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圖書館

1921年建於保定市的圖書館

河北大學圖書館現位於保定市河北大學新校區內,原河北大學圖書館——北疆博物館始建於1921年,是法國天主教會在天津創辦的工商大學附設的圖書館。建築面積32846平方米,館藏圖書390萬餘冊,是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之一。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前
1921年,法國天主教會在天津創辦工商大學附設的圖書館。建館之初,略具規模。1926年11月,本科教學樓落成,二樓東端地下二層為圖書館。圖書館共分兩部分,下層為藏書室,上層為閱覽室。藏書以中、英、法文本居多,閱覽室可容納一百多人,規模初具,是為天津工商大學圖書館。
1933年8月,隨學校易名為天津工商學院圖書館。1939年,天津市遭洪水之患,圖書館慘遭波及。1940年,全部遷移北疆博物院舊址。1943年,為紀念該校董事長龔仙舟而更名為仙舟圖書館。
1948年8月,該校更名為私立津沽大學,本館也隨之名為私立津沽大學圖書館。
新中國成立后
1951年9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該校,本館仍名津沽大學圖書館,即公立津沽大學圖書館。9月13日圖書館開始啟用新章,同時舊章作廢。此時圖書館館長由原文學院長兼外語系主任李世麟擔任。李世麟在任期間,完成了各院校圖書館的移交工作,使原來各移交單位的圖書全部由該校圖書館負責管理。
1952年10月,更名為天津師範學院圖書館。1958年8月,更名為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期間圖書館館長由李邦翰擔任。李邦翰,德國法蘭克福社會經濟學博士,知識淵博,工作態度嚴謹,重視館藏圖書建設,為人正直,深受師生尊重與愛戴。
1960年7月,隨學校更名而定名為河北大學圖書館。1970年12月,隨學校遷至保定,位置在河北大學南院。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圖書館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為滿足學校教學科研需要,於1989年9月開始籌建新館,1992年6月,新館落成,新舊館一體並用。新館位置設在舊館的東部,與舊館呈靠背聯手式。新館建成后,舊館的主要功能是書刊採購、報刊入藏閱覽、文獻檢索服務等項傳統服務;新館的主要功能是圖書流通、開架借閱、諮詢參考、學術交流、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與服務等,同時承辦一些國際國內的大型學術會議,兼有接待專家考察、外賓來訪的任務。河北省高校圖工委秘書處、河北省大百科編纂委員會等單位設在館內。河北大學圖書館積極向現代化圖書館邁進。1997年9月,隨著河北大學校園網的建立,全館實現了基於校園網環境下的全部業務的自動化管理。2006年河北職工醫學院併入我校,圖書館也統一管理。
2016年,新校區圖書館落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閱覽坐椅2650個,是一座全開放式的大型現代化的高校圖書館。

場館規模


建館初期只有400平方米的館舍,100多個閱覽座位,及至1992年由香港著名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省政府投資建設的新圖書館落成,館舍總面積已達14533平方米。2001年5月,由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會捐建的“河北大學樹華電子智源中心”落成,該中心引進的中國學術期刊網鏡像網站,是國內最大型的學術期刊資料庫。
河北大學圖書館積極進行了圖書館現代化建設。1996年引進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M912小型機和傳技電腦公司的整合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TOTALS,1999年12月對原有TOTALS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采編、流通、期刊、公共查詢、經費管理、Internet信息發布的集成自動化,能夠高效率、高質量地處理圖書館的各項業務。T2系統還實現了館內信息資源網上查詢,並通過河北大學校園網和Internet連接,向國際網際網路提供河北大學圖書館館藏書目信息,並能檢索Internet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
2002年1月,我校已經聯通“河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及“超星數字圖書館”,現網上可查閱的數字圖書約有20萬餘種。
2002年9月,河北大學新校區成立,河北大學新校區圖書館隨之成立,面積為4800平方米,800個閱覽座位,圖書8萬冊,中文期刊224種,報紙28種,全部開架閱覽。
2016年,新校區圖書館落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共3.8萬平方米,閱覽坐椅2650個,是一座全開放式的大型現代化的高校圖書館,目前圖書館由新校區總館、本部分館、醫學部分館和19個院(中心)資料室分館組成,下設綜合辦公室、資源建設中心、學習支持中心、古籍特藏中心、技術與數據中心、研究支持中心等部門。館舍總面積已達5.99萬平方米,館員130餘人,閱覽座位3767個,各種類型文獻390萬冊,古籍文獻2.6萬餘種近20萬冊,古籍藏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本館每周開放91.5小時,日接待讀者三千餘人次,全年累計接待讀者50餘萬人次。
近年來,圖書館積極進行網路環境下的數字化資源建設和文獻保障體系建設,引進中外文資料庫52個,自建資料庫14個,還收藏有一定數量的縮微文獻、音像磁帶等,為了提高學校科研水平,圖書館還開展了論文的查收查引工作;開展了和CALIS、CASHL、NSTL、國家圖書館、河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聯合編目、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工作;開展了區域合作模式,與華北電力大學圖書館、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實現中外文期刊資源共建共享。目前,我館引進安裝了圖書館集成自動化管理系統(Melinets),實現採訪,編目,流通,查詢自動化管理。2016年,我館推出新門戶網站和易瑞資料庫授權訪問系統,為讀者提供了“坤輿發現”一站式中外文資源檢索平台和“移動圖書館”,並實現了校園網外無障礙利用本館電子資源,在一定程度實現了數字圖書館最初的3A功能設計: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獲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識(Anyknowledge)。
河北大學圖書館是中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成員館,河北省高校圖工委秘書處、《河北科技圖苑》編輯部設在館內。圖書館經常接待來自全省、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並派出工作人員出國考察或訪問研究,已同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我國港、澳、台地區及內地高校400餘所圖書館建立並保持密切的文獻交換關係。

