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李昌林的結果 展開
李昌林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李昌林,男,漢族,四川省南充市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重慶市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法學會少年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第一、第三、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江津區人民法院、沙坪壩區人民檢察院、沙坪壩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諮詢專家,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011年入選重慶市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曾任四川省南充縣人民法院書記員、助理審判員(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1996年7月至1998年2月)、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助理(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掛職)、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掛職),西南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2004年9月至2010年11月)、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
李昌林[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主編:《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釋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5月版。
個人專著:《民眾參與刑事審判比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個人專著:《從制度上保證審判獨立——以刑事裁判權的歸屬為視角》,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刑事被害人救濟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與人合作。
《偵查程序與人權保障——中國偵查程序的改革和完善》,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與人合作。
《中國刑事訴訟法(第二修正案)學者擬制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版,與人合作。
《新刑法原理與實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與人合作。
《禁毒法律實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與人合作。
孫長永主編:《刑事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第二副主編。
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一副主編。
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撰寫下冊。
陳忠林主編:《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1版、2005年2版、2010年3版。
趙長青主編:《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
趙長青主編:《經濟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許明月、夏登峻主編:《牛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許明月主編《新帕爾格雷夫法經濟學大辭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刑事上訴理由研究”,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1年第7期(合著,第一作者)。
“審查逮捕程序改革的進路——以提高逮捕案件質量為核心”,《現代法學》2011年第1期。
“檢察機關履行證明責任的保障機制”,《人民檢察》2010年第24期。
“降低羈押率的途徑探析”,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9年第4期。
“刑事訴訟模式的立法選擇”,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從制度上保證人民陪審員真正享有刑事裁判權——論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完善”,載《現代法學》2007年第1期。
“論對公訴的司法審查”,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期。
“論通過法官實現控辯平衡”,載《法律適用》2006年第12期。
“刑事訴訟法官迴避制度的完善”,獨著論文,載《人民司法》2006年第4期。
“法官資格制度――比較與借鑒”,載《人民司法》2003年第8期(2004年8月獲得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編輯部“海韻杯”有獎徵文二等獎)。
“訴判同一與變更罪名”,載《現代法學》2003年第2期。
“強行偵查權之司法制約的比較考察”,載《河北法學》2003年第1期。
“試論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合著,第二作者),載《現代法學》1995年第3期。
“訴訟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機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量刑程序改革的三個關鍵問題初探”(合著,第一作者),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論偵訴協作”,載《人文縱橫》2010年第2期。
“刑事一審裁判質量保證體系論綱”,載《政法學刊》2009年第1期。
“論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載卞建林、王肅元主編:《刑事訴訟法修改:問題與前瞻(2007年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刑事判決程序初探”,載《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6年第4期。
“刑法中的避險意識初探”(合著,第一作者),載《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走出庭審實質化的誤區”,載《訴訟法理論與實踐——司法理念與三大訴訟法的修改(2006年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從制度上保證審判獨立——以司法獨立的國際標準為參照”,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美國聯邦證據規則”(譯文),載《刑事訴訟前沿研究》(第4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論民眾的刑事實體裁判權”,載《刑事法評論(第16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下)”(譯文),載《刑事訴訟前沿研究》(第3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
“論檢察官的客觀義務”,載《中國司法》2004年第8期。
“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上)”(譯文),載《刑事訴訟前沿研究》(第2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論刑事法官實體裁判權的分配”,載《刑事訴訟前沿研究》(第1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論走私罪及其立法完善”,載《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以審判為中心――21世紀我國刑事訴訟之走向”,獨著論文,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刑事司法如何貫徹罪刑法定原則――綦江虹橋案件的實體判決評析”,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判解》(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0月版;載趙長青主編:《新世紀刑法新觀念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4月版。
“控辯平衡的程序保障――兼論我國刑事訴訟對英美證據開示制度的借鑒”,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8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版。
“論犯罪結局形態”,載《法學評論》2000年增刊。
“論洗錢罪”,載趙長青主編:《刑法適用研究》,重慶出版社2000年9月版。
“論走私、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罪”,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林某的行為系故意傷害罪的連續犯――兼與祝昌焱同志商榷”,載《人民司法·四川專刊》1999年第3期。
“刑事訴訟公正論”,載《人民司法·四川專刊》1999年第2期。
“犯罪結局形態理論的反思與重構”,載趙長青主編:《新刑法典的理論與實踐》,重慶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及其立法完善”,載馬克昌、丁慕英主編:《刑法的修改與完善》,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6月版。
“未決羈押制度研究”,重慶市第三批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度課題。
“深化審查逮捕機制改革研究”,最高人民檢察院2010年度一般課題。
“公訴案件一審程序改革研究”,中國法學會2009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課題。
“論刑事裁判權的歸屬”,2004年度人事部歸國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項目。
“民眾參與司法的比較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度校級重點課題。
“刑事實體裁判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度校級重點課題。
“被害人補償制度研究”,2007年度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重點課題,陳彬教授主持。
“關於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濟制度的調研報告”,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度重點調研課題,何永碧院長、孫長永教授主持。
譯文“灰色地帶:反腐敗法律的文化分析”2009年12月29日獲得重慶市新聞出版局、重慶市期刊協會第九屆重慶市期刊好作品評選一等獎。
論文“法官資格制度——比較與借鑒”(載《人民司法》2003年第8期)於2004年8月獲得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編輯部“海韻杯”有獎徵文二等獎。
論文“論走私犯罪的司法適用與立法完善”(未刊稿)1999年1月獲得四川省法學會、四川省檢察官協會刑法理論研討會二等獎。論文“論共同過失犯罪”(載《現代法學》1994年第3期)獲得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第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2004年,獲得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支持計劃的資助。
2008年9月,獲得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的稱號。
2008年9月,被評為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
2010年9月,再次被評為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
2011年7月,被評為西南政法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11月入選第三批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