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

公辦綜合師範類

四川師範大學(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川師大”(SINU),學校位於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免費師範生計劃四川2011計劃”。是四川省舉辦師範類本科專業最早、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重點大學,也是四川省培養教師的搖籃。

截至2016年6月,學校有獅子山校區、成龍校區和東校區,校園面積3300餘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3.36億元;轄27個學院,開辦83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38000餘人,博士與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有各類教學、科研人員3000餘人。

學校2017年普通類在招專業全部在“本科一批”招生(共計60個重點本科專業)。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現任校長汪明義。

歷史沿革


建校背景

國立東北大學
國立東北大學
1923年4月26日,國立東北大學創立於瀋陽市。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大學被迫遷校北平。
1937年,東北大學在西安開學。
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連綿,東北大學遷至四川省三台縣草堂寺、舊潼川學府院等處。
1940年,作為四川師範大學重要淵源之一的中國鄉村建設育才院創立於重慶北碚歇馬場大磨灘,院長晏陽初。1945年8月擴充為中國鄉村建設學院。
1946年5月,東北大學遷回瀋陽,川內知名人士、原東北大學理工學院院長李季偉等人倡議利用原東北大學校舍、遷余的部分圖書、設備與羈留師資學生(遷走的學生佔三分之一,留下的學生佔三分之二),續辦高等學府,籌辦成立私立川北農工學院。6月1日,著名墨學家伍非百創立私立川北文學院(原名西山書院),校址南充賽雲台,是四川師範大學的又一重要歷史淵源。

大學沿革

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
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
1948年11月,川北農工學院第五次董事擴大會議決定改為“私立川北大學”。
1949年,學校地址由三台縣遷至南充市並更名為私立川北大學。
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學和私立川北文學院合併成立公立川北大學。9月,公立川北大學改名為川北大學,並遷到四川省南充市。
1950年,時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視察川北大學
1951年2月,中國鄉村建設學院更名為川東教育學院。
1952年11月11日,根據全國院系調整精神,西南文教部決定將川北大學改名為四川師範學院。四川大學和華西大學部分專業、川東教育學院數理系及二年級數學專修科調入四川師範學院,川東教育學院匯入四川師範學院。
1956年,學校分校搬遷,其中本科專業遷到成都獅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師範學院。(專科專業留在南充,1958年恢複本科辦學,先後經歷南充師範學院、四川師範學院等階段,2003年更名為西華師範大學)。
1957年春,朱德委員長來校視察工作。
1964年,原成都大學(今西南財經大學)數學、物理、化學三系併入該校,組成了今四川師範大學數學與軟體科學學院(含會計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1974年3月,《四川師範學院》(創刊號)出版。
1979年,面向全國招收研究生,該校成為全國最早獲得招收研究生的單位之一。
歷史沿革
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確定該校為省屬重點院校。
1983年1月,教育部將該校核准列入全國普通高校舉辦函授和夜大學的第一批學校。
1985年,經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更名為四川師範大學。
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在該校成立。
1997年3月,西南地區的影視人才搖籃——四川師範大學電影電視學院(現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成立。10月該校啟動後勤社會化改革。
1999年1月,全國高校後勤管理學會在該校舉行理事長、秘書長擴大會議,該校當選常務理事長單位。6月,成都市煤炭幹部管理學院併入四川師大,更名為四川師範大學草堂校區。
2000年4月,該校計劃在龍泉驛區洪河鎮投資三億元,興建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
