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刺參
仿刺參
仿刺參(學名:Apostichopus japonicus):個體大,長20-40厘米,最大的可達1米。體呈圓筒狀,背面隆起,疣足發達,上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疣足(肉刺)。體壁厚而柔軟,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規則的3縱帶。口偏於腹面,具觸手20個。楯形,基部有壇囊。生殖腺2束,位於背懸腸膜的兩側。呼吸道通過異網與消化道相連。石管常與體壁相連。無居維氏器。
多生活於淺海,見於珊瑚礁或岩石底,常有排臟現象和自溶現象,再生力很強。中國北方沿海的刺參有夏眠習性,夏季產卵后,爬到石底,不活動,不攝食,消化道縮得很細,秋後溫度下降再出來攝食。一些種類已可人工養殖。刺參體內含有海參毒素。經過加工處理后食用不會引起中毒。
該種主要分佈於廣大西北太平洋沿岸,自潮下帶至一百多米水深皆有發現,其棲息地涉及南部庫頁島沿岸海域、鄂霍次克海南部的千島群島西部沿岸海域、日本海沿岸、朝日韓三國沿岸海域和黃、渤海沿岸,刺參在中國自然分佈的南界位於江蘇連雲港海域。
仿刺參
刺參體色變化很大,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栗褐色,腹面為黃褐色或赤褐色。
人類用嘴巴鼻子呼吸,仿刺參卻用肛門來呼吸。它們的消化道首尾相連,迂迴曲折,其末端靠近肛門膨大為排泄腔,由此向內突起呈一對分支的樹狀結構,謂之“呼吸樹”,通過排泄腔和呼吸樹的收縮和擴張,海水源源不斷地從肛門進入到呼吸樹的管壁進行氣體交換,完成呼吸作用。
仿刺參幾無利齒,也無堅殼,如遇到危險想要自保,一言不合就“噴污”,把呼吸樹和內臟一起噴射迷惑敵人,仿刺參的再生能力很強,體腔內組織有變形和新建的功能,加上肌細胞的去分化,假以時日,“被掏空”的參體也會“滿血復活”。
Holothuria armataSelenka, 1867
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 1867
Stichopus japonicus var.typicusThéel, 1886
Stichopus roseusAugustin, 1908
棲息在波流靜穩、海草茂盛和無淡水注入,底質為岩礁或細沙泥底,水深為3-15米的海灣內。少數可達10多米,幼小個體多生活在潮間帶。大葉藻叢生的細泥沙底也常有發現。紅色仿刺參生活在40米及更深的岩質海底,綠色與黑色的生活在較淺的泥沙底。紅色與后兩者基因有一定差別。
喜晝伏夜出,偏愛細水長流、海藻豐富的細沙或礁岩海底,但不喜有淡水注入的環境,再生能力極強,遭受攻擊而損傷或斷裂丟失部分后均能再生。環境不適之時可以排除臟物,保護自身正常健康生長,夏季水溫高時會通過夏眠來減少身體能量消耗,儲存體力和營養,每年的7-9月為仿刺參的夏季睡眠時間段。
刺參的適應性很強,它生活的海區,海水鹽度範圍28.86-31.87‰,pH值7.9-8.4,夏季溫度不超過30℃,冬季最好不結冰。夏季溫度過高,仿刺參會進行夏眠:進食停止,腸道分解,代謝減慢,體重變輕。閾溫度為25℃。較小個體和南方個體則可承受更高的溫度。
刺參與海參綱許多底棲生活的種類一樣,主要攝食沉積於海底表層的藻類碎屑、浮遊動植物屍體、微生物以及夾雜其中的泥沙等顆粒。刺參的這一食性是與其口器構造相適應,其樹冠狀、末端裹有一層膠質的口觸手非常適宜粘附細小顆粒物,尤其是粘附同樣有粘性的富含有機質的碎屑物質,屬典型的舔食性。刺參的這一食性也決定了其特殊的棲息環境,即,既要有硬質附著基提供其附著以抵禦自然環境中水流的沖刷,又要有富含有機碎屑的泥沙等沉積物以提供食物來源。因此,在平坦開闊的泥沙或軟泥質海域鮮有蹤跡,而有藻類分佈的岩礁區是其最喜愛的棲息場所,正因為刺參對生境選擇的苛刻要求,其在自然海域的分佈一般是呈斑塊狀而不是連續分佈的。
