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塘村

葛塘村

葛塘村屬於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坐落於淮北市北部,東臨朔西湖,南鄰坡里村,西、北與蕭縣丁里鎮接壤,是淮北市北戶門鎮。村設有1個黨總支,葛塘、縱樓2個黨支部,10個黨小組。全村轄區葛東、黃樓、張庄、后坡里、孟鎮寺、葛西、陳庄、縱樓、吳樓、后葛塘10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人口6148人,佔地總面積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約4600畝。農業主導產業為小麥、玉米、大豆、同時蘋果、梨、葡萄等特色產業也在蓬勃發展,年人均收入近9000元。交通十分便利,202省道穿境而過,距連霍高速出入口僅一公里,市20路公交終點站即在縱樓街對面,連接京九、京滬、隴海的鐵路幹線符夾鐵路橫穿南北,距淮北市高鐵站1公里,是高鐵新區的核心區。文化低蘊深厚,孔子七十二賢之一的顓孫子張的出生地就在葛塘張庄自然村,現顓孫子張後人仍在此居住。

簡介


葛塘村隸屬於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有淮北北大門之稱。位於淮北市北郊,蕭淮交界處,東接朔里礦,北部和西部與蕭縣丁里接壤,所轄10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126人,全村7個黨小組,87名黨員,一個黨支部。土地面積4180畝,張庄、黃樓兩個塌陷村莊,塌陷土地近1000畝。
加油站
加油站
朔里鎮最大的行政村。轄區內有一所中學,兩所小學,一個大型農貿市場,一個加油站,中型超市(淮北市通達購物廣場)一家,兩座變電所,五家醫療機構,其中一個鎮級衛生院,一家銀行,一座20路公交站,一個警務室(屬朔里派出所),小型麵粉廠一家,一家工業園。

行政區劃

葛塘村轄葛東,葛西,黃樓,張庄,孟鎮寺,后坡里,縱樓,后葛塘,陳庄,吳樓10個自然村
葛塘行政村駐葛東自然村

醫療教育


教育
葛塘小學 縱樓小學 葛塘中學
醫療衛生
縱樓衛生院(鎮級)、陽光中西醫結合醫院、葛塘村衛生室、縱樓村衛生室、孟鎮寺衛生室

交通通訊


符夾鐵路縱橫東西,X006路,省道202穿境而過,連霍高速公路丁里出入口近在咫尺,南距淮北市火車站15公里,北距徐州觀音機場40公里,蕭縣至淮北市石台鎮,淮北至徐樓村兩條客運專線均經過葛塘村,淮北20路公交車起於電廠止於葛塘村縱樓村自然村,淮北長途汽車站、客運站發往北部地區蕭縣,濟南,徐州,鄭州,北京,沛縣,濟寧等省內或省外車輛,或北部地區來淮北市及省內其它城市或省外城市車輛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葛塘村電力充沛,轄區內變電所兩座,生產生活供電充足。鐵路、公路和航空組成立體交通網,交通十分便捷。電力充沛,電訊通暢,區位十分優越。
淮北20路電廠--> 縱樓公交線路共經過22個站點
市區線路 電廠-縱樓 夏5:40-18:20 冬6:00-18:00

1.
電廠
2.
凌雲總公司
3.
人民醫院
4.
淮海商場
5.
總工會
6.
百貨大樓
7.
供電公司
8.
批發市場
9.
電控設備廠
10.
煤師院
11.
特鑿公司
12.
二機廠
13.
九一0廠
14.
交通學校
15.
水泥廠
16.
水泥廠學校
17.
糧庫
18.
造紙廠
19.
眾城水泥廠
20.
孫謝庄
21.
劉樓
22.
縱樓
淮北20路縱樓--> 電廠
市區線路 電廠-縱樓 夏5:40-18:20 冬6:00-18:00

1.
縱樓
2.
劉樓
3.
孫謝庄
4.
眾城水泥廠
5.
造紙廠
6.
糧庫
7.
水泥廠學校
8.
水泥廠
9.
交通學校
10.
九一0廠
11.
二機廠
12.
特鑿公司
13.
煤師院
14.
電控設備廠
15.
批發市場
16.
供電公司
17.
百貨大樓
18.
總工會
19.
淮海商場
20.
人民醫院
21.
凌雲總公司
22.
電廠