2001年5月,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愛國主義石雕藝術牆在該校落成。12月,第四屆CUBA大學生籃球聯賽在該校舉行。
2003年9月5日,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四川省教育廳、四川師範大學承辦的“農村遠程教育創新國際研討會”在該校隆重舉行。
2006年3月28日,學校舉行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奠基儀式。12月3日至8日,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單位。5月16日,該校隆重舉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慶祝大會。
2007年9月13日,該校舉行首屆博士生開學典禮。
2008年,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投入使用。
2012年,學校入選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
2016年5月16日,學校迎來建校70周年華誕。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建校70年以來,學校先後湧現出了以著名墨學家伍非百、中國社會學和民俗學的創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國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劉紹禹、楚辭學專家湯炳正、文獻學專家屈守元、訓詁學專家劉君惠、凝聚態物理學專家趙敏光、拓撲學專家劉旺金、非線性分析專家丁協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勇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專家學者。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有各類教學、科研人員30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1600餘人,15人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6人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2人入選四川省,21人被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90人被評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6人入選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計劃,8名四川省教學名師。此外該校有1個國家級本科教學團隊,7個省級本科教學團隊。
教研團隊姓名
雙聘工程院院士高潔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羅先剛
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巴登尼瑪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方盛國
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衛貴武
Elsevier高被引學者丁協平、衛貴武、賃敦敏
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7人名單不全)丁協平、徐道義、劉旺金、高爾泰、趙敏光等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1人)方盛國、汪明義、杜偉、張健、李樹勇、余虹、陳輝、王川、趙可清、馬正平、李誠、李來才、段渝、董志強、何詣然、唐應輝、顧美玲、石磊、張曉黎
省級教學名師(12人名單不全)馬正平、郭英、蒲志林、龔雪萍、萬順福、侯邦品、朱華、張紅等
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負責人立項時間級別
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巴登尼瑪2008國家級
英語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龔雪萍2010省級
軟體開發實踐課程教學團隊袁丁2010省級
教育學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吳定初2009省級
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學團隊曾令秋2008省級
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巴登尼瑪2008省級
數學教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張健2007省級
“雙核一體”西部教師教育漢語文學教學團隊馬正平2007省級

