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是為獎勵全國水運建設領域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以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取得成果並做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而制定的管理文件。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獎勵全國水運建設領域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取得成果或做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水運建設行業的科技進步,促進水運建設行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是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發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第48號公告公布准予設立的全國水運建設行業科學技術獎(簡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申報、評審、授獎等活動的管理。
第四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獎勵工作,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鼓勵聯合攻關和自主創新,促進中國水運建設領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第五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設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3個等級。
特別重大的技術創新項目等科學技術成果,可以授予特等獎。
第六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每年度評審1次,每次獎勵的項目總數一般不超過60項,其中一等獎一般不超過獲獎項目總數的10%,二等獎一般不超過獲獎項目總數的30%。由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授予獎狀和證書。
獲得一、二等獎的項目,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擇優向主管部門推薦國家級科學技術獎。
第七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和授予,不受任何組織或個人的干涉。
第八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是授予個人或組織的榮譽,授獎證書不作為確定科學技術成果權屬的依據。
第二章 獎勵範圍和對象
第九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獎勵範圍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為水運建設領域決策和管理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與方法的軟科學類優秀研究成果;
(二)應用於水運建設領域的科學研究、標準化和信息化研究的應用基礎類優秀研究成果;
(三)水運建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和新設備等開發、研究的應用技術類優秀科學技術成果;
(四)在水運建設領域的重大工程設計、建設、技術改造和安全生產中,推廣、採用或消化、吸收國內外已有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做出突出成績或有所創新、發展的實踐與創新類科學技術成果。
保密項目不得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國防、國家安全領域的項目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時,應經相關主管部門批准同意。
第十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獎勵對象是取得水運建設領域科學技術成果的個人和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均可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
第三章 獎勵評定標準
第十一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按下列3個指標綜合評定:
(一)創新性、科學技術水平和技術難度;
(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對推動科技進步的作用。
第十二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評定標準如下:
(一)為水運建設領域決策和管理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與方法的軟科學類優秀研究成果。
一等獎 創新性強,具有較高理論和學術水平,技術難度很大,對推動水運建設領域改革與發展,為管理和決策起到關鍵作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二等獎 創新性較強,技術難度大,符合我國實際,對推動水運建設領域現代化管理或決策起到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三等獎 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技術難度較大,符合我國實際,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對推動水運建設領域現代化管理或決策發揮了作用,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二)應用於水運建設領域的科學研究、標準化和信息化研究的應用基礎類優秀研究成果。
一等獎 創新性強,技術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技術難度很大,科研成果技術成熟,對推動水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起到重大作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二等獎 創新性較強,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或填補國內空白,技術難度大,科研成果技術成熟,對推動水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有很大作用,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三等獎 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技術水平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技術難度較大,科研成果技術較成熟,對推動水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有較大作用,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三)水運建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和新設備等開發、研究的應用技術類優秀科學技術成果。
一等獎 創新性強,技術或學術上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技術難度很大,技術成熟,並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二等獎 創新性較強,技術或學術上填補國內空白或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技術難度大,技術成熟,並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三等獎 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技術或學術上達到國內或本行業先進水平,技術難度較大,技術較成熟,對推動水運建設科技進步有顯著作用,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四)在水運建設領域的重大工程設計、建設、技術改造和安全生產中,推廣、採用或消化、吸收國內外已有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做出突出成績或有所創新、發展的實踐與創新類科學技術成果。
