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義方的結果 展開
- 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
- 唐代侍御史
王義方
唐代侍御史
王義方(615~669年) 字景賢,泗州漣水(今江蘇漣水縣)人。唐代著名忠臣和教育家,是開創海南學校教育第一人。王義方年少時失父家貧,事奉母親甚恭謹,通曉《五經》,初考中明經科,不久任晉王府參軍,在弘文館任職。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年),因刑部尚書張亮獲罪受牽連,貶為儋州吉安縣(今昌江縣)縣丞。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王義方任期已滿,北歸,改授洹水縣(今河北魏縣)縣丞,不久提拔為著作佐郎,後轉任雲陽縣丞。清正廉潔,得宰相魏徵器重,著《筆海》《文集》各10卷,今散佚。
他自幼喪父,侍奉母親非常恭謹,他飽讀詩書,通曉四書五經,是個飽學之士。王義方一生官位不高,最高只任御史台侍御史,屬六七品的監察官,但他卻名登國史,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均有他的傳記,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中也有王義方的記載。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王韓蘇薛王柳馮蔣
王義方,泗州漣水人,客於魏。孤且窶,事母謹甚。淹究經術,性謇特,高自標樹。舉明經,詣京師,客有徒步疲於道者,自言:「父宦遠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義方哀之,解所乘馬以遺,不告姓名去,由是譽振一時。不肯造請貴勢,太宗使宰相聽其論。於是尚書外郎獨孤悊以儒顯,給事中許敬宗推悊確論,義方引逮百家異同,連拄悊,直出其上。左右為悊不平,輒罷會。補晉王府參軍,直弘文館。魏徵異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辭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問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張亮,亮抵罪,故貶吉安丞。道南海,舟師持酒脯請福,義方酌水誓曰:「有如忠獲戾,孝見尤,四維廓氛,千里安流。神之聽之,無作神羞。」是時盛夏,濤霧蒸涌,既祭,天雲開露。人壯其誠。吉安介蠻夷,梗悍不馴,義方召首領,稍選生徒,為開陳經書,行釋奠禮,清歌吹蕣,登降跽立,人人悅順。久之,徙洹水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還,依義方。將死,諉妻子,願以屍歸葬,義方許之。以皎妻少,故與之誓於神,使奴負柩,輟馬載皎妻,身步從之。既葬皎原武,歸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遷雲陽丞。
顯慶元年,擢侍御史,不再旬,會李義府縱大理囚婦淳于,迫其丞畢正義縊死,無敢白其奸。義方自以興縣屬,不三時拜御史,且疾當世附離匪人以欺朝廷,內決劾奏,意必得罪,即問計於母。母曰:「昔王母伏劍,成陵之誼。汝能盡忠,吾願之,死不恨。」義方即上言:「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不得獨是獨非也。昔堯失之四凶,漢高祖失之陳豨,光武失之逄萌,魏武失之張邈。彼聖傑之主,然皆失於前而得於後。今陛下撫萬邦而有之,蠻區夷落,罪無逃罰,況輦轂下奸臣肆虐乎?殺人滅口,此生殺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堅冰,彌不可長。請下有司雜治正義死狀。」即具法冠對伏,叱義府下,跪讀所言。帝方安義府狡佞,恨義方以孤士觸宰相,貶萊州司戶參軍。歲終不復調,往客昌樂,聚徙教授。母喪,隱居不出。卒,年五十五。