商業發展


淮北市通達購物廣場
淮北市供銷社新網工程便民店——淮北市通達購物廣場位於淮北市杜集區葛塘村縱樓貿易大市場,省道202蕭淮公路東側,公交20路站旁,經營面積近500平方米,經營副食百貨、針織、小家電、玩具、服裝鞋帽、家居用品及生鮮蔬菜、水果、肉類共6500個品種。
通達購物廣場將為我村周圍十幾個村莊的農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同時也為我市東北部郊區的農民日用消費品網路的建設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同時也必將為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工業概況


眾幫創業園
眾幫創業園
眾幫創業園
眾幫創業園坐落葛塘村,佔地面積約300畝,入駐企業15家,2007年眾幫創業基地新引進黃山虎電動自行車公司及惠源環保科技公司、東華鋼板切割公司、東申精密鑄造公司等多家企業入駐投產。此外,金泰機械、淮北高品箱包文具、惠源環保科技、清泉純凈水等4家企業因長期看好創業基地的投資環境,企業自投資金建設廠房,基礎設施建設與生產同步進行,從而做大了該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招商引資落戶企業淮北三星實業、淮北三友紡織、淮北大金礦山機器等多家企業再次注入建設資金,主要生產機械、化工、紡織、製造等。平祥感應爐公司與浙大電力電子研究所、上海機電設計院在高效節能變頻技術方面進行合作,其產品深受徐州徐工集團、河南神火集團、馬鞍山鋼鐵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的青睞。安徽科雷伯革膠輥公司以其領先國內同行的技術優勢佔領國內外市場,積極擴建廠房面積5000餘平方米,收入大幅提高;淮北玻璃鋼有限公司開發出新產品———汽車擋泥板,正在與日方洽談訂單事宜,為擴大生產打下基礎。
佔地160畝的眾幫一期項目駐滿,二期500畝規劃設計編製完成,道路、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組織實施,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發展的後勁明顯增強。工業經濟實現快速增長,規模以上企業總數已達24家。

特色經濟


葛塘村農產品豐富,盛產糧、油、瓜果、蔬菜、蛋禽、水產品等。畜禽品種豐富,有牛、驢、騾、豬、羊、兔、雞、鴨、鵝等。
農作物
農作物種類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兼有紅薯等其它作物。經濟作物種類主要有棉花、麻類等,油料
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葛塘村現有小麥3000畝,玉米2000畝,大豆500畝。
養殖
養殖方面:生豬存欄300頭、肉牛存欄100頭、肉鴨存欄4萬隻、蛋雞存欄4000隻,孵化場兩家,年孵化家禽30萬隻。
經濟種植
蘋果
蘋果
全村發展“皇家嘎啦”、“紅將軍”、“美國八號”、“紅富士”早、晚熟蘋果品種1000多畝,“金手指”、“貴妃玫瑰”等優質葡萄品種200多畝。