一等獎 推廣、採用或消化、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在整體上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縮短建設周期,提高工程質量,節省投資有重大作用,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二等獎 推廣、採用或消化、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在整體上技術指標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對縮短建設周期,提高工程質量,節省投資有很大作用,取得了很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三等獎 推廣、採用或消化、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在整體上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對縮短建設周期,提高工程質量,節省投資有較大作用,取得了較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第十三條 授予特等獎的項目必須是在水運建設領域科學技術活動中,取得了特別重大的技術創新,對水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特別重大的貢獻,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第四章 評審機構及其主要職責
第十四條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理事長辦公會為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為:
1、負責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宏觀管理和組織指導工作;
2、負責審定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
3、負責審定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評審結果;
4、研究、決定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中出現的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五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為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評審機構,其主要職責為:
1、負責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的評審;
2、提出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等級的意見;
3、處理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4、為完善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提出諮詢意見。
第十六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由15~29名評審委員組成,評委應為單數,評審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若干人。每年根據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申報情況,從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專家庫中選取。
根據評審工作的需要,可以設專業評審組,負責專業初評工作,並將初評結果報評審委員會評審。
評審委員會委員、專業評審組成員應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熟悉國內外水運建設領域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應具備客觀、公正、公平、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秉公辦事的良好職業道德,有能力全程參加評審會議,對申報項目的技術內容、知識產權負有保密職責。
第十七條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負責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一)負責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申報受理及符合性審查工作;
(二)負責獎勵辦法等管理文件制訂、修訂的起草工作;
(三)負責選取評審委員會委員和推薦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人選;
(四)負責評審的組織工作;
(五)負責向理事長辦公會議報告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果;
(六)負責與評審有關的其他日常工作。
第五章 申報條件
第十八條 完成水運建設科學技術成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可直接向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幾個單位共同完成的項目,經協商一致后,由第一承擔單位申報。
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時,申報個人和單位應按要求填寫統一格式的申報書(見附表)一式30份,提供完整、真實、可靠的申報證明材料一式4份。
第十九條 申報獎勵的項目應根據成果的類別,提供申報項目的科學技術水平、創新性、技術難度、對推動科技進步的作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證明材料,如:立項批准文件、驗收(評審)報告、有相應資質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查新資料、應用的證明材料、專利證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證明等。屬於新技術的還須具有相關省部級或行業協會組織的技術鑒定或評價。在工程中應用的成果,其應用的工程項目須已竣工驗收。
第二十條 凡有知識產權以及有關完成單位、完成人員等方面爭議的項目,在爭議未解決前不得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有隱瞞者,對獲獎項目作撤銷獎勵處理。
第二十一條 已申請國家級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獎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或全國性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的項目,不得再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
第二十二條 獲得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后再次申報的項目,必須在科技創新方面比原獲獎項目有明顯改進和實質性突破。
第二十三條 申報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對該項目的完成做出重要貢獻的主要人員。具備下列基本條件之一者均可作為申報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一)提出和確定項目的總體方案設計者;
(二)在研製過程中直接參與並對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做出重要貢獻者;
