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古城
楊古城
楊古城,浙江寧波人,出生於1938年,退休前在寧波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工藝美術研究。從1993年前後開始,他致力於寧波市,尤其是海曙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不遺餘力。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這位倔強的老先生喜歡以自己的方式行走在四明大地上,他的肚子里“收藏”最多的是寧波本土的歷史文化;他腦子裡“保存”的最多的就是保護寧波的城市文脈的念想。經他呼籲奔走,保護下來的歷史文化遺存已經不勝枚舉。
楊古城
“文保狂人”楊古城
楊古城
三個“寶貝”:尋訪文物遍及四明大地
也許是受工藝美術研究經驗的影響,對傳統文化以及古文物的熱愛痴迷,早年就深深植根在楊古城的靈魂和血液里。那些散落在荒野、埋沒於市井的精美雕刻,江南鱗次柿比、飛檐翹角的古建築、民居、小橋流水的古鎮、神秘的古戲台無不使他流連忘返。
和那些退休后頤養天年的老人不同,1995年退休后的楊古城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於心醉的文物保護事業。在山嶺間,在荒野里,這位滿頭銀髮的老人,帶著三件“寶貝”: 一雙舊舊的白球鞋,一架老式照相機,一隻裝有指南針、捲尺、地圖、紙筆的黑色帆布背包踟躇而行,去考察那些被人遺忘的古橋、古石刻、古民居以及瓶瓶罐罐、瓦瓷碎片。渴了,掬一捧山泉,餓了,啃一口麵餅。荊棘劃破了他的衣服,風霜肆虐著他的面容。就這樣,一次次尋覓、一程程苦旅,年過六甸的楊古城奔走於四明大地的山山水水,在老橋古宅、墓道荒草間尋尋覓覓、量量丈丈:或者率領一支由攝影、民俗、歷史、建築專家以及文化熱心者組成的龐大採風隊伍,為錢湖石刻、鎮海十七房、前童黃壇古宅、部縣走馬塘、月湖古湖心寺奔走呼號。
1999年,楊古城應日本文化團體之邀出訪日本,在奈良東大寺發現了南宋時期七個寧波工匠漂洋過海幫他們建造的建築和石獅子。他深深意識到:文物是證明文化淵源關係的最有力的證據。祖先留存的實物一件件少下去,是家鄉乃至整個民族不可估量的損失。從此,楊古城責無旁貸地肩負起保護和傳承本土文化的重任,他痴迷的文物保護事業也更增添了深重的社會歷史責任感。
10年來,楊古城調查和實地察看寧波古橋有450多座、古塔30多座。很多時候,楊古城必須步行才能到達目的地,並且一切經費都是自己承擔的。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有時候連他老伴都無法理解,但楊古城卻樂此而不疲。
為了研究保護寧海前童、黃壇的古建築,他曾40多次實地勘察。為了那些先人留下的東西,他跟人爭吵理論過,苦苦哀求過。有時痛徹心扉,淚流滿面,有時欣喜若狂,手舞足蹈。1998年,他與32位文保志願者一起為寧波張蒼水故居易地重建上書省文物局和市人大政協,在長達8個月之中的多次奔走後終於落實了原地保護。該年11月起,他與幾位志願者又配合文化部門對月湖古迹呼籲保護,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月湖的不少古迹得到保護。此外,甬上藏書家徐時棟古宅、中山廣場改造時張蒼水故居等,這些文物得以成功的保存修繕,其背後都有著楊古城的辛勞和汗水。
楊古城還和一些業餘文保隊員一起,四處尋訪,防止非法倒賣文物。到目前為止,已依法收繳文物2000多件。他平時走街串巷,了解寧波的古建築、古文化,還常常把一些村一級的業餘文保隊員組織起來,為保護家鄉的一座古橋或一座古代建築而奔走呼告。他長年義務奔波,如痴如醉,用他自己的話說,為的就是“延續寧波的城市文脈”。
三個事件:民間文物保護典範之作
