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耀

王業耀

王業耀,1965年5月出生,籍貫廣西,漢族,2003 年 9月入黨,博士研究生。

教育經歷


1991.09-1995.07,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工學博士;
1986.09-1989.03,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化學工程,工學碩士
1982.09-1986.07,河南工業大學油脂工程,工學學士。

主要工作經歷


1989.04-1991.08 哈爾濱市工商經濟技術諮詢公司助理工程師;
1991.09-1995.07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助教、講師;
1995.07-1998.04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工程設計研究中心室主任(期間,1997.11評為副研究員);
1998.04-1999.03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標準研究所所長助理;
1999.03-2005.08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物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副處級)(期間,2002.10 - 2003.09掛職任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助理;2003.03評為研究員);
2005.08-2006.09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科技處處長(期間,2005.10當選為院黨委委員);
2006.09-2007.04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科技處處長兼副總工程師(正處級);
2007.04-2009.06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2008.04-2009.06期間獲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學術研究);
2006.06-2017.10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06-2019.04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副站長;
2009.06-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9.05-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環境監測技術首席科學家。

科學研究


代表性研究項目

(1)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與水質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綜合示範(2008ZX07207),11727萬元,2008.1-2012.12,主持。
(2)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工作項目,國家重要縣域生態功能區環境質量評估與考核技術支持(2111101),1000萬元,2009.1-2014.12,主持。
(3)環境保護部工作項目,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遙感調查與評估項目(STSN-03),全國生態環境格局分佈調查與評估 507萬元,2011.12-2013.12,主持。
(4)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研究(2013ZX07502001),1607萬,2012.1-2015.12,主持。
(5)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點防控重金屬關鍵先進監測技術適用性研究(201309050)省部級項目 841萬,2013.1-2015.12,主持。
(6)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重點防控重金屬汞、鉻、鉛、鎘、砷便攜/車載/在線監測儀器開發與應用示範” ,8002萬元,2015.1-2017.12,技術負責人

代表性論文

(1)Organic pollutant types and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the water from Songhua River, China, in 1975–2013[J]. Water Air Soil Pollut, 2016, 227(6):1-6
(2)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of Risks of Di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in Surface Waters of China on Reproduction of Fish[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6, 213:482–488.
(3)Improvement on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methods for deriving sitespecific water quality criteri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5,22(7):5271-5282.
(4)Nitrogen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nalysis using the stable isotope tracing method in Ashi River, northeast China[J]. Environ Earth Sci, 2015, 73:4831–4839.
(5)Intelligent 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on-lin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trace heavy metals with total-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J]. Sensors, 2015,15(5):10650-10675.
(6)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for the Dechlorination of 1,1- Dichloroethylene by Pd/Fe Nanoparticles[J].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5,24(10):3163-3170.
(7)Estimation of Phenanthrene Degradation Model by 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 Isolated from Municipal Sludge[J].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2015,24(1):48-55.
(8)Probabilistic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copper in Chinese offshore marine environments from 2005 to 2012[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5,94(1-2):96-102.
(9)A national pilot scheme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J].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2014,(10):104-107.
(10)Ecological Risk of Nonylphenol in China Surface Waters Based on Reproductive Fitnes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21;48(2):1256-1262.
(11)Development of aquatic life criteria in China: viewpoint on the challeng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4,21:61-66.
(12)Economic growth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in China: 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J].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2014,28(2):429-442.
(13)Soil and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in China: A review[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4,69:177-199.
(14)Multi-phase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Songhua River, Northeastern China[C]. The IWA World Water Congress & Exhibition 2016,Brisbane, Australia.
(15)Intelligent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trace elements with total 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C]. Proceedings of IEE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5,Jun:1580-1586.
(16)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方法研究與應用進展[J].中國環境監測,2016,32(4): 1-6.
(17)國內外土壤砷污染及其修復技術現狀與展望[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6,6(1):90-99
(18)我國典型村莊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J].中國環境監測,2016, 32(1): 23-29.
(19)多元統計模型在水環境污染物源解析中的應用[J].人民黃河,2016,38(1):79-84.
(20)生態毒理數據篩查與評價準則研究[J].生態毒理學報,2016,11(3):1-10.
(21)三唑酮對青鱂魚和大型溞不同測試終點的毒性效應評價[J].中國環境科學,2016, 36(7):2205-2211.
(22)基於主成分分析-多元線性回歸的松花江水體中多環芳烴源解析[J].中國環境監測,2016, 32(4).
(23)松花江水體中多環芳烴污染源解析因子分析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6,39(3):105-110.
(24)地表水環境污染物受體模型源解析研究與應用進展[J].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6,14(2):32-37.
(25)雙金屬和多金屬系統對零價鐵利用效率的改進[J].環境科學研究,2016,29(9):1362-1369.
(26)Cu/Fe和Ni/Fe雙金屬處理模擬地下水中的鉻[J].環境工程學報,2016,10(7):3515-3521.

代表性專著

(1)魏復盛主編,王業耀等副主編,土壤環境監測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9.
(2)王業耀主編,環境介質中重金屬監測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3)王業耀主編,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案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4)王業耀,等編著,重點防控重金屬監測技術方法研究進展[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7.
(5)王業耀,等編著,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任務作業指導書[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7.
(6)王業耀主編,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點分析 [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7.
(7)王業耀,等編著,“十二五”期間近岸海域水環境與陸源壓力趨勢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6.
(8)王業耀,等編著,二十一世紀初十年我國生態環境格局演變趨勢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
(9)王業耀,等編著,我國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與陸源壓力及其變化趨勢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
(10)王業耀,等編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
(11)王業耀,等主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業務信息系統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
(12)王業耀,等編著,我國陸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4.
(13)王業耀,等編著,松花江水環境污染特徵[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14)陳斌主編,王業耀等副主編,環境監測(中國環境百科全書—選編本)[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
(15)《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 戰略保障卷》[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專題首席專家。

軟體著作

(1)國家土壤樣品資料庫系統軟體[簡稱:土壤樣品資料庫軟體]V1.0,2013SR079878,2013;
(2)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生態環境質量考核數據管理系統[簡稱:CEEQA-DMS]V1.0,214SR021996,2014;
(3)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安全管理系統[簡稱:CEEQA-SMS]V1.0,214SR021166,2014;
(4)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生態環境質量考核數據審核系統[簡稱:CEEQA-DVS]V1.0,214SR021165,2014。

主要技術業績貢獻


教學工作

碩/博士生課程:
學術講座

社會工作

1、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總體專家組成員;
2、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總體專家組成員;
3、國家減災委員會第三屆專家委員會專家;
4、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常務理事;
5、全國環境監測技術委員會委員,2010.1-至今;
6、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2012.01-至今;
7、國家環境與健康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2012.02-至今;
9、《中國環境監測》期刊,主編;
10、《環境科學研究》期刊,編委;
11、《環境工程技術學報》期刊,編委。

榮譽獎勵


1、湖庫水華監測評價與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及業務化應用,2016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1;
2、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年)遙感調查與評估,2016年,測繪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排名第9;
3、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保護績效評價技術研究與業務化應用,2015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
4、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體系研究及業務化應用,2014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
5、反應器式生物感測器BOD快速測定新方法及儀器研製,2013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2;
6、流域農業面源形成機理與防控技術研究,2012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
7、河流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與應急控制技術研究,2008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0;
8、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戰略環境影響評價,2007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7;
9、污染物總量控制"95"方案及依託技術研究,1999年,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3。
其他
1、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業技術人才,2015;
2、第一批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2014;
3、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三五”人才 尖端人才,2014;
4、2002年獲中國環境學會第四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