(三)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中做出重要貢獻者。
獎勵的對象主要是在科研、生產實踐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項目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人員,不得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第六章 評審程序
第二十四條 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應在每年3月底前向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提交申報材料和光碟,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每年10月底前公布評審結果。
第二十五條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在收到申報材料后負責申報項目的登記,並對申報材料進行符合性審查。
第二十六條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對符合性審查合格的申報材料,提交評審委員會評審。
第二十七條 評審會議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評審委員參加。評審會前,每個項目須指定2名主審委員審閱申報材料,主審委員分別寫出書面評審意見,並按評審標準提出獎勵等級建議。
第二十八條 申報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完成人不得作為評審委員參加當年的評審工作。
第二十九條 評審會議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副主任委員主持。申報一等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在評審會上介紹所申報項目的主要技術內容和申報理由,並對評審委員提出的有關問題進行答辯。由項目的主審委員介紹對申報項目的評審意見,評審委員會對申報項目進行評議。
第三十條 評審委員會對申報項目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一等獎項目須經參加評審的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二、三等獎項目須經參加評審委員半數以上同意。
第三十一條 評審委員會根據無記名投票結果提出獲獎項目和獲獎等級的評審意見。
第七章 異議及其處理
第三十二條 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實行異議制度。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收到申報材料后應將申報項目名稱、申報單位名稱、主要完成人及申報的主要內容及評審委員會通過的評審結果將刊登在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網站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自公示之日起異議期為30天。
第三十三條 有異議者,應當在異議期內以書面形式向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提出。異議材料包括單位名稱、聯繫人姓名、聯繫電話、通信地址等。異議意見應明確,並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個人提出異議的,應在異議材料上籤署真實姓名;單位提出異議的,應加蓋本單位公章。
第三十四條 異議分為實質性異議和非實質性異議。凡對涉及項目的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或真實性等所提的異議為實質性異議;對完成單位、完成人及其排序的異議,為非實質性異議。
第三十五條 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在接到異議材料后,應當對異議內容進行審查,如果異議內容屬於本辦法第三十三條和第三十四條所述情況,並能提供充分證據的,予以受理。
第三十六條 異議由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組織處理,申報單位應積極予以協助。申報單位接到處理異議通知后,應在15天內完成異議材料核實、處理工作,並將核實、處理的書面材料報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
對於實質性異議,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可以組織部分評審委員委及有關專家進行調查、審議,提出處理意見。
申報單位無正當理由逾期未按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的處理異議通知要求對異議項目提出核實書面材料或處理意見者,將被視為放棄獎勵。
第三十七條 異議處理應保護異議人的正當合法權益。參加異議處理的有關人員,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秉公處理,實事求是地做出公正的結論,並對異議處理內容保密。
第三十八條 下列異議不予受理:
(1)超過30天異議期的;
(2)異議未按本辦法第三十三條辦理的;
(3)異議者匿名的;
(4)對獎勵等級提出異議的。
第三十九條 評審結果公示期滿,異議處理完畢后,由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秘書處向理事長辦公會提交評審情況報告和推薦申報國家級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建議,由理事長辦公會審定。
第四十條 理事長辦公會充分尊重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意見,修改評審意見時應徵求評審委員會的意見。
第八章 授獎
第四十一條 對獲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項目由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發布文件予以表彰,對獲獎項目的完成單位授予獎狀和證書,對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授予證書。
第四十二條 獲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完成單位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對主要完成人給予獎勵。
每個獲獎項目授獎人數、授獎單位數限額如下:
主要完成人:一等獎1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7名
主要完成單位:一等獎7家;二等獎5家;三等獎 4家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三條 剽竊、侵佔他人科技成果的,或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的,由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撤消獎勵,並向社會公告。
第四十四條 參與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的有關人員在評審活動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或以任何方式泄露、竊取技術秘密、剽竊科技成果的,取消其參加評審工作的資格,情節嚴重的建議所在單位給予處分,觸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由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9年度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及人員名單
序號 | 項 目 名 稱 | 獲獎單位 | 主要完成人 |
一等獎( 6項) | |||
1 | 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研究 | 交通部規劃研究院 | 袁其軍、毛健、蔣千、朱魯存、李歌清、鄔志華、沈益華、孫國強、簡艷春、鍾奕斌、李文艷、孫平、榮學文、王偉、馮宏琳 |