館藏資源


圖書信息

河北大學圖書館
河北大學圖書館
河北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的特點是歷史悠久、數量豐富、品種多樣、中外兼收;綜合性強,涵蓋我校各專業以及新興、交叉、邊緣學科;古籍豐富,歷史悠久,品種珍貴,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從1921年建館至今,歷經80多年的文化積澱,已擁有各種紙質圖書文獻390萬餘冊,其中圖書館220.8252萬冊,醫學部33.8816萬冊,院(系、中心)資料室51.5759萬冊;電子版圖書約86萬餘冊。

報刊資料

館藏報刊文獻歷史悠久、數量豐富,現有報刊合訂本20萬餘冊,4000餘種。其中中文報刊合訂本15萬餘冊、3500餘種,外文報刊合訂本5萬餘冊,600餘種。每年訂購中文期刊1500多種,外文期刊160多種,報紙90多種,基本覆蓋了我校各學科專業。在館藏專業期刊中核心期刊的收藏達到80%以上,西文期刊中《化學文摘》從創刊至今一直收藏,中文報庫中收藏有解放前出版的報紙21種,建國后出版的報紙208種,其中有《申報》、《大公報》、《民國日報》、《北洋政府公報》以及我黨早期創辦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等。此外還有我國最早的石印畫報《點石齋畫報》。

古籍文獻

館藏古籍文獻彌足珍貴,共26200多種,18萬多冊(件)。其中善本363種,4959冊;珍本866種,8033冊;孤本17種,238冊。主要藏書特色為方誌和家譜。此外,館藏輿圖、書畫、名人手札及金石、碑碣拓片也極為豐富。
方誌類圖書是館藏古籍文獻的一個特色。館藏方誌1158種,10344冊,多為清末民初刊本,但也不乏善本,如明嘉靖刊本《山東通志》、《龍門志》、《石湖志略》,明萬曆刻本《武夷志略》、康熙刊本《寶坻縣誌》、《岷州志》、雍正刻本《江西通志》、乾隆刊本《盤山志》、《岐山縣誌》等,都有較高的文獻參考價值。《石湖志略》則有清代著名學者、大藏書家黃丕烈的題跋,為國內獨家收藏,彌足珍貴。
家譜類圖書又是館藏古籍文獻的一個特色。館藏家譜835種,173行,多為明、清、民初刊本和木活字本,其中珍本30餘種,最早刊本為元至元三年(1377)汪雲龍纂修的《新安汪氏族譜》。河北大學圖書館古籍家譜類藏書,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刊式上,都堪稱“華冀文采第一家”。
館藏部分輿圖、書畫、手札、碑碣拓片等古籍文獻,如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於康熙十三年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全圖》,比利時安特正普出版社於1601年出版的奧泰禮《世界地圖冊》,明代畫院在菩提樹葉上繪製的《明畫院繪十八應真冊》,明代著名山水花鳥畫家沈周的《石田真跡》,清代曾國藩張之洞莫友芝、嚴修、徐世昌、載瀅、溥偉、溥儒等名人的手札,《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拓、孔子劍刻真跡、“殷比干莫”拓片,這些都是豐富館藏古籍文獻的藝術珍品。
另外,館藏兩部大型文獻叢書,即《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和《中華再造善本》叢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共分三編,正編100輯,128冊;續編100輯,1079冊;三編88輯,927冊,涵蓋近代名人奏疏、政書、年譜、筆記、日記、詩文集及經世文編、碑傳集等,其中尤以海內外孤本居多。這套影印本叢書,是近代中國歷史文獻集大成者。《中華再造善本》是2005年教育部為我校配送的一套價值300萬元的大型叢書。這套叢書共分五編,自唐迄清為《唐宋編》、《金元編》、《明代編》、《清代編》、《少數民族文字文獻編》,這套叢書選錄之富、影印之精、學術價值之高,迄未有之。