義方為御史時,買第,后數日,愛廷中樹,復召主人曰:「此佳樹,得無欠償乎?」又予之錢。其廉不貪類此。始,魏徵愛其材也,每恨太直,后卒以疾惡不容於時。既死,門人員半千、何彥先行喪,蒔松柏冢側,三年乃去。
王義方自幼喪父,飽讀詩書,通曉四書五經,為飽學之士,少孤貧,侍奉母親非常恭謹,堪稱孝子。
唐貞觀年間因刑部尚書張亮被誅,王義方(年31歲)受牽連貶為儋州吉安縣(今昌江黎族自治縣棋子灣)丞。吉安原為“蠻荒之地”,義方召集各峒首領商議,創辦學校,挑選子弟,親為其講經傳學,教授禮樂。一時文風大變,“清歌吹籥,登降有序,人人悅順”。為見於史載第一個在海南少數民族地區辦教育之人,比蘇東坡早400餘年在海南設堂講學。開啟海南了儒學教育,稱為海南“文化先師”,為海南文化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貞觀末年改任洹水縣(今河北省魏縣西南)丞。顯慶元年(656年)升任侍御史,又因彈劾權臣李義府,王義方又被貶萊州(今山東萊陽一帶)任司戶參軍,后隱居昌樂不出,以教授生徒以終。史書記載:“唐前御史王義方黜萊州司戶參軍,去官歸魏州,以講授為業。時鄉人郭無為頗有術,教義方使野狐。義方雖能呼得之,不伏使,卻被群狐競來惱。”在明萬曆《淮安府志》《廣東通志》《瓊州府志》等史書中均明確有記載。
王義方為人正直,曾任晉王府參軍、值弘文館、太子校書等職,素與刑部尚書張亮友善。其一生官位不高,最高只任御史台侍御史,屬六品之監察官,但他卻以忠誠仁義美德榮登正史、國史大堂,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中均有傳記。
《大唐新語》記載王義方:初拜御史,意望殊高,忽略人間細務。買宅酬直訖,數日,對賓朋忽驚指庭中雙青梧樹曰:“此忘酬直。”遽召宅主,付直四千。賓朋曰:“侍御貴重,不知交易。樹當隨宅,無別酬例。”義方曰:“此嘉樹,不比他也。”及貶黜,或問其故,答曰:“初以居要津,作宰相,示大耳。”初,義方將彈李義府,懼不捷,沉吟者久之,獨言曰:“可取萬代名耶!循默以求達耶!”他日,忽言曰:“非但為國除蠹,亦乃名在身前。”遂彈焉,坎坷以至於終。
大意是:剛做御史的時候,腦子裡裝的都是國務大事,對於生活中的常識問題缺常常忽略。某次,王買了一座宅院,錢款已經交割完畢,幾天後,指著院子中的兩棵梧樹對朋友驚呼:“我忘記付給樹的錢了。”馬上叫了宅子的原主人,付給錢四千。她的朋友說:“您大概是座御史的緣故,不知道民間的交易,樹是和宅子一起賣的,不需要另外付錢。”義方說:“這可是兩顆很好的樹,怎麼能和一般的樹木一樣。”等到他從御史的位置上被罷黜后,又有人問起這件事,他說:“那時候覺得自己職位那麼高,是故意好面子啊!”開始,義方準備彈劾李義府,害怕不能成功,左思右想了很久,自言自語說:“彈劾他從此可以揚名萬代;閉口不言則能官運亨通。”有一天,突然說:“不單為了國家除一個貪官,也因為名譽終歸比身分地位重要。”於是彈劾了李義府,因此一生坎坷。
徠可見王義方為人正直,不俯權貴。
1983年王義方在海南的後人修訂了祖傳的《王氏家譜》,今又在海南瓊海市塔洋鎮修葺了王義方祖祠和紀念堂,不忘為海南瓊海市文化建設做出貢獻之先賢。
二次讓馬說仁義
據史料記載,終唐一代,被貶流海南的朝官有29位(包括7位宰相),其中最早貶瓊者是王義方,他比“五公”之一的李德裕還早203年到瓊。
王義方(615-669),唐代泗州漣水縣(今江蘇漣水縣)人,他自幼喪父,侍奉母親非常恭謹,他飽讀詩書,通曉四書五經,是個飽學之士。王義方一生官位不高,最高只任御史台侍御史,屬六七品的監察官,但他卻名登國史,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均有他的傳記,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中也有王義方的記載。