2 | 13500m3耙吸挖泥船-“新海虎”輪研製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鎮江市億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 宗源遠、費龍、侯曉明、陳海健、俞為偉、於再紅、陳松濤、徐大路、鄭唐文、張偉明、紀凱、李寧、楊青、向功順、金華 |
3 | 波浪對地基土的軟化作用及工程措施的研究 | 交通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范期錦、謝世楞、閻澍旺、謝善文、李乃揚、李母音、黃明毅、苗中海、吳利科、王年香、烏孟庄、蔡雲鶴、李炎保、高志義、吳進 |
4 | 粉沙質海岸港口泥沙淤積理論及減淤措施研究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 季則舟、侯志強、張慶河、章始紅、楊興晏、楊華、付愛珍、嚴冰、邢軍、張金鳳、張毅森、劉濤、楊玉森、張書庄、賈立新 |
5 | 現代港口散貨裝備集成技術開發 |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包起帆、梅新潤、孫斌、孫楓、姚振強、葛中雄、張斌、王建、江霞、丁方明、朱建龍、李明、顧曉、董庭龍 |
6 | 三峽工程圍堰發電期及通航初期提高船閘通過能力措施研究與實踐 |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 | 胡亞安、曹光榮、高雄、陳磊、張瑞凱、王向東、李雲、許傳洲、童迪、李君、施惠麗、李樂新、駱少澤、蔣筱民、宣國祥 |
二等獎(14項) | |||
1 | 大型嵌岩鋼管樁碼頭成套施工技術 |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胡玉崗、王定武、王勝年、劉洪山、陳奮健、梁卓仁、傅立容、孫國強、韓建強、潘德強、 |
2 | 起重船大功率變頻傳動系統遠程自動監測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 上海港務工程公司 | 張方炳、徐方逸、楊智勇、許月紅、徐暉、張治中、沈兆剛、郭導、駱俊、王順順 |
3 | 江蘇省幹線航道網服務區布局研究 |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姜曄、鄒勇軍、王紹坤、肖惠興、肖慎、殷兆進、陳媛、范東濤、耿興榮、張雷 |
4 | 中船長興造船基地大型水工構築物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 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礎工程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 | 姜乃鋒、顧倩燕、鄭榮平、李耀良、王建華、黃茂松、宋友仁、李小軍、陳映華、趙洪瓊 |
5 | 珠江三角洲河網複雜水道航道整治數學模型的建模與應用 | 河海大學 | 嚴以新、鄭金海、童朝鋒、張蔚、諸裕良、陳偉、孟艷秋、茅麗華、郝嘉凌、沈紅艷 |
6 | 多波束測深技術與長距離LRK定位技術集成應用研究 |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劉樹東、李素江、栗建軍、張城、燕經典、陳存擴 |
7 | 在役海港碼頭鋼筋混凝土電化學脫鹽技術的研究應用 |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寧波港股份有限公司 | 范衛國、方英豪、李森林、朱福壽、黃衛明、葛保中、蔡偉成、賈寧一、孔敏、朱雅仙 |
8 | 珠江三角洲磨刀門水流泥沙運動規律及整治技術研究 | 廣東省航道局/中山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賈良文、陸永軍、楊明遠、莫思平、賴鳴書、郁達、吳超羽、左利欽、肖尤基、吳和宣 |
9 | 生態型護坡在京杭運河兩淮段整治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 江蘇省交通廳航道局/淮安市京杭運河兩淮段整治工程建設辦公室/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遼寧省蘆葦科學研究所 | 鄒紅、陳霖、許萬根、朱軼群、潘偉明、張紀林、李冬林、王希友 |
10 | 東北地區大型開敞式碼頭建設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張志明、鄭寶友、徐健、孫昭晨、吳哲豐、王維東、丁永和、蘆志強、陳廷國、蔡艷君 |
11 | 絞吸船開挖珊瑚礁灰岩施工工藝研究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周泉生、高偉、閆永桐、趙鳳友、關巍、吳迪、王鵬宇、張克磊、董寶順、劉瑞祥 |
12 | 長江航道整治工程動態管理研究 | 長江航道局/長江航道工程建設指揮部/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 | 李國祥、但乃越、沈友竹、彭松柏、周克當、何傳金、譚倫武、王洪峰、王建斌、周生利 |
13 | HD155型太陽能一體化航標燈研製及應用 | 長江武漢航道局 | 王先登、王良、楊傳華、鄭啟湘、熊波、鄔和平、郭剛忠、顧大新、萬洪斌、李蓉 |
14 | 紅水河礙航閘壩復航關鍵技術研究--大化船閘通航條件及橋區河段通航技術研究 |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港航管理局 | 馬殿光、韋巨球、李伯海、李旺生、劉新、黎國森、趙家強、潘榮友、羅金先、王洪升 |
三等獎(22項) | |||
1 | 高水頭單級船閘水工結構關鍵技術研究及在紅水河樂灘水電站的應用 | 廣西電力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麥建清、潘贊文、胡亞安、宣國祥、李樹東、陸辛、農靜 |
2 | 背拉彈性薄壁擋土牆在船閘中的設計與施工控制技術研究 | 江蘇省交通廳航道局/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黃岩、王仙美、劉俊生、胡慶華、鄒紅、薛宏、蘇超 |
3 | 絞吸船超短排距條件下泥泵變徑施工工藝研究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 高偉、張德新、劉瑞祥、秦亮、徐恩岳、李德元、韓振華 |
4 | 梯級水利樞紐上下游航道整治技術研究 | 廣東省航道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學 | 程健、唐洪武、李宇、柯有為、陳界仁、何曉輝、鄒炳生 |
5 | 碼頭船舶壓艙淡水回收利用系統 | 神華天津煤炭碼頭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李國信、霍吉棟、祝超、許恩明、鄭廳廳、石強 |
6 | 高壓靜電除塵器在煤碼頭除塵系統的應用 | 神華天津煤炭碼頭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喬勇、韓宇文、陸璋、許恩明 |
7 | 水運工程水工建築物原型觀測技術規範 |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鄭鋒勇、孫萬禾、朱崇誠、孫義、黃孝蘅、朱耀庭、李文玉 |
8 | 河南省航運開發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 河南省交通廳航務局/鄭州大學/河南水運工程建設監理事務所 | 王進獻、孟德臣、張成才、曹輝、王紀鋒、孫喜梅、張穎 |
9 | 40噸高強度輕型雙顎礦石抓鬥 | 天津港第五港埠有限公司/天津五洋港口機械有限公司 | 皮雲生、張鳳強、付永剛、張衛兵、何佳、趙曉冬、張寧 |
10 | 大水位差旅遊碼頭自動扶梯工藝及設備研究 | 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 劉建國、祖福興、宿大亮、夏健旺、鄭風清、冉小軍、馬軍 |
11 | 用十字板試驗指標推算的強度計算軟粘土土坡穩定的研究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侯晉芳、葉國良、劉愛民、楊京方、孫萬禾 |
12 | 日照港西港區木薯干接卸工藝系統研究 |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 | 張志明、趙成、彭玉生、鄭小楠、高德堯、康明、王順柱 |
13 | 疏浚機具用耐磨鑄造合金及製備方法 |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張慶海、王立強、劉俸麟 |
14 | 翻車機房工程施工新技術應用 |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李一勇、白剛、丁志軍、王洪濤、岳銘濱、馬玉臣、麻勇 |