在楊古城數不潔的文物保護事件中,有三件事一直被文化部門和文保界奉為“典範之作”。
東錢湖南宋石刻群的重新面世
1993年以來,為考察東錢湖石雕,楊古城自費往返50多次,走遍了東錢湖周邊的角角落落,發現整理了近200件墓道石雕、石刻。這期間,也就是在1995年春節前,楊古城接到下水村業餘文保員的一個電話,說是發現了一塊“史”字樣的石碑。他匆匆趕去。數九寒冬,鵝毛大雪,他扒開厚厚的積雪,仔細辨認石碑上的文字,當他確認這是南宋丞相史彌遠為其夫人所撰的墓誌銘時,一股狂熱的欣喜把所有的寒冷、勞累消彌得乾乾淨淨。而他這一扒,就是撥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也使南宋石雕——這座稀世的文化寶藏的面目進一步展現。如今,東錢湖石刻群被專家承認填補了南宋中國墓道石刻的空白,並成為東錢湖景區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
寧海黃壇前童古鎮的發現和保護
那是1996年,楊古城和寧波市工藝美術學會的一些同志前往寧海考察古代建築的工藝美術。在前童、黃壇,他被當地一些古民居深深地吸引了。前童鎮上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濃縮了我國浙東地區民居建築的精華,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研究價值。而黃壇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古民居大多建於清中期,建築中集合了木、磚、石三種雕刻藝術。這個古建築群中表現手法之多樣、雕刻技藝之精湛、內容題材之豐富,在省內同類建築中均屬罕見。但當時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古村鎮和古建築的價值,很多古建築上都寫著大大的“拆”字。原來,兩鎮都因舊鎮改造和修築道路,眾多古建築面臨著被拆遷的命運。
回到寧波后,楊古城茶飯不思。這樣的古建築一旦被拆遷,這些幾百年來保存完好的建築都將蕩然無存,這兒百年間兒十代村民遺留下來的文脈便也再尋不到蹤跡。沉重的歷史責任感迫使他不能做哪怕絲毫的停留一一向寧海縣政府和寧波市政府彙報,宣傳古鎮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向新聞媒體聯繫,呼籲保護歷史古鎮!經他和其他文保志願者的多方奔走,甚至貿然闖進來南開會的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文物專家毛昭晰的房間。終於,古鎮被保存下來。今天,這兩個鎮都已成了旅遊名鎮。每年去古鎮旅遊的人絡繹不絕。前童鎮已成為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浙江省旅遊名鎮。
天一廣場葯皇殿的原址保護
在天一廣場現代化建築群中,有一座很特別的古建築,那就是原址保護的葯皇殿,它同藥行街一起向今天的寧波市民敘述著當年寧波葯業交易的輝煌歷史。而在1990年左右,寧波天一廣場開發建設時,這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建築差點被遷移。當時開發商的方案是遷移重建。這件事被楊古城等幾個業餘文保員獲悉后,多次深入現場考證,認為葯皇殿如果拆遷重建,原葯皇殿所用的磚頭、木頭和雕刻等歷史遺存將遭到毀壞,葯皇殿同藥行街一帶古建築所包含的歷史內涵也將因此改變。為了保護藥王殿,楊古城和另一文保員王介堂一起,上書市長,致信《人民日報》,大聲疾呼:葯皇殿不能遷移重建!依靠省、市領導、政府主管專業部門的支持,依靠新聞媒體的幫助,依靠廣泛的社會文保力量,終於,寧波市領導表態:“寧可少賺錢,也不能讓文物古迹受半點損傷!”
