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1999年創於西安的公辦學院

一個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等教育學院,1999年9月由原西北農業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和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合併組成。學院現有教職工209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員30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66人;高級工程師4人,高級實驗師4人,副編審2人;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52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后稷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

簡介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1933年春開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學院現設農業水利工程系、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動力與電氣工程系、材料與結構工程系;有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及其自動化、城市規劃、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等8個本科專業;農業水土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業水土工程、水文與水資源、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資源與水環境工程、水利工程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農業工程、水利工程2個博士后流動站。農業水利工程是國家和陝西省重點學科,水利水電工程是陝西省重點學科。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點、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和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是省級特色建設專業點,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和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是陝西省名牌專業。
學院擁有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旱區農業節水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水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研究中心、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實驗中心、陝西省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西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理中心、西北水利水電建築勘察設計院、咸陽西北水利工程諮詢有限公司、陝西省節水灌溉試驗中心、測量測繪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等11個校級科技創新研究及社會服務平台,4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19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農業水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辦《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水利與建築工程學報》學術刊物,是陝西省水利學會、水力發電學會的理事單位。
學院現有教職工215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員27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80人;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58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入選者1人,“后稷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2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校“青年學術骨幹支持計劃”入選者9人。農田水利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學生2766人,其中本科生2331人,碩、博士研究生435人。77年來,先後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10200餘名。著名水資源專家李佩成院士、力學家王光遠院士、農業水土專家熊運章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農業水土專家康紹忠教授,原任陝西省副省長鄭小明、陝西省政協副主席張生朝、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宜新等是校友中的傑出代表。
學院在農業水土、泥沙、旱區水資源、防滲抗凍脹、水工鋼閘門、灌溉水力學、高速水流等學科領域,結合黃土高原環境改善及西北旱寒灌區建設的重大需求,研究成果顯著。
上世紀70年代,熊運章教授等一大批農業水土專家創立的國家重點學科——農業水土工程學科面向旱區灌溉農業的需求,以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為突破口,強調水——土——作物的有機結合,工程措施和農業生物措施相統一,圍繞我國西北及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持續利用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在SPAC水分傳輸動力學及其節水機制、作物需水量計算與非充分灌溉理論、作物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大田作物調虧灌溉、多泥沙渠道量水配水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具有較高的水平。
黃土旱塬因水土流失導致泥沙問題普遍嚴重,上世紀50年代以來沙玉清等一大批泥沙專家,完成了三門峽水庫泥沙治理、黃河及渭河流域產沙、河流泥沙、渠庫泥沙等方面130餘項科研任務,出版了《泥沙運動學引論》、《水庫泥沙》、《引洪淤灌》等泥沙方面我國最早的經典著作。
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水土環境惡化,上世紀80年代在李佩成院士的帶領下,積極開展人類活動下旱區水文規律、水土環境演變機理、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研究,已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優勢。
結合上世紀40年代我校水利學科創始人近代水利大師李儀祉先生興建的關中八惠運行70年後老化凍害普遍,在旱寒區渠庫及灌區建築物老化防滲抗凍脹和水工閘門結構理論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編著《渠道防滲抗凍脹規範》等國家標準及專著多部,創辦了《渠道防滲》雜誌,舉辦十多期全國性渠庫防滲抗凍脹研討學習班,在全國形成了較大影響。
針對西部高水頭水電工程消能,上世紀80年代在韓瀛觀、李崇智、夏邁定、張志恆等教授帶領下研究高速水流空蝕破壞機理及泄水建築物體型,編寫國家標準2部,研究成果被工程教材、專著及工程廣為採用。
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重大基礎性研究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節水農業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農業高效用水重大產業化工程項目等國家、國際合作、省部級司局等課題140餘項,各類工程科研項目60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在美國ASCE的《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Irrigation & Drainag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中國《水利學報》、《泥沙研究》、《岩土工程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80餘篇,被SCI、EI收錄260餘篇。
學院將堅持人才強院、學科主導,強化與旱區節水農業、水利土木工程重大建設項目的緊密結合,努力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工作環境,全面提升學科水平,為建設以節水農業與水工程為特色的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學院而努力奮鬥。