15 | 港口油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升級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 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天津港港務設施管理中心 | 李國一、王建功、王彬、丁乃慶、劉富強、江永勝、陳艷萍 |
16 | 深水防波堤斷面波浪物理模型試驗研究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佟德勝、曲淑媛、李景輝、劉學忠、畢琳、張文忠、郭科 |
17 | 碼頭建築物中素混凝土構件破壞機理及修復技術研究 | 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 | 徐健、朱崇誠、周發凱、張強、張寶華、李穎、徐滿意 |
18 | 複雜環境下的炸礁工程爆破技術研究 | 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 | 姚勇、李春軍、胡鵬飛、羅宏、陳翼、李紅勇、何艷軍 |
19 | 數字揚州航道開發研究 | 江蘇省揚州市航道管理處 | 夏正東、徐斌、蔡遠、劉曙明、儲新隆、廖小平、殷志權 |
20 | 基於幾何控制法的短節段預製拼裝混凝土箱梁橋線形控制技術 |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張鴻、翟世鴻、張永濤、王敏、劉景紅、劉毅、楊炎華 |
21 | 蘇州市水運交通量網路監測系統的建設研究 | 江蘇省蘇州市航道管理處/北京華通至遠技術有限公司 | 劉社、蘇曉明、姚世龍、丁志農、陳廣傑、鄭炳松、侯建華 |
22 | 長江幹線航標新技術新材料應用研究 | 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 | 李昕、張軍、朱慶、肖運華、何文慶、李矩海、仲偉斌 |
2010年度“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
序號 | 科 技 成 果 名 稱 | 完 成 單 位 | |
特等獎(2項) | |||
1 | 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壽命預測與健康診斷研究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三航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 | |
2 | 離岸深水港波浪-防波堤-地基相互作用問題研究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港口與海岸工程系/天津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一等獎(5項) | |||
1 | “濱海型”絞吸挖泥船研製及應用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中交博邁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
2 | 複雜水文和地形條件下港口航道工程隨機波浪數學模型的研發與應用 | 河海大學 | |
3 | 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選線及設計主要參數研究 |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 |
4 | 廢黃河口海岸侵蝕與建港關鍵技術研究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
5 | 西北江下游航道整治建築物穩定性關鍵技術研究 | 廣東省航道局/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
二等獎(9項) | |||
1 |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項目一期工程碼頭工程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集成 |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
2 | 深井降水聯合強夯軟基加固技術研究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廣州港灣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 |
3 | 大管樁在寒冷地區應用的技術研究---大管樁在北方地區的首次應用 |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五工程分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4 | 河流水流泥沙運動數值模擬技術研究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重慶交通大學/長沙理工大學 | |
5 | 泥沙水力分選裝置和工藝研究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 |
6 | 防城港深水碼頭建設及航道治理關鍵技術研究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防城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
7 | 船閘輸水系統創新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廣西西江航運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廣西電力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 /廣西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 |
8 | 《重力式碼頭設計與施工規範》(JTS167-2-2009) |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港灣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
9 | 上海羅涇散雜貨港區建設集成創新技術研究 |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三等獎(13項) | |||
1 | 絞吸挖泥船施工工藝優化與標準化研究 一期“天虎”號作業標準化研究 | 中交天航濱海環保浚航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學 | |
2 | 鑿岩棒水下環保碎岩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
3 | 沉箱塢壁式干船塢濕法施工關鍵技術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4 | 淺層超軟土地基真空預壓加固技術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5 | 跨海橋樑混凝土結構長壽命化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6 | 《海港工程鋼結構防腐蝕技術規範》(JTS153-3-2007)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
7 | 長江中游宜昌--城陵磯河段航道尺度發展可能性研究 | 長江航道局/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 | |
8 | 耙吸疏浚檢測平台V2.0開發與推廣 | 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鎮江明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達華測繪有限公司 | |
9 | 珠江三角洲航道網水沙動力要素長期演變趨勢研究 | 廣東省航道局/河海大學 | |
10 | 潮差帶軟土地基新型圍埝技術研究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11 | 長江航道整治順水流沉排施工工藝和船機設備關鍵技術研究 | 長江宜昌航道工程局 | |
12 | 疏浚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技術研究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
