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西林場
馬西林場
馬西林場位於莘縣馬頰河以西,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援建的2606項目工程,規模造林始於1982年底。現有林地面積11萬多畝,其中以歐美楊、毛白楊為主的速生豐產林109000畝,以蘋果、梨為主的經濟林664畝,苗圃600畝。其造林面積之大,規格之高,林木蓄積量之多,為平原地區所罕見,被譽為“平原綠洲”。昔日的風沙薄地,如今已是樹的海洋,草茂林豐,十里成蔭,林間百鳥爭鳴。2001年被批准為“城市自然保護區”。
徠馬西林場植被景觀以森林景觀---楊樹林為主體景觀,同時兼顧其他類型。
(1)毛白楊林景觀

馬西林場
(2)楊樹林景觀
場區內主要以楊樹林為主,主要包括中林46楊、107楊、12-7楊等樹種,面積4000多畝,規模大,林相好,形成壯觀的“林海”景觀。
(3)經濟林景觀
場區內經濟林主要有蘋果、桃、梨、葡萄等,面積2000畝,主要分部在場部以南,形成不同特色的綠化景區,經濟林不僅以其春花秋實成為林場重要景觀,也可開發賞花、採摘果品等參與性旅遊項目。
(4)野生花草景觀
林場內野生花草繁多,主要有茅草、蒲公英、野菊花、貓眼兒、苜蓿等,還有引種栽植的葵花、蜀葵等。場區內楊樹林下的天然草地和高大的楊樹林共同構成可游、可憩、可賞的森林環境,是獨具特色的森林植物景觀。場區的野生蔬菜資源也非常豐富,主要有:黃須菜、馬齒菜、曲曲菜、苦菜等,可利用其作為特色美餐。
(5)野生動物景觀
集中連片的森林環境給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創造了條件,野生獸類主要有獾、兔、黃鼬、刺蝟、鼴鼠等,野生鳥類主要有喜鵲、黃鵲、斑鳩、烏鴉、麻雀、啄木鳥、布穀鳥等,昆蟲景觀主要有蝴蝶、蟬、蟈蟈、蟋蟀等。白楊林海,是百鳥天堂,喜鵲、山雀等鳥兒成千上萬,棲息於這片樂園,它們色彩斑斕的羽毛,清脆悅耳的鳴叫,活潑靈動的身影,以及齊飛齊落的壯觀場面,成為林海又一道誘人景觀。
林場場區屬於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微變起伏,崗、坡、窪相間的平原地貌類型,地面緩崗與窪地高差小於3米。公園邊界挖邊界溝形成的土壩高度3-4米不等,雖然形成了地形起伏,但造型過於機械呆板,應通過人工整形成為緩丘地形,形成地貌景觀。馬西林場植被景觀以森林景觀---楊樹林為主體景觀,同時兼顧其他類型。
莘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為衛國莘邑,秦初置陽平縣,隋朝始稱莘縣。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這裡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
戰國時期孫臏和龐涓鬥智決戰的馬陵道古戰場、唐代韓王墓碑石刻群、明代文廟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遊開發價值;這裡還是水滸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水滸傳》中描述的野豬林、十字坡等遺址至今猶存;始建於宋代,歷經800多年,文革期間被毀的燕塔已修復,為莘縣增添新的文化內涵。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英傑奇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宰相伊尹曾躬耕莘野;北宋名相王旦祖籍莘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任范縣縣令,治所就是今天莘縣的古城鎮。莘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宋任窮、楊勇、楊得志、馬本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期在這裡戰鬥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張海迪、孔繁森等許多楷模從莘縣大地走出,成為全縣人民的驕傲。

古馬陵之戰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