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

武則天之父

武士彟(yuē)(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開國功臣,東都丞武華之子,武周皇帝武則天之父。

隋朝年間,武士彟經商致富,后成為鷹揚府隊正。大業十三年(617年),他資助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授大將軍府鎧曹參軍,然後隨李世民軍平定長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李世民即位后,歷任豫州利州和荊州都督,任內治民有方,得到李世民嘉獎。貞觀九年(635年),得知太上皇李淵駕崩,悲痛成疾,在荊州都督任上去世,終年五十九歲,李世民賜謚號為定。

武士彟先後娶相里氏、榮國夫人楊氏,後者生下武則天。武則天受封皇后以後,武士彟先後被追贈為周國公、太原郡王等,改謚忠孝。武則天稱帝后,追謚武士彟為無上孝明高皇帝,廟號太祖。唐玄宗先天年間,削除帝號,降封太原郡王。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武士彟生於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父親武華據說做過隋朝的東都丞(關於其家世的爭議,參見後文“人物爭議-祖先家世”部分)。武士彟的家族世代經商,十分富裕,武士彟也熱衷於社交活動。
武士彟“才器詳敏,少有大節”,長大后,“深沉多大略”,讀書讀到忠臣事迹,便反覆研讀,立志要出人頭地。隋朝大業年間,他經營木材生意,參與東都洛陽營建事業,這期間得罪了負責東都營建的司空楊素,后因楊雄、牛宏等的庇護而免禍。
後來,隋煬帝大規模徵兵,武士彟也棄商從戎,參軍入伍,在鷹揚府做一名隊正。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被任命為并州刺史、河東撫慰大使,屯駐在守汾、晉之地鎮壓起義,在此期間,李淵曾在武士彟的家中休息,二人從此成為朋友。另有說法是,武士彟曾出計平定楊玄感之亂,李密因此邀請他加入自己陣營,武士彟判斷李密不能成事,卻認為新任太原留守李淵英明神武,值得效忠,於是主動投遞名刺拜謁,李淵亦將他視為心腹。

追隨李淵

李淵做太原留守時,武士彟被他闢為行軍司鎧參軍,成為留守府中主管軍事裝備的幕僚。另一方面,他並非把寶押在李淵一人身上,同時也屬於負責監視李淵的太原副留守王威的親信。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父子見隋朝大勢已去,決定乘亂起兵,奪取天下。其中武士彟起到一定作用,他力勸李淵起事,並假託聽到空中有稱唐公為天子者。還說自己曾經夢見李淵騎馬而登天,俱以手捫日月,並將自己撰寫的兵書獻給李淵閱讀,李淵大喜,約定共享富貴。
隨後,李淵廣招兵士,全由親將劉弘基長孫順德統領。這番舉動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懷疑,他們質問武士彟說:“劉弘基、長孫順德都是征高麗時的逃兵,我們準備逮捕審訊他們。”武士彟回答:“他們如今是唐公(李淵)的門客,如果這麼做,會有麻煩。”因此王威和高君雅雖有疑但未行動。李淵令武士彟秘密埋伏士兵在宮城東門外,以備不測,留守府司兵參軍田德平發覺了這一情況,欲告發於王威,武士彟警告他說:“現在兵將全是唐公的部下,城中募來的新兵都歸晉陽令劉文靜所管,王威跟高君雅只是寄身副留守之位而已,他們能怎麼樣?”田德平於是作罷。
武士彟墓(昊陵)石獅
武士彟墓(昊陵)石獅
晉陽起兵后,李淵建立大將軍府為行政中樞,武士彟以大將軍府鎧曹參軍,隨大軍一同攻取長安,封壽陽縣開國公,歷任光祿大夫、禮部侍郎、黃門侍郎。李淵稱帝建唐后,封他為義原郡開國公,於武德元年(618年)八月六日將他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有罪可免死一次。
出仕唐朝
武德年間,武士彟歷任庫部郎中、檢校並鉞將軍、檢校右廂衛、工部尚書兼判六尚書事。在此期間,他參與創製唐朝典章制度,故晉爵為應國公。
武德八年(625年),揚州有人告發鎮守揚州的趙郡王李孝恭謀反,李淵把李孝恭召還至長安審訊,又令武士彟馳赴揚州,任檢校揚州都督府長史。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發生后,李世民召武士彟還朝,加以賞賜,予以禮待,不久即調任豫州都督。
貞觀元年(627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進京朝見之機,和近衛軍官劉德裕、長孫安業等“互說符命,謀以宿衛兵作亂”。陰謀敗露,被李世民以“謀反”罪殺死。李世民遂改派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
貞觀五年(631年)十二月,武士彟以朝集使身份進京,並請求李世民封禪,未獲允許,旋調任荊州都督。
貞觀六年(632)李世民改任武士彟為荊州都督。他在荊州打擊豪強,“寬力役之事,急農桑之業”,使荊州生產發展,“奸吏豪右,畏威懷惠”,唐太宗手敕稱譽他的“善政”。在這段時期,武士彟因有卓著功勛,以二等開國功臣得授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封太原郡公,不久升工部尚書,晉爵為應國公,並且世代沿襲。