13 | 航道綜合動態分析系統 | 上海達華測繪有限公司 |
2011年度“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
序號 | 科 技 成 果 名 稱 | 完 成 單 位 | 主要完成人 |
特等獎(2項) | |||
1 | 深水板樁碼頭新結構成套技術開發研究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 | 劉永綉 蔡正銀 董文才 吳荔丹 王成環 朱吉全 徐光明 於 泳 李母音 吳今權 李景林 趙 輝 申立明 季則舟 劉進生 喬佔有 王玉紅 李 寶 徐 惠 鄭建民 王國增 方振起 焦志斌 田自民 顧行文 |
2 | 港工自密實自養護抗裂型耐久混凝土關鍵技術研究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舟山甬舟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廈門路橋翔通股份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陸采榮 梅國興 張一禾 胡家順 王學斌 劉恩福 張鐵峰 范衛國 王 珩 賈寧一 孔 敏 葉超琦 劉偉寶 李森林 王 宏 戈雪良 徐 寧 蔡偉成 余 熠 李 建 趙聯楨 錢耀麗 趙立鵬 劉忠友 徐銀鳳 |
一等獎(6項) | |||
1 | 絞吸挖泥船施工模擬系統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河海大學 | 周泉生 倪福生 劉瑞祥 趙立娟 顧 磊 袁利鋒 蔣 爽 李進軍 錢麗娜 徐立群 高 偉 何坤金 馬亞生 丁樹友 張德新 |
2 |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基槽開挖工藝及回淤觀測試驗研究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曹湘波 陳 林 高耿明 黃維民 方 磊 詹銳彪 何 波 辛文傑 周曾權 蘇宗賢 魏貞倫 楊景鵬 萬華林 何 傑 王志力 |
3 | 離岸深水港拋石基床整平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李一勇 田俊峰 劉德進 岳銘濱 徐元錫 馬方廷 王立峰 劉亞平 李樹奇 李增軍 陸連洲 張學俊 閆 偉 徐大光 曲俐俐 |
4 | 樁基碼頭T構地連牆組合新型結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莫文賀 高洪斌 胡家順 呂衛清 胡志敏 乜樹強 劉天雲 陳 米 劉詩凈 朱信群 張志明 江和明 邢佩旭 吳曉波 李新國 |
5 | 潛堤消波及其護灘特性研究與運用 | 長沙理工大學、廣東金東海集團有限公司 | 蔣昌波 程永舟 陳 傑 趙利平 陳紹文 陸 浩 黃良材 鄧 斌 林輝進 曹永港 陳楚南 劉勝宇 |
6 | 三峽升船機船廂及引航道水力學關鍵技術研究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張瑞凱 胡亞安 李中華 李 雲 嚴秀俊 李 君 宣國祥 黃 岳 劉本芹 薛 淑 全 強 謝俊英 包鋼鑒 王曉剛 王 新 |
二等獎(13項) | |||
1 | PHC管樁免壓蒸工藝技術研究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王成啟 王春明 周郁兵 谷坤鵬 邱 松 張宜兵 時蓓玲 吳 鋒 |
2 | 淤泥粉沙質海岸長航道疏浚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神華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中港疏浚有限公司、長江武漢航道工程局 | 苗士勇 沈偉平 趙 學 劉文盤 張英波 羅大偉 俞 興 郭永豐 李世國 薛海兵 |
3 | 《航道工程地質勘察規範》(JTS 133-3-2010) | 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 | 蔡大富 王春平 徐春明 王炳奇 譚志平 李興陸 賀武鳴 李元生 楊瑞慶 黃蓓蓓 |
4 | 國家高等級航道現代化發展研究 |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 孫國強 吳蘇舒 李歌清 袁其軍 鍾奕斌 孫 平 楊文武 王 偉 楊 靚 |
5 | 天津港總體規劃海洋動力泥沙關鍵技術研究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 孫連成 張 娜 陳 純 幺鐵柱 李 偉 陳正勇 許 婷 孫百順 肖 輝 劉 虹 |
6 | 高強土工布在軟土地基上的應用研究 | 長江航道局、長江南京航道工程局、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 | 周祥恕 鄢洪青 陸忠民 白 明 王興超 吳彩娥 邵玉琪 桑 勇 戴廣輝 高占學 |
7 | 珠江三角洲航道工程對咸潮入侵影響研究 | 河海大學、廣東省航道局 | 諸裕良 楊明遠 張 蔚 黃祥光 肖尤基 賴鳴書 郁 達 孔 俊 林 綿 馮 曉 |
8 | 深海成陸地基加固成套技術 | 上海港務工程公司 | 徐梅坤 葉 軍 張治中 葉建平 楊智勇 喻栓旗 肖 飛 謝 楨 吳愷一 盧 華 |
9 | 水網地區航道通過能力及服務水平研究 |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學 | 姜 曄 何良德 殷兆進 胡慶華 葛紅群 張 瑋 許永明 戴 勇 朱申華 王 軍 |
10 | 疏浚船舶生產信息數據中心研發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港疏浚有限公司 | 侯曉明 諸葛瑋 俞為偉 王珉球 史美祥 沈達怡 張 戟 黃利峰 陶秀峰 蔡可訓 |
11 | 航道整治工程綠色環保整治建築物研究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長江航道局 | 李一兵 李志宏 程小兵 黃 穎 李侃禹 李青雲 劉萬利 朱玉德 劉 新 李富萍 |
12 | 廈門港海滄港區7#泊位重力式碼頭提高靠泊等級技術改造工程 | 廈門港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青島天盾橡膠有限公司 | 曾帆濤 林懷雄 段旭東 郭文東 陳書令 鄭廳廳 劉曾凡 孫維勝 楊麗民 李劍波 |
13 | 挖泥船施工精度的流固耦合數模分析技術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曹湘波 劉 建 章建軍 陳文歡 劉 靜 |
三等獎(20項) | |||
1 | 河南省航運開發對黃淮四市經濟發展的促進研究 |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航務局、鄭州大學 | 孟德臣 曹 輝 趙東保 王紀鋒 朱建甫 翟峰濤 宋金峰 |
2 | 新型取砂清淤裝置研製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 江 帥 林 風 蔣基安 周 海 樓啟明 樹 偉 趙天彪 |
3 | 船閘抗沖耐磨混凝土性能及應用研究 | 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 鍾明全 祖福興 李關壽 唐 兵 劉建國 張光平 宿大亮 |
4 | 港口工程地基計算系統2008版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黃傳志 楊京方 喻志發 苗中海 劉愛民 朱勝利 劉天韻 |
5 | 航道炸礁工程減少清底補爆措施研究 | 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姚 勇 吳 立 彭松柏 羅 宏 李春軍 李紅勇 左清軍 |
6 | 廣東省航道信息化發展研究 | 河海大學、廣東省航道局 | 封學軍 肖尤基 楊明遠 徐 鵬 賴鳴書 馬成志 郁 達 |
7 | 長江口航道核心計算平台開發研究及成果應用 | 上海河口海岸科學研究中心 | 戚定滿 顧峰峰 萬遠揚 孔令雙 王 巍 劉 樺 薛雷平 |
8 | 大型鋼樁式抓鬥挖泥船施工技術研究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航局東方疏浚工程分公司 | 朱 霖 查春海 陶沖林 肖 劍 劉少丞 秦學明 房德明 |
9 | 混凝土結構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施工技術研究 | 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張國志 王賢成 甘新平 方達經 王亞平 黃 俊 屠柳青 |