音像資料

河北大學圖書館收藏的音像資料有磁帶302種(2000多盤)、錄像帶462種(492盤)、VCD503種(1167碟)、DVD148種(155碟),內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資料、常用外國語學習資料、專業教學用資料、電影電視名片欣賞、中外音樂經典等。

數字資源

河北大學圖書館積極進行數字化建設,電子資源不斷豐富,對於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部門設置


按照《全國普通高校圖書館工作條例》的規定,河北大學圖書館實行館長負責制,館內機構設置如下:
1.綜合辦公室:負責全館的行政、業務保障、設備管理及統計工作。
2.資源建設中心:負責所有資源的建設工作,包括多媒體、開放獲取資源及網上開放的其他學術性資源的採集、加工、揭示等,以及捐贈、交換等業務。資源採訪館員參與學科服務、紙質資源的典藏管理、館藏評估與剔除。
3.學習支持中心:全方位為讀者的學習提供服務(主要是學生),包括書刊閱覽外借、終端外借、創新創意服務、論文寫作指導、多媒體服務、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面向學習的信息素養教育(新生入館教育、畢業離校、校園開放日等),以及一般性的檢索與諮詢服務等。
4.研究支持中心:負責各學科的研究支持和本館的科研及發展研究工作。包括課題諮詢、查收查引、專利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競爭情報服務、科研態勢分析、科研工具應用、決策支持、研究數據服務、學科服務、信息素養教育(課題申報、研究數據的管理、專利與知識產權等)以及虛擬諮詢服務。
5.古籍特藏中心:古籍保護,閱覽,修復和整理。對古文獻、西文文獻、民國文獻、館藏專題文獻資源及本校本館獨有資源(含學位論文)等進行編目、保管、閱覽、保護、修復及展示宣傳,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古籍特藏文獻的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6.技術與數據支持中心:信息基礎設施(網路/伺服器/無線網/交換機/台式機/筆記本等硬體)、系統平台、應用平台、數據管理及長期保存、開放獲取(開放知識庫、開放數據、開放出版、學者ID等),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等。自助服務設備、除菌機、複印機等的維護與管理,以及數字加工業務。
7.《河北科技圖苑》編輯部:《河北科技圖苑》創刊於1988年9月1日。該刊系河北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主辦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科學文獻學方面的刊物。
8.本部分館:負責本部分館的行政、業務保障、設備管理、統計工作。
9、醫學部分館:負責醫學部分館的行政、業務保障、設備管理、統計工作。
10、各學院資料室分館:設有借書處、閱覽室、負責本學院專業性書刊採購、加工、統計管理等工作,並為本院師生提供借書、閱覽服務。

鎮館之寶


KunyuWanguoQuantu
坤輿全圖
清康熙年間,耶穌會士南懷仁奉命作《坤輿全圖》,該圖是近代以來世界地圖史上第一份比較完整的世界地圖。當前,《坤輿全圖》一份保存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另一份保存在河北大學圖書館,目前位於河北大學新校區圖書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這麼珍貴的文物之所以被河北大學珍藏,是因為其前身是1921年由法國耶穌會士創辦的天津工商大學
明萬曆年間義大利人M.利瑪竇(1552~1610)在中國編繪的世界地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由明宮廷藝人摹繪12份。現存本即此12份之一,收藏。此本原是六幅條屏,今裝裱為一大幅。通幅縱168.7厘米,橫380.2厘米。圖首右上角題“坤輿萬國全圖”6字。主圖為橢圓形的世界地圖,此外並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另有量天尺圖附於主圖內左下方。各大洋繪有各種帆船共9艘,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共15頭,南極大陸上繪陸上動物共8頭,有犀牛、象、獅子、鴕鳥等。

