膩腳彝族鄉
雲南省丘北縣轄鄉
膩腳彝族鄉位於丘北縣西南部,東接八道哨鄉大布紅村民委,西南與硯山縣平遠鎮相連,東南和樹皮鄉交界,西靠新店鄉,北接曰者鎮紅花山村民委,總面積423.5平方公里,轄膩腳、阿落白、魯底、大鐵、架木革、地白、膩革龍7個村民委83個自然村(村民小組)。鄉政府所在地膩腳距縣城45公里。人口27449人(2020年)。
膩:紅;腳:沖,紅土沖。初,甲區保;()五區靖鄉,轄保甲,澤鄉合鐵盤瀠鄉,仍隸五區;,永靖鄉盤瀠鄉合,稱盤永區,膩腳盤永區鄉;,盤永區鐵建六區,膩腳鄉;,稱興滅資社;,膩腳管區改()社;,區改社,()社改生產大隊,膩腳區改稱膩腳公社;1984年,以公社為基礎設區,膩腳公社又改稱膩腳區;1987年改區建鄉,稱膩腳彝族鄉,轄膩腳、阿落白、魯底大鐵、膩革龍、地白、架木革7個行政村,83個自然村,總面積414.11平方公里。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5/ma59b422e0acef9a860149036b8a8a124.jpg)
膩腳彝族鄉
境屬岩溶,亂石裸露,溶洞,積困。華共,歷堵壩修塘,終滲漏嚴,效。尚村寨春夏交,畜飲困。鄉村落布系梁,除南膩革龍、政村半區,五政村區寒區,均拔米,均溫.℃~.℃,溫達.℃,低溫達-℃。產玉米,熟需左右。荒甚,草寬廣,宜展畜牧業。鄉漢、壯、苗、彝族。戶,,庭戶戶,;集戶戶,。耕畝(田畝,畝)。糧豆產.斤,均農業斤;末牲畜存欄(牛、匹、騾匹),均農戶.;羊,均農戶.。礦產米沖煤礦,貯量噸,鐵鋁土礦、洗馬塘的汞礦等。有名的膩腳酒,味香醇厚。
轄7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
村委會 | 膩腳 | 阿落白 | 魯底 | 大鐵 | 架木革 | 地白 | 膩革龍 |
2021年7月12日,丘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膩腳彝族鄉人口數為27449人。
膩腳彝族鄉是典型的高寒山區農業鄉,地方財政及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靠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多年來,鄉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鄉幹部職工及兩萬多各族人民,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結合鄉情,狠抓機遇,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創新,探索並形成了“1332”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即:“1”是抓住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機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3”不斷壯大烤煙、畜牧、礦業三大支柱產業;“3”是大力發展酒、三七、蔬菜三大特色產業;“2”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財政解困兩大目標。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把該鄉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窗口鄉鎮。
鄉政府駐地膩腳,坐落於“膩平”公路與“七江”公路交接處,距縣城44公里,距省城昆明240公里,距普者黑國家級旅遊風景區35公里。隨著全鄉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級黨委政府加快對膩腳小集鎮的投資教師,膩腳已成為普者黑旅遊線路上的一個新興開放集鎮,成為丘北縣加強擴大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全鄉2005年末有耕地面積44804畝,其中99%以上屬於旱地。境內主要種植的糧經作物有玉米、粉紅腰豆、白瓜子、烤煙、辣椒、馬鈴薯、蕎、豌豆、花生、蘿蔔等。藥材有三七、草烏等。礦產有煤、錳、鐵、鋁土、汞、金等,其中煤炭資源較為豐富,儲量達270萬噸以上,屬無煙煤類。森林以雲南松、華山松為主,有部分直桿桉、杉木及灌木林,經濟林有桃子、李子、花紅、梨、蘋果、核桃、花椒等。畜牧業以黑山羊、黃牛等為主。2005年末黑山羊存欄數達37012隻,出欄31710隻;生豬存欄20505頭,出欄26506頭;大牲畜存欄15180頭,出欄2684頭。
膩腳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農業的發展對全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鄉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圍繞“農業、農民收入雙增長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目標,依靠科技進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千方百計促進全鄉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鄉人民政府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農民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土地經濟,重點扶持烤煙、蔬菜、三七三大產業。種植烤煙2500畝,上交中上等煙葉4406擔,增加農民收入242萬元,創稅43.5萬元;種植反季節蔬菜4100畝,實現農民增收100餘萬元;引進外地客商帶動當地群眾種植無公害三七8934.2畝,採挖三七5076畝,實現農民收入8375.4萬元,當地農戶出租土地、務工收入達100萬元。目前,全鄉已形成“南煙、北菜、東七、西畜”的產業區域化、規模化格局。