《新唐書、王義方傳》記載曰:王義方泗州漣水人,客於魏。孤且窶,事母謹甚。淹究經術,性謇特,高自標樹。舉明經,詣京師,客有徒步疲於道者,自言:“父宦遠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義方哀之,解所乘馬以遺,不告姓名去,由是譽振一時。不肯造請貴勢,魏徵異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辭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問其然,日:“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據《舊唐書》記載:“王義方……初舉明經,因詣京師,中路逢徒步者,自雲父為潁上令,聞病篤,倍道將往焉。徒步不前,計無所出。義方解所乘之馬與之,不告姓名而去。”
說的是當年王義方因考明經,便前往京城長安,中途遇到一個徒步趕路的人,對方自稱父親是潁上縣令,聽說父親病重,要日夜兼程前往,目前只能徒步,趕路十分困難,但又毫無辦法。王義方聽罷,二話不說就解下自己騎的馬讓給他,沒有告訴對方姓名就離開了。
到京城不久,王義方被授以“晉王府參軍”之職。大臣魏徵非常喜歡和器重他,準備把夫人的侄女嫁給王義方,但最終被他婉言拒絕了。不久魏徵去世后,王義方卻主動向魏徵夫人的的侄女求婚,並迎娶對方為妻。朝中同僚對王義方的這一舉動表示不解,王義方說:我之前拒婚,是因為魏徵正處在高位,我不想趨附權貴;如今魏公去世了,我要實現他生前的願望,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無何,坐與刑部尚書張亮交通,貶為儋州吉安丞。”(《舊唐書》)
在朝中,王義方因與刑部尚書張亮交往友善,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張亮被誣告謀反杖打致死,31歲的王義方受株連被貶到今昌江黎族自治縣。
3年後,王義方調任洹水縣(今河北魏縣)縣丞,當時張亮有個侄子叫張皎,“配流在崖州,來依義方而卒,臨終托以妻子及致屍還鄉”。返回大陸時,王義方“使奴負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義方之馬,身獨步從而還”(《舊唐書》)。
自己走路,將坐騎讓給孤兒寡母,可謂性情中人的舉動,這也是有史料記載的王義方第二次讓馬的故事。
忠言二度被貶
唐高宗顯慶元年(656),王義方升任侍御史,當時中書侍郎李義府執掌朝政,有個婦女淳于氏姿色過人,因獲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義府看上了這名女子,便託大理寺寺丞畢正義違法把她弄出監獄,然後據為己有。後來高宗皇帝命人重新審理淳于氏這個案子時,李義府逼迫畢正義自縊身亡,朝中百官沒有一人敢向皇帝揭露李義府的姦情,高宗也想饒恕李義府,惟有剛正不阿的王義方仗義執言,站出來曆數李義府的罪狀。然而他的一片忠心皇上並沒有理會,反而認為他誹謗侮辱大臣,言辭不恭,便把 41歲的王義方貶謫到萊州(今山東掖縣)任司戶參軍。
舊縣:一個不得不提的村莊
2003年,初冬的海南島依舊艷陽高照。為了尋找王義方生前的蹤影,記者驅車前往昌江黎族自治縣昌化鎮的舊縣村,在荒煙蔓草間,體味著那些遙遠的過去……
海南島的西部是深沉的,舊縣村也是深沉的。儘管具有千餘年歷史的它隨著時代的變遷已消逝了往日的容顏。舊縣村位於海南第二大河昌化江北岸,全村現有400多戶3000多人,村民講“村話”,俗稱“仡隆話”。
據《瓊州府志》、《正德瓊台志》記載,今天的昌江縣在秦代是象郡的屬地,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朝廷在海南島設立珠崖、儋耳二郡,儋耳郡下領至來(今昌江縣)和九龍(即後來的感恩縣,今為東方市等縣)。
當時,至來縣的縣治就設在今天昌化鎮的舊縣村。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朝廷改“至來縣”為“昌化縣”,唐貞觀元年改為“吉安縣”,縣治仍設在舊縣村。舊縣村作為縣治,一直沿用到宋代建隆元年(960),先後歷時1070年。
公元646年,年僅31歲的王義方攜妻帶雛,從遙遠的長安城被貶到吉安任縣丞,來到了舊縣村,開始了他在海南島的3年貶謫生活。
在舊縣村,在一些年老村民的指引下,記者在村子西邊的一塊菜園裡找到了昔日的縣治舊址,那些殘存在菜地里的破損的瓦礫似乎記載著歲月的滄桑,看來,舊縣村也許曾經輝煌閃爍,也許曾經苦難深重,但誰又能否定歷史上她在瓊島西部的重要地位呢?