仿刺參腹部長滿了管足,能附著在礁石上,不被水流沖走,靠著肌肉的收縮和管足的協同,它們能在富含碎屑的泥沙沉積物中緩慢移動,大群的仿刺參過境,那陣仗就像是一群海洋角馬大軍,貪婪地翻食著泥沙中的食物。它的口位於腹面前端,有一圈20來個呈樹冠狀伸展開來的觸手,能分泌粘液粘附海水中漂浮的細小有機碎屑,完成攝食動作。
中國遼寧省大連、旅順和海洋島,河北北戴河,山東半島、青島、膠南、日照,江蘇連雲港。
仿刺參分布圖
產卵季節在5月底到7月初,隨地區水溫變化而略有變化。一般說來,海水溫度18-20℃開始排卵。排卵后,鑽到石下或石縫中進行"夏眠",到9月底或10月初再出來活動和攝食。仿刺參分兩性,雌雄釋放配子。實驗室中可通過調節溫度或添加神經肽誘導排卵。刺參的平均壽命在7-8年,壽命長者達10-11年。
該物種的捕撈量在近50年(截止2015年)來顯著下降,在中國的野生種群(2012)視為滅絕。
在中國,野生捕撈漁業主要在山東和遼寧兩省,這在歷史上代表其分佈中心及周邊地區顯著下降。從20世紀50年代的年產130-140萬噸,下降到20世紀70年代的26 40噸(2008年秋)之間。野生刺參在中國被認為已不存在(1995年)。
該種類價格飛漲刺激了養殖業和海洋牧場的發展。據報道,中國水產養殖產量刺參在2002年達到5800萬噸乾重,而在同一年的採伐量470萬噸乾重(2004)。 2010年,山東省水產養殖生產刺參是66300噸,占的全中國的50%,而在遼寧的產量為59764噸,佔中國產量的45%(2012)。
刺參是在日本最常見的海參品種。在日本刺參的漁獲在過去的30年,1978-1987年(2003)減少至少30%,從超過10,000噸(濕重)下降到7133噸。在日本,2000-2005年間是每年7000-9000萬噸(2008年秋)之間,並且這一趨勢似乎是穩定的。在這些國家用幾種方法,如網、鉤、矛和潛水(2008年秋)抓獲。 2000年,日本開始開發養殖技術,2003年,俄羅斯開始海參生產(2008年秋)。
在俄羅斯,海參(文章中沒有確定,但很可能是刺參)是濱海邊疆區的主要資源,地處俄羅斯聯邦的最南端及東部地區,已下降至20世紀60年代的20%。
該種在朝鮮被普遍用於食物,捕撈漁業很普遍,產量嚴重下滑(2008年)。1990-1999年,刺參捕撈產量在韓國平均年產量約1902噸,而2000-2005年的平均捕撈產量為1120萬噸(2008年秋),占約40%,較之前下降10-15%。
在日本和韓國,這一物種在20世紀80年代初,每年可收穫13371噸(2003)。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仿刺參多了一個“仿”字,就會有人感覺是冒牌貨,其實不然,它幾乎是市面上最主流的食用海參了,體壁韌厚而軟糯,品質上乘,被譽為“參中之冠”,頗受食客追捧。仿刺參體壁呈褐色透明狀,從外到內可分為4層:表皮層、結締組織層,肌肉層和體腔內皮層,讓人倍感口感脆嫩,餘味糯口的就是肌肉層和結締組織層,含有豐富的肌肉纖維和膠原蛋白。