特色小吃


糕點
三刀子
三刀子
糕點分為普通糕點和精細糕點(粗點、細點)兩種。像三刀子、羊角蜜、小京棗、螞蚱腿、豆角皮、燎花、麻餅等均為普通糕點。精細糕點有寸金麻片烘糕蜂糕、雲片、山楂糕、皮糖、蛋糕、雞骨糖、京蜜等。此外還有些時令性的糕點:酥糖、木瓜糕、綠豆糕、月餅等。並有專為祭祀用的禮品,通稱“蜜供”。蜜供是用白糖製成的各種各樣的人和物。如八仙人子、神像、宮殿、牌坊、寶塔、香爐、蠟台、壺、碗、盆、瓶、龍、虎、獅、馬、牛、豬、羊、雞、鴨、鵝、花、鳥、魚等。這些“蜜供”製作精巧完美,觀之,形態逼真,食之,香甜可口。
辣湯
辣湯是用母雞和圓骨,加上裝有12種配料的料包煮湯。煮的時候除了加蔥和麥仁之外,加上大量的生薑,這個湯
辣湯
辣湯
的味道就偏辣,這種辣味很鮮。把洗好的麵筋在溫水中醒透,讓原來海綿狀的麵筋表面變得光滑柔軟,然後掐成一小塊張開下鍋,同時用筷子順時針攪動,這時麵筋就會被甩成片狀,如雞蛋絮,但比雞蛋絮略厚一些。辣湯麵筋製作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將麵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公斤調成軟麵糰,用手蘸上水把麵糰揉上勁;餳幾分鐘,再揉上勁,然後兌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呈稠狀時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覆幾次,直到將麵糰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將麵筋用手攏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洗麵筋剩下的面水勾兌到湯中,這樣的勾兌連麥仁都沉澱不下去。最後,加上鱔魚絲、鹽、味精、適量的白鬍椒。在湯中加上些許香油,更是美味。
在街頭的飲食攤子上,擺把大壺,外用棉布包著用作保溫,壺內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時,加醋、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還有提神、消食健胃、驅濕避瘴、驅寒治感冒等功效!
面魚
面魚
面魚是民間非常簡樸的傳統主食之一。近年來,它登上一些大飯店的大雅之堂,成為許多食客必點的主食之一。面魚做法很簡單,用碗盛上麵粉,加上一定的水,放鹽適量,搗成糊狀,將水燒開后,用筷子將搗成糊狀的麵糊一筷一筷地撥入正在燒的開水之中,麵糊進入開水后凝固,形狀像大大小小的河魚,成蛋狀。面魚入鍋煮熟后,再加上適量的鹽、油和調料即可食用。如果搗麵糊時,加上一兩個雞蛋,面魚吃起來會更鬆軟。面魚可葷可素,而面魚的葷素一般都以配料和佐料來調節,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類的蔬菜,用油也以小磨麻油為主。葷者,配料可用各類肉丁肉絲,用油則以動物油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煮麵魚的湯也有講究,現在大多用豬骨、牛骨、羊架子等燉煮的高湯了。
饊子
饊子
饊子是江淮地區享有盛名的土特產品,採用傳統的手工製作,經揉面、盤條、油炸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做工精細、考究。產品細如金線、金黃髮亮,脆酥噴香,口感極好,可干吃、泡吃、烹吃、可與素菜葷菜混合燒制,將菜燒好后將該食品放入,便成一道極品菜,百食不厭。饊子既是一種休閑食品又是大眾菜肴中不可缺少的珍品,深受廣大食客青睞。
其它
燒餅、狗肉
燒餅、狗肉
狗肉(也可用燒餅夾著吃)、羊肉湯、素餡扁食(大年三十晚上包好,初一早上吃的餃子)、乾菜角子(一般正月十五做)、油炸小磨綠豆丸子(一般春節期間做)、水煎包、燒餅、鏊子烙饃、(芝麻)干饃、小磨香油、雞蛋茶、(香油)腌冬瓜醬豆、變蛋、燙麵、米線、娃娃魚、麵皮(可剁成條拌著吃或卷著吃)、牛津面、油條、麻花、糖糕等。

風俗民情


俗話說:“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葛塘村地處蕭、濉兩縣結合部,兼有蕭南濉北的風俗民情,且互相雜糅產生變異。

民俗

歲時節日[傳統節目]

春節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葛塘村舊俗,過春節稱“過年”,“年”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入臘就是年”。“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月初八日用小米、花生、粉條、豆腐、饊子、白菜等熬制“臘八粥”,現小米已改為大米,“臘八粥”抹在果樹上盼望來年果子結得像小米飯那樣稠,此俗延傳至今。二十三日打糖祭灶,送“灶老爺”上天,乞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臘月二十七、八日家家蒸饃,而且蒸得“吃出正月”、“吃過二月二”,此弊俗已革除。除夕貼春聯,打掃衛生良俗依舊,但不再設香案、敬天地神,放“攔門棍”。隨著電視的普及,幾乎家家吃了團圓飯之後,即匆匆圍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給孩子壓歲錢。零時整,家家燃放鞭炮迎接新春,預祝來年一年好運。也有一些家庭在飯店酒樓預先訂桌,除夕夜全家人在飯店團圓看節目。正月初一,到長輩、鄰居、親戚家拜年風習依舊,但不再跪揖,所帶禮品也漸趨時尚、高檔、有益健康,相互問候多是工作、學習、就業、收入、身體狀況等。拜年大多在初七之前依親戚的遠近和重要程度安排順序,因為“拜年拜到初七八,扯著胳膊往外拉”一一家裡沒菜了。現在雖招待不成問題,但初七各機關都開始上班,農村生活節奏加快,沒有了拜年的時間。