機構介紹


單位簡介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卷帙浩繁的文獻典籍。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國家珍貴古籍(6000多部)名錄和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100多個)名單。這些文獻典籍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和利用好珍貴文獻典籍,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河北大學圖書館是當前河北唯一一家入選單位。
河北大學圖書館是全國古籍保護單位,河北省古籍保護單位,河北省譜牒研究中心,館藏古籍26000多種,20餘萬冊,善本1100餘種。主要藏書特色為方誌和家譜。此外,館藏輿圖、書畫、名人手札及金石、碑碣拓片也極為豐富。
館藏家譜八百餘種,173姓,多為明、清、民初刊本和木活字本,其中珍本三十餘種,最早刊本為元至元三年(1377)汪雲龍纂修的《新安汪氏族譜》。我館古籍家譜類藏書,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刊式上,都堪稱“華冀文采第一家”。

珍貴古籍

第一批一部,合200卷:
00820玉海二百卷
辭學指南四卷
詩考一卷
詩地理考六卷
漢藝文志考證十卷
通鑒地理通釋十四卷
周書王會補註一卷
漢制考四卷
踐阼篇集解一卷
急就篇補註四卷
小學紺珠十卷
姓氏急就篇二卷
六經天文篇二卷
周易鄭康成注一卷
通鑒答問五卷(宋)王應麟撰元后至元六年(1340)慶元路儒學刻明修本
第二批,四部,合135卷:
01663史記鈔九十一卷(明)茅坤輯明泰昌元年(1620)閔振業刻朱墨套印本
01675史記纂二十四卷(明)凌稚隆輯明萬曆凌稚隆刻朱墨套印本
01708歐陽文忠公五代史抄二十卷(明)茅坤輯明刻朱墨套印本
01828石湖志略一卷(明)盧襄撰文略一卷(明)盧襄輯明嘉靖刻本黃丕烈王振聲跋

館長學者


李振綱

哲學博士,1999年擔任圖書館館長。在任期間,響應河北大學“深化改革,創建名校”的號召,對圖書館的用人制度、管理體制進行了大膽改革,全面落實了全員下崗,全員競聘,職責明確,獎優罰劣的崗位責任制度。針對辦館經費的不足,一方面向校領導呼籲,擴大投入;另一方面,提出並實施了“開源節流,以館養館”的發展戰略,在不到二年的時間裡,就使圖書館的辦館條件、服務質量、工作環境等都有了明顯改進。根據21世紀教育發展的需要和圖書館建設的新特點,制訂了抓好古籍典藏,優化文獻資源配製,加快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工作規劃。全館上下,團結一心,正在逐一落實這一計劃。同時,兼河北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期從事中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文化憂思錄》、《孟子的智慧》等學術專著4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獲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青年專家,河北省改革開放二十年百名優秀大學生,保定市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獲河北省第二屆、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一等獎。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

詹福瑞

男,滿族,1953年11月出生。河北秦皇島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
基本簡歷
1975年10月—1978年09月河北大學中文系讀本科,
1978年09月—1986年09月河北大學中文系任教,
1986年09月—1991年05月河北大學古籍所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1991年07月—1993年04月河北大學古籍所任講師、副教授,
1993年05月—1996年04月河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副主任、主任,
1996年04月—1999年08月河北大學副校長、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98年08月—2004年03月河北大學黨委書記,
2004年03月—2005年01月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副館長(主持日常工作),
2005年01月—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國家圖書館館長。
社會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審組成員,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與評審委員,
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
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文心雕龍研究會副會長,
河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文史組副組長,
河北省文學會副會長等職。