10 | 《水運工程塑料排水板應用技術規程》(JTS206-1-2009)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張 敬 劉愛民 苗中海 劉亞平 朱耀庭 謝善文 宮雲增 陳允進 劉玉民 孫萬禾 |
11 | 基於長三角水路交通信息一體化上海內河信息化建設研究與示範應用 | 上海同盛內河航道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地方海事局、上海市航道管理中心、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 何建強 韓玲冰 範文濤 曾建波 年福龍 田 亮 施 踐 |
12 | 鋼筋混凝土結構物修復與防護電化學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王勝年 陳 龍 鄧春林 王迎飛 熊建波 潘 峻 李海洪 |
13 | 高樁碼頭預應力構件殘餘預應力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 | 徐滿意 張 強 張建國 孫熙平 劉富強 田雙珠 張寶華 |
14 | 耙吸絞吸聯合疏浚土處理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港疏浚有限公司 | 俞為偉 沈達怡 張 戟 諸葛瑋 錢文博 俞 興 張 傑 |
15 | 長江中下游航道平面二維水沙數值模擬關鍵技術 | 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長江航道局 | 黃成濤 劉 林 張 明 李 明 黃 穎 江 凌 鄭 力(女) |
16 | 《板樁碼頭設計與施工規範》(JTS167-3-2009)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 | 劉永綉 劉進生 吳荔丹 李母音 邸有政 張樹仁 楊麗民 趙曉嵐 付愛珍 貢金鑫 |
17 | 9000m3高效耙吸挖泥船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 | 羅日佳 紀 凱 向功順 侯明新 鄭 捷 胡知亭 林植鑫 |
18 | 干支流匯合口通航水流條件及礙航特性研究 | 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武漢大學 | 劉懷漢 付中敏 李文全 黃社華 余新明 谷祖鵬 雷國平 |
19 | 船閘鋼閘門防撞護舷材料及結構研究 |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王仙美 孫寶林 黃 瓏 戴振華 常甦華 章 光 王山山 |
20 | 海洋大型起重裝備的關鍵設備 500噸水下打撈抓鬥 | 煙台港集團有限公司 | 王克明 吳宇震 朱寶江 王聲兵 苗少坤 史良忠 朱永勝 |
2012年度“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
序號 | 科 技 成 果 名 稱 | 完 成 單 位 | 主 要 完 成 人 |
特等獎(2項) | |||
1 | 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舟山甬舟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上海三航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洋山同盛港口建設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東方疏浚工程分公司、中交三航局工程船舶有限公司、同濟大學、神華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廈門路橋翔通股份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謝世楞 孫子宇 趙沖久 張志明 李一勇 吳 澎 陸采榮 左其華 尹海卿 田俊峰 李母音 梅國興 劉德進 李樹奇 董志良 朱 霖 楊國平 張金善 李元青 楊 華 張 曦 時蓓玲 曹鳳帥 周 豐 劉學勇 李增軍 王元戰 李 偉 張一禾 嚴慶新 文 立 顧春光 王 宣 程澤坤 陶沖林 周顯田 葉國良 張功新 劉愛民 郭子堅 熊文峰 袁國青 吳 鋒 閻澍旺 陸連洲 孫林雲 胡家順 岳銘濱 孫昭晨 高正榮 蔡正銀 謝善文 |
2 | 18000方85m挖深新型耙吸挖泥船開發研製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 | 周泉生 王 健 劉長雲 楊立楠 仲偉東 費 龍 陳海健 向功順 甘霏斐 劉小林 楊文邦 鄭廣民 汪戰軍 張海榮 曾 湛 徐 勁 張 雷 李玉亭 |
一等獎(6項) | |||
1 | 長江中下遊河道演變機理和枯水航槽塑造的理論與實踐 | 長江航道局、武漢大學 | 李義天 劉懷漢 李國祥 高凱春 陳 立 孫昭華 黃召彪 唐金武 黃 穎 朱玲玲 黃成濤 鄧金運 付中敏 張 為 趙瑾瓊 |
2 | 侵蝕性粉沙質海岸港口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大連海事大學 | 季則舟 謝世楞 馬 燕 陸培東 楊長義 劉進生 喻國華 劉紅宇 邵守良 楊志國 劉 曄 王艷紅 戴 冉 李 擘 王秀慧 |
3 | 《新理念——內河航道建設指南(2011版)》 |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江蘇省交通廳航道局、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湖南省湘江航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松花江大頂子山杭電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長江南京航道局、廣東省航道局 | 徐祖遠 徐 光 宋德星 蔣 千 解曼瑩 曹德勝 高 原 袁其軍 張善波 董文虎 湯修華 李 軍 洪 毅 黃康銘 顧網林 |
4 | 長江中游心灘守護工程關鍵技術研究 | 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重慶交通大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長江航道工程建設指揮部 | 劉懷漢 李文全 付中敏 曹民雄 王平義 譚倫武 鄭驚濤 趙鳳亞 楊成渝 喻 濤 馬愛興 雷國平 蔡國正 余新明 韓 婷 |
5 | 航道整治工程作用下的水沙過程及河流生態效應研究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廣東省航道局、廣東省航道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清華大學 | 陸永軍 陸 彥 王兆印 王志力 楊明遠 劉懷湘 莫思平 李 宇 鄒 智 徐成偉 潘保柱 左利欽 季榮耀 郁 達 黃偉軍 |
6 | 《港口工程地基規範》(JTS147-1-2010) |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 | 孫萬禾 張 敬 劉愛民 苗中海 葉國良 黃傳志 朱勝利 闞衛明 閆澍旺 楊國平 劉彥忠 俞武華 樂 凌 何漢藝 鄭新亮 |
二等獎(11項) | |||
1 | 不同腐蝕等級高樁碼頭構件碳纖維加固技術研究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王友元 蘇林王 呂 黃 李國豹 胡若鄰 蕭澎偉 應宗權 趙 娟 桑登峰 魏明暉 |
2 | 青草沙水庫工程施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建設總承包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吳興元 劉若元 樓啟為 沈達怡 張學軍 劉華鋒 謝 軍 陶潤禮 王費新 姜 威 |
3 | 遙控測量船的研製及應用 | 長江武漢航道局 | 王先登 王 良 范先友 楊傳華 林晨光 李 蓉 劉丹玲 嚴若山 劉世進 塗傳勇 |
4 | 天津港泥沙研究技術創新與應用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 | 孫連成 張華慶 李 偉 孫永健 許 婷 劉 欣 張 娜 孫百順 呂慶新 侯志強 |
5 | 超長排距大型絞吸船與接力泵船串聯施工技術研究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東方疏浚工程分公司 | 朱 霖 陶沖林 周顯田 陳旭平 王桂林 安傳志 秦學明 戴劍波 沈徐兵 谷銀遠 |
6 | 30m大型抓鬥挖泥船研製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鄭 捷 劉少群 劉 建 胡銀冬 王曉光 何 偉 陳土成 劉國生 劉烈暉 許向東 |