設備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
學院現有農業水利工程、水資源與環境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動力及電氣工程5個系及測量測繪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水資源與水環境工程、土木工程、水工水力學與泥沙、水工結構與材料、電氣及動力工程等7個實驗室。擁有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旱區農業節水重點開放實驗室。設有水資源與節水研究中心、陝西省節水灌溉試驗中心、水利部西北水利工程實驗中心、西北水利水電諮詢公司、西北水利水電建設監理中心、西北水利水電建築勘測設計院等機構。編輯出版《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和《水利與建築工程學報》兩個學術刊物。
學院擁有農業水土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現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后流動站,5個博士點學科,8個碩士點學科,水利工程和農業工程領域可授予工程碩士,農業水土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及水資源可授予高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學院現有8個本科專業(其中1個學碩連讀專業)以及四個函授專業。七十年來,學院先後培養本專科畢業生6700餘名,畢業碩、博240餘人。

榮譽


學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積極為水利水電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先後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10餘項,主編和參編學術著作70餘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200多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機構收錄論文200餘篇),提交各類研究報告2500餘份。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多次主辦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近年來到學院進行訪問、講學與合作研究的國內外專家100多人次,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以色列、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保持著良好的互訪交流關係。

現任領導


院長
馬孝義,男,1965年1月生,陝西鳳翔人,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84年7月陝西機械學院水利系本科畢業,1994年獲西北農業大學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同年留校,2000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晉陞教授,2003年7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被遴選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0年5月-10月赴以色列國農業研究組織Volcani中心合作研究。2010年任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兼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水專業委員會委員、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評審專家,《國際農業與生物工程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編委,《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編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005年、2009年分別入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年骨幹支持計劃”、“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專業設置


農業工程類(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081904 農業水利工程(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陝西省名牌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
學制四年。培養具備農業水利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在農業、水利、水電、水保等部門從事水利工程(機電排灌工程、農業水土資源開發、水庫樞紐、水電站、渠系建築物等)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水利類(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 080801 水利水電工程(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省級特色專業)
學制四年。培養具有工程力學、工程結構、水工建築、水電站等水利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受到必要的工程設計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畢業后能在水利、水電、農業工程等領域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開發、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 080802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省級特色專業)
學制四年。培養具有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方面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在水利、能源、城建、農林、環保等部門從事區域水資源評價、規劃、開發和管理,水文水資源信息的採集及處理,水環境保護,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科研和水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土建類(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 080703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學制四年。培養具有工程力學、工程結構、房屋建築、道橋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土木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在建築、道路、橋樑、市政、礦井等工程領域從事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等方面工作。
◆ 080702 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
學制四年。培養具有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接受區域規劃、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市政工程規劃、園林景觀系統規劃和建築設計等方面的訓練。畢業后能在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建築設計、風景園林設計、名勝古迹保護規劃、房地產開發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管理、研究、投資開發等工作。
能源動力類(Energy and Power)
◆ 080501熱能與動力工程(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水利水電動力工程方向)
學制四年。培養具有水利工程、水利機械及電器設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在水利水電領域從事大、中型泵站和中、小型水電工程及機電設備的規劃、設計、安裝、調試、自動化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五、0806電氣信息類(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08060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學制四年。培養具有電工電子技術、電力系統、信息控制、電機電器及其控制、計算機技術等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在電力系統、發電廠等領域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應用等方面工作。