悲痛而死

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太上皇李淵駕崩。在荊州都督任上的武士彟得知消息,悲痛成疾。李世民屢遣名醫診治,武士彟仍因醫治無效而逝世,享年五十九歲。
武士彟去世后,李世民命并州都督李勣主辦喪事,棺木及喪葬費用都由政府支給,將武士彟的靈樞運回并州老家安葬,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定”。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七世祖武念北魏時官至洛陽刺史,封歸義候
六世祖武洽北魏時官至平北將軍、五兵尚書,封晉陽公
五世祖武神龜北魏時官至祭酒
高祖父武克已北魏時官至大中正、司徒、越王長史
曾祖父武居常北齊時官至鎮遠將軍
祖父武儉北周時官至永昌王洛議參將
父親武華隋朝時官至東都丞
大哥武士棱唐朝時官至司農少卿,封宣城縣公
二哥武士逸唐朝時益州行台左丞,封安陸縣公
三哥武士讓武則天稱帝時,追封為楚王
妻子榮國夫人楊氏隋煬帝時期武衛將軍、左光祿大夫楊達女兒
妻子相里氏生兒子武元慶武元爽
兒子武元慶官至龍州刺史,追贈梁王
兒子武元爽官至濠州刺史,追贈魏王
長女武順字明則,嫁賀蘭安石,封韓國夫人,死後追封鄭國夫人(墓誌銘稱是武則天妹妹)
次女武則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帝
三女武氏名失考,嫁郭孝慎

軼事典故


發跡木材
武士彟早年和同鄉許文寶從事木材貿易,有一天他們所積累的木材化為森林,因而他們獲得更多木材,得以致富。其後武士彟與許文寶一起在森林裡讀書,武士彟自稱“厚材”,許文寶自稱“枯木”,私下預言必將大貴。後來武士彟成為唐朝開國功臣,亦不忘提攜舊友,許文寶憑藉武士彟的關係做到了刺史。
說夢被嘲
唐朝建國后,武士彟對李淵說自己早就夢見李淵進入長安,當了天子。李淵笑道:“你本來是王威的黨羽,因為你勸阻他們抓捕劉弘基等,這點小小心意還是可以錄功的,也給你封官回報了。如今你看到成功了,就說這些荒誕不經的話來討好我嗎?”
不探妻兒
武德年間,武士彟在宮中宿衛,他有兩個兒子病重,直到夭折,他都堅持在宮中值班,不回家探問,只是傷心而已。等到他的妻子相里氏病重,他也不請假探問妻子。等到相里氏病死,有關部門奏聞此事,李淵稱讚他一心奉公,舉世無比。
高祖賜婚
相里氏死後,李淵對武士彟說:“朕會為愛卿找個好配偶!”接著說:“有納言遂寧公楊達,英才冠絕,世代都是皇親與賢臣,他有一個女兒志行賢明,可以成為你的賢內助。”於是降敕讓武士彟娶楊家女(武則天生母榮國夫人楊氏),令桂陽公主給楊家做婚主,兩家婚事費用一切由朝廷支付。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八》
《新唐書·卷二百六·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冊府元龜·卷三百四十五·將帥部·佐命第六》
《文苑英華·卷八百七十五·攀龍台碑》

後世紀念


追贈配享
武士彟死後,次女武則天入宮。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武士彟的身後地位也隨之不斷被抬高:
永徽五年(655年)二月,追贈并州都督;
顯慶元年(656年)二月,追贈司徒、周國公;
顯慶四年(659年)三月,配享唐高祖廟庭,賜予其家魏州實封1000戶,后改謚忠孝;
咸亨元年(670年)閏九月,追贈太尉兼太子太師、太原郡王;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追贈太師、魏王;
永昌元年(689年)二月,追贈周忠孝太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追尊廟號太祖,謚號孝明高皇帝;
長壽二年(693年)九月,加謚無上孝明高皇帝。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下詔削去武士彟的帝號,復降為太原郡王。
陵園碑刻
武士彟被追尊為周忠孝太皇之際,其墓葬被尊稱為章德陵;被尊為太祖孝明高皇帝后,升格為昊陵。立大周無上孝明皇帝碑,通稱“攀龍台碑“,後世又稱武士彟碑,全文6700餘字,碑高五丈,寬九尺,厚三尺。由宰相李嶠撰文,相王李旦(時名武旦)書寫。其墓址一說位於山西文水縣南徐村西山腳下,一說在南徐村東。

人物爭議


祖先家世
根據《攀龍台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記載的武士彟先世,他是周平王少子後裔,幾乎代代簪纓,堪稱官宦世家。但陳寅恪、韓昇等近現代學者認為武氏家族屬於寒門,甚至可能連地方豪族都算不上,因此在唐初沒有列入《氏族志》的資格。而現存史書中關於武士彟幾代祖先的記載,都是在他的女兒武則天當皇后以後編纂《姓氏錄》時被重構的。還有學者根據文水縣的前身是北魏太武帝安置山戎所設的受陽縣以及武士彟七世祖武念被封為“歸義侯”(用於內附少數民族首領的封號)這兩點,推測武士彟的家族可能出自北魏時期內附山戎。
人物形象
關於史書中武士彟的形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舊唐書》為代表的唐初普通開國官吏的形象,一種是以《攀龍台碑》為代表的高祖心腹、元勛重臣的高大上形象。其中修《舊唐書》的史臣認為關於武士彟的很多記載都是被許敬宗美化過的,所以沒有寫入。有學者認為,唐高宗時宰相許敬宗受命編修先朝實錄,在實錄所附大臣本傳中對武士彟加以美化和粉飾。《舊唐書》中的武士彟形象則主要基於開元史臣吳兢、韋述所撰一百三十卷《國史》,刻意不收錄許敬宗修改過的《太宗實錄》中關於武士彟的記載,而被許敬宗美化過的武士彟形象大多散見於《冊府元龜》中。至於《攀龍台碑》中的記述,則更加誇大其詞,並且有不少捏造內容。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劇名飾演者
1985年《一代女皇武則天》房勉
2011年《武則天秘史》任希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