院系概況

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為該校本部,學校初址位於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沙河之畔,風景秀麗、濃郁文化氛圍的獅子山,比鄰四川省郵電職業學院,著名作家李劼人故居,現有三個地理位置相近的校區:獅子山校區,成龍校區(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成龍大道,四川省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校區(美術學院,服裝學院)以及不在上述校區的電影電視學院(成都市金牛區華嚴路89號),校區總面積3400餘畝,所屬地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靜安路5號,學校類型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師範類重點大學
截至2016年4月,學校轄26個學院,開辦8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藝術學、農學等十一個學科門類。
院系專業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廣告學、文秘教育、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
四川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
四川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業管理
四川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法語、俄語、日語
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法學
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心理學、特殊教育
四川師範大學歷史與旅遊學院歷史學、旅遊管理、酒店管理
四川師範大學數學與軟體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會計學、統計學
四川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高端技能型本科)
四川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化學、材料化學、科學教育、環境工程
四川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園藝、食品質量與安全
四川師範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四川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電子商務、網路工程、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川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四川師範大學工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安全工程、土木工程[7]、工程造價
四川師範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工業工程、審計學
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繪畫、建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四川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音樂表演
四川師範大學舞蹈學院舞蹈學、舞蹈表演、音樂表演
四川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四川師範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表演、產品設計(中外合作辦學)
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學、網路與新媒體、戲劇影視導演、播音與主持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技術、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動畫[8]
四川師範大學信息技術學院統招專升本專業、統招專科專業
四川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四川師大校標說明
(一)兩個半圓弧圖形組成近乎完整的圓形,中間是毛體“四川師範大學”校名,下面是四川師範大學的英文字體。底色為綠色,象徵著四川師大的蓬勃生機和辦學活力。兩個半環圖形和中間扉頁代表“CS”兩個字母,為“川師”第一個拼音字母的縮寫,表徵著四川師大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的辦學氣魄和膽識,也預示著四川師大將以開放的辦學思想為指導,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斷發展壯大。
(二)圖案中間的篆書繁體字“重德、博學、務實、尚美”是四川師大的校訓。校訓書寫在書的變形的扉頁上,彰顯著四川師大:
1.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辦學特色定位;
2.“以人為本、質量第一”的師大辦學理念;
3.“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師大人的治學精神和品質;
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師大人的豪氣、銳氣和志氣。
(三)整個校徽圖形將四川師大的校訓、歷史傳統、辦學理念、學校特色定位有機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圖形設計色澤鮮明,簡潔明快,虛實結合,動靜統一,突出了辦學歷史的厚重感和大學文化的深邃底蘊。
校徽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訓
重德:即重視思想道德。德為人才素質之首,師生以法律和道德為行為標尺。教師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風錘鍊自我,並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學生要以德修身,誠信待人,未來才能革故鼎新,傳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風尚,增強學校凝聚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博學:即擁有廣博的知識。學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導學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師作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只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成為一個理性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重德”、“博學”共同體現了四川師大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理念。
務實: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是四川師大人人生態度和辦學精神的寫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實的治學精神和工作作風,要勤於治學,嚴謹治學。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靈,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內化為人生修養。師生要保持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境界。
“務實”、“尚美”共同體現了四川師大人“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
校歌
托起祖國的太陽
汪濤詞;萬齋曲
白山黑水,源遠流長
獅山靈秀,哺育棟樑
我們伴著歷史的步伐
譜寫師大發展的篇章
放眼未來,心潮激蕩
讓我們共同托起祖國的太陽
重德博學,務實尚美
莘莘學子青春閃光
我們肩負民族的希望,啟動創造明天的遠航。
放眼未來,新潮激蕩,讓我們共同托起祖國的太陽。
讓我們共同托起祖國的太陽。
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
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
校歌
校風
勵志篤行止於至善
勵志:即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學校要堅定建設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國內知名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教師要樹立教書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意識;學生要樹立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崇高理想。
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意為“充實而有恆”;“篤行”即崇尚實幹,踐行理想,行勝於言。
“勵志篤行”反映四川師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動理念,它遙承三台時期東北大學的校訓,汲取了東北大學“知行合一”風氣之宗旨,體現了四川師大辦學淵源的歷史繼承性。
止於至善: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教育的目的在於棄舊揚新,傳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務社會。無論是傳授和創造知識,還是治學育人、成人成才,皆應達到至高境界,實現學校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止於至善”反映四川師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實踐“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學風
求真循理慎思知明
求真:《閩中理學淵源考》語:“求真於未始有偽之先,而性之真可見矣;求善於未始有惡之先,而性之善可見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在學習和研究上,要不斷追求和探索真理,勇於改正研究中出現的差誤。
循理:《周易孔義集說》語:“朱漢上曰:無妄,然後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經說》卷七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循理,故舒泰蕩蕩然;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在學習和研究中,要實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觀臆斷,要尊重科學規律,恪守學術規範,強調職業道德,不好高鶩遠,不弄虛作假。
“求真循理”體現了四川師大人的治學方法和原則。
慎思: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刁包《易酌》亦云:“聖賢道理,須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和研究中,應勤于思索,善於思考,不斷汲取和創造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學習和研究效果。
知明:語出《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為治學、讀書、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學開啟民智育新人,通過“傳道授業解惑”以達“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體現了四川師大人的治學品質和目的。