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糧食產量:堅持穩定種植面積,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糧食產量。鄉人民政府積極組織農業科技部門深入田間地頭,向群眾講授科學種植知識,大力推廣雜交良種的種植力度,提高良種推廣種植率。全年共推廣雜交包穀20000公斤,推廣面積30160畝,平均畝產327公斤;推廣雜交水稻6畝,單產達300公斤。農用物資及時到位,全年共調供化肥400餘噸,農藥3.5萬公斤,實現了糧食生產在上年基礎上穩中有升。當年雖有部分村寨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但全鄉人民的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畜牧業是全鄉一大支柱產業,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鄉人民政府一如既往抓好此項工作,注重於抓數量轉向依靠科技抓質量。切實做好大牲畜、家禽的品種選育工作,加強活畜檢疫、肉食品檢疫工作,加強豬人工授精、牛凍精改良、仔豬培育、秸稈氨化和家禽良種推廣等科技含量較高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畜產品的出欄率及商品率,改進飼養方式、降低飼養成本、實現科學養殖,強化管理,增加收入。2005年全鄉實現生豬存欄20505頭,肥豬出欄26506頭;山羊存欄37012隻,出欄31710隻;大牲畜存欄15180頭(匹)、出欄2684頭(匹);家禽存欄146290羽,出欄107257羽;肉類總產量3727噸,畜牧業總產值3446萬元,比2004年增長38.9%。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4/md409fa9db316f5db382458a209a1e7dc.jpg)
膩腳彝族鄉
有酒、蔬菜、三七。2005年,全鄉共種植三七8934.2畝,當年開挖5076畝,按平均畝產750公斤計算,實現農民直接經濟收入8375.4萬元,間接帶動農民出租土地、務工收入達100餘萬元;蔬菜發展以種植反季節蔬菜為主,產品以“口感好、色澤好、甜嫩”的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銷售量大而廣,暢銷於兩廣、開遠、越南等地。2005年全鄉共種植反季節蔬菜4100餘畝,實現農民收入100餘萬元;“膩腳酒”久負盛名,淵源日久,以當地優質玉米及塘蓄水為原料,採用獨特的民族傳統工藝精釀而成,具有色澤清亮、味道香醇的特點,有“文山小茅台”的美譽,年產量達2500噸以上。![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62f9d6b1edee3ad6f47c26e35c913d.jpg)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62f9d6b1edee3ad6f47c26e35c913d.jpg)
膩腳彝族鄉
境內有“七江”、“膩平”兩條交通幹道穿境而過,有鄉村公路3條55公里連接所轄各村民委,有簡易公路186公里貫穿各自然村。“七江”公路從境內向西延伸連接“昆河”公路直達省城昆明,“膩平”公路全長41公里,直達硯山縣平遠鎮,連接“平文”公路,形成了連接兩州四縣、便捷發達的交通網路。
膩腳鄉初級中學1所,學校佔地面積24.6畝,校舍佔地面積4968平方米,有在校學生2931人,入學率95.8%,專任教師70人。鄉中心小學1所,村級完全小學8所,村小校點19個,公辦幼兒園1所。小學在校學生4135人,專任教師15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小學年鞏固率99.5%,六年級完學率100%。多年來,鄉人民政府及上級人民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到2008年,全鎮小學校舍面積15141平方米。全鄉小學配計算機35台。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f/m9ff0d27a3084269b971401d855b96a82.jpg)
膩腳彝族鄉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7/m978fe1f6ecf4ad7aa7b45c14fdc1fc76.jpg)
膩腳彝族鄉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5/me5661da92b22f9ab6e841d30a5e41b7e.jpg)
膩腳彝族鄉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d/m7d8b0e28f690452afdb4a73337248d5b.jpg)
膩腳彝族鄉
![膩腳彝族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2/mc2c18f3e7bd5a0293d74d1a6076fd46d.jpg)
膩腳彝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