我們試圖在舊縣村查找是否尚有王義方的後裔,但村中王姓人家的族譜不是十分簡單,就是記載的年代太晚,很難找到期望的東西。
義方謫瓊的居住地——昌江舊縣村的王姓族譜中沒有義方的記載。
開海南教育之先河
海南島地處大海的南面,歷史上她曾有一段與大陸隔絕的時期,然而自漢代以來,海南島逐漸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和熏陶,文教事業同時也得以長足發展,在此過程中,歷代貶官尤其是唐宋時期的朝廷貶謫官員對海南的文化和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王義方便是其中的一位。
據史料記載,王義方貶瓊時正值盛夏,海面上風大浪急,隨後天氣慢慢轉為晴和,王義方的船才得以安全抵達昌江。
《舊唐書》介紹,王義方行至海南之時,看到當地漁民準備用酒和肉來祭奠海神,便說:“黍稷非馨,義在明德。”於是酌水祭奠,並寫下一篇祭文:“思帝鄉而北顧,望海浦而南浮。必也行愆乎己,義負前修。長鯨擊水,天吳覆舟。因忠獲戾,以孝見尤。四維霧廓,千里安流。靈應如響,無作神羞。”這恐怕是王義方留給海南的唯一有史料可循的詩文了。
初到昌江,王義方看到的南蠻之地是田野荒蕪,道路梗塞,心裡感慨頗多。
《新唐書》說:“吉安介蠻夷,梗悍不馴,義方召首領,稍選生徒,為開陳經書,行祭奠禮,清歌吹龠(讀音yuè),登降跽立,人人悅順。”在昌江安頓下來后不久,王義方便召集地方首領共商文教事宜,還挑選了一些他認為較有潛質的學生門徒,親自為他們講授經書,舉行祭祀先聖先師的禮儀,傳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藝,告訴他們老少尊卑有序,那些少數民族的首領看了都十分高興。
記者查閱資料時發現,史書對王義方在海南發展私塾教育的記載的確很少,然而一字千金般簡約的記載卻留給後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也許是有王義方開了海南學校教育的先河,也許是在他的影響下,其後被貶來瓊的韋執誼、李德裕、蘇軾、李綱、趙鼎、李光和胡銓等人,也大都致力於傳播中原文化,為海南的文化教育夯定了基礎,給海南島留下了久遠而深沉的文化積澱。
相比於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王義方的名氣太小。他們的共同點是被貶來瓊之後,都在海南住了三年,都有設堂講學的經歷。
很多人知道,東坡走後,海南人文昌盛,尤其在明代海南人才輩出。907年前東坡謫居地———中和千年古鎮,如今家家戶戶都有做對聯貼對聯的習俗,如此風雅被稱為東坡先生的流風遺韻。卻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340年前,唐臣王義方被貶來瓊,和東坡先生一樣帶著受傷的心靈,拖著長途勞頓的身子,謫居瓊西之吉安(今昌江)。以傳播儒學為己任的他,說服各黎峒首領,開班講學,傳授禮樂。他被稱為“開創海南儒學教育的第一人”。
相比東坡先生,王義方更早在海南傳播中原文化。他們講學的環境十分艱苦。這在東坡先生“食無肉、病無葯、居無室”的書信中有描述。但是王義方的筆墨,卻極少留傳下來。想必他講學之初的條件比東坡先生更難更苦。然而王義方正當年,30出頭的他精力旺盛不畏艱難,他的學堂里經常傳來歌聲簫樂,連當地黎峒首領聽了也深受感染,史書上描述說“黎酋大喜”、“人人悅順”……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王義方開啟海南儒學教育的史實,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和《廣東通志》、《瓊台志》、《瓊州府志》等史書中都有記載。
王義方開啟海南儒學教育的史實,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和《廣東通志》、《瓊台志》、《瓊州府志》等史書中都有記載。
王義方事迹:翻閱古籍,重訪吉安。王義方這位海南“文化先師”的形象慢慢地豐滿起來。
據史料記載,終唐一代,被貶流海南的朝官有29位(包括7位宰相),其中最早貶瓊者是王義方,他比“五公”之一的李德裕還早203年到瓊。