研究生培養


研究生培養概況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共有農業水土工程、農業水資源與水環境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等四個博士點學科;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水利水電工程、岩土工程、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結構工程等七個碩士點學科,農業工程和水利工程兩個博士后流動站,其中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是國家和陝西省重點學科,設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農業水土工程學科設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是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單位。
1941年學院農田水利研究部開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國最早招收水利學科研究生的單位之一。
1982年創建我國第一個農業水土工程碩士點,1986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農業水土工程博士點,並於1998年經批准設立了農業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00年獲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2年和2007年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學院已培養畢業碩、博士研究生240餘人,他們已成為我國水利水電和建築行業的業務骨幹。目前有在校博、碩士生研究生310人。
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博士生馮國章、龔道枝完成的學位論文分別被評為2000年、2007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農業水土工程博士張富倉、宋松柏、龔道枝、朱建強完成的學位論文分別被評為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
在學科建設和博、碩士研究生培養方面完成的“創建農業水土工程新學科,面向旱區節水農業培養高層次人才”成果獲1999年度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及2001年度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
一、培養目標
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本專業培養的研究生應滿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守法紀、品德良好、學風嚴謹、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能積極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應具有從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的教學、科研、開發或獨立承擔本專業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身體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技術
2.智能化檢測與監控系統
3.農業信息技術
三、學習年限
學習年限全日制碩士生最低年限為3年,最長研究學習年限為4年。在職碩士研究生為最低年限為4年,最長研究學習年限為5年。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學業者,應在畢業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長答辯的申請報告,經導師和學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長同意,報研究生部審批。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提前答辯時間不超過半年,在職碩士研究生不超過一年。
四、課程設置
課程學習採用學分制,課程分學位課和選修課兩類。學位課包括政治理論課、第一外國語、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應修滿20學分。全部課程學習必須修滿32學分。

科研成果


學院先後獲部省級科技成果三等獎以上的項目100餘項,其中,獲全國科學大會獎9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
獲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以上的成果主要有:
● 泥沙運動基本規律及水流挾沙能力公式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三門峽水利樞紐改建及泥沙處理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中小型水庫泥沙處理與渾水淤灌試驗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渠首引水防沙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噴灌技術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高含沙渾水淤灌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黃土區輻射井研究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水墜法築壩及水力沖填技術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砌體壩建壩技術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 黃土台塬階地乾縣棗子溝試驗研究與示範 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範 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陝西省黑松林水庫泥沙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輕型井 1986年國家發明四等獎。
● 渾水水庫排沙的研究 1979年陝西省科技成果一等獎。
● 土壤~作物系統水分動力學及農業節水的生物學基礎研究 1998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 農田水分微循環規律及其節水調控原理研究 1996年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 土壤-植物系統水動力學及調控 200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節水灌溉關鍵設備研製與開發 2002年度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黃土區水分~養分~小麥生長及水分有效性研究 2001年度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西北地區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持續利用》專著 2001年獲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
● 黃土區水-土-作物關係及其最優調控機制研究 2003年度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研領域


在農業節水理論與新技術、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引水樞紐和庫渠泥沙防治及利用、水利水電樞紐優化布置及消能防沖、黃土力學與工程、渠庫防滲抗凍、結構分析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先後承擔國家“七五”、“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重大基礎性研究(“973”項目)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國家農業高效用水重大產業化工程項目,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勵基金,中華農業科教人才基金與科研基金,高校博士點基金,教育部重點項目,水利部水利水電科學基金,省(部)級科技攻關及自然科學基金,國際(中以、中澳和美國地球觀測研究所)合作,以及其它橫向生產項目2500餘項。近年來,學院在SPAC水分動力學及節水調控機制、非充分灌溉理論、渠道量水、防滲技術、高含沙水利用、輻射井和輕型井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創新性的研究成果,許多成果已在西北和其它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西北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另外學院先後承擔了三門峽、龍門峽、青銅峽八盤峽、鹽鍋峽、李家峽、寶珠寺、安康、拉西瓦、魯布格、天生橋、黑河、東風、洪家渡、吉林台、索風營等一大批國家重點水利水電工程試驗研究任務,經工程實踐證明,成效顯著、運行良好。首次系統提出了“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區交替灌溉”新方法,經在甘肅民勤等地應用,取得了節水30%的良好效果,為西北旱區農業節水開闢了新的途經。研究成果2003年通過教育部組織的鑒定,居國際先進水平。研製的適用於U型渠道的平底拋物線形無喉段量水槽及適用於多泥沙渠道的閘前短管量水裝置,具有測流幅度大、臨界淹沒度高、水頭損失小、量水精度高,利於泥沙、浮冰和其它漂浮物通過,比國內外通用的矩形量水槽節省工程量30%,比巴歇爾量水槽節約資金80%,目前已在陝西、甘肅、內蒙古等省(區)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