唐文播

兩度擔任圖書館館長。1958年至1966年,先後任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河北大學圖書館館長。主要工作是改造圖書館,即在藏書建設、目錄建設、隊伍建設、工作秩序和規章制度建設等方面,改變過去半殖民地性質的辦館方向,使之適合於社會主義大學的需要。1979年至1984年第二次任河北大學圖書館館長,主要工作是對圖書館進行整頓改革,即針對文革十年浩劫中所遭到的破壞和學校圖書館一再搬遷所造成的混亂,全力以赴的撥亂反正,做好基礎工作。同時,以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為中心,加強各項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使之適合全面開創四化建設新局面的需要。唐文播在任職期間,重視科學研究,從實際出發,講求效果。在河北省圖書館學會第一次學術討論會上,發表的《懂得昨天、抓緊今天、奔赴明天》和《圖書館現代化展望》兩篇文章,就是對這一觀點的具體闡釋。此外,還特別注重古籍典藏工作,使之形成館藏特色。唐文播著作有:《周秦諸子概論》、《中國文學史》、《文心雕龍講授提綱》、《中國近代史講義》、《中國現代史講義》等。發表論文有:《敦煌老子卷子之時代背景》、《河上公老子章句作者考》、《敦煌老子寫捲紙質款式字體綜述》、《巴黎所藏敦煌寫本老子二四一七卷考證》、《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敘錄》、《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本綜考》、《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評記》、《敦煌老子寫卷上系師定河上真人章句考》、《老子篇章字數考》、《段玉裁說文學之研究論“文”》、《漢字的創造演變和趨向》、《中庸之本體論與人生哲學》、《中庸義證及其成書時代之推測》等。

王振鳴

1979年擔任圖書館副館長,1984年擔任圖書館館長。在任期間,工作成效卓著,享譽海內外。主要業績簡要概述如下:1.理順校辦圖書館體系,將校內18個系、所資料室,納入圖書館管理,推進圖書情報一體化,在館內建立起情報工作機構。2.進行工作隊伍的調整與補充,取得省教委支持,首創工作人員社會招聘制;為培訓在職工作人員,在館內率先舉辦《圖書館基本知識學習班》,光明日報為此做了專訪(刊於1981.12.17)。3.根據館藏優勢,確立館藏特色,開發文獻資源,進行館藏古籍善本圖書的整理工作和館藏家乘譜牒的整理工作,整理館藏河北省地方志,並對河北省各主要圖書館進行調研,對館藏進行整理補充,使館藏河北省地方志自名列第七位上升為第一位,為盛世修志做出了貢獻。4.提高圖書館的地位和工作人員素質,定期舉辦圖書館學及工作的科學報告會,並納入學校的科研計劃,做為歷屆校內科研報告會的分會場之一。5.在工作人員嚴重缺編情況下,納入激勵原則,使開館時間從50多小時(每周)提高為70多小時,6.1981年推動籌建起“河北省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並被省教委聘為圖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河北省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定及在河北省高校推廣開設文獻檢索課做出了貢獻。7.1980年參加全國高校圖書館會議,被教育部聘為委員會代表,參加《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的制定。8.1983年應北京大學邀請,參加主持高校圖書館管理講習班,擔任教學領導小組成員,組織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三位館長的為期一個半月的講學及討論活動。9.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於1984年籌建起河北大學圖書館學系,並擔任了講課任務。10.1985年代表中國圖書館學會訪問香港,與香港圖書館協會建立雙方的圖書館界交流關係與學協會的合作關係。其學術成果主要有:《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和圖書館事業現代化》、《試論理工科大學的科學情報教育》、《圖書館法規文件彙編》(專書)、《試論圖書館管理者的自我完善》、《館系合作,大力加強實踐環節,促進圖書館學教育的改革》等。

王玉林

1984年擔任圖書館副館長,1987年擔任圖書館館長。在任期間,以工作嚴謹、紮實、穩健著稱,工作業績人口皆碑。簡述如下:在擔任河北大學圖書館館長期間,主持建成了由香港著名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省政府投資8500平方米的圖書館新樓。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也開始從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轉變,王玉林組織領導了諸如“電子計算機在圖書館應用”、“全方位開架借閱”等多項改革工作,使學校圖書館在充分發揮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在為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服務、在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較突出的成績和貢獻,得到了我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好評與讚譽。1991年9月10日被河北省教育委員會和河北省人事廳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93年6月被國家教委圖書館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高校圖書館先進個人”光榮稱號。曾發表《丁茶山評傳》、《著名的朝鮮學者丁茶山》以及有關圖書館學、情報學方面的論文多篇。