7 | 鋼管板樁組合結構在深水碼頭中的應用關鍵技術研究 |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莫文賀 盧永昌 沈迪洲 趙玉起 王小平 王福強 劉先鵬 曾青松 樂 礫 李廷輝 |
8 | 《港口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 50158-2010) |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大連理工大學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郭大慧 胡家順 錢 麗 貢金鑫 楊麗民 王 晉 方愛東 劉進生 王勝年 張黎明 |
9 | 《港口工程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大管樁設計與施工規程》(JTS167-6-2011)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港灣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 周國然 時蓓玲 金建昌 王何匯 吳 鋒 曹金寶 卓 楊 邱 松 方炫強 汪冬冬 |
10 | 深厚淤泥爆破排淤工藝技術及質量控制研究 |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 | 林 泉 翁洪苞 伊左林 廖玉珍 余雪寶 季雲峰 許婷婷 劉美林 |
11 | 《港口水工建築物修補加固技術規範》(JTS311-2011)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港灣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四航岩土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 潘德強 王勝年 王友元 范衛國 何文欽 黃君哲 蘇林王 吳瑞大 王永平 黃孝蘅 |
三等獎(25項) | |||
1 | 1750方/時 絞吸挖泥船鑲嵌式耐磨雙層泥泵泵殼的研製 | 長江武漢航道工程局、武漢理工大學 | 姚 勇 李 浩 張 強 楊先波 王望金 杜學銘 汪選國 |
2 | 天津港航道通過能力(飽和度)評價及預測模擬研究 | 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 | 李 偉 劉敬賢 王初生 文元橋 劉 偉 田 野 范耀天 |
3 | 利用瀉湖干施工建設深水港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盧永昌 唐橋樑 梁 桁 夏 林 趙玉起 吳遵奇 林佑高 |
4 | 航道班組安全標準化管理規範 | 廣東省航道局 | 荀建群 胡森濤 黃祥光 楊三喜 楊明遠 廖 希 黃夏幸 |
5 | 新型自立式複合牆結構設計研究 | 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顧倩燕 費永成 高加雲 馬稚青 江 傑 李 昀 徐東暉 |
6 | 鋼混複合樁的研製與開發 | 舟山市大陸連島工程指揮部、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 董海明 王偉明 胡金雄 李舟峰 徐堅波 葉中海 |
7 | 《水運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JTS151-2011) |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河海大學 | 胡家順 貢金鑫 劉連生 李元青 楊國平 劉彥忠 羅年生 |
8 | 水面流速、流向跟蹤測量浮標與管理系統 | 長江南京航道局南京航道管理處、湖北藍宇航標有限公司、長江航道局 | 錢蘇芬 顧網林 鄧乾煥 徐 峰 梁武南 胡志平 林 海 |
9 | 內河航道OD調查和運輸需求分析技術研究 |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王仙美 范東濤 張 凌 陳 媛 殷兆進 張 雷 鄒勇軍 |
10 | 環保絞吸式挖泥船新型雙台車系統研製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 鄭巋立 韓海強 李中華 陳 磊 徐 鵬 楊乃全 劉玉明 |
11 | 深厚軟基條件下高樁碼頭岸坡穩定關鍵技術 |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葉躍平 茅兵海 謝祥財 陳 威 羅 文 耿永衛 封有德 |
12 | 《高樁碼頭設計與施工規範》(JTS167-1-2010) |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學 | 陳奉琦 程澤坤 曹義國 曹稱宇 萬 宏 柴信眾 金曉博 |
13 | 海上潮間帶超大直徑管樁沉樁施工工藝研究與應用 |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江蘇海上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 張佩良 劉鳳松 陳 強 李 澤 張 鋼 高宏飆 張樂平 |
14 | 水下孤立礁石爆破處理技術研究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譚曉林 劉毅光 王 進 曾 欣 |
15 | 疏浚工程GPS PPK潮位測量技術研究 |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大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 劉樹東 李素江 趙建虎 栗建軍 陳存擴 王華原 敖庄哲 |
16 | 嵌入超厚硬岩的海上超深鑽孔灌注樁施工技術 |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房真如 周擁軍 呂衛清 劉詩凈 李加才 榮勁松 劉亞東 |
17 |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經濟分析與綜合效益研究 |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緯信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 翟劍峰 司馬華煒 萬文智 李巍 張 凌 東培華 岳巧紅 |
18 | 大型絞吸船開挖風化岩艉吹裝駁施工工藝研究 | 中交天航南方交通建設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 彭旭更 程 繼 劉 斌 曹恆方 史龍州 高 偉 秦 亮 |
19 | 大流速推移質河道條件下抗沖耐磨航道整治建築物新結構新工藝研究 | 長江重慶航運工程勘察設計院、長江航道工程建設指揮部、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 | 彭松柏 張晏方 何傳金 胡小慶 解中柱 楊祥飛 譚 昆 |
20 | 沿海港口集裝箱碼頭合理通過能力研究 |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 | 朱善慶 揚 懿 唐國磊 王文淵 張民輝 沈益華 郭子堅 |
21 | 多種船型組合施工開挖複合土質施工技術 |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楊洪周 胡 學 曾 昊 吳木坤 |
22 | 沿海灘塗圍吹軟土一次成陸關鍵技術研究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設有限公司、中交疏浚技術重點實驗室 | 吳興元 朱 治 顧 勇 尹志標 應 舒 張虎平 蔡 建 |
23 | 連雲港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新型生態護岸研究 |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連雲港港疏港航道工程現場指揮部 | 王煒正 俞武華 於志華 董文虎 黃 岩 徐 斌 夏建國 |
24 | 大水位差高樁直立式框架碼頭鋼抱箍雙向懸空支撐系統施工技術研究 | 長江航道局、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 | 彭松柏 王甫學 曹 棉 羅 宏 黃 雲 趙 濤 王顯加 |
25 |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沖裝艙施工技術 | 長江武漢航道工程局 | 姚 勇 白 明 張 群 張 強 葛新興 李 浩 金敬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