據《舊唐書》記載:“王義方……初舉明經,因詣京師,中路逢徒步者,自雲父為潁上令,聞病篤,倍道將往焉。徒步不前,計無所出。義方解所乘之馬與之,不告姓名而去。”說的是當年王義方因考明經,便前往京城長安,中途遇到一個徒步趕路的人,對方自稱父親是潁上縣令,聽說父親病重,要日夜兼程前往,目前只能徒步,趕路十分困難,但又毫無辦法。王義方聽罷,二話不說就解下自己騎的馬讓給他,沒有告訴對方姓名就離開了。
《新唐書》記載:“魏徵異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辭不取。俄而征薨,乃取女。人問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到京城不久,王義方被授以“晉王府參軍”之職。大臣魏徵非常喜歡和器重他,準備把夫人的侄女嫁給王義方,但最終被他婉言拒絕了。不久魏徵去世后,王義方卻主動向魏徵夫人的的侄女求婚,並迎娶對方為妻。朝中同僚對王義方的這一舉動表示不解,王義方說:我之前拒婚,是因為魏徵正處在高位,我不想趨附權貴;如今魏公去世了,我要實現他生前的願望,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無何,坐與刑部尚書張亮交通,貶為儋州吉安丞。”(《舊唐書》)在朝中,王義方因與刑部尚書張亮交往友善,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張亮被誣告謀反杖打致死,31歲的王義方受株連被貶到今昌江黎族自治縣。
3年後,王義方調任洹水縣(今河北魏縣)縣丞,當時張亮有個侄子叫張皎,“配流在崖州,來依義方而卒,臨終托以妻子及致屍還鄉”。返回大陸時,王義方“使奴負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義方之馬,身獨步從而還”(《舊唐書》)。自己走路,將坐騎讓給孤兒寡母,可謂性情中人的舉動,這也是有史料記載的王義方第二次讓馬的故事。
盡忠直言讓王義方二度被貶。唐高宗顯慶元年(656),王義方升任侍御史,當時中書侍郎李義府執掌朝政,有個婦女淳于氏姿色過人,因獲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義府看上了這名女子,便託大理寺寺丞畢正義違法把她弄出監獄,然後據為己有。後來高宗皇帝命人重新審理淳于氏這個案子時,李義府逼迫畢正義自縊身亡,朝中百官沒有一人敢向皇帝揭露李義府的姦情,高宗也想饒恕李義府,惟有剛正不阿的王義方仗義執言,站出來曆數李義府的罪狀。然而他的一片忠心皇上並沒有理會,反而認為他誹謗侮辱大臣,言辭不恭,便把41歲的王義方貶謫到萊州(今山東掖縣)任司戶參軍。
公元646年,年僅31歲的王義方攜妻帶雛,從遙遠的長安城被貶到吉安任縣丞,來到了舊縣村,開始了他在海南島的3年貶謫生活。
據史料記載,王義方貶瓊時正值盛夏,海面上風大浪急,隨後天氣慢慢轉為晴和,王義方的船才得以安全抵達昌江。
《舊唐書》介紹,王義方行至海南之時,看到當地漁民準備用酒和肉來祭奠海神,便說:“黍稷非馨,義在明德。”於是酌水祭奠,並寫下一篇祭文:“思帝鄉而北顧,望海浦而南浮。必也行愆乎己,義負前修。長鯨擊水,天吳覆舟。因忠獲戾,以孝見尤。四維霧廓,千里安流。靈應如響,無作神羞。”這恐怕是王義方留給海南的唯一有史料可循的詩文了。
初到昌江,王義方看到的南蠻之地是田野荒蕪,道路梗塞,心裡感慨頗多。
《新唐書》說:“吉安介蠻夷,梗悍不馴,義方召首領,稍選生徒,為開陳經書,行祭奠禮,清歌吹龠(讀音yuè),登降跽立,人人悅順。”在昌江安頓下來后不久,王義方便召集地方首領共商文教事宜,還挑選了一些他認為較有潛質的學生門徒,親自為他們講授經書,舉行祭祀先聖先師的禮儀,傳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藝,告訴他們老少尊卑有序,那些少數民族的首領看了都十分高興。
他比“五公”之一的唐相李德裕還早203年到瓊.
比蘇東坡早400多年在海南設堂講學
他被譽為海南儒學教育第一人
他官銜不高卻以忠誠仁義的美德榮登正史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