影響。
二是管理理念滯后,許多方法不適合時代的要求。建軍以來,中國軍隊積累了許多非常成功的管理經驗。但是,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隨著獨生子女一代逐步進入軍營,中國軍隊面臨的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軍隊在管理方面也必須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跟上時代的步伐。然而,實事求是講,中國軍隊目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許多方面是滯后的,是沒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的。比如,信息時代是開放和交往的時代,而中國人仍然對於所謂“封閉式管理”樂此不疲;中國的官兵所受的教育越來越多,他們的文化素質越來越高,普遍具有很強的維權意識,但是,中國的管理仍然以“嚴格”、“過硬”為由,隨意侵害他們的權益,有的甚至仍然流行體罰、打罵等粗暴的管理方法,等等。這說明,“以人為本”、“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遠未樹立起來。
政府對國防教育的重視程度,是影響國防教育成效的關鍵因素。這不僅因為政府負有確保國防安全的最高責任,而且因為政府掌握著各種行政資源、輿論陣地和教育主渠道,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指導性。正如國外一位軍事理論家指出的:“如果政府不採取措施培養人民的尚武精神,那麼它為建設軍隊而採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將是徒勞的。”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發揮政府在國防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並不斷完善教育功能,強調國防教育是“政府的首要職責”、是“社會的第一勤務”。中國已近30年沒有任何戰事,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處在和平建設的環境中,為了確保全民的國防意識,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首先,政府各部門要強化國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職責”的理念,把國防教育的成效作為評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據,並建立政府部門國防教育的獎懲機制。其次,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國防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切實保障國防教育經費的支出到位。再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積極探索國防部門與新聞媒體、各類學校、駐地部隊、社會團體及企事業單位加強聯繫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大宣傳力度,擴展宣傳範圍,增強宣傳的效果。
青少年是潛在的國防人力資源,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和獻身國防的意識強弱,直接決定著國防人力資源的供給和補充。加強青少年的國防教育可採取多種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集中式教育”和“滲透式教育”兩種情況。所謂集中式教育,就是通過集中的軍事訓練、創辦少年軍校、舉辦軍事夏令營等形式開展的教育活動。這種活動不僅能強化青少年的國防意識,而且能為國防部門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供給。如美國現有男女童子軍分別達400多萬和近300萬,全國有300多所大專院校開設了2年制或4年制的陸軍預備役軍官訓練團課程,有600多所大學設立空軍預備役訓練團,海軍在60多所大學也開設了預備役訓練團(李保忠著:《中外軍事制度比較》,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412頁)。俄羅斯“紅星報”也透露,目前俄國防系統共有16所正規少年軍校。這些少年軍校以及童子軍在國內的頻頻報道和活動,對培養青少年以及全民國防意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國目前也有類似的教育活動,但是,實事表明,效果並不明顯,說明中國需要改革教育方法,加大教育力度。所謂滲透式教育,就是把國防教育滲透到廣大青少年的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要滲透到學生的教材、校園、課堂和娛樂活動的各個方面。學生的課文應有國防教育的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教室布置應體現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精神,還可確定特殊國防教育活動日等。如,法國規定,每年的4月8日,17歲以下年齡的男女青年都要到設在全國各地的2200個國家軍事中心報到,參加與武裝部隊舉辦的全民教育日活動,並規定只有獲得軍事中心頒發的證書之後才能參加高中畢業考試。這些教育活動形式靈活,潛移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對於增強廣大青少年的國防觀念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和其他各項工作一樣,國防教育也要不斷創新,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不斷創新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幾十年來,中國的國防教育所以取得較好成績,很大程度上在於能夠充分運用圖書、電影、廣播、電視等各種新興媒體,喜聞樂見,寓教於樂。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路迅速普及,傳統的方法已顯得十分不夠了。比如,過去看電影是人們最重要的娛樂形式,然而如今很多人特別是青少年從來不進電影院;過去廣播是最主要的新聞媒體,如今有些人特別是青少年連電視都不多看了。相反,網路卻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最大媒體,據報道,中國的網民已超過了1億,而且大多是青少年,對他們來說,網路已經代替了以往所有的媒體,他們在網上聊天、看新聞、打遊戲、找資料、看錄像等。因此,要真正提高新時期國防教育的效果,就必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路手段,抓住了青少年也就抓住了未來。比如,可以組織力量開發具有很強娛樂性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尚武精神的遊戲軟體;可以製作網路版的國防教育影片、錄像;可以把國防教育的各種資料、圖像、信息建立成為查詢簡便、共享程度高的資料庫,把國防教育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學習、娛樂緊密聯繫起來。如何實現國防教育的信息網路化,是新時期國防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國防教育部門面臨的最新最重要的課題。
公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國防意識,不僅取決於理論上的宣傳教育,而且取決于軍人自身的形象,取決于軍人的社會地位。中國軍隊在近一個世紀的戰鬥歷程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勇往直前,戰無不勝,湧現出了無數英雄模範,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光輝形象,成為無數有志青年投身國防事業的強大動力。和平建設時期,沒有烽火硝煙,也沒有像董存瑞炸碉堡式的英雄人物,相反,面對迅速的改革開放大潮,軍隊的作用似乎“下降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傾向也出現在軍營,軍人在老百姓中的高大形象受到了損害。如何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中始終保持軍人的良好形象,始終成為廣大青少年最嚮往的職業,是中國進行國防教育必須認真對待和探討的問題。對此,美軍的做法也許能給中國軍隊一定的啟示。在侵越戰爭及以後的一段時間裡,美軍的形象很壞,軍人榮譽很低,以致成為“最不受歡迎的職業”,多數美國青年不願報名入伍。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美國政府和軍方採取了多種措施,一方面,關心軍隊,大幅度提高軍人的生活待遇,並利用各種機會,宣揚軍隊的“功績”,宣傳著名將領和戰鬥“英雄”的事迹,表彰“優秀”官兵;另一方面教育軍隊自愛自強,注重改善自身形象和軍民關係,並把它“像完成戰鬥任務一樣”去完成,鼓勵官兵走出營房,參加“助民”活動。1986年底進行的幾次民意測驗表明,美軍已成為“美國最可信任的群體”。1989年6月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導報》也載文指出:“尊重軍隊又重新成為風尚,軍服又成為榮譽的標誌而不是失敗的象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對中國軍隊目前面臨的形象問題,必須狠下決心,在大幅提高軍人待遇的同時,從嚴治軍,依法治軍,堅決遏制各種腐敗現象,對嚴重影響軍隊形象的各種不文明之舉進行堅決糾正,真正樹立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光輝形象。同時,注意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真正視人民為父母,切實改變軍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