服務指南


開放時間

圖書館總館(新校區)
開放地點名稱開放對象開放時間
古籍閱覽區教師、博士研究生
周一至周五8:00-21:30
(周三8:00-14:30閉館)
周六-周日8:00-18:00
其他閱覽區全體讀者
本部分館
開放地點名稱開放對象開放時間
一樓文科借書處全體讀者周一至周日8:00-18:00(周三8:00-14:30閉館)
三樓理科借書處
二樓外文報刊閱覽室全體讀者
周一至周日8:00-22:00
(周三8:00-14:30閉館)
二樓自習室
二樓古籍閱覽室教師和研究生
四樓樣本書庫閱覽室
五樓經濟學科文獻中心
外文借書處
全體讀者周一至周日8:00-18:00(周三8:00-14:30閉館)
醫學部分館
開放地點名稱開放對象開放時間
一樓借書處全體讀者
周一至周日8:00-18:00
(周三8:00-14:30閉館)
二樓報刊閱覽室全體讀者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周三8:00-14:30閉館)
三樓電子閱覽室全體讀者
周一至周日8:00--22:00
(周三8:00-14:30閉館)
各學院資料室分館開館時間、借書時間、閱覽時間由各學院制定。

服務內容

圖書借閱 
外借:本館設有三個開架借書處,即文科計算機開架借書處、理科計算機開架借書處和外文開架借書處。閱覽:本館設置有文科參考書閱覽室、理科參考書閱覽室、科學檢索工具閱覽室、檢索工具書閱覽室、樣本書庫閱覽室、教師參考閱覽室、台港及海外出版物閱覽室等。各閱覽室均有室藏目錄。除教師參考閱覽室內的特藏圖書資料外,均實行開架閱覽。館際互借:本館館際互借處設在新館一樓目錄廳內,讀者(限本校教師、研究生)如需借某本與我館有互借關係的圖書館收藏的圖書,可到該處辦理互藉手續。
報刊閱覽
報紙閱覽室,附設中文報庫,收藏有建國前出版的報紙21種,建國后報刊208種。近期報紙全開架式閱覽。期刊閱覽室米,擺放當年期刊1400餘種,附設期刊庫,存放過刊與核心期刊。現已開架。外文報刊閱覽室,收藏有外文原版及影印報刊570餘種,並收藏專供外語學習的報刊30種。該室特設有世界大學文獻資料中心,收藏美、日、澳、加、英等百餘所著名大學的學校資料。還設有報考研究生資料中心,收藏國內有關考研的資料。此外,世界幾十家出版商的出版資料、新書書目等亦陳列在本閱覽室,供師生查閱。
特藏服務
教師閱覽室,收藏有古籍線裝書、建國前出版的圖書、期刊、家譜、方誌、字畫、圖譜等,具有高度的學術價值和珍貴歷史文物價值。該室主要提供給本校教師備課、學習場所,同時,開展古籍特藏諮詢服務。此外,該室藏有多種縮微膠片,並備有縮微閱讀器,供師生使用。樣本書庫閱覽室,收藏有1976年以來中圖法分類的館藏圖書的品種樣本,共計七萬多冊,覆及二十二個大類,全部開架流通閱覽。該室還設有河北大學文庫,收藏學校各單位及個人出版物,反映我校的學術科研成果。該閱覽室主要為教師和研究生提供服務。台港及海外中文出版物閱覽室,收藏台港及海外中文報刊136種。《大公報》、《世界日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等有影響的港台報刊均有收藏,提供本校教師和研究生參考閱覽。
音像閱覽
音像閱覽室收藏的音像資料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資料、常用外國語學習資料、專業教學用資料、電影電視名片欣賞、中外音樂經典。現有錄音帶390盤,錄像帶464盒(截至1995年底)。該室現已建立了音像資料資料庫,實現了管理的自動化。
參考諮詢
我館各服務網點的工作人員都有責任回答讀者提出的本部門藏書和服務的有關問題。圖書館信息服務部專門對讀者開展各種諮詢與信息服務。參考工具書閱覽室,收藏有各種中外文專題目錄、字典、辭典、手冊、百科全書、年鑒、圖表等工具書,共計5800餘種,7000多冊,涉及各學科領域。該室主要提供給高年級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文獻檢索課教學實習使用。科學檢索工具閱覽室,藏有中外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檢索刊物80餘種。另外,收有人大報刊複印資料147種,提供全校師生進行科研檢索文獻資料服務,並負責文獻檢索課教學實習。
聯機檢索
我館設有聯機檢索室,開展高層次的情報服務工作。該室入網聯通北京圖書館國家信息中心光碟資料庫遠程聯機檢索系統,提供光碟聯機檢索服務項目。讀者可以查詢北京圖書館國家信息中心最新光碟資料庫的情報資料,隨時了解掌握國內外各個領域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