類似這樣被保護下來的文物數不勝數。如2000年,寧海的村民告訴楊古城,當地有一座橋與眾不同,希望他能去看看。楊古城和其他一些文保愛好者來到實地后,掀去橋面的枯草,赫然發現該橋橋面下有宋代特有的圭角素雲花紋和宋代蓮花雕刻,這原來是一座罕見的宋代古橋。在楊古城等人的建議下,這座古橋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妥善保護,並進行了修葺。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楊古城同樣傾注了巨大的心血。從1962年開始,他先後對寧波地域民間手工藝的朱金漆木雕、骨木鑲嵌、泥金影漆、金銀彩綉、民間刻塑、陶瓷、石雕等,配合文化部門進行搶救性保護,並從中調研、總結,完成了《朱金漆木雕刻》一書。1997年12月,由他牽頭髮起,200名民間人士舉辦紀念《三字經》作者王應麟的活動。這是王應麟逝世700年以來的首次民間紀念活動。此後不久,楊古城又在深山番里發現了王應麟墓,最終被定為縣級文保單位。2005年,在王應麟故里——海曙區念書巷立碑紀念。對於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楊古城同樣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從1992年起,他與日本文化人士進行歷史、文化、美術、陶瓷、文物及文化遺產、宗教等多方面的交流,曾多次應邀訪問日本,撰寫了數十篇論述,密切了國際文化的民間交流,也促進了對本土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
三個道理事成就業餘文保領軍人物
多年來的文物保護工作,楊古城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歷史文物的保護,絕不能單單靠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首先要依靠政府,在一些單位和部門不了解、不理解時,要積極同人溝通協商,取得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二是要依靠當地群眾和社會人士,很多歷史遺存都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一些村民和當地社會人士對此有很深厚的感情,取得他們的支持,才能順利地保護修繕並進行有力的開發;三是要依靠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通過宣傳把文化保護的理念灌輸到每個人的心中,只有人人都有這個保護意識,古代文化遺存才能被更好地保護。
自1996年以來,在楊古城的影響和帶動下,寧波市註冊文保志願者已達到近1000人。楊古城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帶領著這支由志願者組成的業餘文保隊伍,或默默無闊地整理保護著千百年來家鄉留存的一橋一木;或奔走呼籲,讓一些古建築、古村落重新煥發光彩;或據理力爭,使面臨拆遷的古代建築得以保存。楊古城他們的行為,喚醒了更多的人的文保意識。也正是因為有了楊古城這樣的人,人們又看到了許多被歷史封存的文化遺存。楊古城這樣感慨:“寧波的古代文化遺存有很多,也很寶貴,這老祖宗的東西一旦毀了就永遠沒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古文化的隊伍之來,使寧波的城市文脈得以延續。
為了讓更多的人加入文保隊伍,楊古城還發起並創導組織的“天行書友會”,承辦了“保護寧波,知我寧波”為主題的文化旅遊120多批,共5000多人次參加;他多次組織文化講座,向市民廣泛宣傳寧波的文化景點;他策劃組織民間團體立碑保護重要史跡,如鄞州大梅山護聖寺碑、慈溪虞世南故里碑、寧海方孝孺讀書處碑、徐霞客驛站碑等,醒目的位置、道勁的書法,提醒著人們: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延續地域歷史脈絡。楊古城本人也多次開設講座,宣傳寧波的歷史文化,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
楊古城十幾年痴迷文保事業最滿意的收穫就是——通過文保志願行動,喚起了人們文保意識的提高。他說:“不管是東錢湖石刻群的調查還是寧波古橋的調查,同當地老百姓的幫助是分不開的。東錢湖一帶的村民看到我前去,都會主動幫我帶路,在寧波古橋調查時,很多古橋的發現都是當地老百姓先告訴我的。並且在得到專家的確認后,村民都自發地進行了保護和修繕。”
十幾年來,經楊古城呼籲、力爭保留下來的,艱難考察發現的歷史文化遺產多達一百多處,其中,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三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市級、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幾十處。楊古城本人也多年被評為浙江省、寧波市級、海曙區級優秀業餘文保員。1991年和1993年他兩次獲得“寧波市十佳文化遺產保護者”的榮譽。從2003年起每年被評為海曙慶先進文保志願者。2005年,浙江省榮獲優秀業餘文保員。
不僅如此,這位高級工藝美術師在工藝美術及文物研究方面都頗有成就。他主持設計創作的大型金銀綉《百鶴朝陽》獲國家金杯獎;竹根雕作品《寒江裴笠翁》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出版《中國獅子藝術》 (與人合著)、《現代家居裝飾藝術》、《南宋石雕》〈與人合著〉、《寧波百橋》、《朱金漆木雕》等專著。
被保護的部分不可移動文物的價值
·東錢湖南宋石刻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鄞縣橫省南宋石牌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海縣前童占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張蒼水故居: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徐時棟戰店、湖心寺:寧波市市級文物保護點
·寧海黃壇、清潭、東番、郭州走馬塘、韓嶺、象山黃埠等被列為寧波市十大名村
現調查古橋450座,古塔22座,古戲台百餘座,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一座。新發現宋代古橋5座。
被保護和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朱金木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骨木鑲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泥金彩漆: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竹根雕: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他自發性保護事例
·海上絲綢之路的民間保護,交流。發起日本畫聖雪舟與寧波、朝鮮崔溥與寧波、日本與寧波石刻交流、徐福文化等。
·組織文化旅遊120次,免費為市民講“知故鄉,愛中華”活動50餘次。
·發起《三字經》作者王應麟,南宋史氏紀念會。
傳媒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