知名校友


註:1946年,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內遷四川三台辦學八年的東北大學回遷瀋陽,部分留川師生承東大之血脈,在三台縣的東北大學原校址創建了今四川師大和西華師大的前身—私立川北農工學院,四川高教事業的星星之火就此點燃。
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
四川師範大學獅子山校區
“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傳人可知”,校友是學校的作品,更是辦學成果的直接載體和對外展示的亮麗名片。四川師大曆七十餘載之耕耘,育出滿門桃李;經千錘之鍛煉,培育英才數萬。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數萬各級各類人才,他們中既有中小學特級教師、知名學者、專家教授,也有文藝精英、企業家、領導幹部等等。部分優秀校友整理如下:
姓名備註姓名備註
人民公僕
歐澤高原中共中央委員、四川省紀委書記侍俊公安部副部長,原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
晏永和原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曾省權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苟建麗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方小方第十屆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楊興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高偉陸軍第54集團軍政委、陸軍少將
趙浩宇四川省崇州市委書記賴文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副參謀長,少將
辜文興原重慶市政協副主席王孝詢第二、三屆重慶市政協副主席
雷洪金四川省自貢市委書記韓國賓原四川攀枝花市委書記
許東明四川省南充市政協副主席張燕飛四川省委政法委副書記
蔣仁富四川省綿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阿什老軌四川涼山自治州九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吳光鐳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尹德宏原四川省宜賓市政協主席
盧也四川省德陽市副市長杜紫平四川省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
楊泉明原四川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昌明四川省紀委副書記、四川省監察廳廳長
周國良原四川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王川紅四川省政府金融辦主任
劉會英共青團四川省委員會書記、黨組書記吳旭四川省婦女聯合會主席、黨組書記
王川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才辦主任彭德秋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老幹部局局長
易治安原四川省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賈松青四川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
鄭東風四川省紀委副書記曹代學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
姜樹林四川省教育廳巡視員孫前原四川省委辦公廳副主任
袁剛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歐彥才原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劉同心原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王均原四川省廣電廳副廳長、四川電視台台長
李岳東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魏夕和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林明通四川省農村信用聯社紀委書記薛敏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部局局長
唐雄興廣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嘉巴中市委常委,工會主席
劉銳中共雅安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周宇宜賓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
馮發貴德陽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彭勇德陽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張學鋒重慶市雲陽縣委書記李燕明重慶市石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小新原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有春成都市司法局局長
李長文成都市新都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陳立志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長
劉雲四川省瀘州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肖忠良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陳泉四川省廣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丁湘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郝明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葉力娜共青團重慶市委副書記
楊洪廣東省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李小新原成都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范中傑廣東省肇慶市委副書記、市長
兩院院士
李言榮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唐勇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
專家教授
楊泉明四川大學黨委書記、四川省社科聯主席辜正坤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先剛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
國家傑青、SPIEFellow
章毅
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IEEEFELLOW(院士
王俊波西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蘭棣之清華大學教授
楊樹政原西華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健西華師範大學校長、教授、博導
毛亞慶北京師範大學教學部副部長謝紹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王慧才四川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王渝生中國科技館館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
馬元方內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江怡北京師範大學、長江學者
羅元松宜賓學院首任院長、教授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肖立軍攀枝花學院黨委書記李宗桂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袁體先川北醫學院院長詹杭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
孫澤平重慶文理學院院長王銀河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副院長、博導
張春雨北方民族大學校長教授周毅四川大學教授
賈松青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章毅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劉從政成都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王俊忠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秦大錫原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楊聯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吳德輝四川省科教所所長楊聯芬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川原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周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李家勛原西南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夏可慧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
余萬倫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何曉鵬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
姚榮東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沈國寅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高寧內江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傅世年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
梁國平綿陽師範學院副院長呂屏重慶大學機關黨委書記
陳昌輝成都市技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傳斌原重慶市南開中學校長,副廳級督學
傑出精英
李承鵬中國著名社會評論家、雜文家、暢銷書作家李佳明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張傑著名歌手謝娜湖南衛視主持人
鄭毅中央電視台簽約主持人施丹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楊樂樂湖南衛視主持人寧遠四川衛視、湖南衛視主持人中國金話筒獎得主
李易峰知名演員、歌手黃橙子鳳凰衛視主持人,2006中華小姐環球大賽總冠軍
白舉綱知名歌手,2013年快樂男聲全國3強。漆亞靈新銳時尚女主播
劉光全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總裁(總台長)關文舸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副總裁
陳永林天音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國斌戴氏教育集團創始人、總裁
楊斌四川華西集團公司總經理郭開鑄欣龍控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何正海攀枝花鋼城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善華攀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李億中四川富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洪金四川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