以前尋常百姓家想吃刺參並非易事,除了身價被大肆炒作抬高外,它們自身嬌嫩,脾氣古怪,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仿刺參離開海水后,在幾個小時內會緩慢發生化皮現象,也就是“自溶”,等人發覺時已成一灘膠水了。這是由於仿刺參體內的自溶酶在起作用,離水后理化性質一變,溫度一高或者遇到油分,海參自溶酶就會活化,啟動極端的應激反應,溶解掉大部分體壁。漁民們為了保存參體,常加鹽曬乾製成乾貨,防止其自戕造成的損失。所以想吃新鮮的仿刺參,就要北上了,遼寧山東一帶海水溫度低,營養豐富,此等環境下孕育出來的仿刺參自然品質不俗。南方人民想吃刺參著實不容易,只能高價買干製品發泡,不過現在台灣、福建都克服了這一難題,用低溫海水成功養殖了仿刺參,大規模的養殖產業漸漸使得刺參昂首挺胸,進入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仿刺參也是中國現有20種可食用的海參中品質最好、經濟價值最高的種類,主要的捕撈期為每年十一月至第二年的六月,其中以六月和十二月為高產月份。仿刺參因其具有軟糯肉體厚的特點,屬於食用參中質量最上乘的品種之一,有“參中之冠”的美譽。2013年中國刺參養殖面積達21.5萬公頃,總產量達19.4萬噸,產值近300億元,約佔全國當年海水養殖產值的15%。
仿刺參(菜品)
海參的發泡要注意盡量不要蘸油或醋,主要是因為海參的一些營養蛋白在酸性環境下容易遭到破壞和分解,如果海參發泡過程中蘸油海參表面很可能會發的發粘,甚至有些海參就直接化掉了。而海參在食用的時候也建議越清淡越好,盡量不要蘸油和蘸醋,同時避免吃海參的時候食用酸性食物,一般建議早上起來空腹食用效果會好些。
將海參泡發,剖開腹部,挖去內腸,刮洗乾淨,切碎,加水煮爛;
小米淘洗乾淨,與海參一併放在沙鍋內;
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或者直接先熬好小米粥,粥快熟的情況下將發泡好的海參放入粥中一起熬2-5分鐘即可。米粥粘稠醇香,海參軟糯豐腴,沒有那麼重口,清爽宜人恰到好處。
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吃法就是早上起來先用微波爐將海參加熱,然後直接蘸醬油或者蜂蜜食用,糖尿病患者不要蘸蜂蜜。
1.
將海參泡發,剖開腹部,挖去內腸,刮洗乾淨,切碎,加水煮爛;
2.
小米淘洗乾淨,與海參一併放在沙鍋內;
3.
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或者直接先熬好小米粥,粥快熟的情況下將發泡好的海參放入粥中一起熬2-5分鐘即可。米粥粘稠醇香,海參軟糯豐腴,沒有那麼重口,清爽宜人恰到好處。
4.
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吃法就是早上起來先用微波爐將海參加熱,然後直接蘸醬油或者蜂蜜食用,糖尿病患者不要蘸蜂蜜。
中國人食用仿刺參的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餐桌座上賓,被視為海味“八珍”之一。為此還有件趣事,據說在抗戰年代,物質匱乏時,教育家陶行之用師生們吃剩的肉皮做了一道“紅燒海參”,並即興賦詩一首:“肉皮膠質多,比肉更有益,燒得耙耙的,當吃海參席”。和魚翅、燕窩這些華而不實的美食界“奢侈品”一樣,仿刺參的營養成分很平民,其含量最多的是膠原蛋白,和肉皮凍差不多,並非各種炒作成靈丹妙藥。
相比其他一些皮膚光滑的海參,仿刺參背部的4-6行的圓錐狀肉刺,讓人印象深刻,像極了一種古代守城兵器,原木包裹著黑色的鐵皮刺,謂之“滾子”,至今遼東半島的漁民還會把新鮮的仿刺參叫做“滾子肉”。《金瓶梅》中有道菜叫《一龍戲二珠湯》,描述為“一個碗內兩個肉圓子,夾著一條花筋滾子肉”,這裡的花筋滾子肉,指的就是仿刺參的肉刺體壁和內腺管(俗稱海參筋)。要是不小心長得圓胖一點,就像個流星錘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