元宵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燈節,家家忙著揉面蒸燈,燈數多少不等,另蒸“錢龍”、“倉龍”兩條龍燈,盼望二龍“馱錢馱糧”。家有老人去世不到三年的,余哀未盡不蒸燈,每戶近鄰給送去幾個。面燈上鍋前在側面捏出記號代表月份,一個記號代表正月,兩個記號代表二月,出鍋后,哪個燈里水多,就認為哪個月份雨量大;點燃后,哪個燈亮火旺,就認為哪個月運氣好。燈點亮后,“照照眼,不害眼”。每個屋裡都放一盞,各個角落都照一照,“牆角旮旯都照到,不生蠍子蟲子”。面燈點過後就可以吃,兩條“龍燈”只能等“二月二龍抬頭”那天吃。兒童在元宵節極為活躍,挑燈籠,放花筒,玩式繁多。近十幾年來,兒童的燈籠已由篾扎紙糊變為塑殼燈籠,形狀或鯉魚、或動物、或水果,千姿百態。燈籠內也不用蠟燭,而是裝上燈泡,桿上裝有電池、開關,既安全又不怕風吹。燃放各式各樣的“花筒”、“起花子”,如“蝴蝶花”、“小蜜蜂”、“雲雀”、“十珠連環”、“一步登天”、“蛟龍出海”等,五彩繽紛,奇艷無比。有不少人或騎摩托,或搭計程車到市裡,看市政府安排燃放的禮花焰火。元宵節這天,出嫁女子不在娘家看燈,說是“看了娘家的燈,死她老公公”,意在約束出嫁女子與婆家人元宵同樂。元宵節的食物,農村多“包角子”,即擀成圓面片包上乾菜,做成半月形的食物,趁蒸燈時蒸好食用。近年城鄉也有不少人買來湯圓煮食。歸寧日 農曆正月十六日,是娘家接出嫁閨女的日子。“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戶戶接妮子。有車的,用車拉,沒有車的,用驢夾”。現雖無人照辦,但青年男女結婚還熱衷這個“好日子”。

二月二

二月二 農曆二月初二因近驚蟄節故被稱為“龍抬頭”的日子。舊俗,農村家家一大早就在自家院子內、外用草木灰圍成螺旋形,稱“圍倉”,中間挖小坑埋進糧食,認為圍得越大家裡糧食越多。早晨不吃面飯,吃炸開的玉米花、糖豆,元宵節剩的面燈切片煮食,稱“喝燈湯”,吃“龍”,吃春節時留下的“大饅頭”,一天都不做活,“二月二,不幹活,撅著腚,啃大饃”。出嫁女子不在娘家過二月二,說是“吃了娘家的花,死老婆婆啪嗒”。以上舊習現已無存,這時農村已開始忙春耕,而且,“過了二月二,百蟲出蟄”,農作物和果樹要開始防治病蟲害了。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不定。葛塘村有關清明的習俗多與寒食節有關,插柳源自為春秋時晉臣介子推招魂,吃提前煮熟的雞蛋、不動煙火源於介子推自焚於綿山之忌,為已故親人掃墓焚化冥紙與介子推忌日的祭奠活動有一定聯繫。清明節前幾天,人們忙著添墳燒紙,“早清明,晚十一”。現在依然有人頭天傍晚就在屋檐下插上新柳,目的不在為誰招魂,而是為給庭院住房增添春色,不插柳的不熱愛生活,“清明不插柳,死了變個大黃狗”。機關、部隊、學校都在這一天為烈士掃墓獻花圈,或舉行其他悼念緬懷活動,寄託人們的哀思。

端午節

端午節(端陽節)農曆五月初五日。相傳戰國時楚大夫屈原於這天自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為免魚蝦吞吃屈原的遺體,就包了粽子投到江中,後來由投粽子變成食粽子,延傳至今。端午節家家房檐下要插上二株艾,“端午不插艾,死了變個老鱉蓋”。插艾為祛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近年,已不滿足單吃粽子,而是買肉買菜大吃一頓,作為午收后的慶祝。

中秋節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中間月份的中間一天,故稱“中秋”,是中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擺上西瓜、石榴等水果,喝圓月酒,吃月餅。相傳,元朝末年漢人組織暴動推翻元人的殘暴統治,送月餅就是當時的秘密聯絡方式,貼在月餅下邊的薄薄方紙當年是寫暴動計劃的:“八月十五殺韃子”。中秋送月餅、吃月餅由此沿傳。

鬼節

十月一 鬼節。該日前,為已故老人焚送寒衣或燒冥紙。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0日,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